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考文献一 过劳死症比癌症还难以治疗

 昵称803759 2011-11-30
参考文献一 过劳死症比癌症还难以治疗

过劳死症已经悄悄地在我国蔓延,威胁着许多人的宝贵生命,已经成为近年我国知识分子早逝的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商务界、科研单位 30-45 岁的男子中。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的程度超过以往,因身体“透支”而工作的人在现在已非常普遍。中年人长期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起居无常,缺少运动,还嗜烟好酒,过多摄食肉类食物,使人远离了健康。

过劳死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繁荣时期,它不是临床医学的病名,属于社会医学范畴。被定义为:过度的工作负荷超过人的承受能力,引发心脑血管急性功能障碍,突然死亡,发病年龄多在四五十岁的男子较多。在日本每年就有 1 万多人过劳猝死。

我国目前出现了类似日本当年过劳死的情况,还发现在原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身上。亚健康又被称作慢性疲劳综合症,其危害是身心疲惫,免疫力低下,随时可能发生过劳死,慢性疲劳综合症人群中 2/3 的人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猝死主要是心脑血管病的急性发作,心肌梗死,脑中风,主动脉瘤等,生前较长时期有头疼,胸闷,气短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先兆说明心肌细胞劳损,形成坏疽,动脉硬化,血压高,心肾机能衰减早就存在,生命之基础,精、气、神早已透支,一但心理刺激,负荷加大,便导致死亡。

现代糖尿病、脂肪肝、肿瘤、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越来越多,这些疾病统称作自生病,发病多在五六十岁的年龄,现在却出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中。自生病是现今主要致死原因,约有 75% 的人口最终死于这些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居其第一位。每年因患冠心病发生猝死的人数为 110 万,压力大是猝死诱发之因。快节奏生活下的今天,生存状态的不稳定带来种种压力,是猝死产生的主要原因。压力使人长期处于交感神经紧张的状态,大脑受到强烈的刺激,休息量大大减少,冠心病早发,心脏活动不稳定,冠状动脉痉挛,急性心肌梗塞机会增多,引起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继而形成心源性猝死,这类突然死亡占猝死的 90% 以上。

人际关系的日趋复杂,易使人在惶惶不安中煎熬,熬的结果就是心源性猝死。如今在社交场所,人际关系因各种利益与感情的相互牵扯,变得越发扑塑迷离,无形中给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据日本厚生省的一项调查显示, 70% 猝死者在生前诉述有关头痛症状:在 105 名突发性脑溢血和 86 名脑血栓患者中发现,前一个月普遍存在头痛,眼痛和面部神经痛、头晕眼花、耳鸣;肩部酸痛、胸痛。

猝死发生前,一部分病人有自觉不适的症状,如头晕、乏力、肢体麻木、出汗、心悸、胸闷及心前区疼痛等,随即昏倒意识丧失,两手及两臂和全身抽搐,双眼球向上翻,面色青紫或苍白。

生活中尽管各种压力很大,但许多人并没有真正关心过自已和他人。冠状动脉缺血是所有猝死中心脏猝死发生率最高。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死亡发生率更高,因为这些病易加重心血管损害。高血压不仅会因突然中风导致猝死,同时也会增加心脏猝死的危险,而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却不知早期治疗的重要性,等到发生并发症时为时已晚。血脂高者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血脂药物,并以低脂饮食为主,不少人则似乎不懂。糖尿病本身就是“二级癌症”因为可以控制,有些人就违反保健饮食规律,毫不在乎。

常常滥用抗心律药会使人心律失常或猝死,也好像很少有人知道。

超过标准体重 20% 心脏病突发的危险会加重 1 倍。

心脏病总死亡率的 21% 是由吸烟造成的,暴饮酗酒对心脏的直接危害更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