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源县语言文字工作自评报告

 清源渭水 2011-12-06

渭源县语言文字工作自评报告

渭源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20111220日)

 

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辖88乡,217个行政村,总人口35.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52万人。渭源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县内自然环境奇丽秀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渭源于公元前205年设立县制,名首阳县,归属陇西郡,公元551年改名渭源县。境内融汇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三大古代文化,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葬有孤竹国二圣伯夷、叔齐的首阳山,鸟鼠同穴奇迹的鸟鼠山、秦长城遗址和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全国独一无二的悬臂式纯木拱桥——灞陵桥等一些历史人文景观。现已开发出“十里画廊”、“太白云海”、“双门踩浪”、“灞陵听涛”等十多处景点,其中灞陵桥——老君山公园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AA级旅游景点,莲峰山、首阳山、天井峡三景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渭源县已成为旅游休闲避暑的理想之地。渭源县物产资源丰富,盛产当归、党参等中药材和马铃薯良种,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

近年来,勤劳朴实的渭河儿女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全县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逐步迈上了科学发展的振兴之路。

发展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工作对提高市民的精神境界,提升城市的品味具有重要意义。我县语言文字工作在省市语委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实现了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从无到有,语言文字工作范围由教育系统拓展到各行各业,语言文字工作方式从一般宣传教育走上社会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良性发展轨道。概括起来,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核心领导力

(一)健全工作机制。县上于2007年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为组长,教育局长为副组长,组织、人事、宣传、广电等25个县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负责语言文字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今年8月和11月,两次对语委班子和成员单位进行调整充实。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各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也都成立了由负责人为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由县语委领导、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的语言文字工作队伍和管理网络。健全的领导网络体系,为顺利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配齐工作队伍。聘请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中学高级教师、小学骨干教师10人成立了县语言文字工作专家委员会,各位专家发挥引领作用,指导县语委办和各受评单位语言文字工作。今年8月,经市语委同意,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建立定西普通话测试站渭源测试中心,配备兼职测试人员8人,聘请市县测试员5人(国家级1人、省级4人),为我县参加测试人员提供了方便服务。8月下旬,聘请市语委专家、市语委办负责人召开联络员培训会,对县直单位和学校100人进行了培训。9月上旬,县语委办对普通话测试站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12月上旬,语委办组织各受评单位联络员进行培训,就达标创建工作程序、档案资料建设、评分细则及标准进行了专题学习。通过学习培训,全县四大领域的语言文字工作专兼职人员对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强化推进措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每年年初都要安排部署语言文字工作,制定落实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甘肃省关于加强全省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的文件。三类城市达标创建工作以来,下发了《渭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渭政发〔201163号)等文件,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四)保障工作经费。县语委不断加大对语言文字工作的投入,先后投资10余万元为县语委办配备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电话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普通话测试站。另外设立专项资金保证各类宣传材料的制作。充分的经费,保证了全县达标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充分发动,明确责任,提高语言文字达标创建工作向心力

为全面做好迎接省市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全县上下统一思想,迅速行动,全力推进达标创建各项工作。

(一)宣传发动及时。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25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达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达标创建实施方案,与55个一级受评单位、30个二级受评单位签订了责任书。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达标创建”动员会、县语委组织了“达标创建”联络员培训会,明确和落实责任,循序渐进的推动“达标创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部门落实迅速。达标创建动员会召开后,各部门及单位迅速行动起来,都相应成立了达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人社局、农牧局、民政局、文化影视局、卫生局、财政局、教体局、司法局、总工会、妇联、工信局等85个单位制定了达标创建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对达标创建目标责任进行细化落实。达标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县语委办先后组织召开了10余次工作例会,组织语委办、测试中心人员前去临洮、通渭考察学习,聘请定西师专语言文字专家、市语委办领导对联络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达标创建工作精心筹划,分步实施,步步到位,项项落实,确保了达标创建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检查督促到位。县语委办定期对各部门及单位达标创建阶段性工作进行督查,并对督查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通报,对行动积极,工作扎实单位的先进经验、先进典型进行推广与表扬,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县语委办还邀请市语言文字专家和领导对各成员单位进行了模拟评估,及时指出不足,帮助完善,工作中确保抓重点、带一般、促平衡,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多维立体,强势宣传,积极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社会影响力

我县充分整合资源,不断强化宣传工作,做到常规宣传经常抓,特色宣传重点抓,营造了良好的语言文字工作环境,扩大了语言文字工作影响力,提高了市民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知晓度、认同度、支持度和参与度。

(一)加强环境氛围渲染。县语委办在主要街道设置了2块大型永久性宣传牌,受评单位在街道设立100余幅护栏广告和30余块地名牌广告、公交站台广告。每年推普周期间,县语委办向学校等单位发放宣传画1000余张,在县城繁华街道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县交通部门在出租车、公交车等车辆上张贴推普宣传标语近100余张。今年达标创建期间,制作富有渭源特色的专题宣传画1000余张,向各单位和主要街道张贴。渭源一中、龙亭中学、幼儿园、清源一小、清源二小、实验小学、职业中专还利用校信通向学生家长发送推普宣传相关内容。“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活动主题深入人心。

(二)做好新闻媒体造势。我县新闻媒体能经常宣传语言文字相关政策法规,刊播语言文字公益广告,电视台精心制作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等专题广告,县广播影视中心播放迎评动员大会、联络员培训会。今年以来,渭源教育信息网及时发布语言文字有关信息,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政策咨询、培训指导和学习交流的平台,对全县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强化特色活动助推。为增强人们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县语委主动搭建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200910月,县语委会同宣传部、广电局组织了首届“发展改革杯”主持人大赛,20104月,上述单位又组织了第二届“发展改革杯”主持人大赛,这一活动推出了新人,活跃了文化氛围。今年6月份,县语委、教体局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华诵·经典诗文诵读大赛”,28支参赛队70余人参加了比赛。县语委办、渭源一中、职业中专等单位精心制作了10余块展板集中展示了推普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推普周活动期间还组织城区千余名学生走上街头开展了“啄木鸟查错纠错”活动,查出错字别字、繁体字、二简字100多个,有力地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用字氛围。

四、以测促训,以训保测,大力推动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进程

为了达到“以测促训,以训保测”的目的,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质量,测试站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的要求,不断加强普通话培训测试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扩大培训测试范围,拓宽普通话测试领域。

(一)全县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基本达标。2002年以来,教育系统组织教师参加定西电大、原临洮师范、陇西师范测试点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县有3991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3886人,其中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3415人,合格率88.81%

(二)积极开展国家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测试。9月份渭源普通话测试站建立以来,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语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渭源县国家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及测试工作的安排意见》,启动了全县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先后分九期开展县直及省市驻渭各单位党政机关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共培训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716人,占应培训和测试的84.38%.

(三)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进行普通话培训测试。先后分别对县广播影视中心、县旅游局、移动公司、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站、汽车站、农行渭源县支行、信用联社等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窗口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共培训与测试193人。语委办和县教师进修学校进一步加强管理,认真培训,严格考试纪律,确保了培训和测试的质量。

五、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不断强化语言文字工作重点领域作用力

我县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培训工作,先后邀请市语言文字工作专家对县语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及联络员进行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达标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专家指导组相关专家先后多次深入各单位指导语言文字工作。县语委办人员也多次应邀到清源一小、龙亭中学、实验小学等单位开展培训工作,针对四个重点领域不同指标要素和不同评分标准进行达标创建工作具体指导,同时四个领域凭借自身优势,在语言文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强化党政机关对语言文字工作的引领作用。党政机关把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作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措施列入管理目标,积极建章立制,坚持规范管理。县“四办”(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始终坚持强化办公室人员语言文字水平,日常工作中要求使用普通话,特别是对文件起草的规范程序,严格要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系统公文处理工作的通知》(渭政办发〔201169号),县委办、政府办多次组织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室人员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全县各部门单位办公室人员的语言文字水平。县教体局招考教师始终把讲普通话作为试讲的必要条件,召开各类会议时,主持、发言必须使用普通话。县执法、工商等部门积极配合县语委办对街道上不规范用字进行督查整改。县委组织部、人社局、教体局高度重视公务员及参照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推广工作,和县语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渭源县国家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及测试工作的安排意见》,对全县公务员和参照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普通话培训测试。

(二)强化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主阵地作用。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主阵地,广大师生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主力军。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45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2所(民办中学1所),独立初中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小学171所,教学点15个,幼儿园26所(公办幼儿园5所、民办幼儿园21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园)学生59847人。我们特别重视教育系统在全社会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常抓不懈。各级各类学校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和业务考核之中,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作为教师的基本功之一进行考核督查。县语委和教体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每年都要组织多种多样、主题突出的普通话演讲比赛和书法比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积极性。

城区9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广播站,7所中小学创办了形式多样的校报校刊,其中教师进修学校的《渭源基础教育》、清源二小的《渭源县清源二小学刊》、渭源一中的《未来》、清源一小的《灞陵春芽》、职业中专的《渭源职业教育》、清源中学的《晨曦》等校刊多次获得全国校内报刊各种奖项。各学校都办有图文并茂的墙报、板报和宣传栏,设置了永久性宣传牌,为广大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各中小学都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管理常规、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的名称牌、指示牌、标语牌、公告栏、板报和印刷物、公文、校刊和试卷,以及教师的教案、批改作业、评语等用字都做到了基本规范。每年的推普周、传统节日、重大节日开展的经典诗文诵读、书法比赛、演讲比赛,学校都会成为靓丽的一景。2007年创建市级示范校以来,通过宣传发动、调研评估、复查验收,至今年6月,8所学校上报了创建申请报告并积极做好开展示范校创建工作。7月,市语委组织专家组对申报学校进行验收,专家们对渭源一中、龙亭中学、清源一小、清源二小、职业中专、幼儿园等8所学校进行评估,结果有6所学校成为定西市第二批示范学校。目前达到市级示范校的学校,正在向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目标迈进。

(三)强化新闻媒体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示范作用。新闻媒体是语言文字工作的窗口,我县新闻工作者以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为己任,积极发挥自身示范作用。县广播影视中心严格执行三级审稿制度,严把广播电视稿件关,要求影视屏幕用字符合要求,广告用字符合规定。县政府网规章制度,对当日报道标题、内容、字体、字号运用是否规范等进行质量检查,要求采编人员在工作中将普通话作为工作用语。县委宣传部结合精神文明建设,渭源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之机,制订《渭源县新闻工作者协会章程》,强调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措施。多项措施并举,政府网站语言文字工作非常规范,基本达到零差错标准。

(四)强化公共服务行业语言文字工作窗口作用。我县坚持把语言文字规范与提高职工素质、优化行业形象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公共服务从业人员规范用语用字的能力和水平。县客运站司乘人员努力学好普通话,树立渭源热情好客的美好形象,建设西部大开发的软环境。县医院、中医院不断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把医疗服务文明用语、处方病历等规范书写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紧密结合起来。县医院在新址建设中,投入资金设立符合规范的科室门牌、病区指示牌,并制作了巨幅语言文字永久性宣传牌。万家福超市“文明服务、微笑服务”活动,要求工作人员接待顾客、接听电话必须使用普通话,还组织人员对超市内外各类标牌、橱窗宣传栏等用字进行检查,确保用字规范,并坚持把普通话作为第一服务用语。移动公司、电信公司、信用联社等单位积极利用电子屏幕、横(条)幅积极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为“达标创建”工作助力。

六、创新思路,拓展领域,大力提升城区语言文字工作辐射力

我县以“三个结合”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区语言文字工作辐射力。

()坚持把语言文字工作与各种读书活动相结合。我县积极开展振兴阅读活动,倡导机关工作人员、农民群众及中小学师生,利用好县图书馆、农家书屋及学校图书馆(室)的资源,引导多读书、读好书、用好书,并把全员读书活动与语言文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县教体局以“两基”国检为契机,启动了渭源县捐书送书工程,省市驻渭单位和县直机关,为基层学校捐赠图书1万余册,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源。县妇联结合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庆六一”活动,向清源一小、中心实验小学各捐赠1万余元图书,向全县留守儿童之家发放39万余元的图书和音像器材,对8个乡镇2922名妇女进行文化培训,想方设法为农村学校、农村家庭和妇女儿童提供阅读材料,提高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在全县开展了深入持久的读书活动,加强读书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读书的效果越来越凸显。县精神文明委员会、县妇联、团县委还适时评选了模范读书家庭,从而推动了本部门本单位的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开展。

(二)坚持把语言文字工作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响应教育部、国家语委推出的“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县语委办、精神文明办、教育、团县委、妇联号召全县中小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清源一小的“书写经典,传承文明”、“热爱祖国语言,规范汉字书写”、“唱红歌读经典”、“书香校园”、“班级图书角”等活动经常化。清源二小以读书、演讲、征文、诗朗诵、讲故事等活动激发了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兴趣。各学校抓住“五一”、“六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加深了全社会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三)坚持把语言文字工作与与“三送三问”活动相结合。为挖掘农村文化特色,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向农村延伸,县语委充分发挥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辐射作用,与县教研室、县城各学校、县委宣传部、妇联、县广电中心开展了“三送”活动。县广电中心组织多位播音员、主持人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为社区、企业、农村带去了丰富多彩的语言类节目,深受观众的欢迎。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开展的文化“三送”(送书、送戏、送电影)工作将文化送到社区和学校,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县教研室与各学校的“送政策、送教研、送温暖”,深受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农村广大干群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我县的语言文字工作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搭建了平台、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语言文字工作同样也面临着新的任务。我们要以这次评估为起点,认真排查全县用语用字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探索加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新方法、新思路,把这项长期的、系统的社会工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实、抓好,为开放渭源、发展渭源、文化渭源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