分享

人总是要老的

 让人生五光十色 2011-11-15

人总是要老的,工作总是要交班的。活了几十年,对社会,对家庭也尽了心,尽了力,可以说功劳苦劳都有,也可以说问心无愧吧。现在退休了,精神饱满,身体健壮,虽还有点不心甘情愿闲下来,但自然规律不得不依从啊。人进入老年后,身体和精神都在发生变化,环境在变,人事在变,想法自然多了起来。这些想法不吐露,郁闷在心里挺难受的。所以,整理一下,请年老的网友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请年轻的网友们能够谅解,并提点建议。
著名的英国大哲学家伯兰特.罗素是位乐观而长寿的老人。他在心理学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人在老年时期要防止这样两种危险:第一是过分沉缅于过去。第二是老想让年轻人听自己的,并渴望从他们的生机中吸取力量。因为一个人的过去是一份不断加重的负担。老是回味过去,要么津津乐道过去的成绩,要么悔恨当初的抉择,看不到时代的变迁,看不惯后辈的选择和超前。因为历史是前行的,社会是进步的。老是想牵着年轻人走,老是不服老,就会加深代沟,就会感到孤独,就会整天忧心忡忡。这样一来,谈何长寿?谈何安度晚年?
当刚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一下子思想轻松了,应酬少了,似乎闲得无聊极了。总觉得自己精神好,体力好,还可以干点事,还可以对社会作点贡献。可没机会,没条件,没多少人支持你,没多少人承认你。时间一长,各种怨气、怒气、晦气一股恼儿涌上心头,你还会身心健康吗?
没事干了,给子女带带孙子,外孙,也算有点乐趣,可时间一长,你的教育方法,你对孙儿辈的培育模式,往往得不到子女们的认可,你又有想法了。子女们的工作忙,应酬多,没有多少时间陪你唠嗑,陪你郊游,对你的观点,你的见解,往往不尽赞同,于是,你又会觉得没趣,觉得孤独,觉得老而无用。长此以往,不抑郁才怪哩。
要安排好有生之年,安度晚年,真的,就得排除上面说的两种不应有的心态。象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说的那样: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留)其咎(灾祸)。功成身退(收敛、避退),<>天之道(规律)。也就是人到了晚年,就要有好的心态。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做到对身边的普通事物要看得惯,想得开。对适合自己的活动兴趣盎然。不理会自己个人的得失。那么,他就很容易享有成功的晚年。因为经过长期积累的经验在此可以结出累累的硕果,而经过经验产生的智慧在这个时候既有用武之地,而又不至于咄咄逼人。
我有个朋友,退休前,他是某中学的工会主席,把校园侍弄得很有文化氛围,学校被评为花园式学校。退休后,他过得非常自在,与朋友们一起研究,制作树根盆景,很有一批崇拜者。每天过得非常充实,其乐融融。我退休后,先有一段迷茫,打了几年工,第二次退下来后,先是觉得无聊,后来,二女儿给我买了部数码相机,学习摄影,渐渐有了兴趣,又学剪纸,学做丝网花卉,从中赏到了对艺术追求的乐趣。闲下来,同爱人下下围棋,或到外地作短期旅游,生活也感到比较充实。不象第一、二次退休下来那样感到失落和无趣了。现在,被儿子接到他工作的城市居住,这里的气候宜人,人文环境不错,认识的人不多,但相处和谐,心情愉快。有时还学上上网,与老年或年轻朋友聊聊天,开阔了思想境界,也觉十分有意思。
在与亲友或网友谈到生死问题时,我也认同老子的思想,顺其自然合天之道。有些老年人为死的恐惧所困扰,这是大可不必的。如果是年轻人,如果要被夺走生命所能赋予的美好生活时他们有理由表示不满,但如果是对于一个尝尽人间疾苦,已经完成应该做的一切的老年人来讲,就未免有点不求实际了。古代皇帝独揽天下大权,享尽人间富贵,最怕死,但他们从没找到长生不老之药啊。老年人要克服这种恐惧的最好方法是使你的爱好逐渐扩大,融入大自然,慢慢体味万物生死休戚的大自然规律,你就会面对衰老,面对死亡坦然了。人就象一滴水,一条小溪,一条小河——它开始极微小,但经过聚集流淌,经过两岸的约束,经过与岩石山崖的冲撞,它渐渐变宽,变大,变得雄壮无比,最后汇入大海,毫无痛苦地失去了它自身的存在。只有这样想,才不会感到死亡的恐惧,才会坦然地对待晚年所遇到的一切,包括成就、快乐、挫折、疾病……如果生命力的减退,倦意日增,安息的想法也许是可喜的。因为他没有虚度人生,他会对自已走过的路感到心满意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