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词 回文词始见北宋,据资料现存的回文词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双句回文词 苏轼才气纵横,在回文词中也多有戏笔。他就写过一首《菩萨蛮?夏景》,这首词采取双句回文形式,即连着的前后两句形成一个回文,将四句化成八句,构成全篇: 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 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闲照晚残妆,妆残晚照闲。 苏东波还写过一首双句回文词《菩萨蛮?咏梅》: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菩萨蛮》词牌简介: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阙均两仄韵转两平韵。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号称菩萨蛮队,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又: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 还是苏轼,还是《菩萨蛮四季闺怨》,还是四首,真是服了他老人家了: (春)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夏)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日。 手红冰腕藕,藕腕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秋) 井梧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梧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愁,愁宜不上楼。 (冬)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回文在中国古代无疑是很受欢迎的,有人以为回文词是“文人慧笔,曲生狡狯”,但没想到身为道学大儒、理教宗师的宋朝朱熹老夫子居然也染指其中,也搞了个《菩萨蛮呈秀野》来凑热闹: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樽酒绿荫繁,繁荫绿酒樽。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回读:浅寒春尽飞红晚,晚红飞尽春寒浅。繁荫绿酒樽,樽酒绿荫繁。好句诗仙老,老仙诗句好。芳年送恨长,长恨送年芳。 这首词正读采取双句回文形式,回读又采用本句回文。写落英飞尽,绿树成荫的暮春时节,词人饮酒思友,感概年华易逝。构思巧妙,不可多得。 朱熹还写过另外一首双句回文词《菩萨蛮 次圭甫韵》: 在活捉了叛徒张安国之后的十五年,绝代词人辛弃疾在1176年写下一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据说写下这《菩萨蛮》寓意四首词的张安国,就是被他活捉的张安国。如果真是如此,其人品实在不怎么样,但这《菩萨蛮》寓意四首的双句回文词写的还算是不错,这里选了两首: 其一 晚花残雨风帘卷,卷帘风雨残花晚。双燕语虚窗,窗虚语燕双。 睡醒风惬意,意惬风醒睡。谁与语情诗,诗情语与谁? 其二 白头人笑花间客,客间花笑人头白。年去似流川,川流似去年。 老羞何事好,好事何羞老。红袖舞香风,风香舞袖红。 刘因也写过一首《菩萨蛮》: 水围山影红围翠,翠围红影山围水。 西近小桥溪,溪桥小近西。 双句对称,自然写起来得心应手了。 比如宋代的张孝祥《菩萨蛮》一写就三首: 其一 渚莲红乱风翻雨,雨翻风乱红莲渚。深处宿幽禽,禽幽宿处深。 淡妆秋水鉴,鉴水秋妆淡。明月思人情,情人思月明。 其二 白头人笑花间客,客间花笑人头白。年去似流川,川流似去年。 老羞何事好,好事何羞老。红袖舞香风,风香舞袖红。 其三 晚花残雨风帘卷,卷帘风雨残花晚。双燕语虚窗,窗虚语燕双。 睡醒风惬意,意惬风醒睡。谁语话情诗,诗情话与谁。 清朝最有才气的大词人纳兰性德也写过《菩萨蛮》,也是三首: 其一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其二 客中愁损催寒夕,夕寒催损愁中客。 门掩月黄昏,昏黄月掩门。 翠衾孤拥醉,醉拥孤衾翠。 醒莫更多情,情多更莫醒。 其三 砑笺银粉残煤画,画煤残粉银笺砑。 清夜一灯明,明灯一夜清。 片花惊宿燕,燕宿惊花片。 亲自梦归人,人归梦自亲。 丁药园有一首写青年男女之情的《菩萨蛮》词,双句回文,真挚别致,反复吟味,情趣自见: 下帘低唤郎知也,也知郎唤低帘下。来到莫疑猜,猜疑莫到来。 道奴随处好,好处随奴道。书寄待何如?如何待寄书。 (二)通体回文词 通体回文词就是可以把一首词完全回文倒读,且符合格律。比如下面几首: 例如汤显祖杂剧《邯郸记》中,有崔氏人宫为奴,织回文词《菩萨蛮》感悟皇帝,词曰: 梅题远色春归得,迟乡瘴岭过愁客。 孤影雁回斜,峰寒逼翠纱。 窗残抛锦室,织急还催织。 锦官当夕情,啼断望河明。 清代董元恺也有一首《浣溪沙?春闺》: 莺语听残春院晴,屏云倚共晚寒凝。黛痕愁入远峰青。 庭满落花香寂寂,声和玉漏夜清清。轻红拂梦晓来醒。 这几首词犹如诗,句句字数一样。就相对简单。 明人汪廷讷《玉楼春春怀》如下: 画图开处飞莺燕,新涨春湖垂柳线。架书淹日尽穷搜,下帏孤从棋弹倦。 挂檐晴翠山当面,如如悟却忘欣厌。泻玉寒泉绕石台,夜中归鹤栖松院。 《玉楼春》词牌简介: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或加字令)。亦称《木兰花 》、《 春晓曲 》、《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呈纤手》、《归风便》、《东邻妙》、《梦乡亲》、《续渔歌》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定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宋朝郭从范有一首《瑞鹧鸪席上》: 倾城一笑得人留,舞罢娇娥敛黛愁。明月宝鞲金络臂,翠琼花珥碧摇头。 晴雪片雪腰肢袅,晚吹微波眼色秋。清露庭皋芳草绿,轻绡软挂玉帘钩? 《瑞鹧鸪》词牌简介:据《词谱》说,《瑞鹧鸪》原本七言律诗,因唐人用来歌唱,遂成词调。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中间两联例用对偶。《词律》认为“首句第二字平声起,不可误”,不可从,冯延巳“才罢严妆”词,第二字“罢”就是仄声。可见此调既可平起,也可仄起,如七律格式。另有六十四字体、八十六字体、八十八字体,是变格。 又名《五拍》、《天下乐》、《太平乐》、《桃花落》、《舞春风》、《鹧鸪词》、《拾菜娘》、《报师思》等。 清代毛奇龄也有一首《春晓曲》(木兰花)词: 小屏山上西江曲,深处落梅寒簌簌。晓鉴菱开赭粉红,残灯穗卷香脂绿。 草头阶刬袜衩金,花里碧钩幡胜玉。绕凤双簧蜡炙新,蚤春惊破霜溪竹。 毛奇龄还有两首通体回文词《浣溪沙和任二王甫回环韵》: 其一 阴柳垂庭山枕斜,禽鸣自上槛边花。深屏午梦隔窗纱。 瓮启冰牙蛆泻酒,襟披雪眼蟹潆茶。临妆晚扫淡黄鸦。 其二 斜枕山庭垂柳阴,花边槛上自鸣禽。纱窗隔梦午屏深。 酒泻蛆牙冰启瓮,茶潆蟹眼雪披襟。鸦黄淡扫晚妆临。 《浣溪沙》词牌简介:唐玄宗时教坊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有杂言、齐言二体。唐、五代人词中,见于敦煌曲子词者,均为杂言;见于《花间》、《尊前》两集,多为齐言,亦有杂言。至北宋,杂言称为《摊破浣溪沙》(破七字为十字,成为七言、三言两句);齐言仍称为《浣溪沙》(或《减字浣溪沙》)。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各三个七字句。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下片头二句多用对仗。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又名《山花子》。 词为长短句,大多不能象诗句和《木兰花》、《瑞鹧鸪》和《浣溪沙》这种格式与诗差不多的词牌一样句句对应地回文。因此,回文词写作相对要复杂点。 象《菩萨蛮》这样的词牌,由于前后两句字数一样,写成双句回文就比较简单,若要写成通体回文,由于句式长短及平仄格律的限制,就需要用破读法重新断句,才可回复成为一首完整的符合词谱格式的作品。通体回文词又比双句回文词要更难上一些了。 比如有人就觉得用《菩萨蛮》词牌写双句回文没有意思,觉得意思太重复了,这个人就是写了通体回文词《菩萨蛮 秋思》的邱浚。他序中言:予幼时尝读朱文公、刘静修文集,俱有《菩萨蛮》回文词,惜其随句倒读,不免意复,不知至尾读回为妙。已曾以“村居”为题作一阕,后失其稿,闲中复戏作此云。 正读:纱窗碧透横斜影,月光寒处空帏冷。香炷细烧檀,沉沉正夜阑。更深方困睡,倦极生悲思。含情感寂寥,何处别魂销。 倒读:销魂别处何寥寂,感情含思悲生极。倦睡困方深,更阑夜正沉。 沉檀烧细炷,香冷帏空处。寒光月影斜,横透碧窗纱。 又如明朝卓人月的《菩萨蛮?合欢迎送》: 春宵半吐蟾痕碧,斜窥愁脸如相忆。空捻两三弦,朱扉寂寂然。依期郎践约,悄步人疑鹤。小舒轻雾纱,收袂蘸红霞。 倒读:霞红蘸袂收纱雾,轻舒小鹤疑人步。悄约践郎期,依然寂寂扉。朱弦三两捻,空忆相如脸。愁窥斜碧痕,蟾吐半宵春。 这首词,不仅难度高,而且用意巧。它正读是写等候、迎接情郎;反读时迎接之意转成送别,等候的情景便成了别离后的寂寥景况。类似还有很多: 比如宋朝王文甫的《虞美人·寄情》也是采用了通体回文的形式,此首词回读为另一首《虞人美》,两篇目意义几无差别,只是断句的地方不一样。都是写情人离去后,女子的颓唐和思念。 正读:黄金柳嫩摇丝软,永日堂空掩。卷帘飞燕未归来,客去醉眠欹枕、殢残杯。 眉山浅(一作远)拂青螺黛,整整垂双带。水沉香熨窄衫轻,莹玉碧溪春溜、眼波横。 倒读:横波眼溜春溪碧,玉莹轻衫窄。熨香沉水带双垂,整整黛螺青拂、浅山眉。 杯残殢枕欹眠醉,去客来归未?燕飞帘卷掩空堂,日永柳丝摇嫩、柳金黄。 注:殢(音ti),困扰。 《虞美人》词牌简介:《虞美人》一名,在乐府中曰行;在植物曰草;在琴曲曰操。考其原,皆由项王虞兮之歌而得名也。唐教坊曲名。《碧鸡漫志》云:《虞美人》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属中吕宫,近世又转入黄钟宫。元高拭词注:南吕调。《乐府雅词》名《虞美人令》;周紫芝词,有“只恐怕寒,难近玉壶冰”句,名《玉壶冰》;张炎词赋柳儿,因名《忆柳曲》;王行词,取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名《一江春水》。本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完全相同。四用韵,两平两仄。第一句为七言句,平起仄韵。第二句为五言句,仄起仄韵。第三句亦为七言句,换平韵平起平收。第四句九字协平韵,又第四句有者可余地四字略断为豆,但还是以九字到底为佳。又一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又一体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五平韵。又一体 双调五十八字,前段五句五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三平韵。 与此异曲同工还有清代姚燮的《虞美人春闺》: 正读:钩帘挂月***半,醒梦楼归燕。晚风花落惹愁闲,剩得麝媒香碎、飐炉山。 歌声一啭娇云隔,断恨罗衫结。缕金鸳绣络双珠,彩袖薄回鸾镜、晓鬟梳。 倒读:梳鬟晓镜鸾回薄,袖彩珠双络。绣鸳金缕结衫罗,恨断隔云娇啭、一声歌。 山炉飐碎香媒麝,得剩闲愁惹。落花风晚燕归楼,梦醒半宵春月、挂帘钩。 前面的通体回文词,都是正反读是一样的词牌,但有些词牌回读的时候除了字数限制还有平仄格律的限制,所以有一些词倒读不能读成同一词牌了,但可以读成另外一个词牌。比如清朝董以宁的《卜算子雪江晴月》: 明月淡飞琼,阴云薄酒中。收尽盈盈舞絮飘,点点轻鸥咒。 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回看亭亭雪映窗,淡淡烟垂岫。 《卜算子》定格: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 倒读变成成词牌《巫山一段云》: 岫垂烟淡淡,窗映雪亭亭。看回瘦骨玉山青,寒风晚浦晴。 咒鸥轻点点,飘絮舞盈盈。尽收酒中薄云阴,琼飞淡月明。 《巫山一段云》词牌简介:唐教坊曲,原咏巫山神女事。双调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乐章集》增两字,后片转用两仄韵,两平韵,与此不同。《巫山一段云》定格: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一个词读成两个词牌,所以叫双词牌。这种回文是通体回文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本篇回文词 苏轼实在才气太高,喜欢玩技巧,他还写过其它很多后半篇就是前半篇的回复的本篇回文词,比如这首《西江月泛湖》: 雨过轻风弄柳,湖东映日春烟。晴芜平水远连天,隐隐飞翻舞燕。 燕飞翻飞隐隐,天连远水平芜。晴烟春日映东湖,柳弄风轻过雨。 这首词描写泛舟湖上所见春景。其上下片互为回文,意义相仿,但因景物出现次序不同,意态便有分别。上片写雨后初晴,下片则为因晴转雨,全词表现出晴雨之间的反复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泛湖人的悠然心境。 《西江月》词牌简介:《西江月》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吴王西施的故事。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西江月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西江月是极少数平仄韵混押的词之一。定格:(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还是苏轼,还是《西江月》,你不得不服啊!《西江月?咏梅》: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沏映艳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艳映沏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当然也少不了弄弄这些东西,如他的《西江月 “用僧惠洪韵”咏竹》词: 细细风轻撼竹,迟迟日暖开花。香帏深卧醉人家,媚语娇声娅姹。 姹娅声娇语媚,家人醉卧深帏。香花开暖日迟迟,竹撼轻风细细。 这首词的下阕是对上阕的回读。轻风撼竹,日暖花开,在这样的春日里,伴随着家眷的娇媚软语,而醉卧深闺,表达家居生活的闲适。 下面一首张埙《虞美人?春夜回文》也是一样: 青灯冻入寒梅小,历历筝弹妙。细香东阁梦成初,只怕凤绡鲛灯、隐衾孤。 孤衾隐泪鲛绡凤,怕只初成梦。阁东香细纱弹筝,历历小梅寒入、冻灯青。 清人万树的《南乡子?闺怨》亦是本篇回文词: 衾染泪香红,冷睡吟哀忆恋空,忘尽盟誓深似海,谁同?意蜜心诚独有侬。 侬有独诚心,蜜意同谁海似深,誓盟尽忘空恋忆,哀吟。睡冷红香泪染衾。 《南乡子》词牌简介:唐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二十七字,两平韵,三仄韵。五代人词略有增减字数者。南唐改作平韵体,《张子野词》入“中吕宫”,重填一片,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宋以后多遵用之。 (四)诗词双回文 还有一些格式非常奇特的回文诗词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如下面这首清代才女张芬的《虞美人?寄怀素窗陈妹》: 张芬所制还可变化为诗词皆可回文,名曰“七律虞美人词合璧回文”。当然词回文之时需要点破原句。 “七律虞美人词合璧回文”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词本身是回文,同时又能标点为七言律诗,亦可倒读。此“合璧回文”近现代学人仿做甚多。如的清人朱杏孙《虞美人》词云: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也是调寄《虞美人》,但韵脚变了: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将词重新标点(也可以说是将倒读词再次倒读),乃一首七律: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则为: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现代李知其仿上面朱杏孙的回文词,也做了一首《虞美人》倒读成词《虞美人》,也可成回文七律诗: 时来冷雨秋凉峭,醒梦诗怀绕。月明辞泪怨愁情,夜寂,断魂归恨客心惊。 枝疏落叶枯残日,雁唳驰风疾。苦声悲笛暮船征,远岸,露堤幽树玉蝉鸣。 倒读为词《虞美人》: 鸣婵玉树幽堤露,岸远征船暮。笛悲声苦疾风驰,唳雁日残枯叶落疏枝。 惊心客恨归魂断,寂夜情愁怨。泪辞明月绕怀诗,梦醒峭凉秋雨冷来时。 再次倒读则为七律: 时来冷雨秋凉峭,醒梦诗怀绕月明。 辞泪怨愁情夜寂,断魂归恨客心惊。 枝疏落叶枯残日,雁唳驰风疾苦声。 悲笛暮船征远岸,露堤幽树玉蝉鸣。 然后再将倒读的诗,再次倒读成另外一首七律: 鸣婵玉树幽堤露,岸远征船暮笛悲。 声苦疾风驰唳雁,日残枯叶落疏枝。 惊心客恨归魂断,寂夜情愁怨泪辞。 明月绕怀诗梦醒,峭凉秋雨冷来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