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新来源

 李功随 2011-11-30

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新来源

内容提要 :教师是高压力职业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又增加了新的来源,包括教育系统外因素的变化导致的压力,教育系统内因素改革导致的压力和教师自身形象变化导致的压力。希望能引起人们关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

关键词 :   中小学教师   职业压力   新来源  

前言

来自杭州市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普遍感觉职业压力太大。目前这一情况已经直接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1] 这一情况并非杭州所独有,全国的情况大致如此。教师这一职业已成为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

英国剑桥大学的柯利柯夫( Kyriacou·c )和苏利夫( Sutiliffe )很早就注意到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他们认为当教师觉得外界对自己的需求超过自身能力或难以满足时,压力就会产生,他们将教师的职业压力定义为由于工作而造成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包括紧张、失望、焦虑、愤怒、压抑等( Kyriacou & Sutiliffe  1978a ) [2]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以其劳动长度的连续性,劳动空间的可延伸性,角色的多重性,及工作回报相对较低,工作环境不理想,实际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而成为一个高压力的职业。就像有的教师所说的,教师的工作就像一个 “ 无底洞 ” 。而 “ 无底洞 ” 的背后,并没有相应的回报。这些已经构成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固有特点,或者说是固有压力。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及由此带来的道德方面的变化,使得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源增加了许多,并且这种新的职业压力源相对于以往的压力源而言,其影响可能深入,更广泛。布思在其研究中发现, 20 世纪 60 年代,当教师被问及是否还会选择教师职业时, 78% 的人持肯定态度,到了 80 年代,当再次被问及同样的问题时,愿意选择教师职业的比例降到了 46.4% 。 [3] 这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对工作不满的程度在加深,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教师的职业压力的比以前增多,来源也有新的变化。现代社会中小学教师的新职业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育系统外因素变化

萨德勒曾说过 “ 学校外的事情比学校内的事情更重要,学校外的事情甚至决定学校内的事情 ” 。

的确如此。教育系统外的因素往往更能决定教育系统内的因素。教师,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构成部分,其压力的新来源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教育外的因素的变化而导致教育内的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富裕的生活,还有来自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价值观的多元化,知识来源渠道的无限增多,各种社会因素作用下的不良社会现象的出现等等。这些都构成了教师职业压力的新来源。

先说价值观的多元化。众所周知,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也就是教师代表最正统的声音, “ 在任何社会中,教师的社会责任从本质上来讲都是相同的,即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符合社会要求的影响 ”[4]

“ 在我国,由于社会强调的是集体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因而,教师便负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 。 [5] 虽然这种压力也同样有(因为教师作为社会成人的代言人的身份得到许多人的认同),但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一方面,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后,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也涌了进来,不可避免地对人们有所影响,而教师也是社会生活普通的一分子,其思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为情理中事。但是,作为社会成人的代言人,他必须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蕴藏起来,在学生面前完完全全地把这个社会所要求传授的思想传递给学生,这给教师带来的无疑是内心的矛盾、冲突,甚至演化为苦恼。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的变化的影响,社会上许多追求私利而有违集体主义的现象的涌现,使得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思想道德意识产生了怀疑,甚至会认为教师 “ 老土 ” 、 “ 跟不上时代潮流 ” ,这对教师的权威而言,无疑是一大挑战,也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这对于教师而言,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资格的丧失。因此,这些就成为了教师这一职业新的压力。

再就是知识来源的增多,特别是互连网的进一步普及,教师这一 “ 知识的传播者 ” 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纵观中国历史,教师的地位很高, “ 天地君亲师 ”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传承文明,播种文化。在以前的知识来源很少的情况下,教师就是知识的源泉。但是, “ 在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信息化、教育民主化意味着知识传递方式、途径等方面的改革。教师角色中 ‘ 知识来源 ’ 的作用将部分由网络代替,即技术也可以承担部分的教师角色,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教师在很多知识上不在比学生 ‘ 闻道在先 ’ ,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 。  [6] 而有些上了年纪的教师,在网络方面的知识远远不及学生,他们不但不再拥有知识的霸权,甚至还会因为网络知识的缺乏而被现在的 “ 新新人类 ” 所取笑。很多教师还未能从教育的圣坛上走下来,因而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理冲突,有时甚至是一种痛苦。而且,由于网络的普及化,传授知识的 “ 黑板、粉笔、教科书 ” 课堂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需要掌握更高、更深层次的教学能力,需要掌握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技术,这对于教师的原有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挑战,很多教师积累了相当的教学经验在现代的技术条件下已不再适用,他们又得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积累,这对于工作量本来就很大的广大教师而言,于生理、心理都是一种压力。

还有就是各种社会因素的冲击下,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新的社会现象让人目不接暇。如由于离婚现象的增多,使得单亲的孩子日趋增多,这些孩子往往更渴望温暖的爱,心灵脆弱,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受挫,也易导致心理问题,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怀与关注;网络的普及,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同时网络相关的法制规范等不完善,使得学生易受网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教师工作中的难题频频出现,原有的经验体系、理论结构未能适应过快的变化形势。;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教师这一职业的复杂性日益增多。

一方面,教师本来就是多重角色的结合体,包括朋友知己、长辈、家长代理、心理辅导员等等,而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导致学生新的问题的出现,作为教师的某一个角色就会加重,或者又增添新的角色,这不仅仅是工作量的问题,新的问题往往要用新的方法去解决,而新的方法的探索过程本身就是要承受相当的压力,花掉相当的精力的。而且,由于角色的增多,教师的心理冲突会增多。心理学研究证明,个人承担的角色越多,由角色转换不适而引发的冲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一旦学生有新的问题的出现,社会就有在教育上找问题的惯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合理的)。 “ 社会的主流舆论有时也宣传一些不负责任的信息。认为教师就是全方位、多功能的保姆式先知。学生一旦出了问题,就归因于学校和教师 ” 。 [7] 教师往往被夹在学生与社会的中间,其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二、   教育内因素的变革

教育内因素的变革,主要包括教育内部各种行政制度的变革,如聘任制的实行,职称评定改革等等,以及在各种教育思潮、教育思想下的教育自身的改革(如课改)。这些对于广大教师而言,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   教育行政制度改革

1 、聘任制的实行。聘任制是我国教师制度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 性。但不可否认,聘任制的实行使得教师职业的稳定性 —— 原先,这是许多教师聊以自慰的职业特点不复存在。教师,也像许多国有企业员工一样随时面临着下岗的威胁。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要让教师去适应由 “ 铁饭碗 ” 变成 “ 泥饭碗 ” 的事实,这在短期内是相当难的,其带来的心理不平衡、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 “ 每天面临着被解聘的危险,教师的安全系数就会大大降低,其职业信念就会大打折扣。有些地区的学校中,校长利用 ‘ 聘任制 ’ 这柄 ‘ 尚方宝剑 ’ 任意妄为,使得教师深受校长负责制下的聘任制的煎熬 ” 。 [8]

2 、职称评定。现行的职称评定消除了了以往的靠工龄为主要依据的弊端,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努力和素质的提高。但是,其带来的教师的身心压力也是很大的。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职称很多都与学历,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科研成果挂钩。应该说,这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但是,以现在中国的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平,在短期内实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而且,很多地方在操作上不顾实际情况,互相攀比,操之过急,或流于形式。许多教师为了评职称,就忙于听课,忙于考证,还要忙学生的教育教学,职业压力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生存压力。

(二)   教育教学的改革

教育自身的改革是教育自身深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从来没有哪个时期的教育像今天这么大刀阔斧的改革。其步伐之快,涉及面之广,是以往教育界里少有的。比如说近两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其有关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系统等很多都是教师从类未曾接触过的,使得广大的中小学教师的压力前所未有地增大:

首先是在教育理念上, “ 传统的教育理念突出强调社会本位。教师本位和精英主义,新一轮课程改革则对旧有教育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扬弃。从总体上要求,从整齐划一到注重个性与创新,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从单一的课堂回归生活,从强调分科到重视综合,从选拔性评价到以评价促发展,从狭隘封闭到走向国际理解。 ”[9] 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扎根于教师的脑海中,且在实践中已有了相当的经验,一下子来了个教育理念的 “ 大颠覆 ” ,教师对此先是束手无策,接着便是心理的冲突和矛盾。

其次,是在教育模式上。以往的教材教法的封闭性,使得教师只要对着大纲,照着教案讲,便可以把课讲好。但是,新的课程改革,给予学生与教师更多的主动性,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面对课程文本的开放性、复杂性,在备课的过程中,得花很多的心机自己寻找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设计,但是对课堂的控制性和预见性仍然是他们头痛的问题。而且,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很强,而我们的教师的职前培训几乎都是分科培训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充实和完善主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是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下的又一大繁重学习任务。否则 “ 随着教师资格证的全面实施,教师队伍的储备量日益增加,在岗教师若不继续学习,努力工作,就可能被淘汰。因此,教师中会有相当部分人由于能力结构和知识素养问题,面临着下岗威胁而感到生存的危机及由此产生恐慌。 ”[10]

再就是新课改之下的评价机制与高考机制的冲突。新课改的思想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的发展,但是高考指挥棒却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理论上,我们要求实行素质教育,而实际上应试教育的机制却没有变化。这种课改之下的指导思想与实际评价方法的冲突,使得教师无所适从,迷茫和困惑便构成了他们的又一压力。

三、   教师自身形象的变化

社会在发展,教师自身肯定也在变化,从而其社会形象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给教师带来了

新的压力:社会变化速度过快与大众心理接受能力或者说是文化心理的滞后性的冲突。故,一定程度上,这是教育系统内外双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传统的教师形象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追求 “ 道德理想高于一切 ” 的价值观和道德境界,它从整体上了塑造了传统社会我国教师的基本面貌,构成了我国教师所特有的社会和文化心态(见下表): [11]

我国教师传统的社会形象
  文化学识   道德观念   行为规范   物质生活   自我修养
  最渊博   最正统   最完美   最清贫   最自强
  国学教师被称为博士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师者,人之模范   安贫乐道   修身立德
  基于这种文化的影响,我国教师已经被定格为 “ 三尺讲台,两袖清风 ” 的刻板印象,作为教师就是要奉献,不要索取, “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 、 “ 甘做人梯 ” 。这种教师形象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心里,虽然社会在发展,教师也在变化,但是,人们文化心理的稳固性与变化滞后性,使得传统的教师形象似乎是作为一种遗传保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要是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发生改变,人们就会有心理冲突,甚至不接受。这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就可以反映出来。小学生笔下的教师不是带病上课晕倒在讲台上的,就是为了学生,不能照顾孩子家庭的,或者就是艰苦朴素,生活异常艰苦,但还是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 …… 教师的传统形象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而实际上,现代教师的社会形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2]
  现代的教师社会形象
  文化学识   道德观念   行为规范   物质生活   自我修养
  正:专业性   正:优秀的人格   正:表率   正:满足生活基本需要   正:注重自我修养
  反;缺乏专业性   反:人格不够独立   反:常规   反:贫穷   反:职业道德不高
  一方面,因为教师本身毕竟是一个职业,教师是以此为职业来谋生的,它必须有物质生活的支持。这是作为一个职业的最基本的特征。我们不可能想当然地认为教师是个 “ 精神职业 ” ,因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教师也是社会普通的一份子,也要养家糊口,也要休息娱乐。另一方面,教师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他们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在保证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应该是能够主宰自己的,而不是成天活在社会要求的 “ 楷模 ” 当中。但在现实中人们总是以传统教师的期望值去评判现代的教师社会形象,而传统的教师的社会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几乎是无法企及的 “ 乌托邦 ” 。因此,必然出现两者之间的巨大落差。于是, “ 教师经常会面临职业道德低下,职业规范缺乏等方面的批评 ” 。 [13] 对于一名教师而言,这意味着其社会角色得不到社会的尊重与承认,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职业压力,是以前的老师所没有碰到过的。

结束语  

教师职业是一个古老是职业,但是教师职业压力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反映。笔者略谈了一下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有了哪些新来源,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去关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去解决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这也正是本文的立意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