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运第九

 元复 2011-12-06

礼运第九

【题解】

郑玄说:“名日《礼运》者,以其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阳转旋之道。”所谓“五帝三王相变易”,是指社会由五帝时的大同演变为三王时的小康,其分水岭便是由德治变为礼治。此篇作者似乎认为大同社会一去而不复返,便着力赞美小康社会,对于支撑和维护小康社会的礼,自然也赞不绝口,大讲礼的由来,大讲社会需要礼的紧迫性,大讲圣人如何承天道、顺人情而实行礼治。其中含有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思想。周予同先生认为本篇“至早出于战国末年,甚或出于汉初”。篇中论述大同社会的一节对中国政治思想史影响甚巨,它反映了先民对天下为公的美好社会的憧憬对致力于改造社会的后人多有启示。

【原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事毕,出游于观之上②,啃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僵在侧③,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④,与三代之英⑤,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⑥,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⑦,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⑧。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⑨,城郭沟池以为固⑩,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气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⑩,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注释】

①蜡(zh。乍):周代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之祭。详本书《郊特牲》篇。

②观(g叻n冠):古代王宫门前两侧的高台。’也叫“因”、“象魏”。因为此处是悬示教令之处,故名观。今北京故宫门前尚有此种建筑。

③言百匾:孔子弟子,姓言名堰,字子游、以文学著称,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④大道:指下文大同社会的道德准则。

⑤三代之英:指夏商周三代的杰出君主,即下文的禹、汤、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

⑥与:通“举”。

⑦矜寡孤独:解详《王制》。废疾:废指伤残,疾指患病。

⑧归:女子出嫁。此指夫家。

⑨世及:父子相传叫“世”,兄死而弟即位叫“及”。

⑩沟池:护城河。

⑩刑:通“型”,典型、法则。

⑩执(sh了势):古“势”字。

【译文】

从前,孔子曾作为来宾参与蜡祭,祭毕,孔子出来到宫门外的高台上散步,不禁感慨而叹。孔子的感叹,当是感叹鲁君的失礼。言堰在一旁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杰出君主在位的时代,我没有赶得上,而内心深怀向往。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共的,大家推选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为领导,彼此之间讲究信誉,相处和睦。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子女当作子女,使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壮年人都有工作可做,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长,矜寡孤独和残废有病的人,都能得到社会的照顾。男子都有职业,女子都适时而嫁。对于财物,人们只是不愿让它白白地扔在地上,倒不一定非藏到自己家里不可;对于气力,人们生怕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倒不一定是为了自己。所以勾心斗角的事没有市场,明抢暗偷作乱害人的现象绝迹。所以,门户只须从外面带上而不须用门上锁。这就叫大同。现在,大同社会的准则已经被破坏了,天下成为一家所有,人们各自亲其双亲,各自爱其子女,财物生怕不归自己所有,、气力则唯恐出于己身。天子、诸侯的宝座,时兴父传于子,兄传于弟。内城外城加上护城河,这被当作防御设施。把礼义作为根本大法,用来规范君臣关系,用来使父子关系亲密,用来使兄弟和睦,用来使夫妇和谐,用来设立制度,用来确立田地和住宅,用来表彰有勇有智的人,用来把功劳写到自己的账本上。因此,勾心斗角的事就随之而生卜,兵戎相见的事也因此而起。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佼佼者。这六位君子,没有一个不是把礼当作法宝,用礼来表彰正义,考察诚信,指明过错,效法仁爱,讲究礼让,向百姓展示一切都是有规可循。如有不按礼办事的,当官的要被撤职,民众都把他看作祸害。这就是小康。”

【原文】

言堰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遗死①!"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搬于地叭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③。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注释】

①《诗》曰四句:见今《诗经?都风?相鼠》。相:视也。遗(chu己n船):迅速。

②搬:通“效”。

③御;邵鳃辰说是“乡”字之误,是。乡,指乡饮酒礼。

【译文】

言僵又间道:“礼果真就是这样的紧要吗?”孔子说:“礼,是先主用来遵循天的旨意,用来洁理人间万象的,所以谁失掉了礼谁就会死亡,谁得到了礼谁就能生存。《诗经》上说:‘你看那老鼠还有个形体,做人怎能无礼。如果做人而无礼,还不如早点死掉为好广因此,礼这个东西,一定是源出于天,效法于地,参验于鬼神,贯彻于丧礼、祭礼、射礼、乡饮酒礼、冠礼、婚礼、觑礼、聘礼之中。所以圣人用礼来昭示天下,而天下国家才有可能步入正轨。”

【原文】

言堰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祀①,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②。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③,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④。《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播黍裨豚⑤,汗尊而杯饮⑥,赘俘而土鼓⑦,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⑧!’然后饭腥而直孰⑨。故天望而地藏也”,体魄则降,知气在上,故死者北首⑥,生者南乡。皆从其初。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僧巢⑩;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⑥,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⑩,合土⑥,以为台榭宫室精户;以炮,以播,以亨,以炙⑩,以为醛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故玄酒在室,醛酸在户,染醒在堂,澄酒在下公,陈其牺牲,备其鼎沮⑩,列其琴瑟管磐钟鼓,修其祝瑕⑩,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⑧,以笃父子⑧,以睦兄弟公,以齐一下公,夫妇有所⑧。是谓承天之枯。作其祝号】,,玄酒以祭,荐其血毛娜,腥其姐,元,孰其散③;与其越席娜,疏布以幂@;衣其洗帛⑧;醒酸以献,荐其蟠炙@。君与夫人交献⑩,以嘉魂魄,是谓合莫尽。然后退而合亨匆,体其犬永牛羊⑩,实其策篡篷豆铡羹⑦,祝以孝告,报以慈告,是谓大祥。此礼之大成也。”

【注释】

①记:周代的诸侯国名。周武王灭商后,封夏禹后裔于记。公元前445年灭于楚。

②《夏时》:夏代的历书。今存者有《夏小正》一篇,见《大戴礼记》。

③宋:周代诸侯国名。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将殷封王的庶兄微子启封于宋。公元前286年为齐所灭。

④《坤乾》:大约是殷代的《易》,因《坤》卦在《乾》卦之前,故名。⑥裨(p万脾):通“少卑”,烧烤。

⑥汗(w。洼)尊:在地上挖个小坑当作盛酒之器。杯(P6u哀):掬,用两手捧。

⑦赘(ku己i块):通“块”,土块。

⑧皋:叹词,疑相当于今天向远处打招呼时喊“喂”的拖长。某:死者名。

⑨饭腥:以生食含在死者口里。饭指饭含,腥,指未经作熟的生食。直(j0拘)孰:用草苇叶子包着熟食。这是指送葬时。直,包也。孰,古“熟”字。

⑩天望:谓望天而招魂。

@死者北首:死者头向北方。因为北方是阴,南方是阳。

⑩营窟:用土垒成的洞穴。憎(挽ng增)巢:积聚柴薪而造成的巢形住处。

⑩麻丝:王念孙说当作“丝麻”,因为此节多为韵语。下文的“治其麻丝”句同此。

⑧范:模子。

⑥合土:谓烧制砖瓦壶罐等陶器。

⑧炮(p6。袍):裹而烧之。播:在火上烤。亨:通“烹”,煮也。炙:穿成串来用火烤。

⑩故玄酒在下五句:玄酒,指水。水色玄,上古无酒,以水代之,故称。醛酸(zh6n展):两种未经过滤尚含糟滓的浊酒,旧说以为即《周礼?天官”酒正》中的醛齐(ji剂)和盎齐。集(z丁资)醒(ii体):旧说以为即《酒正》中的“堤齐”。澄酒:旧说以为澄酒即《酒正》中‘的沈齐。旧说以为,玄酒出自上古,酸齐、盎齐、堤齐、沈齐这四齐是未过滤之酒,出自中古;祭祀时,越是古老的东西,其陈设的位置也越靠上。所以玄酒的位置最靠上,在室内而且近北(以北为上),澄酒的位置则最靠下,陈在堂下。之所以这样的陈设,是因为“皆从其朔”,即神鬼首先认识的东西是出自上古,其次才是中古之物。

⑩鼎姐:凌廷堪《礼经释例》十一:“凡升牲体之器曰鼎,凡载牲体之器曰姐。”

⑩祝暇(g0古):祝,指祝代表主人致飨神之辞,这是表达晚辈的孝顺之意。暇,指尸代表上神或祖先,通过祝传达给主人的祝福之辞,这-是表达祖先对后代的保佑。

⑩以正君臣:祭祀时,在庙门外是君尊于尸,尸是臣;在庙门内是尸尊于君,君是臣。这就是以正君臣。《祭统》有详解。

@以笃父子:祭祀时,孙为王父尸,父北面而事之,以此表明子事父之道,这就是以笃父子。详《祭统》。

@以睦兄弟:正祭之后,主人向长兄弟、众兄弟敬酒,兄弟们也依次回敬,这种作法就是以睦兄弟。详《特牲馈食礼》。

⑩以齐上下:祭毕,与祭者分食祭品,上下人等均有一份,利益均沾。详《祭统》。

@夫妇有所:、祭祀时,国君立于昨阶,而夫人立于东房,如此之类,是夫妇有所。详《祭统》。

⑩祝号:祝辞中对神鬼和祭品的美好称呼。例如称天神为“昊天上帝”,称鬼为“皇祖”,称酒曰“清酌”,称牛曰“一元大武”。详《曲礼下》。⑩荐其血毛:谓杀牲之后,祝取牲血及毛入室察告于神。

⑩腥其姐:

⑩孰其散:

⑩越(hu6

以姐盛生肉进献于尸。

将带骨的肉放在开水中稍煮,半生不熟,然后献于尸。活)席:蒲席。越,一种蒲属植物。

⑩幂:用以覆盖酒搏。

⑩洗帛:祭服,用练帛染色制成。

⑩潘:指烤熟的肉。炙:指烧熟的肝。

⑩君与夫人交献:指第一君献,第二夫人献,第三君献,第四夫人献。

@莫:通“寞”,指冥冥之中。

⑩然后退而合亨:郑玄说,此以下是进献今世之食。

⑩体其犬采牛羊:谓分别犬采牛羊身上骨肉的贵贱,以为众姐。牲体,以左右两半而论,周人贵右而贱左;以前后而论,周人贵前而贱后。牲体贵者献尊者,牲体贱者献卑者。

⑩置:盛稻粱之器。焦:盛黍樱之器。篷:盛脯果之器。豆:盛殖酿之器。铡:如鼎而小,盛菜汤、肉汤之器。

【译文】

言堰又问道:“老师把礼讲得这般要紧,可以讲得更详细点吗?”孔子曰:“我曾想研究一下夏代的礼,所以特地跑到祀国考察,但因年代久远,留下的文献太少,只得到了一种叫《夏时》的书。我又想研究一下殷代的礼,所以特地跑到宋国去考察,留下的文献也很少,只得到了一种叫《坤乾》的书。我就根据这两种书谈谈吧。上古礼的产生,是从饮食开始的,那时的人们尚未发明陶器,他们把谷物、小猪放在烧热的石头上焙烤,挖个小坑当酒杯,双手捧起来喝,用土拎成的鼓褪,垒个小土台子就当鼓,在他们看来,用自己的这种生活方式来表达对于鬼神的敬意,好像也是可以的。这便有了最原始的祭礼。等到他们死的时候,其家属就上到屋顶向北方高喊:‘喂―,亲人某某你回来吧!’招魂之后,就把生稻生米含在死者口中,到了送葬的时候,又用草叶包着熟食作为祭品送他上路。就这样向天上招魂”在地下埋葬,肉体入之子地,灵魂升之于天。所以死人头皆朝北,北向是阴;活人都面向南,南方是阳。现在实行的这些礼仪都是古代传下来的。在上古先王之时,没有宫室一类建筑,冬天就住在土垒的洞穴里,夏天就住在棍棒搭成的巢案里;那时候还不懂得熟食,生吃草木之实和鸟兽之肉,喝鸟兽的血,连肉带毛的生吞;那时候还不知道麻丝可以织布作衣,就披上鸟羽兽皮当衣服。后来有圣人出世,才懂得火的种种作用,于是用模型铸造金属器皿,和合泥土烧制砖瓦,用来建造台榭宫室门窗;又用火来焙、来烧、来煮、来烤,酿造甜酒和醋浆。又利用丝麻,织成布帛,用来供养活人,料理死者,用来祭祀鬼神和上帝。凡此种种,也都是沿袭上古的作法。因为重视上古老祖宗的习见习闻,所以在祭祀的时候,玄酒摆在室内,醛和酸摆在门旁,粱醒摆在堂上,澄酒摆在堂下,同时要陈列牺牲,备齐鼎姐,安排各种乐器,精心拟制飨神之辞和神佑之辞,用以迎接天神和祖宗的降临。通过祭祀中的种种礼仪,或表示规范君臣的关系,或表示加深父子的感情,或表示和睦兄弟,或表示上下均可得到神惠,或表示夫妇各有自己应处的地位。这样的祭祀就叫承受上天的赐福。拟定祝辞中的种种美称,设置玄酒以祭神,先将牲的血毛献进,再将生肉载于姐上进献,再将半生不熟的排骨肉献上。主人主妇亲践蒲席,用粗布蒙上酒蹲,身穿祭服,献过酸酒,又献酸酒,献过烤肉,又献烤肝。国君与夫人向神交替进献,使祖先的灵魂感到快慰,这就叫子孙的精神和祖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相会。祭祀进行到向今人献食时,就把方才献神的生肉、半生不熟的肉放在镬里合煮,直到煮熟,然后区别犬采牛羊的不同部位,放到该放的容器里,以招待来宾和自家兄弟。祝的祝辞要表达主人对神的孝敬之意,神的保佑之辞也充溢着对子孙的爱护之心,这就叫大吉大利。这就是礼的大致情况。”

【原文】

孔子曰:“呜乎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①,吾舍鲁何适矣!鲁之郊谛②,非礼也,周公其衰矣!记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③。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樱。

【注释】

①幽、厉:周幽王、周厉王。西周时的两个昏君。厉王在幽王之前。

②郊:天子祭天之礼。因在国之南郊祭天,故称郊。谛(d下帝):天子在太庙祭祀始祖之礼。鲁是诸侯,没有资格郊筛而硬行郊掩,所以说是“非礼也”。

③记之郊也五句:祀之郊与宋之郊之“郊”指祭天。禹也,指谛禹,因为禹是夏代的始祖。契也,指谛契,因为契是商代的始祖。祀、宋以诸侯国而得行天子郊谛的原因,在于他们都是天子的后裔。

【译文】

孔子说:“真是可悲啊!我考察周代的礼,发现经过幽、厉之乱,已被破坏得差不多了,就目前来说,只有鲁国还差强人意。但是,鲁国举行的郊天谛祖,也不合乎礼的规定,鲁是周公的封国,竟然也如此数典忘祖,说明周礼真是衰败了。祀国国君郊天谛禹,宋国国君郊夭谛契,因为他们是天子的嫡系后裔,一所以才可以奉行郊啼。所以只有天子才可以祭天地,诸侯只能祭祀自己国土内的社神与傻神。

【原文】

“祝暇莫敢易其常古,是谓大假①。祝暇辞说,藏于宗祝巫史,非礼也,是谓幽国②。酸翠及尸君③,非礼也,是谓潜君。冕弃兵革④,藏于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大夫具官⑤,祭器不假⑥,声乐皆具⑦,非礼也,是谓乱国。故仕于公日臣,仕于家曰仆.。三年之丧与新有昏者,期不使。以衰裳入朝⑧,与家仆杂居齐齿,非礼也,是谓君与臣同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⑧,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⑧,是谓制度。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⑩,是谓天子坏法乱纪。诸侯非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是谓君臣为谑。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槟鬼神⑩,考制度,别仁义⑩,所以治政安君也。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⑩。刑肃而俗弊⑩,则法无常;法无常而礼无列,礼无列则士不事也。刑肃而俗弊,则民弗归也。是谓疵国。

【注释】

①假:通“暇”,福也。

②幽国:搞阴谋之国。

③酸(zh6n展):夏代天子使用的酒器。翠(ji。架):殷代天子使用的酒器。这两种酒器,在周代只有鲁国(天子特许)和祀、宋二国(夏、商后裔)可以使用,其他诸侯使用便是潜越。

④冕弃:冕是衰冕,弃是皮弃。冕弃是国君的礼服。

⑤大夫具官:大夫而有一整套官僚制度。按礼,只有天子、诸侯才可以设置百官,官掌一事,而大夫只能设宰一人,总理各项事务。

⑥祭器不假:这是指的庶子为大夫之家。按礼,只有宗子之家才可以祭器齐备,支子则不可以。支子如有需要,可到宗子之家去借。

⑦声乐皆具:孙希旦说是八音皆备。八音,八种乐器,即金、石、丝、竹、鲍、土、革、木。诸侯在大射时尚不得八音皆备,则大夫可想而知。

⑧以衰裳入朝:穿着孝服上班。按礼,遇父母之丧,当归还政事,在家守孝三年。

⑨故天子句:谓天子封其子孙为诸侯。

⑩诸侯句:谓诸侯封其子孙为卿大夫。

@采:《考文》引古本、足利本作“采地”,阮元《校勘记》以为是。

⑩礼籍:指太史所执掌的典章制度册子,载有该国忌讳之事。

⑩滨:以礼接待宾客。

⑩仁义:仁主于慈爱,此指赏。义主于断决,此指罚。

⑩倍:通“背”,背叛。

⑩肃:峻急

【译文】

“祝辞和暇辞不敢改变其传统格式,这就叫大福大祥。祝辞和报辞,本当藏于宗庙,而今却藏于宗伯太祝和巫官史官之家,这是不合礼的,这说明其中有鬼,这就叫阴谋之国。酸翠是天子用以献尸的酒器,而今竟然一般诸侯也用,这不合礼,这叫作僧越之君。冕弃是国君的礼服,兵器甲青是国君的武备,而今却藏于大夫之家,这就叫威胁国君。大夫竟然也百官具备,祭器不用外借,八音齐备,这不合礼,这叫混乱之国。在国君那里任职叫做臣,在大夫家里任职叫做仆。臣仆如果遇到父母之丧,或者是刚结过婚,至少应该一年不派差使。在居丧期间带孝上班,或是仍和家仆杂居一起,没上没下,也不合礼,这就叫做君臣共有国家。天子有土地可以封其子孙为诸侯,诸侯有国家可以封其子孙为大夫,大夫有采地可以养活其子孙。这就叫制度。所以天子到诸侯之国去,一定要下榻在诸侯的祖庙,但如果住进时无视礼簿上所载诸侯国的忌讳,那就叫做夫子违法乱纪。诸侯如果不是由于探病吊丧而随便进入诸臣之家,那就叫君臣互相戏谑。所以说,礼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最有力的工具,有了它才好区别嫌疑,明察幽隐,敬事鬼神,订立制度,赏罚得当,总而言之,有了它才好治理国家,维护君权。所以,国政如果不以礼为准绳就会导致君权动摇,君权动摇就会导致大臣背叛,小臣偷窃。这时候尽管用严刑峻罚来挽救,但因风俗凋弊,由此而引起法令无常,法令无常自然又引发礼仪乱套,礼仪乱套就让士人无法做事。刑罚严峻加上风俗败坏,老百姓就不会归心了。这就叫有疵病之国。

【原文】

“故政者①,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政,必本于天,散以降命②。命降于社之谓毅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③,降于山川之谓兴作④,降于五祀之谓制度⑤。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⑥,以治政也。处其所存⑦,礼之序也;玩其所乐,民之治也。故天生时而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于无过之地也。

【注释】

①政:即礼。按上文云“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此节改“礼”为“政”,是政即礼也。王夫之、孙希旦也均有此说,可参看。

②毅:通“效”,效法。

③降于祖庙句:祖庙之中,父庙虽亲而不尊,始祖、高祖之庙虽尊而不亲。亲出于仁,尊出于义,故宗庙之礼体现着仁义的差别。④降于山川句:山川中的自然资源是搞建设资料的基本来源,所以有山川之祭。兴作,指建设。

⑤降于五祀句:五祀,已见《王制》和《月令》。五祀之大小形制各有法度,后王据以制定制度。

⑧并:比较,参考。鬼神:指祖庙、山川、五祀。岔存:存在的次第。

【译文】

“所以,礼实在是国君借以安身立命的法宝。所以礼一定源出于天,依据天道而颁降政令。有的礼是源出于地,依据地道而颁降社祭的政令。有的礼是源出于鬼神―列祖列宗、山川之神、五祀之神,因此而产生了体现仁义的宗庙之礼,祭祀提供建设资料的山川之祭,祭祀据以建立制度的五祀之祭。所以圣人是上参于天,下验于地,又考察了鬼神,以此来制订政令。圣王能处理好天地鬼神的存在次第,礼的次序也就有了;能玩味天地鬼神的爱好所在,民众的治理也就好办了。天生四时,地生财货,人,父母生他,老师教他,这四条,如果国君能够正确利用,就能够立于不出过错之地。

【原文】

“故君者,所明也①,非明人者也。君者,所养也,非养人者也。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故君明人则有过,养人则不足”事人则失位。故百姓则君以:自治也、养君以自安也,事君以自显也。故礼达而分定,故人皆爱其死而患其生。故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故国有患,君死社樱,谓之义;大夫死宗庙,谓之变②。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③,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④。

【注释】

①明:陈潞说本章三“明”字皆当作“则”,‘项」”是取则、效法之义。译文从之。

②变:通“辩”,正当之义。

③耐(n如g能):“能”的古字。

④必知其情四句:情指人情,义指人义,利指人利,患指人患,其具体含义见下节。辟:通“譬”,晓譬。

【译文】

“所以,作为国君,应是人们效法的榜样,而不是效法他人的;应是人们乐于供养,而不是供养他人的;应是人们服侍的对象,而不是服侍他人的。所以,如果国君效法他人就说明国君犯有过错,国君一身而供养全体国民肯定其力不足,国君如果服侍他人就意味着丢掉了国君的宝座。所以,百姓都是效法国君以达到自我管理,供养国君以达到自我安定,服侍国君以达到抬高自己。举国上下都明白了这个礼,上下名分确定,就会人人都乐于为国牺牲而耻于苟且偷生。国君要重用有智、有勇、有仁的人,但要注意取其长而避其短。对于有智的人要谨防其诈伪,对于有勇的人要避免其感情冲动,对于有仁的人要警惕其贪婪。国家有了外患,国君与国土共存亡,这是理所当然的;大夫为保卫国君宗庙而死,这是职责所在,也是正当的。所以圣人能够使整个天下像是一个家庭,全体国民像是一个人,并不是凭着主观臆想,而是凭着了解人情,洞晓人义,明白人利,熟知人患,然后才能做到。

【原文】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①?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②。急夺相杀,谓之人患③。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饮食男女④,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注释】

①人义:人际关系的准则。

②人利:人际关系的改善。

③人患:人际关系的破坏。④饮食男女:吃喝与求偶。

【译文】

“什么叫做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不学就会的感情就是人情。什么叫做人义?父亲慈爱,儿子孝敬,兄长友爱,幼弟恭顺,丈夫守寒,妻子听从,长者惠下,幼者顺上,君主仁慈,臣子忠诚,这十种人际关系准则就叫人义。讲究信用,维持和睦,这叫做人利。你争我夺,互相残杀,这叫做人患。圣人要想疏导人的七情,维护十种人际关系准则,崇尚谦让,避免争夺,除了礼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饮食男女,是人的最大欲望所在。死亡贫苦,是人的最大厌恶所在。这最大欲望和最大厌恶,构成了人心日夜思虑的两件大事。每人都把心思藏在肚子里,深不可测。美好或丑恶的念头都深藏在心,从外表来看谁也看不出来,要想彻底搞清楚,除了礼之外恐怕也没有别的办法。

【原文】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①。故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窍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时②,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网。五行之动,迭相竭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五声六律十二管③,还相为宫也。五味六和十二食④,还相为质也。五色六章十二衣粤,还相为质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注释】

①鬼神:鬼指形体,神指精灵。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②播五行于四时,把五行与四季相配,木配春,火配夏,金配秋,水配冬,土配于季夏与孟秋之间。详《月令》。一说土无定位,分寄四时。见《管子?四时》。

③五声:宫商角微羽。六律:见《月令》孟春注。十二管:即十二律。六律加六吕,即得十二律。详《月令》注。还(xu6n旋)相为宫:意谓十二管依次更迭,皆可充当宫声。不言而喻,由于“五行之动,迭相竭也”的影响,十二管依次更迭,也皆可充当微声等四声。

④五味:酸苦辛咸甘。六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四季皆有滑、甘,合起来叫做六和。十二食:十二月之所食。质:阮元《校勘记》引戴震说以为质当作“滑”。滑为六和之一,犹如上文宫为五音之一。而且作“质”与下文重复。

⑤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方之色。六章,:五色加上天玄。十二衣:十二月所穿之衣。

【译文】

“人是感于天覆地载之德、阴阳二气交合、形体和精灵结合、吸收五行的精华而生。所以天持阳气,垂示日月星辰的光芒;地持阴气,借山河为孔穴而吞吐呼吸。分布五行于四季,四季顺序分明,日行循轨,月亮才会按时出现。所以每月的前十五天,月亮由月牙变成满月,后十五天,又由满月变成月牙。五行的运转,

此去彼来,轮流作主。五行四季十二月,依次交替为本始。五声六律十二管,依次交替为宫声‘五味六和十二食,依次交替为主味。五色六章十二衣,依次交替为主色。所以说,人是天地的心灵,是由五行构成的万物之首,是懂得何时应吃何味为好、何时应听何声为好、何时应穿何种颜色之衣为好的一种精灵。

【原文】

“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①,以四时为柄②,以日星为纪③,月以为量④,鬼神以为徒气五行以为质⑥,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⑦。以天地为本,故物可举也;以阴阳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也;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也;月以为量,故功有艺也⑧;鬼神以为徒,故事有守也;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也⑨;四灵以为畜,故饮食有由也。

【注释】

①端:首也。例如赏以春夏,法阳也;刑以秋冬,法阴也。

②柄:关键。例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即取法四时。

③纪:纲纪。日之运行,星之分布,皆有规矩,是纲纪也。

④量:区分。

⑤鬼神:指山川。山川助地通气,像是地的徒属。

⑥质:主干,主体。

⑦四灵:见下文。

⑧艺:作事的分限、准则。

⑨奥:主也。室中西南角叫奥,、为室中最尊之处,祭祀时神主在此,平时也为尊长之位。

【译文】

“所以圣人制作法则,一定要取法天地以为根本,取法阴阳以为大端,取法四时以为关键,取法日星以为纲纪,取法月之圆缺以为区分,取法大地以山川为徒属,取法五行以为主体,把礼义当作耕地的工具,把人情当作田地,连‘四灵’也成了家畜。因为以天地为根本,所以万物都能包罗;以阴阳为大端,所以人情可以察觉;以四时为关键,所以农时不失,事功易成;以日星为纲纪,所以做事的顺序便于安排;以月之圆缺为区限,所以每月干啥都有‘条不紊;以山川为徒属,所以人人皆有职守;以五行为主体,所以事事皆可终而复始;把礼义作为耕具,所以事事才能办得成功;把人情当作田地,所以圣人就是田地的主人;把‘四灵’作为家畜,所以饮食有所取材。

【原文】

“何谓四灵?麟、凤、龟、龙①,谓之四灵。故龙以为畜,故鱼鲸不捻②;凤以为畜,故鸟不橘③;麟以为畜,故兽不狱④;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故先王秉着龟,列祭祀,座增⑤,宣祝暇辞说,设制度⑥。故国有礼,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

【注释】

①麟:麒麟,毛虫之长。凤:凤凰,羽虫之长。龟:甲虫之长。龙:鳞虫之长。详《大戴礼?本命》。

②鳍(w创伟):鳃鱼。此处泛指鱼类。捻(sh如审):鱼类惊骇逃散的样子。

③橘(x。叙):鸟类惊骇逃散的样子。

④狱(xu色血):兽类惊骇逃散的样子。

⑤座(yi逸)增:把帛埋在地下以降神,这是祭地的礼仪。

⑥制度:指宫室、城郭、车旗之类的制度。

【译文】

“什么叫做四灵?麟、凤、龟、龙,它们是四类动物之王,被叫做四灵。所以,如果龙已成为家畜,那么它的鳞族部下也就尾随而来;如果凤已成为家畜,那么它的羽族部下也就纷然而至;如果麟已成为家畜,那么它的毛族部下也就乖乖归顺;如果龟已成为家畜,那就可用以占卜,预先察知人情。所以先王秉持菩草和龟甲,安排祭祀,座增降神,宣读祝辞和锻辞,设立种种制度。于是国人皆彬彬有礼,百官各治其事,百事都有规章,凡所行礼,皆有次序。

【原文】

“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祖庙,所以本仁也;山,所以槟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庙①,三公在朝②,三老在学③,王前巫而后史,卜金警俏④,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故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丰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注释】

①宗祝:宗伯和太祝。天子祭祖庙,宗祝是其助手。

②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③三老在学:在太学中,天子向兰老乞求善言(建设性意见)。见《文王世子》。

④警:乐官。乐官以音乐陶冶天子性情。俏:掌规谏之臣。【译文】

.“先王担心礼教不能普及于下民,所以在南郊祭上帝,借以昭示天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又祭土神于国内,借以昭示大地为人类生存提供的种种便利;又祭祖于庙,借以昭示凡我族人均应相爱;又祭祀山川,借以昭示要礼敬冥冥之中的鬼神;又举行五祀之祭,借以昭示各种制度来源于此。所以,一天子在宗庙中,有宗祝相助;在朝中,有三公辅佐;在太学中,有三老给提建议;在天子的身边,前有掌理神事的巫,后有负责记录言行的史,负责占卜的官员、负责奏乐、负责规谏的官员,尸都在天子的左右,天子居中,心里没有任何杂念,只须惜守至正之道就行了。所以,祭天于南郊,天上的众神就会各司其职;祭地于国,地上的种种资源就都可利用;祭祖于庙,孝慈之道就会得到推行;举行五祀之祭,各种法则制度就会得到遵守。由此看来,祭天、祭地、祭祖、祭山川、祭五祀,都是借助于礼而昭示其含义的。

【原文】

“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①,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日命,其官于天也。夫礼呀必本于天,动而之地一,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日养②,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③。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所以养生、送死、认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故唯圣洛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

【注释】

①大一:即太一,指天地未分之前混沌之元气。

②养:郑玄说是二“义”字之误。

③射御:‘当作“射乡”指射礼、乡饮酒礼。

【译文】

“因此,礼必定源出于太一,太一一分为二,在上者为天,在下者为地’,天又转变为阳,地又转变为阴,阳气变为春夏,阴气变为秋冬,于是有了四季,于是有了鬼神。圣人制礼,皆据此而颁降政令,这是取法于天的。礼一定是源出于太一和天,其次效法于地,其次效法五祀,其次效法四时,而且合乎每月行令的准则。礼在人事上也叫做义,具体表现为财货、精力、辞让、饮食、冠婚、丧祭、射乡、朝聘等项礼仪。所以说,礼义这个东西,是做人的头等大事。人们用礼来讲究信用,维持和睦,使彼此团结得就像肌肤相接、筋骨相连一样。人们把礼作为养生送死和敬事鬼神的头等大事,把礼作为贯彻天理、理顺人情的重要渠道。所以只有圣人才知道礼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因此,凡是国亡家破身败的人,一定是由于他先抛开了礼,才落得如此下场。

【原文】

“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孽也①,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褥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耗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褥也;讲之以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褥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大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积焉而不苑②,并行而不缪③,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故礼之不同也,不丰也,不杀也④,所以持情而合危也。

【注释】

①萦(ni色聂):酿酒不可缺少的曲。

②苑(y。n允):郁结。

③缪:通“谬”,乖错。

④杀(sh创晒):减省。

【译文】

“所以,礼对于人来说,好比是酿酒要用的曲,君子德厚,酿成的酒也便醇厚,小人德薄,酿成的酒也便寡味。所以圣王牢持礼、义这两件工具,用来治理人情。打比方来讲,人情好比田地,圣王好比田主,圣王用礼来耕耘,用陈说义理当作下种,用讲解教导当作除草,用施行仁爱当作收获,用备乐置酒当作农夫的搞劳。可以这样说,礼是义的制度化。有些礼的条文,拿义的标准去衡量无一不合,但先王并无明文规定,这也不妨因时制宜而自我作古。义是区分是非的标准,衡量仁爱的尺度。符合标准,符合仁爱,谁做到这两条谁就强大。仁是义的基础,又是贯通天理人情的具体表现,谁能做到仁谁就会被人尊敬。所以,治国而不用礼,就好比耕田而不用农具梦制礼而不源本于义,就好比耕地而不卞种;有了义而不进行讲解教育,就好比下种而不除草;有了讲解教育而不和仁爱结合,就好比虽然除草而不去收获;和仁爱结合了而不备乐置酒搞劳农夫,就好比虽然颗粒归仓而不让食用;备乐置酒搞劳农夫了而没有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就好比饭也吃了但身体却不强健。四肢健全,肌肤丰满,这是一个人的身体强健。父子情笃,兄弟和睦,夫妇和谐,这是一个家庭的身体强健。大臣守法,小臣廉洁,百官各守其职而同心协力,君臣互相勉励匡正,这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的身体强健。天子把道德当作车辆,把音乐当作驾车者,诸侯礼尚往来,大夫按照法度排列次序,士人根据信用互相考察,百姓根据睦邻的原则维持关系,这可以看作是整个天下的身体强健。一个人的身体强健,一个家庭的身体强健,一个国家的身体强健,整个天下的身体强健,这些合在一起就叫做大顺。大顺,它是用来养生、送死、敬事鬼神的永恒法则。达到了大顺,即令是日理万机也不会有一事耽搁,两件事一齐进行也不会互相妨碍,行为虽然细小也不至于有什么闪失,尽管深奥却可以理解,尽管严密却不乏通道,既互相关连而又彼此独立,循规运动而不互相排斥,这便是顺的最高境界。由此看来,明白了顺的重要性,才能时时警惕,守住高位。礼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区别,礼数该少的就不能增加,礼数该多的也不能减少,只有这样,才能维系人情,和合上下而各安其位。

【原文】

“故圣王所以顺,山者不使居川,不使诸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①。合男女,颁爵位,必当年德。用民必顺,故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②。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气故天降膏露,地出醋泉,山出器车④,河出马图⑤,凤皇麒麟皆在郊撅⑥,龟龙在宫沼,其徐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则是无故,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实也。”

【注释】

①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按照阴阳家的说法,水火金木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和饮食之物,不同的季节和月份有不同的规定。例如,向阳的树木宜于仲冬砍伐,背阴的树木宜于仲夏砍伐。饮食方面,春天宜多用酸味,夏天多用苦味,秋天多用辣味,冬天多用咸味。可参《月令》、《管子?幼官》、《淮南子?时则训》和《周礼》有关章节。

②妖孽:衣服、歌谣、草木之怪谓之妖,禽兽、虫蝗之怪谓之孽。其详可参《汉书?五行志》。

③故天不爱其道三句:这三句是讲嘉瑞并至,政通人和。下文则是其具体表现。

④器车:旧说谓现成之用器和车辆。

⑤河出马图:传说伏牺氏王天下,有龙马负图出于大河,伏牺氏仿照其文以画八卦。《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⑥橄(56让史):通“蔽”,泽也。按:“凤皇麒麟”以下四句,有申说上文四灵皆至之意。

【译文】

“所以圣王顺着天时、地利、人情而制礼,不使惯于山居者徙居水旁,不使惯于居住河洲者迁居平原,这样,人们就会安居乐业。使用水、火、金、木和饮食,都要因时制宜。男婚女嫁,应当及时;颁爵晋级,应当依据德行。使用百姓要趁农闲,不夺农时,所以就没有水旱蝗螟之灾,也没有凶荒妖孽作祟。这就造成天不吝惜其道,地不吝惜其宝,人不吝惜其情的太平盛世。于是天降甘露,地涌甘泉,山中出现现成的器皿和车辆,大河中出现龙马负图,凤凰、麒麟、神龟、蛟龙四灵毕至,或栖息在郊外的草泽,或畜养在宫中的水池,至于尾随四灵而来的其他鸟兽更是遍地作巢,与人类友好相处,它们产的卵,人们低头就可以看到,它们怀的胎,人们伸手就可以摸到。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由于先王能够通过制礼而把种种天理人情加以制度化,又通过诚信以达到顺应天理人情的缘故。而太平盛世也不过是顺应天理人情的结果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