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涯观察第58期:加大保障性住房力度又如何?

 风落长桥 2011-11-19

加大保障性住房力度又能怎样?

11年1月1日从上海市土地管理部门获悉,2010年上海共完成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840公顷,占全部住宅供地的76%,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此外,土地出让金对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当年12月30日,2010年上海共出让567幅土地,出让金累计约为1523.7亿元。

上海市土地学会负责人说,一般而言,土地出让收入大部分用于土地储备和前期开发单位对该地块及周边服务配套地块(含道路、社会事业、公益设施等)整体的征地和拆迁费用,以及地块周边服务性道路、绿化、供水、供电、供气等配套支出,这些都可以统称为前期开发费用,累计约占土地出让收入的70%。

土地出让金的剩余部分,则由政府安排用于轨道交通、主干道路、大型市政设施等基本城市建设项目,同时统筹一部分用于耕地保护、保障房建设等。近几年来,上海土地出让金对保障房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

政府靠房地产创收

创收违背政府之本责

房地产真是一个非常奇怪的领域,一个并不创造多大价值的产业,却成了中国经济的支柱。究其原因,在于这一行业能够成为政府吸取社会利益的途径。政府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这一手段呢?我认为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房地产的刚性需求通过控制供应推高价格,总得有房住吧,通过控制房地产的供给,这是政府可以做到的,这个需求弹性是无弹性的,即使再高也要用,比如食盐,因此价格上升就有了基础;二是利用投机心理创造需求,在预计房价不跌甚至会上涨的情况下,人们的投机需求就会产生,利用信贷政策,如低利率、宽标准等,诱使投机资本进入,进一步推高房价。

对于不断推高的房价,受益最大的就是掌握土地所有权的政府机构。政府也是一个利益集团,由于没有其他力理来抑制政府,因此利用手中权力来利益最大化是一个自然的选择。问题在于,利用权力实现利益最大化必然损害了政府作为居间人的公平,公正的诉求。因此各地不断发生的强拆抢夺农民及工人的土地就不断上演。

保障性住房是为了缓解民众的不满

卖地收入的绝大部分被政府消费了

由于房地产并不能创造多大的价值,因此其高昂的价格只不过是通过掠夺其他产业的价值而得到。必然的结果是一方面使得其他行业利润减少,另一个方面就是让消费者不断地把大量的本来用于其他产业消费的支出投向了房地产业。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来就是房价对于众多的人难以承受,为买房子的付出大大降低了生活水平。而在政府一方,政府本来应当依赖税收而过活,但是房地产业席卷了其他产业发展空间,政府税的空间大大压缩,不得不进一步依赖房地产。因此房地产扭曲了政府行为,扭曲的政府行为又促进了房地产发展,也使得大量民众对房地产的不满。

怨恨的积累总不是办法,于是缓解这种怨恨的方案层出不穷,如建保障房、利用土地出让金支持市政建设这种论调就出台了。貌似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土地出让金开始争取众人理解了。你看,如果保障房满足了部分需求,卖地收入促进了市政建设,是不是你对卖地来维持这种生态是否满意?你可能很满意,因为有保障房以及土地收入促进市政建设至少可以让公众分享受一定的土地收入,有总比没有好,而这正是这一政策要的效果。这就是政策切香肠的效果。

然而恰恰这种思维方式,反而是害了我们。首先你应当看卖地收入的整体分配,而不能因为微量的投入到民生上就让政策轻易地得到你的赞成票。实际上,卖地收入的绝大部分被政府拿去消费了,只余很少的部分投入到所谓的民生中去。而这种政府收入的分配方式是公众无权决定的。但是我们思维向来如此,只要自己能够从中(仅仅是可能)得到一点好处,而另一部分人得不到,则他就不会反对,甚至支持,政府也知道公众的思维方式,所以很多政策反对的少是如此手段。

保障性住房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低价格只是相对而言

可能越来越多的人期望能够得到这种保障性住房。实际上这种保障性住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房子盖起来注定要卖的,房子要卖也注定要向大多数人卖,否则就支持不了规模巨大的财政收入需求。因此那些总是期望自己得利的,获得低价格的,到头来还是要为高昂的房地产价格买单。因为他们会发现,在一系列眼花缭乱政策后,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机会得到保障住房;而那些有机会得到保障房的,会发现保障价格也是与商品房价格联动的。低价格只不过是相对的,仅仅起到了安慰剂的作用。

事实上,社会资源没有富裕,房地产卖地收入被无效率的挥霍,一定是以社会中某一方面投入不足为代价的,如说消防投入不足等。因此不追究卖地收入的有效支出,必然以社会损失为代价,虽然每个人看不到。同样,房地产的大发展,也必然损害其他产业的发展。然而这些不及直观的利益考量,大众并不会去思考和追究。 

况且,保障性住房,无权势者能分到吗?去年年底腾讯总裁马化腾领取住房保障津贴成为一时笑谈,近日深圳保障住房又出丑闻:历时一年程序,深圳市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终审结果在2010年12月31日开始公示,相应名单悄然出现在深圳市住建局官网,有5293户过关、1092户被剔除。涉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申请户获批,家住豪宅跨区、跨街道申请保障房的申请户大量存在,已住保障房的二次申请,等等,而深圳保障性住房丑闻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结束语

如果不对房地产整个行业做出积极的调整、规范,保障性住房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出品:天涯观察编辑部 监制:伊文 美工:盼盼 本期责编:伊文 主笔:解传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