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哲学思想构成了中国建筑“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 城市在发展演灭过程中所经历的沧桑变化,显示并着重说明了城市的发展是具有文化延续性规律。文化延续性反映着城市的个性特征,是历史的真实。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能闭着眼说出几个历史名城,比如长安、洛阳、成都、南京、北京、苏州、扬州等,即使现在我们走在这些城市,还能感受到这些城市曾经的繁华和苍凉。 我们希望通过诗词绘画、亭台楼阁、物件摆设去复原、去建构历史,通过展现城市的生活,其实想保留的是一种精神气
![]() 一座城市就是一种文化,曾经繁华和仍然繁华的都市的文化需要我们细心去呵护,仔细去体味,这样才能在面临城市现代性弊病的时候,通过传统和多元的历史经验与文化去避免旧问题和新问题。 一座城市,是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一场审美体验,而城市公共空间的围合,便是靠建筑空间完成的;一个城市形态的 “以人为本”的文化史在建筑上留卜了它最真实的记录。但是,现在的城市“贵族化”丢失了“以人为本”价值原则。让城市变成一座有温度的人文城市,而非一座华丽但冰冷的让人们寒心的城市。 东方建筑风格 “以人为本”的雄浑气魄 建筑风格是建筑设计中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 人们将中国建筑物的造型、布局等方面表现出来与西方迥然不同的差别,称之以“中国特点”或者“中国特色”等。中国式建筑物,也深深地影响到了东方邻近的国家,人们也泛称具有中国建筑特点的建筑物为“东方风格”。 建筑风格因受不同时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的制约以及建筑设计思想、观点和艺术素养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如外国建筑史中古希腊、古罗马有多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等代表性建筑风格;中古时代有哥特建筑的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后期有运用矫揉奇异手法的巴洛克和纤巧烦琐的洛可可等建筑风格。 中国式的建筑物所体现出来的,是唯物、辨证、求实的科学思想理论和审美观念,它充分地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科技进步和“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雄浑气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