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答案好评率:0%
或许不少联友说律诗的平仄格式太复杂了,记忆不便,由此产生了困惑。其实记忆律诗平仄格式很简单,下面介绍记忆律诗平仄方法(不需要死记硬背,此记忆方法简单,运用起来方便)。
例:平起首句起韵式 根据马蹄韵的要求,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以及变格……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和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以及变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犯三连平尾和三连仄尾。 首联: 第一句平起: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第二句仄起: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颔联: 第三句仄起:仄仄平平平仄仄,(首联的第二句是仄起,所以颔联的第一句亦仄起) 第四句平起: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颈联: 第五句平起:平平仄仄平平仄,(颔联的第二句是平起,所以颈联的第一句亦平起) 第六句仄起: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尾联: 第七句仄起:仄仄平平平仄仄,(颈联的第二句是仄起,所以尾联的第一句亦仄起) 第八句平起:平平仄仄仄平平。 说明:1、律诗中压韵句为平韵收,其他句为仄收。 2、避免犯“弧平”或“弧仄”之忌,以及“三连平尾”和“三连仄尾” 之忌,并按照135不论,246分明的原则,这样就可以在实际运用中知道135不论处是可平,还是可仄。 3、“孤平”:五七言律诗中指除末字(韵角)外,只剩一个平声字;“孤仄”,五七言律诗中指除末字(韵角)外,只剩一个仄声字。 4、其他格式,如仄起首句起韵式、平起首句不起韵式、仄起首句不起韵式,均可遵循以上记忆方法。五言律的平仄格式,只需将七言律头两字平仄除去即可。这样显然就将原仄起式变成了平起式,原平起式就变成了仄起式,这与五言律的平仄格式正确性无关。 (毕) 补充问题 逍遥学者介绍的“平仄竿”,有助与律诗平仄格式记忆( http://iask.sina.com.cn/b/8386973.html)现转载如下: “启功先生在《诗文声律论稿》中,设计了一种可以任意截取的“平仄竿”来,更加形象、易用。这种竿很简单: ┌─甲─┐ ┌─丙─┐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乙─┘ └─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