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兰】青花的发色

 鱼归大海 2011-11-29

青花的发色

    一、元青花的发色
     元青花分成“至正型”和“延佑型”两类。“至正型”为苏麻离青进口青料所绘,“延佑型”为国产青料所绘。
     苏麻离青是低锰高铁型原料,发色有如下特征:(1)呈鲜艳的靛蓝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2)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颜料较浅。颜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3)颜料比较细腻均匀,线条边缘稍有晕化。有些呈色浓重,有呈放射状流散。
     
苏麻离青呈色有如下缺陷:(1)苏麻离青因高铁低锰容易产生“铁钴斑”,铁钴斑经常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影响瓷器的整体美观。(2)釉里黑是苏麻离青发色不正所致,不利于呈现均匀一致的蓝紫色。(3)苏麻里青颜料加热后很容易流散,产生“晕散渲染”,不利于勾画人物、动物、植物等的细部特征。
     国产青料的产地有云南珠明料、江西上高料、浙江江山料等,是高锰低铁型原料,发色有如下特征:(1)呈蓝带灰或者蓝带黑,(2)有浓淡色阶,青花呈色清淡时,表现为蓝色;青花呈色浓厚时,表现为褐色。(3)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这与苏麻离青的“铁钴斑
     二、明洪武、建文青花的发色
     洪武青花采用苏麻离青和国产青料。苏麻离青发色鲜艳,国产青料发色灰暗。
     采用苏麻离青的洪武青花特征非常明显,就是十有九黑。其特征除了靛蓝色这个特征外,几乎与“至正型”元青花完全相同,所以也有人把洪武青花看成是“釉里黑”元青花采用国产青料的洪武青花分成3种:(1)淡蓝色,色调稳定,不晕散,有浓淡色阶。(2)淡蓝色,稍有晕散,有浓淡色阶,经常有明显的深色小点无规则地散布在青花纹饰中。(3)蓝泛灰,青花纹饰中经常出现较大的黑青色斑块,有的深入胎骨,呈现凹凸不平。
     建文青花的研究实际上是不透彻的,这里把它划到洪武期,仅仅是因为建文时期首都也在南京。
     三、明永乐、宣德青花的发色
     明永乐、宣德青花分成两类。第一类苏麻离青;第二类采用苏麻离青与国产青料的混合料。无论那种情况,都发色鲜艳。
     采用苏麻离青的永宣青花,发色特征与“至正型”元青花相似。永、宣青花瓷器绘画技法与元青花不同,基本都用小笔渲染填色,由于笔小蘸料有限,绘画留下的深浅不一、浓淡有致的痕迹。
     采用苏麻离青与国产青料的混合料的永宣青花,呈色范围极其广泛,在同一件瓷器上出现蓝紫、蓝灰、深黑,灰黑等颜色,色彩的表现力很强。
     四、明正统、景泰、天顺青花的发色
     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官窑基本上停烧。陶瓷史上被称为“空白期”。这时期的官窑瓷器几乎没有见到,研究极为缺乏。
     五、成化、弘治、正德青花的发色
     从明成化开始,进口的苏麻离青已经绝迹。这个时期的青料采用平等青,也叫陂塘青,发色淡雅清亮。平等青产于江西乐平。
     平等青呈色稳定,发色蓝中带青灰。成化青花瓷器多数淡描青花。弘治青花瓷器前期与成化色调接近,后期与正德前期色调接近。正德青花瓷器前期采用平等青,但是深描青花,所以发色灰蓝;后期采用回青,发色蓝中带紫,与嘉靖色调接近。
     六、明嘉靖、隆庆、万历青花的发色
     明嘉靖、隆庆、万历青花改用了回青料。这种原料的产地,有的说是云南,有的说是新疆,还有的说是进口,反正产地是找不到了。
     如果用纯回青绘画,容易出现色散不收的情况,也就是过度晕散,所以回青通常与石子青混合使用。石子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单独使用时发色灰暗清淡。明清两代民窑普遍使用这种青料,所以很容易识别。回青与石子青的混合料,呈色发紫,不同于其它时期的青花发色。混合料又分成上青和中青两种。上青是用10份回青加1份石子青配出的青料,颜色鲜亮,用于填色。中青是用10份回青加4份石子青配出的青料,线条分明,用于勾勒轮廓。
      七、明天启、崇祯、清顺治青花的发色
      万历19年以后,朝廷不再下令制造官窑器。天启朝开始,官窑停产。民窑使用石子青。
      八、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的发色
      根据“景德镇陶录”记载,清顺治8年,恢复了御窑厂。顺治、康熙青花改用珠明料。珠明料的产地在云南,发色或者黑重、或者青翠、或者浅淡,或者灰暗。这时候的青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同一件瓷器上多种色调并存,在平涂的基础上生出许多层次来。
      雍正、乾隆青花改用浙料。浙料的产地在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发色重时则浓红,发色轻时则淡翠。这时候的青花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仿明永宣青花效果,具有深浅搭配、发色晕散的特征,纹饰中出现类似永宣青花的黑褐斑,但是仔细观察,都是人为重笔点染而成。
      九、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青花的发色
      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是青花瓷器的衰退期。这个时期的瓷器具有明显的“波浪釉”特征,很容易识别。并且工艺水平低下,风格特色不鲜明,大部分人认为无论研究还是收藏,价值很低,所以没有人专门研究其青花发色。虽然该时期也有仿前朝青花的情况,但与真品比较,差距很多。所以,在鉴定时,通常从“波浪釉”特征入手。
      十、清光绪、宣统、民国青花的发色
      洋人大量收藏中国古瓷,促进了清光绪、宣统、民国时期的青花发展,形成了一个小高潮。这个时期的精品多见于仿古瓷器。仿古瓷器刻意追求所仿器物的工艺特征,仿制水平十分高超,有些产品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1929年霍布逊发表的《明以前的青花瓷》介绍了元青花,但是这篇文章长期没有得到重视。直到坡普系统研究了土耳其及伊朗的元青花以后,元青花研究热才开始了,这已经是1956年以后的事情了。
      清光绪、宣统,民国的仿制者不知道元青花的存在,所以没有任何仿品。但是,仿永宣青花的情况,却大量存在。许多收藏者热衷于元青花,而不敢碰永宣青花,主要是这个原因。
      十一、现代青花瓷
      对收藏界冲击比较大的是近十多年出现的仿品。现在工艺水平远高于过去,现在资讯也很发达,仿制者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了真品,仿制条件要好于清光绪、宣统、民国时期。
      不过,现在绘画所用的青料基本上是化学青料,也就是化学制品氧化钴。理论上,比较纯粹的化学青料可以调制出任何呈色的青花发色,实践上做到此事却极为困难。氧化钴是黑灰色粉末,浅灰绿色粉未、或者桃红色粉未,调制出来的颜料颜色不等于1300度高温烧制以后的青花呈色,要从结果(青花呈色)反推起因(氧化钴原料的配比)是极为困难的,需要大量的工艺摸索。
      氧化钴呈色效果比较浓烈,仿元青花以所以盛行,其中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呈色也比较浓烈,容易蒙混过关。许多收藏者看到元青花就躲,可能与这一点有关。
     化学青料毕竟与天然的苏麻离青有很大的差别,化学青料比较纯粹,而苏麻离青含有很多杂质,要用化学青料配成苏麻离青,没有那么容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