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写好教育科研论文(二)

 bellawengcy 2011-11-23



 
三、撰写各种教育研究报告的基本环节   
     教育研究报告是教育研究论文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包括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和教育观察报告等。它与教育研究文章、学术论文相比较而言,是属于较高层次的教育研究论文。它是一个把第一手资料变成科研成果,需要经过精心思维加工和文字加工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过程。要写好各种教育研究报告必须把握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一)草拟提纲    
    撰写任何教育研究报告必须先筹划好文章的结构,组织材料,草拟提纲。拟定报告撰写提纲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构思的过程,对搜集到的大量材料,经过比较、提炼,进行必要的取舍和增删,精选出最有价值的论点和论据。并对篇章的结构、中心思想、内容表达层次,每一章节叙述什么内容,穿插哪些图表、照片,都做缜密考虑。先列出粗纲,然后修改补充为详细的提纲。有了详细提纲,便可以从全局着眼,开始撰写报告。   
    (二)撰写初稿    
    撰写初稿是撰写过程的中心环节。各种教育研究报告的写作形式虽然不同,但是,它们却包含了或者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三段式的基本格局。如调查报告可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实验报告可分为引言,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三个部分。经验总结报告可分为情况概述、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和今后意见等三个主要部分。当然,这只是教育研究报告习惯格式的沿用,并不能限制文章结构形式的创新。研究报告的结构可以根据内容和体裁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只要能够达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缜密,条理清楚的要求,在写作形式上是可以有所不同的。  
    以下拟对研究报告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写作要求分别进行阐述:   
    1、引言。这是研究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不同类型的研究报告还有各自具体要求。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从而否定前人的工作。   
    至于研究报告如何开头?有的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入主题;有的提出问题引入主题;有的交待研究的目的要求逐步展开等。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研究报告的内容、写作的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须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占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是研究报告的关键部分,体现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必须重视正文部分的撰写。虽然各种不同类型的研究报告在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要写好正文部分,都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有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这是基本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易出现两种毛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只有论点,没有材料,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料平铺直叙,看不出其主要观点是什么。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够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而采用图、表、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情节。当然,选用的图、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确无误。   
    3、结论。这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它整篇报告的归宿。结论必须指出哪些问题解决了,还有哪些问题尚待研究。有的研究报告可以不写结论,但应作一个简单的总结或对结果开展一番讨论;有的报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议;有的报告不专门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而是把论点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个部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教育研究报告,都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而不正文部分内容的简单重复,更不是谈几点体会,喊几个口号。写结论必须十分谨慎,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简明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三)修改定稿    
    俗话说,文不厌改。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教师要真正写好教育研究报告,必须重视修改。一篇优秀的研究报告,与其说是写出来的,倒不如说是修修改改出来的。因为首次写出来的草稿总是粗糙的,常常会有疏漏、有错误、有缺陷。只有经过多次地、细心地修改,才能臻于完美。再说,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需要经历一个反复研究、逐步深化的过程。撰写研究报告也是如此,由于主观认识的局限,第一次很难把论题提炼的很深,经过复审,有了知识点做基础,对问题的认识就能更深入一步。修改过程,就是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有人认为修改比写初稿还难,确有其事。因为初稿是自己精心写出来的,自己觉得很恰当的才写进去,要自己去发现哪些地方不恰当就不那么容易。只有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修改得好。修改初稿首先要经过反复审阅,对那些可有可无的叙述大刀阔斧地砍掉,毫不痛惜。当然,初稿写好后,可以不必马上修改。因为人的思维有“滞后性”,写完就修改,往往跳不出原构思的“圈子”。所以搁一段时间后再修改,原先的思路淡薄了,或许能得到新的启发,这时修改的效果就会更好。   
    更重要的是,在修改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审查研究报告的重点是否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因为研究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为条件的,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人们审阅研究报告,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如何解决的,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因此,修改报告的主要精力要花在方法和结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待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   
    二是检查研究报告是否做到理论观点的阐述和材料相结合。在研究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论点清晰有力地得到论证,这是应关注的核心问题。因此,在修改时要看到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依靠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研究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列出观点。   
    三是要看报告是否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要认真审视报告的分析讨论部分是否有夸大或缩小的现象;能否敢于坚持真理,不为权威或舆论所左右;在下结论时是否注意到了前提和条件,不搞绝对化,更不能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真理等。总之,教育研究报告要有“三严”的精神,即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报告必须达到“五性”,即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确证性、可读性。只有这样的研究报告,才可能是有一定质量的研究成果。   
     附教育调查报告结构模式:   
     对某种教育现象调查后,对其结果整理成的文字材料,就是教育调查报告。   
     它是教育研究报告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其作用是就某一研究课题搜集材料、罗列现象,在整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分析、归纳、综合,揭示出事物本质,探索事物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找出解决总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调查报告一般包括总提、主体、结论的基本格局。其结构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题目。应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导言。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明扼要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通调查还是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   
    3、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逐一加以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数据如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可以增加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如下几种写法:一是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二是按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三是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性;四是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讨论或建议。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结论。利用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列出参考资料。即在写调查研究报告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篇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报告负责,并给读者提出信息,也是表示尊重作者的劳动。(由于篇幅所限,其它几种教育研究报告如教育实验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教育观察报告等就不一一叙述了。)  
 四、撰写教育研究小论文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小论文是教育研究论文中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它是教师通过实践、观察、读书、思考的偶得,就教育、教学某一问题现象的一个侧面,运用教育理论剖析、论述,说感想,谈体会。从而揭示教育教学的一方面规律,阐发一定的科学道理。它应该体现理论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教育研究小论文要求短小精悍,简明扼要,说清一个道理。它文小作用大,切不可小视。因为它透视一个“点”,重点突出,文短意赅,读时省时,写时省力,比起长篇大论自有独到之处。所以是初习写作者练脑试笔的好途径。   
    写好教育研究小论文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选择角度 在写教育研究小论文之前,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小论文就是要在教育实践中去捕捉那些针对性强的问题,然后再考虑用什么样的角度去分析、论证。回想起自己初学习写论文时,就是从写小论文开始的。如我发现在教师群体中,常常有些人教学之余不愿意参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表现为学生有事情找到任课教师时,常会推托说“找你们班主任去”。于是,我便写成了《关于“找你们班主任去”的思考》一文,发表于《教师报》上。再如我观察到小学生好冲动,在发怒时,自控能力降低,和教师发生冲突,在火头上往往难以接受教育。在心理学的指导下,我知道了对待此类学生必须注意“冷处理”,于是写了《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一文,又发表在《人民教育》上。这说明,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悉心观察可以捕捉到一些好的小论文角度。   
   选择教育研究小论文的角度往往在论文的标题上最能充分体现。一篇论文拿来,不管是谁总是要先看看标题。好的标题立刻会使读者“一见钟情”,产生一睹为快心理。反之,平庸、罗嗦、含糊不清的标题,又会使读者感到索然无味,也就没兴趣去读全文了。可见论文的标题如此重要!我们撰写论文,应该重视对论文标题的提炼和概括,使标题能画龙点睛的反映文章内容,抓住读者的心理。更主要的是,在选择方向上要切合时宜,切中要害。   
    论文总标题是对全文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要通过几个字,或几十个字揭示中心和反映全貌,因此应反复推敲、反复提炼。一个好的论文标题总是具有简洁、精炼、概括、新颖、巧妙、有力等特点。有的论文标题是在列提纲时就写出来了,有的论文标题是在论文写完后才产生,或修改确定下来。我常常是论文完稿后,在修改中才把标题确定下来。但不管以什么样的程序,在确立标题时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1、要适宜。因为教育研究小论文常常是微型的,所以标题不能大,分析问题的角度也要小,应从一个侧面或角度开口,如上面谈到的几篇小论文,都是从一种教育现象开口,围绕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内容集中,中心突出,节省笔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确定适合论文内容的标题。初学论文者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给论文做标题太大,大而不当。如同一个小孩带个大帽子。如《谈课堂教学》、《谈作文教学》、《试谈学生的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显然这些标题太大、太宽,包含内容太多。   
    造成论文标题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选题大了,不是论文标题做大了。如《试谈学生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里搞了两个中心论点,本当论理想教育就足够了,还要谈爱国主义教育,况且又没有限制是小学还是中学的理想教育。这样的问题就要解决选题上的问题。所以要解决文题过大就是要缩小所研究问题的范围。否则内容宽,自找苦吃。二是内容和标题不相一致,内容小,标题大。如你可能谈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问题,或者是讲读课教学问题,就应对你所研究的那个问题进行概括,如果用《试谈课堂教学》标题就大了。如果你所研究的问题是整体方面的,也可以根据具体内容缩小文题的外延。如前面谈到作文教学,就可以改为《关于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这样论文标题就缩小了。   
    2、要鲜明。论文旗帜鲜明,首先要求标题鲜明,明确什么,反对什么。好的标题能够概括一个深刻、明确的思想观点。如《中小学按成绩编班利少弊多》这个标题直接反映出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而内容只是个怎样论证问题。因为撰写教育研究小论文不同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题目可以采用悬念,或含而不露等艺术手法来吸引读者,论文标题是直接反映文章论点的。或者说,标题正是对论文内容提炼、概括而成。看到论文标题就应该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   
    3、要新活。所谓新,就是不落俗套,要新颖。如果论文标题旧,老调重弹,就会俗气,平淡无力。而“喜新厌旧”是人们的常态心理,论文题目旧就唤不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一篇优秀的论文贵在创新,而这种新意义要通过文章窗口——标题表现出来。所以作者要注意敏锐地抓住富有新鲜感的东西,巧作加工,标新立异,给人以强烈印象,起到更好的宣传观点、说明问题的作用。如有一篇论文是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二者应结合的。文题是:家教与校教的“结合部”初探。这里没提什么人们常称的“必须结合”、“结合才能如何”、“结合是什么途径”等等,而是提出一个富有新意的“结合部”,单刀直入告诉人们“结合部”是什么,一举吸引了读者,也一举深化了读者的思路,告诉读者:现在该想的不是为什么要结合、要不要结合的问题了,而是应明确在什么地方结合、怎样才能结合好。这样,文题就很好地起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   
    所谓活,就是要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生动活泼一些。教育研究小论文并不一定非要板起面孔来训人,或使其专业化太强。这样会使广大读者敬而远之。论文标题制作也不要太死,应讲一点文采,增强吸引力。如《比较——启迪思维的钥匙》、《想学、爱学、乐学、会学》这两个标题制作就比较灵活,容易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实际上,小论文的标题也是可以多种多样的。为了制作灵活一些,也可以采用正付标题的做法。如(正题)“形、神、情、理的统一”——(付题)“试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正题)“上好新课的建议”——(付题)“谈重视学生的感知”。这两个标题就是采用正付标题的制作方法,比较灵活。   
    4、要简明。简明就是要简炼、干净、高度概括。心理学做过实验,七个以下硬币,看一眼就讲不准了。可见人一次观察和记忆事物的范围是有限的。人们喜欢说:“一目十行”,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读者读标题一般在十字左右,读者最多读两次,就能了解其全部意义。相反,那些冗长、罗嗦的标题,不仅不能很好的感知,也不便于辩认和理解。所以标题言简意赅是很重要的。   
    有这样几个论文题目冗长,后来做了修改,使标题精炼多了。如《教师要掌握线段图解法,重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后改为:《掌握线段图解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这里删掉7个字,意思不变,精炼多了。“教师要”删掉,谁掌握线段图解法,这时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没有必要说明。“重视”两字也是多余,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不是指导学生,还是指谁呢?又如《根据农村特点,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搞好农村小学地理教学工作》,后改为:《挖掘兴趣因素,搞好农村小学地理教学》。压去15个字,近一半,标题精当、概括。再如《重视语文课对学生的点拨启发,把放和扶结合起来》,后改为:《自学点拨、放扶结合》。压去三分之二文字,突出了论题,并形成对偶句,提高文采,朗朗上口,一目了然。   
    当然,论文标题的长与短都不是绝对的,要从论文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需要来确定,有些论文标题就需要长一点才能完整,就不能把文字压的太少,标题太短。   
    (二)提炼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每篇小论文作者都有自己的写作意图。或者要说明什么,或者要解决什么问题,是表示赞成,还是表示反对,总之,有个中心。主题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中心和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它包括作者的主观评价和文章本身的客观意义,是文章全部思想的核心。   
    主题在小论文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象一条红线,贯穿全篇,统帅整个文章。从一定意义上说,主题就是文章的纲,有了纲,丰富复杂的材料就能分清主次,突出本质,形成一体,文章也就有了生命。因此,决定一篇论文的价值,首先是主题,衡量文章质量高低,也首先是主题。   
    教育研究小论文的主题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精心提炼,力求集中、鲜明、深刻。主题要集中,就要明确每篇文章写作的目的性。一般说,一篇文章只能说透一个意思,如果这里一个中心,那里一个中心,什么都想说,势必头绪繁杂,什么也说不清。多中心就是无中心。因此,所有材料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表达一个意思,打在一个点子上。同时,主题要集中,就要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什么问题提到首位,哪些地方应该强调,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都要周密地考虑好,要从整体出发,统一在一个中心之中,既不能把部分当整体,更不能把次要的当主要的,或各个部分之间游离。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认识明确,分析透彻,善于找出它的内部联系和本质,这是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使主题提炼集中的根本条件。   
    主题要鲜明,就是说,写论文要影响读者,因此,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爱什么,憎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定要清楚、明白,决不能模棱两可,含含糊糊。鲜明是正确文风的重要特点,是论文具有说服力的重要标志。有的论文主题不鲜明,主要是问题提得不鲜明,分析不尖锐。没有观点,没有倾向,四平八稳,不知锋芒所向。这种状况,集中反映了作者的立场,态度和认识水平。还有的论文观点材料脱节,或者空泛的议论,或者罗列现象,用材料淹没观点,也是造成主题不鲜明的重要原因。必须明确一点,我们写论文不是为材料而材料,让读者看材料,而是通过材料说明一种思想,阐明一个观点,解决一个问题,因此一定要着眼于主题,从主题思想出发。在组织材料时,对材料要舍得“割爱”,凡和主题有关,能说明主题的,就选,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就不选,决不能有什么写什么,把鸡毛与鸡肉都抄在一起,否则,就会出现“红线”不清,观点模糊,主题混乱的情形。组织材料的过程,是进一步提炼主题,使主题逐渐鲜明的过程。   
    主题要深刻,就是要在论文写作中对反映的问题认为深刻,击中要害,说到了本质,提出和解决了带有方向性和根本问题。就是要将论文主题挖掘得深刻,要加强分析,在揭示事物本质上狠下功夫。写论文必须占有材料,但又不能局限于材料。要站得高,善于驾驭材料,对材料作本质的分析。哪一点思想性最强,哪一点最具有普遍性,要反复“思考”。   
    以上所说到的主题应该集中、鲜明、深刻,是不可分割的。主题集中,才能鲜明,只有集中、鲜明,才有利于深刻。这三方面是统一在一篇论文之中的,是对好的论文主题的共同要求。   
    (三)优化结构   
    撰写论文,当中心论点确定之后,怎样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各部分怎样照应,怎样过渡?如何开头、结尾等,这就是通常说的布局谋篇,文章的结构问题。文章的结构,简单地说,就是文章的内部构造。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全篇的一条红线,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结构是被主题决定,为突出主题服务。   
    一篇论文的结构总是和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及其思路紧密相关的。所谓思路,就是指思想线索,思想的脉络,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思路是文章结构的基础,作者用文字把自己的思路反映出来就是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在文章中有层次有条理的反映。就论文反映客观事物来说,一个问题的解决,总要经历这样几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文的这几个步骤决定了它的基本结构和思路。论文的撰写过程总要围绕这样一个主架来论述问题,使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在文章中有层次有条理的表达出来。但是论文的这个主架在实际写作中又不是机械使用的。它只能在整体上得以反映,而在具体结构上可以采取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材料,不同体裁,不同人的写作风格,可以在结构上灵活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   
    论文的结构包括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几个方面的问题。限于篇幅这里不能一一赘述,下面就论文结构的层次与小标题制作谈点意见。   
    尽管每个人的写作风格各异。但是运用小标题概括中心,处理材料,安排层次则是多数作者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有很多好处。   
    首先,有助于作者抓住线索,概括全文,对文章有整体设想。也就是说,可以用小标题搭起文章的框架,然后再具体论述。例如我在撰写《接纳也是一种教育艺术》一文中,就列出下面四个小标题:一、强化认识上的接纳;二、注重情感上的接纳;三、促成条件上的接纳;四、妙用方法上的接纳。由于有了四个小标题搭起了文章的框架,构成了文章基本层次,有了写作顺序,然后依着四个小标题具体论证,这样展开思路,有话可说,脉络清楚,结构严谨。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我在写作中是常用小标题来提炼论题和加工材料的。   
其次,有助于抓住中心,避免跑题。由于小标题已有了文章框架,这是写作的线索,抓住线索具体论述,就不易跑题。如上面四个小题,都是集中揭示“接纳的教育艺术”这个中心问题,每个问题写好了,中心也就突出出来,论点鲜明,内容不易分散。   
    再次,层次清楚,逻辑合理。因为小标题支撑了论文的框架,作者思路有了导向。论文的层次就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规定下来了。这样只要小标题列的是合理,符合逻辑,写出文章层次的布局就是合理、符合逻辑的。   
第四,为读者阅读提供方便。因为论文有小标题做提示和线索。一个小标题就是一个分论点。读者读的时候能较快的抓住文章中心论点。理解全文。   
    (四)力戒毛病   
    由于经常与广大第一线的教师接触,对于教师那些写作热情和急于求成的心理我非常理解的,但是他们中有的缺少写作经验,文章写出来,甚至修改也很困难,更不用说文章派上用场。归纳起来,教师撰写论文时必须力戒的主要毛病是:  
    1.中心不突出。写好论文最重要的是围绕一个中心立题,那怕是一得之见,写深写透,以小见大,以微探宏,也能使人受到启迪。而写论文最忌贪多求全,多中心,题目大、范围广,内容空泛,篇幅冗长。而有的教师写文章最容易犯的就是这个毛病。他们往往是把自己平时想的、做的、不加选择和提炼的一古脑的写在一篇论文里,因而造成文章冗长,中心不突出。如有一位中学班主任写的《谈谈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一文中的小标题是:(1)组织和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2)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3)搞好课外活动,开展第二课堂;(4)树立良好的班风和集体荣誉感;(5)搞好课外活动,上好体育课;(6)怎样对待已取得的成绩。很显然,这篇文章就是没有抓住一个中心,而是贪多求全。把自己想的东西都写到文章里去了,结果内容很杂乱,面面俱到,每个问题只能是蜻蜓点水,写的不深不透。   
    根据上面的情况,教师在写论文时要避免中心不突出现象,就要力戒空泛冗长,不能贪多求全。要对自己的经验筛选和提炼,在经验中选取其中最熟悉、最精彩、体会最深、效果最好的那一部分来写。而舍弃其他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写,这样就容易把文章写的集中些,深刻些。   
    2.观点不明确。写教育研究小论文,自己的重要经验是什么,主张的观点和看法是什么,这些都应该在论文中鲜明的表现出来。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所谓立意就是论文的中心观点,是作者对文章中所提出的并加以解决的总是的评价。它是文章的纲,成为整篇文章的中心。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都要以中心为依据,受中心的约束。但是有的教师撰写的论文究竟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不十分清楚。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作者对研究问题认识不深,对所要阐明的观点提炼不够。为此作者应不急于把文章写出来,应该进一步的深入实践或调查,继续收集感性材料。并对照有关方面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这样才可能在论文中旗帜鲜明把自己的观点和经验阐述清楚。   
    3.结构不合理。有的教师撰写论文不能合理安排文章的层次和段落,往往出现叙述拖沓、枝蔓不分,序号繁杂、层段难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善于安排层次和概括小标题,从头到尾一唱到底。这样读起来理不出头绪,分不清结构。二是次序颠倒,前后重复,没有把自己的基本思想一层一层地循序渐进地加以展开,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心中不没有谱。如有位老师在写《如何运用幻灯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一文中,共写了五个部分,其中有三个部分反复说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而造成前后重复、颠三倒四、逻辑不清。还有的文章不是并列关系的内容都放到同等条件下去说明,或者是大小题号混乱。这都是写论文的大忌。   
    4.论证不到位。写论文不是将自己所做过事例的简单罗列,就如石头砖瓦零乱的堆砌在一起一样。而是要进行论证,就象水泥能把砖石凝固在一起彻成墙一样。论文是通过论证把论点和论据结为一体,形成逻辑关系的。但是有的教师不会论证问题,即以对自己的做法和观点进行分析,竟而写出的论文是观点加例子。因而多是叙事多,说理少,不能以理服人。例如,写如何转化后进生,只能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不能说明为什么做,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有的甚至将自己做的工作写的详详细细,如写小说一样,结果洋洋万言却不能反映一般的教育规律问题这里就是缺少对感性材料的归纳、概括、整理,而在阐述问题时,又不能分析论证,没有边叙、边议、边说明,没有把叙述、议论、说明有机地结合起来。   
    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作者一是缺少教育理论知识,因此不能用理论去分析教育现象;二是平时做为论证问题的材料积累的少,没有其他事实或理论论据储备,因而单调,平淡无味,立论陈旧,论据无力;三是不掌握论证方法,不会在写论文中对所要研究问题进行逻辑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