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南巡图 王翚 杨晋及清院众画师作

 小儒家 2011-11-22

十大传世名画 >> 清明上河图五牛图洛神赋图汉宫春晓图富春山居图百骏图唐宫仕女图步辇图千里江山图百骏图>>清代绘画简史
 

第一卷 描绘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初八从京师出发的情景

车驾从北京外城的永定门到京郊的南苑,画面开始即为永定门,康熙一行已经出城,送行的文武官员,站在护城河岸边。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大路上行进,玄烨坐在一匹白马上,由武装侍卫前后呼拥,沿途路旁有舆车及大象。前哨越过一座石桥,抵近南苑。路边仪仗鲜明整齐,一直排列到南苑行宫门口,面幅到此为止。

1 康熙南巡图 第一卷 序.png


第一卷 序
2 第一卷 出永定门.jpg
出永定门

3 第一卷 皇帝出巡.jpg
皇帝出巡

4 第一卷 卤簿仪仗.jpg
卤簿仪仗

5 第一卷 卤簿仪仗.jpg
卤簿仪仗

 

第三卷 描绘康熙南巡至山东境内的情景

画面开始为丘陵地带,一座城池出现在众山环抱之中,此即济南府。康熙在城墙上视阅,随从若干,城门大开,南巡的先行骑兵正从城里出发,行进于绵延的山丘之间,山势雄伟,草木葱茏。队伍翻山过、河,穿过村落,群山逐渐高耸、 险峻,画面出现了泰安州和泰山,康熙率扈从诸臣到泰山致礼。过泰山后,山势略趋平缓,画面至蒙阴县止。

 


6 第三卷 序.jpg
第三卷 序

7 第三卷 济南城.jpg
济南府城

8 第三卷 开山庙.jpg
开山庙

9 第三卷 章夏镇.jpg
章夏镇

10 第三卷 泰安州.jpg
泰安州

11 第三卷 蒙阴县.jpg
蒙阴县

 

第六卷 描绘康熙从瓜州渡江登金山经常州府的经过

画中选取了奔牛、朝京门两处重要节点,根据画中的描绘与场景,与历史记载中的文亨桥、朝京门、花市街、米市河等常州标志性建筑相似,因此可推断,画作中标注“常州府”的画面应该是现在的西赢里一带。整张画气势恢宏,记录了皇帝下江南时常州到奔牛的盛况,画作中,东边城墙上方,“常州府”三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在城西运河边,“奔牛镇”三个汉字也是清晰可辨。运河两岸商铺林立,运河中舟楫往来,行人、工匠、商贩,各色人物栩栩如生,城外沿运河两岸,阡陌纵横,农田密布。

12 - II  第六卷 从瓜洲渡江登金山经常州府.jpg


从瓜洲渡江登金山经常州府
12 第六卷 从瓜洲渡江登金山经常州府.jpg
从瓜洲渡江登金山经常州府

12 - III 康熙南巡图 第六卷 从瓜洲渡江登金山经常州府.jpg
常州西瀛里

12 - IV 康熙南巡图 第六卷 从瓜洲渡江登金山经常州府.jpg
常州文亨桥

12 - V 康熙南巡图 第六卷 从瓜洲渡江登金山经常州府 常州朝京门以及周边地区.jpg.jpg
常州篦箕巷

12 - V 康熙南巡图 第六卷 从瓜洲渡江登金山经常州府 常州朝京门以及周边地区.jpg.jpg
常州府城至奔牛镇

12 - V 康熙南巡图 第六卷 从瓜洲渡江登金山经常州府 常州朝京门以及周边地区.jpg.jpg
常州奔牛镇
 

 

第七卷 江南无锡至苏州的山水、民居、城垣、店铺、舟桥、良田

画面开始是无锡惠山、锡山、秦园(寄畅园)、黄婆墩,之后为无锡县城,往东直抵苏州浒墅关,又见苏州文昌阁、射渎、枫桥、寒山寺,之后沿着苏州七里山塘街到底是吴中第一名胜苏州虎丘,这时画面变成运河,顺着运河继续往东,沿途建筑逐渐密集,看到一座两重瓮城的规模宏大的城门,就是阊门,这个地区是繁华的商业街区,商贾辐辏,百货骈阗。城墙附近,只见许多大臣们跪在两旁,皇家侍卫严阵以待,恭候康熙皇帝驻跸苏州,继续往东,苏州城内市井繁华,众多的河道、桥梁体现了江南城市的特色。最后为苏州织造府,为康熙皇帝的行宫。

康熙南巡图

康熙南巡图 第七卷 无锡至苏州 全图


13 第七卷 序.jpg
第七卷 序
 
14 第七卷 无锡惠山、锡山、秦园(寄畅园)、黄婆墩.jpg
无锡惠山、锡山、秦园(寄畅园)、黄婆墩
 
15 第七卷 无锡县.jpg
无锡县
 
16 第七卷 新安镇.jpg
新安镇
 
17 第七卷 苏州浒墅关.jpg
苏州浒墅关
 
18 第七卷 苏州文昌阁、射渎、枫桥、寒山寺.jpg
苏州文昌阁、射渎、枫桥、寒山寺
 
19 第七卷 苏州半塘寺.jpg
苏州半塘寺
 
20 第七卷 苏州关帝殿.jpg
苏州关帝殿
 
21 第七卷 苏州虎丘.jpg
苏州虎丘
 
22 第七卷 苏州阊门.jpg
苏州阊门
 
第七卷 苏州阊门、山塘街一览
苏州阊门、山塘街一览
  
23 第七卷 苏州黄鹂坊.jpg
苏州黄鹂坊
 
24 第七卷 苏州玄妙观.jpg
苏州玄妙观
 
25 第七卷 苏州织造府.jpg
苏州织造府
 

 

第九卷 从浙江杭州出发,渡钱江塘,经萧山县,抵达绍兴府大禹陵

画面一开始即为钱塘江,江面风平浪静,玄烨乘座的龙舟在许多小船的簇拥下,驶抵对岸,因为般大吃水深,船中装载的物品由民夫肩扛人搬或用车运到岸上,随行并有大量马匹。再往前行,有一城门,门洞结彩,此为西关,关里是一小镇,为西兴驿,沿途村民行旅不断,一条河直过萧山县,城有瓮城,门为两层,河流通过水门穿城而过,城内街市整齐,热闹异常,城外河中舟船,岸上农商。过柯桥镇,渐达绍兴府,城市更显繁华,街市、古塔、校场、府山、望越亭、镇东阁等一一细加描绘。出绍兴府,过田垅阡陌无数,即到大禹庙和大禹陵,康熙站立于华盖下,周围侍卫戒备森严,百官民众跪迎。此卷最后以起伏的山峦结尾。


26 第九卷 人马过钱塘江.jpg
人马过钱塘江

27 第九卷 绍兴府城.jpg
绍兴府城
 
28 第九卷 绍兴大禹陵.jpg
绍兴大禹陵
 

 

第十卷 描写从浙江北返过江苏句容至江宁府(今南京)的情景

画面开始为句容县,过大平庄秣陵关至江宁通济门,沿途一派江南农村的湖光山色。一进通济门,皇帝经过的主要街道上搭有长达数十里的彩棚。江宁为江南繁华之地,商业发达,街道纵横,房屋鳞次栉比,秦淮河穿过画面,之后出现了校场。康熙端坐在校场看台上阅兵。过鸡鸣山、钟山、观屋台,以后湖结束。湖上渔舟若干,湖水苍茫,开阔无比。

 
29 第十卷 江宁通济门.jpg
江宁府通济门
 
30 第十卷 江宁秦淮河.jpg
江宁府秦淮河
 
31 第十卷 江宁三山街.jpg
江宁府三山街
 
32 第十卷 江宁校场.jpg
江宁府较场
 
33 第十卷 江宁校场.jpg
江宁府较场2
 
34 第十卷 江宁玄武湖畔.jpg
江宁府玄武湖畔
 

 

第十一卷 始于江宁府的报恩寺,经水西门及旱西门

画面出现有名的秦淮河,河中舟船往来,跟随康熙的官员正在登船。再往前出现了山峦,尽头是一突入江心的巨大山石,这里是天险燕子矶,下临雄伟壮阔的万里长江,江水奔腾翻滚,康熙乘坐的龙舟顺江而下。画面上时而出现江南景色,时而出现江北风光,江面越来越开阔,以迷蒙的远山结束画面。


35 第十一卷 江宁报恩寺.jpg
江宁府大报恩寺及琉璃宝塔
 
36 - II  第十一卷 浩淼长江.jpg
玄烨泛舟驶离南京
 
36 第十一卷 浩淼长江.jpg
大江东流,浩荡奔腾
 

 

第十二卷 康熙回京情景


37 第十二卷 人字.jpg
人字
 
38 第十二卷 正阳门外.jpg
正阳门外
 
39 第十二卷 正阳门外.jpg
正阳门外
 
40 第十二卷 京师.jpg
京师

41 第十二卷 京师.jpg
京师

42 第十二卷 京师午门.jpg
京师午门

43 第十二卷 京师午门.jpg
京师午门

 

南巡画卷绘制始末


满清入主中原以后,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从监国战略需要出发,为了更好地治理黄、淮等流域水患,整饬吏治和收抚民心,先后六次南巡(具体时间分别为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 康熙南巡时为了避免给各地带来额外开支,所用费用基本均由朝廷承担,“不许分毫派取民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正月初八,他起驾离宫,开始了第二次南巡活动。行走线路基本上是沿着京杭大运河线路行进,途经济南、剡城、淮阴、扬州、苏州、杭州、绍兴后折回。他由丹阳登陆后经过句容,于二月二十五日抵达江宁(今南京),驻跸江宁府。三月十九日返京。 为了纪念这次南巡盛典,康熙皇帝玄烨亲自下诏,决定以宏大的绘画叙事方法记载此行经过,具体由内务府曹荃负责监画。主持绘事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宋骏业,于是便推荐自己从画的老师王翚担纲。 

王翚(1632-1717),字石谷,江苏常熟人。出身绘画世家,幼承家学,初学画于张珂,后又得到王鉴、王时敏指点。在清初“四王”中比较突出。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康熙三十年奉诏携弟子杨晋等绘制《康熙南巡图》,3年完成。康熙曾御笔“山水清晖”赐赠王翚,并欲授官职。不谙官场的王翚借故推辞,于1698年南归故里。当时参与绘画的还有冷枚、王云、徐玫、虞沅、吴芷、顾昉等画师。

《康熙南巡图》共12卷,每卷长度约在10米、20余米长短不等,宽约60余厘米,堪称当时最长的宫廷画卷珍品。根据宫廷绘画特点,该画卷同样一律不落这些画家的款印。晚清倾覆以后,第五、六、八卷由宫中散失下落不明,第二、四卷现在典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第三、七卷现在典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其余各卷仍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典藏。

 
44 康熙南巡图卷所在地一览.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