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文人画蜕变为水墨画

 京华赏石 2011-11-20
当文人画蜕变为水墨画

                 一。文人画的起源及其根本属性
    宋元之际,一群不得意的文人借书画抒发自己不得意的情怀,在异族统治下山河异色,铁了心不和统治者合作,躲在穷山僻壤做山村野老,借当时最廉价的纸张玩笔墨游戏,这些玩出来的黑了吧唧东西,一扫唐宋富丽堂皇之风,竟然风靡一时,独领风骚。以至于宋元以后,工笔重彩沦为民间画工的吃饭手艺,许多唐宋工笔重彩技法竟然失传,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不得不启动抢救这一民族艺术瑰宝的工程,发动艺术界做专门的研究,重新振兴这一民族绘画品种,就是因为这一画种不仅为知识分子所能欣赏,更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爱,在政治第一的年代里,文化建设为政治经济服务,这的确为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立了功劳。
    恐怕苏黄米蔡不能预知文人游戏的水墨画能独占画坛,倪瓒黄山谷以及清代的扬州八怪也不会料到今天全国美展上竟然工笔画有一次独霸天下。文人们不屑一顾的画匠手艺竟然成了大学教育的主打品种。骄傲了五六百年的中国文人画被当成了普通的绘画被改名为水墨画,还被改造为彩墨画,急于成为世界绘画的一种而被大换血,全盘西化成今天这个样子,他们泉下有知不知又作何种感叹。
    曲高和寡的文人画以不俗的面孔在历史上不仅得到了文人雅士的认可,而且得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追捧,所以才能在画坛上占据主流地位,我想书画作为商品进行买卖,唐宋时代就古已有之了,绘画作品买来买去才会在社会上流传,书画作品也是一种商品对于中国人根本不是陌生的问题,而是司空见惯的,不是今天人们才知道的东西。文人书画作为商品在社会上流通,因其价格高昂甚至催生了赝品的流行,制假高手层出不穷,在社会上流传的这方面的传奇故事也不知有多少。所以清代才会有专门以画画养家的文人画家。像郑板桥一类的文人画家和社会上的一般的画匠还是不一样的吧,文人画家和画匠不仅有雅俗之分,还有名气大小之别吧。画匠是没有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
    文人古时称为读书人,读书人不属于士农工商,读书的目的为了明理,什么样的理呢?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只有明理才可以做官,做官才能治理一方百姓,学而优则仕就是当然的了。学而不优当然不能为官,但是也可以修身齐家,提高自身修养,治理好自己的小家庭,使上下和睦,生活愉快美好,虽然不能入官位士,也能在乡里受到尊敬甚至爱戴。所以世世代代读书人的理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为国家效力,中为乡里谋利,下为家庭子孙谋福。一句话就是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
    古时候经济不发达,读书人很少,能够识文断字已属不易,做一个职业读书人已经就是社会精英了,不说正在做官为士的,这种读书人不是辞官不做的名流,就是富甲一方的乡绅,要么就是像傅青主那样的民族志士,要么就是以耕读为业的民间达人。这些文人互相酬唱,以书画诗酒为交,以读书为乐事。在这个圈子里产生的文人画作,才是真正的文人画。文人画产生初始的状态可以想见一定是这样不染俗尘,无有俗念,倜傥风流,没有穷苦人的衣食之忧,也没有油盐酱醋俗务之扰,这种向往这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不仅是他们的很难求得的,就是贵为朝廷大员,天子皇帝也是求之不得的。普通的老百姓,整天为衣食发愁,常有断粮之忧,当然更会艳羡这种神仙一样的生活。
    穷人总是向往富有,俗务缠身总是向往恬静游逸的放松,相貌丑陋总是向往有朝一日自己变得美丽漂亮,佛道流行,凡人总是羡慕神仙生活,文人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就会在画里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这就是文人画。
    文人不是职业画匠,不靠画画扬名立万,是一群借着笔墨游戏来怡情遣兴的,画起画来没有那么多的规则,所谓解衣滂沱,简直连自身仪表也顾不得了,自己高兴就好。不像职业画匠守着师傅的粉本那么一步步的亦步亦趋。他们不怕人说画得不像,不怕别人说不合常理,看东波先生用朱砂画的赤红色的竹子,和大名鼎鼎的米点山水就知道他们有多么的狂怪。他们是一群真正意义上的表现派,西方的表现派画家和他们相比简直不算个东西。能化腐朽为神奇的禅画鼻祖据说应该算是苏轼了。他老先生竟然直接把白纸团成团丢进墨海,再拿出来展平,洒上水滴加上寥寥几笔,就可以成为一幅精彩的山水画。这种创作方法可以说比西方抽象画早了一千年。不过西方是把具象的视觉世界变成抽象的什么也不是,而他是把一团混沌的抽象画面几笔点化成具象的灵山圣水。
                 二。文人画的衰败和西风东渐
    文人画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之后,逐渐作为一种手艺变得程式化,程式化这种东西不能说它是好还是不好,至少他可以让一个生手很快变得老练起来,就像演员一样,只要谨守程式就不会出大错,不管是不是真的懂得,一出手就一个行家里手的模样。绘画也是如此,程式化的笔墨使入门变得容易。不知道石板印刷术什么年代开始在中国流行,我见到的最早的芥子园画谱就是石印本。石印本的画谱大大的开阔了学画书生的眼界,依照画谱上的口诀程式,大凡有些文名的读书人,轻易地就可以博得一些画名。
    至今有些人还认为画画是一种很神秘的事情,常有人问我你画的画是心出的还是跟谁学的,我说是从大街上看来的,他们就一副很诧异的样子。外国人或许不这样,中国老百姓至今依然以为能靠记忆画画很了不得,这是中国的国情。虽然师古人不如师造化的说法古已有之,但是只要在野外写生,总是会碰到一些围观者,他们不仅站在你身后看稀罕,甚至会站在你前面挡着你的视线。
    文人画大多是在室内制作的,他们的行万里路游历天下,也很少对景写生,而是用自己习用的方法画自己心中所留下的东西,眼中之景物并非自己心中之境物,心中之境物又和画上之景物不同,是一种常见的状态。只一点郑板桥有精彩的论述,凡画画的都不陌生。对人写生是民间画匠的事,为人画像不是文人画家的活。文人画家大多只攻一科,不像现在的学子把写生当做基础课,什么都管画几笔。他们讲究的是第一是诗文,第二是书法,第三是博古(古印玺之类),第四才是绘画。绘画只不过是诗书之余事,算不得学问。画面上也不在于画的是什么,只要能痛快淋漓的表露自己的情怀,有诗意就是好的,他们讲究的是书卷气,是古意而不是现世界的俗味,所以到了最后,文人画把诗书画印集于一身,汇于一炉,让诗书画印都在画面构图上占一个位置,都成为画面的一部分,因为这样更有古意,更有书卷气。
    天下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文人画岂能例外。这样的艺术追求,这样的创作方法,对于表现社会基本的问题,揭露社会基本矛盾,附庸政治强权,宣传政治主张,当然就一无是处,也一无用处。所以上世纪五十年代把这种文人画叫做旧文人画,进行过大规模的批判和改造。
    这一通批判和改造以后,文人画就基本只剩下了笔墨技法,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文人画蜕变为一种绘画技法,就只能和西洋画进行并驾齐驱。于是就有了把文人画叫做写意画,更有以绘画材料分类,就叫他水墨画,期间又有杂以西洋画色彩,干脆称为彩墨画,黑色的墨汁用得越来越少,直到变成类同于西洋的风景画,从此文人画就只能变成普通的绘画了,画面上不再有诗书意境,变得和西洋画一样成了社会的镜子,西洋画也有画家的签名,在中国画上就只保留了款书和印章,因为他只是作为画家的签名和信用标志来使用的。再也没有了书卷气,古意,逞意畅怀的文人画标志。文人画就被彻底消灭了,从此文人画,写意画,水墨画,彩墨画,国画甚至水彩画就变成了一堆越搅越混的概念糊涂粥。
    在教育现代化的浪潮之下,中国的艺术教育向苏联学,改革开放的乱学,到现在向美国人学,绘画教育变成了单纯的技术教育,越来越多的受过教育的专家越来越没有了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内涵,中国的传统道德,传统教养,传统的文化观,世界观,价值观,哲理认识,变成了“国学”,距离中国人越来越远,笑贫不笑娼等外来的价值观占据了一代年轻人的头脑,变成普通绘画的“国画”,失去了他的高雅,变得越来越俗,甚至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春宫画也号称“国画”,一时间农民画,民间老太太的鞋样子窗花,年画都叫做"国画"。好多人已经分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了。凡是长着鼻子眼睛会说话的都叫做人了,没有了中国人和洋鬼子的区别了。
      三。文人画的价值不仅是绘画。
    自从文人画宋元以来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以来,中国的国画应该就是文人画。文人画对视界更少再现因素,更注重中得心源,中国画的画面形象应该就是心象,心象比较西洋画的所谓意象,更具有画家个人的独特因素。文人画的融诗书画印于一炉的艺术要求,使文人画具有了不同于西洋画任何一类绘画的显著特征,从而更能成为中国的“国画”。山水花鸟画画面中的形象只具有欣赏启发作用,配合诗情印鉴的使用,使中国画具有更深一个层次的审美作用,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或不必言传的审美,这就是八大山人花鸟画的价值所在。画面上的形象只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大门你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中国画画家不在乎画的是什么东西,而在乎你画出了什么东西,这就是中国花鸟画和山水画不同于西洋静物画和风景画的地方。这里是不能划等号的,他的审美方式和审美价值都不一样。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最大区别就是文人画和西洋画的区别,有人提出工笔重彩也要突出他的写意性,这个说法不够准确,工笔重彩要变得高雅,除了刻画工细以外,减少其匠气,增加其形象的内涵,让画面变得不那么直白,更含蓄一点,文雅一些,用心象多点象征意味才好。高度概括可以是心像,高度写实也可以是心象,关键在于画面的诗意性,文学性,画面的意境隽永,有看头,有嚼头才是根本,这是文人画的根本特征。中国画就应该是这样的。
    中国画有它的局限性,西洋画也是如此,没有局限性的艺术形式是没有的。但是中国画不在乎画的是什么,而在乎虽然没有画出却让人感受到了多少东西。也许这就是中国人传统艺术形式中的“含蓄”吧,在中国人看来,失去了含蓄就没有多少“美”可供审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