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十知天命

 石龍河畔梵瀞斋 2011-11-18
五十知天命


   岁月无情,逝者如斯。如今,我也“老之将至”,到了孔子说的“天命”之年,惶惶然,戚戚焉。既有对“天命”含义的困惑,又有对时光急逝的恐惧感。

  孔夫子曰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随心所欲,不逾矩”。此话孔子基本是以十年为一个时段,对人生作了等长划分。

  按照孔子的说法,人到五十岁,就该“知天命”了。“知天命”的年岁,既是人生在经历“而立”、“不惑”这两个十年后的自然延伸,也是其后的一个必然递进,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过去,我对“五十知天命”的含义比较模糊。什么是天命?为什么五十岁才知天命?直到如今,我真的到了五十岁,才对其有了些许理解,或是人生阅历自然累积的结果吧。

  “天命”,似乎是人对社会规律比较清晰的认识与比较主动的把握,也包括人们对自己人生命运的基本界定。人在经历了风雨磕绊的五十年后,自己最终能达到什么目标,是龙是虫,心里终于有数了,便将一切归功或诿过于“天命”了,便言“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了。我此生没有“鸿鹄之志”,所以也就没有过多的渴求、等待、失望与焦虑。对于“天命”,似乎早就知晓了。人要不知天命,是件很可悲的事情。比如有些人,到了五十岁左右,明明仕途已基本走到头了,可偏偏还想再往更高的层级爬,因为超出了“天命”,超出了可能,所以活得很辛苦。

  近二个月,我四次参加逝者的追悼会,二次到山区访贫问苦,一次到监狱看一位老同学,可谓围着“白、绿、黑”之地转了一圈。参加白色的追悼会,其中一位是我年少的玩伴,改革开放后在商场捷足先登,在广州做了大生意,置产多多,可惜命里载不动太多的财富,在日积月累的劳累和应酬中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我去医院看他时,此弟明明已病入膏肓,却强作健康人,与众客户周旋,让客户们感到他仍在董事长之位运筹帷幄,公司运转一切正常,皆在其掌控中。结果呢,时日不多便与世长辞。他身病心更累呀。

  永嘉最西边的山区,那些山民就靠在山岙里饲鸡鸭、种瓜豆过日子。山民向我们兜售梅菜干、土鸡蛋时,我们对报价及斤两毫无异议,而且尽量多买。因为我们觉得,这时若还价简直是一种罪过,他们辛辛苦苦一年下来赚不到几个钱的呀。

  浙江省第一监狱坐落于衢州市闹桥,我们去看望囚在里边的一位老同学时,不胜惊讶于他的变化:凸出眼球犹如鱼目,满脸的拉碴胡子,猪油糕似的囚服,狼吞虎咽的吃相,往日当权时的神采与风光早已荡然无存。

  诸地回来后,我对孔子的话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天命”,也许说白了,就是不较劲,就是了解自己,顺应规律。别老在那里抱怨,世界对不起我呀。认“天命”并不意味着消极和颓废:既要积极作为,也要顺势而为;既要对某些不适时宜的目标定位作出必要的调整,也要把能够作为的人生追求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实现人生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知天命”也许就是知“中道”,“五十之道”就是“中庸之道”。所谓中,按许慎的《说文解字》,有两层含义:一是人性情感藏于内心,尚未显露;二是无过犹不及,恰到好处。庸是选择、采取、使用的意思。概义是,君子在思想、言行上不能偏于极端,而要执其两端,做到恰到好处。

  俗语说,经一事长一智。到了五十岁,忽然明白“天命”是什么的了。五十岁,虽然还不算老,也离“老”不远了。此时的基点,大抵可测算此生的标高了。尽管从小到老的转换还没有完成,但每每看到单位食堂里陌生的新人面孔不断涌现,提干的年龄不断提前,忽然明白此身已经逐渐地老去了,当以“听天命,任自然”为己任了。

  进而想想,人生究竟以何为止境呢?立功、立德、立言,立功而得物质回报,立德而有荣誉地位,立言而成内心修养。这三者也是无止境的啊。于常人,其实这三者也并不缺乏。以工作换薪水,以勤劳养自身,以剩余价值奉献于社会,此谓之功;克己守法,尊老爱幼,与同事邻里互助、和谐,此谓之德;世事无常而有内心坚守的原则,众人趋之若鹜而有不同别人的看法,此谓之言。这样说来,虽然有些“敝帚自珍”的味道,自我欣赏的嫌疑,但独善其身,不亦君子之道乎?

  夕阳西下时,我静坐书舍,手捧《论语》,念念有词。心中的困惑如清风吹雾般的逐渐消散,泛出以往少有的淡定和享受的神情。( 蓝葆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