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使学生有“欲”而“渔”

 行在今天 梦在明天 2011-12-06
如何使学生有“欲”而“渔”

作者:张大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89    更新时间:2007-10-20

山东省枣庄市第九中学 张大伟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大家都承认,而且也在身体力行。而无“欲”之“渔”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一场。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获取知识的前提。因此,点燃学习之“欲”显得更重要。笔者仅就个人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体会。

  兴趣产生的前提是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需要平等、和谐相处,相互尊重、理解、支持,在这样愉悦的环境下,学生才有可能放飞心情,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其次,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提供一个能自由表达、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空间。

  创设长效的学习及激励机制。长效的学习机制是指针对不同课型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及学习方法。这种机制由师生共同研讨制订,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固定。激励机制是指师生共同研讨、制订的一种奖罚制度,主要在奖励制度上下功夫,对进步大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激励。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人都有上进、展现自我的欲望。因此,抓好这一环节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创设生活情境、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直接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例如数学学科,由于其抽象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而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数学“犯憷”。因此,创设生活情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也是改变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重要途径。要做好这一环节,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做理论联系实际的表率,比如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数学意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自觉主动地联系实际,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的体验;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预习、学习新知、习题的演练及编写等多个环节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实践类题目,努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意识,以及探究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形象、生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及学习兴趣,更能降低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难度,使复杂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大大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收到语言表达无法达到的效果。

  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来自多方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外因是教师本身的素质。所以,教师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教育教学方法、语言艺术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