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体诗名词解释

 奇诗馆 2011-12-07

杂体诗名词解释

刚刚

 

以前匆忙发过一份名词解释,已经在网络上流通了.但我说过那是不完整的,现在,杂体诗大全开始正式整理发帖,因此杂体诗词名词解释也配套发行,每一章一页,每一章发完后便发一页名词解释.这次发的可能是史上数量最多最全的了.格律诗的名词,以及诗歌流派诗歌风格的名词不在此内 W

一、音韵系列

1、四声诗,每句诗用同一种声调的字写成的诗。可分为全平诗、全仄诗(上声、去声、入声)、五平五仄诗(平上、平去、平入)、四声分立诗等。

2.全平声诗, 四声诗中一种,一首诗中所有的字全为平声。

3.全仄声诗, 四声诗中一种,一首诗中所有的字都是仄声。

4.上声诗,全仄声诗中的一种,一首诗中所有的字都是上声。

5.去声诗,全仄声诗中的一种,一首诗中所有的字都是去声。

6.入声诗,全仄声诗中的一种,一首诗中所有的字都是入声。

7.五平五仄诗,四声诗中一种,是单句一个声调,偶句为另一个声调。即一句全为仄声, 一句全为平声。仄声中因为分为上声去声入声,所以五平五仄体中又有平上四声诗、平去四声诗、平入四声诗.

8平上诗,五平五仄诗中一种,一句全为平声,一句全为上声。

9.平去诗,五平五仄诗中一种,一句全为平声,一句全为去声。

10.平入诗,五平五仄诗中一种,一句全为平声,一句全为入声。

11.四声分立诗,四声分立一般指一句全平,一句全上,一句全去,一句全入。或者一句中分列四声。

12、柏梁体,柏梁台体的简称。一般每句七言,句句押韵,全篇不换韵,称为柏梁体。这种用韵方法属于排韵。排韵就是行行都押韵,也叫句句韵,连句韵,打铁韵。

13.五连韵,又叫五连纽。一连五句都押韵

14.连韵体诗,诗中第一句可不必用韵,其有用韵者,称为连韵诗。连韵体诗则与连韵诗不同,连韵体诗在其它方面不限,但要求一、二句押韵,三、四句押韵。

15、间韵诗(变体诗) 又称双韵诗、平仄两韵诗、平仄通韵诗,一首诗间隔着押两个韵,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韵母都相同。

16.交锁韵诗,与间韵诗近似,也是平仄两韵,但间韵诗是平仄通韵,交锁韵则平仄异韵。又叫“交韵体”,也叫“双韵体”(交锁韵与间韵都属“双韵”)。

17、福唐体,即独木桥体,又叫独韵诗、一字韵诗、同尾诗。每句韵脚用同一个字。

18、长尾韵,所谓长尾韵,即将韵脚安排于各句倒数第二字处,而以一字表语气的虚词结尾。

19、藏头连珠间韵福唐体诗, 简称间韵福唐体诗。这种诗是几种方法的结合。1).是连珠,每句都嵌有相同的二字。2).间韵诗(平仄两韵诗),单句压种韵双句压另一种韵。3).两组独木桥体平声韵只一个字,仄声韵也是一个字。4).半同头同尾,四句上联藏头的字都是连珠中的一个字,四句下联藏头的字是连珠中的另一个字,嵌尾的字也同理,是另一个连珠字。5).顶真。

20.同音韵诗, 独韵诗中特殊的一种. 压韵虽同音,但不同字,声调也可不同。又叫同声同韵诗。

21、转韵诗,相对近体诗而言, 近体诗是不转韵的.转韵,就是换韵,在一首诗歌中,根据内容表达的需求连续转换若干韵。韵脚平仄交替。

22、双韵,又叫双送韵、并韵体。一诗有两个韵,均可停读,排韵转韵都可用。

23、促句诗,转韵诗的一种,不拘平仄,每句用韵,以三句一转韵。

24、掷韵诗,这种诗两句一换韵,韵脚不断转换,如同被抛来掷去一般,故称“掷韵”。又名“随韵”,古称辘辘韵。

25、掺韵诗,指一首诗中交错运用两个以上韵尾。其中有—韵贯穿全篇.其余韵则掺杂其间。又叫三韵交叉,俗称“三韵体”。

26、抱韵,诗章的首尾共押一韵,而中间所夹数句共押另一韵,被首尾的另一韵句怀抱,故称“抱韵”,又叫怀韵、抢韵。

27、改韵诗,又称改辙、赶辙,在不改变一首诗词原有的格式和主题的情况下,把原诗的韵全部换过。

28、倒押前韵诗,又叫倒次元(原)韵、倒用韵。用于和诗,一个不少地照用原诗人的韵字,顺序则由尾字依次到首字。

29、犯韵体, 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每句首字与本句末字押韵,便称为犯韵体。

30、短柱体, 犯韵诗的一种,一句中或两韵、或三韵的叫短柱体。

31、双声叠韵诗, 又叫反舌诗,每句都有双声字或叠韵字的诗。所谓反舌就是使双声叠韵在诗句中交替出现,有意违反大韵、小韵,正纽、劳纽,逆“四病说”规范而动的诗体。

a32、同音诗,每句都有几个同音字,甚至整首都是一个音组成,后者可看而不可读。

33、双声诗,又称同声诗、声母诗、同纽诗,又叫吃语诗、口吃诗、结巴诗、拗口诗、绕口令诗。双声诗要求诗的各句都采用声母相同的字。

34、尖叉体,或叫险僻韵。宋代苏轼所创。或押窄韵“十四盐”,或叶“六麻”韵,却用了“叉”这样的险字,由于用韵险僻狭窄,后人纷纷效法以为能,并多以次韵和之,从而形成所谓的“尖叉体”或称“尖叉诗”,有时也称此类押窄韵险字之作为险僻韵。

35、叠韵诗,又叫韵字诗、同韵诗。 全诗各句所用的字的韵部均相同的诗。

36、五叠韵,五字叠韵诗 ,五言诗中要求每句的五个字必须迭韵 。

37、首尾迭韵体,每句的首字与尾字都同韵。

38、绕口令是民间语言游戏。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覆、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

39、声韵诗,分声母诗、韵母诗、反切诗。

40、声母诗,诗句的字的声母正好是拼音声母数。又叫隐白藏典诗。

41、韵母诗,诗句的字的韵母正好是拼音韵母数。

42、反切诗,又叫切语诗,用古代反切注音的方法,诗句中两字反出一字,诗表层一个意思,反出的话还有一个意思。

43、首字半音诗,诗中采用首字半音,取前舍后.首字半音,取首字拼音一半,取前舍后,所以是取前面一半。偶数留着,奇数不要.把留下的声母韵母进行拼读,就是要表达的意思.,

44、吴体,至今对于吴体都没有正确的结论。有几个特点是可以确定的: 1.是七言律诗;2.是抝句体。3. 这种诗体字句整齐,讲究押韵。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大体相对,唯平仄不依定式,粘连不守规矩,故与律体不同。

45、柏梁台体,见柏梁体

46、排韵,一韵到底,古称柏梁韵,见柏梁体

47、打铁韵,排韵的俗称,见柏梁体

48、句句韵, 见柏梁体。句句韵分两种,一种是押相同的韵,另一种是押不同的韵。押相同的韵就是每句押韵而且一韵到底,便是柏梁体,押不同的韵便是连韵体诗、间韵诗、交锁韵诗之类。

49、五仄体,见全仄声诗

50、五侧诗,见全仄声诗

51、双韵诗,一诗有两个韵,均可停读,间韵和交锁韵等都属双韵

52、平仄两韵诗,见间韵诗

53、平仄通韵诗,见间韵诗

54、交韵体,见交锁韵

55、进退格,律诗押韵时用不同韵部的字,一进(用甲韵)一退(用乙韵),又一进(用甲韵)又一退(用乙韵),这种轮流换用前后不同韵部字的押韵格式,称为“进退格”。这种押韵格式据说是唐人李贺所首创,属于双韵。词中也叫交韵。

56、独木桥体,见福唐体

57、独韵诗,见福唐体

58、一字韵诗,见福唐体

59、同尾诗,见福唐体

60、同声同韵诗,见同音韵诗。

61、同音异字韵诗,见同音韵诗。

62、并韵体,见双韵诗

63、双送韵,见双韵诗

64、双交韵,见交锁韵诗

65、随韵,见掷韵诗

66、辘轳韵,见掷韵诗

67、怀韵,见抱韵诗

68、抢韵,见抱韵诗

69、三韵体,见掺韵体诗

70、三韵交叉,见掺韵体诗

71、改辙,见改韵诗

72、赶辙,见改韵诗.

73、冒韵,见犯韵诗,

74、倒次元(原)韵,见倒押前韵诗

75、倒用韵,见倒押前韵诗

76、五字叠韵诗,见五叠韵

77、韵字诗,见叠韵诗

78、同韵诗,见叠韵诗

79、急口令,见绕口令

80、吃口令,见绕口令

81、拗口令,见绕口令

82、隐白藏典诗,见声母诗

83、切语诗,见反切诗

85、五连纽,见五连韵

86、首句叠句并转颠倒前韵,一首三转韵,后一转并颠倒前韵的韵脚而立新韵。

87、形近字押韵诗,形近字押韵可以是同音字,也可以形近同韵。

二、形体类

文字形体

1.同旁诗,每句都以同旁字排列的诗叫同旁诗。又叫联边诗、嵌字中字体,又叫口字体,同旁诗最先为南朝(陈)沈炯《和蔡黄门口字咏绝句》,因为其诗每字的字形均含“口”字,故名。

2.别字诗,讥刺错别字的诗。

3.形似字诗,有的全诗罗列声旁字,有的利用形似字。

4.玻璃字诗,玻璃字原叫反正体。全篇用玻璃字的诗叫玻璃字诗。诗中所有字,都呈左右对称结构;若将字写于透明纸上,无论正面反面看去都无区别。或将这类字写好后对镜照看,内外也都相同。

5.迭字形诗,每句都有单字和几个单字迭合成的合体字,这种合体字,有的电脑字库中有,多数则没有,其中多数都是方言字,读音也因地不同。这种诗多出现在民间故事中。

6. 合体怪字诗,道家常造一些古怪的合体字,因此出现一些合体怪字诗和合体怪字联。

7.离合诗,是一种分离、合并字形成文字的诗。

8. 离合体诗,有两种形式,一为“单字离合”,上句的末字与下句的首字组合成一字。另一种形式是“名词离合”,上句的末字与下句的首字组合成一词。

9. 离合谜诗,它的字根特点是每句第一字是要离合的字(字根),后面是对这个字进行离合。离合谜诗的谜语构造没有析字法严谨,除了关系字外,还有许多与要离合的字本身无关的文字(衬字)。

10. 析字诗又叫做拆白诗,利用文字的拆合写成的诗。析字诗与离合诗相似,但又不尽相同。离合诗像合字诗一样是先分离后合并,但它一般是四句(或六句)离合成一字,此字在句中不露底,谜味较浓;合字诗则是一句一字或两句一字,此字句中露底,没有谜味,如果拆字不露底,则是谜语了,叫合字诗谜。离合诗还有其它形式,既可离合字也可离合词(如药名离合诗),而析字体则较单一,只是离合字。

11.拆字诗,析字诗的一种,是根据汉字多合体字的特点,将合体字拆成独体字,或拆成相关的部件(偏旁加独体字),敷衍成篇。

12.合字诗 ,析字诗的一种,是将几个独体字或偏旁、笔画组合成字的诗。

13. 拆合综合诗,诗中既有拆字,又有合字。

14.拆字分头合尾体,合字诗的一种,将诗中每句的尾字拆开,分别做为该句的开头二字,即开头二字由尾字分开而成,尾字由开头二字结合而成。

15. 头二合三体,合字诗的一种,三个字连在一起,前两个字构成第三个字。

16. 嵌头拆字诗,每首绝句前三句首字拆的是第四句的首字。

17. 拆字令,用拆字方法写成的酒令诗,形式甚多。

18. 半字顶真诗,白居易首创,本叫藏头离合诗,偏旁部首的离合,与顶针修辞手法结合形成“半字顶真体”,又称“离合藏头体”、“借字联边”等,它可排成图形,排成图形的也有叫它做石碑诗的。

19. 半字不回环顶真,每句的首字是前句尾字的一部分,但最后一句的尾字与首句的首字不发生关系。

20. 半字回环顶真,每句的首字是前句尾字的一部分,并且首句的首字是最后一句尾字的一部分,或首句首字是末句的尾字的一半,或首句首字和末句的尾字可共组成一字。

 [21.联边诗,见同旁诗"

22.嵌字中字体,见同旁诗

23.口字体,见同旁诗

24.拆白诗,见析字诗

25.离合藏头体,见半字顶真体

26.借字联边诗,见半字顶真体

27.石碑诗,见半字顶真体。

28.道家藏头拆字诗,宋元全真教的藏头拆字诗,或称藏头,或称藏头拆起。虽也是半字回环顶针,但读法不同,近似谜语。半字回环顶针中分出的半字在下一句的首位出现,而全真教的藏头拆字诗,每句的首字省去,要读者依据下句意思决定省去的是那上句末字的那半个字。其法以上下片末一字之半,为全词第一字,又以上句之末一字之半,为次句第一字。这种诗应叫藏头藏字拆字诗。

三、篇章类

  (一)杂言)

1.一言诗, 一言诗就是一句中只一个字的诗。一言体诗是指全首诗每句都是一字诗句, 又称为独言诗。一言诗古已有之, 一言体诗则古代没有。

2.二言诗, 指两字一韵的诗,也有将各句第二字“相叶”的诗篇称为二言诗。二言诗是最早的诗歌。

3.三言诗, 以三字为句的诗叫三言诗。句句三字为句的诗叫三言体诗。

4.六言诗, 以六字为句的诗叫六言诗,全篇每句六字叫六言体诗。

5.八言诗, 以八字为句的诗叫八言诗,八言体诗即每句八字的诗。

6.九言诗,又叫九言律。以九字为句的诗叫九言诗,九言体诗即每句九字的诗。一般说来,全诗每句九字,句数不限,以偶数句式为主,节奏均依传统体式。

7.九九消寒体诗, 又叫九笔字诗。九字一句,一字九笔。

8.十言诗, 以十字为句的诗叫十言诗,每句都是十言的古代少见。 

9. 一言至七言诗。第一行只有一个字,第二行二个字,第三行三个字,如此类推,第七行为七个字,指物为题,第一行的一字就是题目,韵依题目,一韵到底,平仄也有讲究,习惯叫一字至七字诗、又叫一七诗、一七体。书写时如果每句都居中排列,就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像一座宝塔一样,故名"宝塔诗"(一言至七言诗只是宝塔诗中的一种,宝塔诗的范围很大,形式多种多样),书写时如果每句都居左排列,就形成一个阶梯,故又名"阶梯诗"。双宝塔形的一言至七言诗进入词牌,又叫一七令。。

排列为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或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

10.三五七言,指三言开始以七言结束的三层杂言体,故称“三五七言”。形如宝塔,然结构短小。 

11.一三五七九言,五层,十句,由一三五七九言组成。

12.三五六言,三层,六句,由三五六言组成。

13.三五六七言,四层,八句,由三五六七言组成。

14.四六七言,三层,六句,由四六七言组成。

15.四六八言,三层,六句,由四六八言组成。

16.四六九言,三层,六句,由四六九言组成。

17.四七九言,三层,六句,由四七九言组成。

18.五七九言,三层,六句,由五七九言组成。

19.十二九七言,三层,六句,由十二九七言组成。

20.七五言相间,由七言五言两种句式交替出现而成体。

21.四三言相间,由四言三言两种句式交替出现而成体。

j22.七三言相间,由七言三言两种句式交替出现而成体。

23.四六言相间,由四言六言两种句式交替出现而成体。

24.四七言相间,由四言七言两种句式交替出现而成体。

25.六五言相间,由六言五言两种句式交替出现而成体。,

26.六七言相间,由六言七言两种句式交替出现而成体。*

27.古文句体,句式像散文,长短不一,每句的字数不统一,长句多。

  (二)杂句)

1.一句诗,又叫独句诗、七字谣。一首诗只有一句。

2.二句诗,一首诗只有两句。 

.三句诗,一首诗只有三句。分三句古体和三句律。 

4.五句诗,一首诗只有五句。

5.五句律:五句律系由三句体加二句而成。在古杂体的五句诗中,多是在三句体前面另加二句,形成三句加二句的意义和音韵单元,且语音不拘平仄。也有少数五句体是在四句后另加一句的结构。唐人写乐府体五句诗,多拟四句加一句格式。" y3 u' a5 T! ~/ ~0 y5 C" @8 v0 g

6.六句诗,分古风和六句律。六句律又叫“三韵律诗”。格律诗规定绝句每首四句二韵,律诗每首八句四韵,而此体却是六句三韵,形成每联相对称稳定,全篇又不全对称稳定的齐中有变的结构。

7.七句诗,一首诗只有七句。

8.九句诗,一首诗有九句。

9. 十一句诗, 

10.掉脚诗,名称很多,有十七字诗、无赖体、瘸腿诗、吊脚诗、掉脚诗、翘脚诗、跷脚诗、俳句体、偷声诗、今天通称三句半。“十七字诗”,指全诗四句,前三句均为五字,末句为两字,共十七字。又叫俳句体,“俳句”乃日本古体短歌名。每首亦十七字,故借以称掉脚诗。其实日本俳句句式为五、七、五共三句,掉脚诗则是五、五、五、二共四句,中日的俳句字数虽等而体式并不相同。从内容上看,十七字诗是亦庄亦谐的结合,前三句多是庄重的内容,后一句多是诙谐风趣的调侃;从形式上看,它是整齐与错落的统一,前三句每句三顿,合辙押韵、通俗流畅,后一句跌落而为一顿,在节奏的起伏中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一般把十七字的“三句半”叫十七字诗,把不是十七字的“三句半”叫瘸腿诗。

11、摊破诗,又名“摊声”,在绝句和词牌规定的句数上,摊破一句或半句,比如使绝句成为五句或四句半的一种新诗。摊破之处,应是诗眼,能点醒全篇。

12.独句诗,见一句诗!

13.七字谣,见一句诗

14.三句古体,见三句诗

15.三句律,见三句诗

16.六句律,见六句诗

17.三韵律诗,见六句诗

18.俳句体,见掉脚诗

19.十七字诗,见掉脚诗

20.无赖体,见掉脚诗)

21.瘸腿诗,见掉脚诗

22.吊脚诗,见掉脚诗)

23.翘脚诗,见掉脚诗

24.跷脚诗,见掉脚诗

25.偷声诗,见掉脚诗

26.三句半,见掉脚诗

27.摊声,见摊破诗

四、嵌名系列  

(一)、杂名:

1、杂名诗,将同类事物的名称集中罗列,嵌于诗中,统称杂名诗。原则是“要当字则正用,意须假借”。如果所嵌的字字面意义与诗中意思一样的,便不能称之为体,起码也不能算怪体诗。

2、歌曲名诗,是将乐府歌名、词牌名、曲调名等嵌用于诗词中,联缀成篇,而词义双关。现存歌曲名诗,以梁元帝萧绎之作为最早。集歌曲名的杂体诗后来发展为集词牌名、曲牌名为诗,现在有集电影电视名的。歌曲名诗含歌曲名诗、歌曲名词、集曲牌诗、戏目名诗。

狭义的歌曲名诗,是指将歌名、曲名集中嵌入诗句里的诗。

3、集歌名诗,将歌名集中嵌入诗句里的诗叫集歌名诗。

4、集曲牌名诗,将曲名集中嵌入诗句里的诗叫集曲牌名诗。

5、集词牌名诗,将词牌名集中嵌入诗句里的诗。

6、歌曲名词,将歌曲名集中嵌入词中。具体则将词牌名集中嵌入词句里的诗叫集词牌名词;将曲名集中嵌入词句里的诗叫集曲牌名词。

7、戏目名诗,又叫剧目名诗、戏名诗,是将戏目名嵌用于诗中。

8、集戏名词,是将戏目名嵌用于词中。

9、集曲牌名曲,集曲名的散套。在嵌入曲中时,曲牌名称可作一些省略与改动,以切合文意的需要。

10、剧目名曲,是将戏目名嵌用于曲中。

|11、星名诗,是将星辰名嵌用于诗句中。

J12、围棋名诗 ,就是将围棋的一些别名和术语嵌用于诗中。

13、围棋名词曲,就是将围棋的一些别名和术语嵌用于词或曲中。

14、象棋名诗 ,就是将象棋的一些棋名和术语嵌用于诗词曲中。

15、骨牌(牙牌)名诗,将骨牌牌名和术语嵌入诗词、散曲、俗曲与民歌中。

16、麻将诗,将麻将牌名和术语嵌入诗。

17、姓名诗, 每句都含有姓名。分人名、将军名和百姓名诗。其中百姓名诗,将姓氏嵌于诗句中,有姓而无名;而人名诗则将姓名嵌于诗句中,有姓又有名。

18、谜体姓名诗。最早的姓名诗是将姓名隐藏在诗中,通过诗句的暗示或字形的离合将姓名组合出来。

19、离合姓名诗, 见离合诗。

20、嵌字姓名诗,是暗嵌姓名,而字面上却是别有所咏的。写作时常采用把姓名分开与前后字分别搭配组词,这样姓名分在两个音节中,达到暗嵌姓名,别有所咏的目的。或者姓名节奏虽然没变,但在诗中表达的是另一种意思,这就是言在此意在彼。

21、古人名诗、人名诗,诗词曲中嵌入古人的名字或当代人名字。

22、谐音姓名诗,姓名诗的另一种表现手法是利用谐音。

23、直嵌姓名诗,是明嵌姓名,直叙其事。是别无深意的每句嵌名的姓名诗。这种嵌名诗艺术价值最低,是文字游戏中最差的。

24、百姓名诗,将姓氏嵌入诗词中。

25、将军名诗,是把将军的称号而非真实姓名嵌于诗中。利用汉语词的多义性,使诗中出现的词一词双关。

26、数字诗,嵌名诗的一种,每句都嵌同一个数字,又称数诗,如果嵌在首位的则为同头数字诗。               

27、半字诗,每句都嵌半字。又叫半半诗。                

28、一字詩,每句都嵌一字。

29、两字诗,每句都嵌两(二)字。                 

30、三字诗,每句都嵌三字。

31、四字诗,每句都嵌四字。                

32、五字诗,每句都嵌五字。

33、六字诗,每句都嵌六字。

34、七字诗,每句都嵌七字。

35、八字诗,每句都嵌八字。

36、九字诗,每句都嵌九字。

37、百字诗,每句都嵌百字。                

38、千字诗,每句都嵌千字。 

39、万字诗,每句都嵌万字。                

40、数名诗,又叫十数诗。是将从一至十以内的数目字用于诗句中,连贯而成的诗,现在一般也称数字诗。又叫十数诗、数诗、序数诗。数名诗有的冠于句首,有的嵌入句中;有从一至十顺着数的,也有从十到一倒着数的,还有兼而有之的。按数字的顺序或倒序排列的叫序数诗,不按次序的叫数词诗。数字如果都嵌在句首,又叫“藏头诗”,或“贯顶诗”。数字藏于每句句首的也可叫“逐句藏头体”。所藏字若在每二句的开头,则叫“隔句藏头体”。

41、重字数名诗,既是数名诗,又是重字诗,每句有数目字,而且重复使用,叫重字数名诗。

42、数字令,又称“十字令”。十字令,共十句,是指把一到十的数字巧妙地嵌入一首诗(或者曲、词、联)中,或塑造一种人物形象,或反映一种社会现象。其形式工整,寓庄于谐,读来妙趣横生,因此极受人们的喜爱,在民间广为流传。古往今来,用途甚广,嘻笑怒骂,妙趣横生,发人深省。

43、幻方诗,巧妙嵌入的数字,可排成幻方形式,即每一横行和每一竖行的得数都相同。

 44、隐身数名诗,避数诗是数名诗中另类,属于暗嵌,可以叫做隐身数名诗,有人称为暗藏数字诗。诗句中隐藏数字,但数字没有明说,要当谜语去求破解,但不是数谜诗。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文字游戏。

45、数谜诗顾名思义就是数字猜谜诗,它以数字谜语,又似趣味数学。它犹如今的一道趣算数题,文字表达采用古典诗可口可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活泼生动。数谜诗又叫数学诗。

56、数谜词,数谜诗也可以写成数谜词,用得最多的是西江月,其次是鹧鸪天、凤栖梧和水仙子。

57、药名诗,药名诗是在诗中嵌用中药名,联缀成篇,“要当字则正用,意须假借”。用其名字隐入诗句中,造语稳贴,无异寻常诗,乃为造微入妙。读去不觉,详看始见,方得作法; 常借同音字或谐音词为用。至于直用其名,更无别意的药名诗则味同嚼蜡,不合古人本意。

58、药名离合诗 , 既是药名诗,又是离合诗。一般药名诗是在句中嵌用药名,而药名离合诗则以上句的末一字与下句的开头一字,离合而成一药名,这是它的特异之处。

59、药名词,是在词中嵌用中药名,联缀成篇。

60、药名联句,几个人合作依次写成的药名诗。

61、药谜诗,用药名做隐语。

62、药谜词,用药名做隐语的词。

63、药名曲,把药名写入戏曲。            

64、汤头歌 , 也称“汤头诀”,是将名医的医方编成歌诀,详述药性、病情。药性歌是将中药的药性编成歌诀。它们具有诗歌的形式,并无通常所谓“诗境”、“诗意”,只是便于人们学习,记诵和应用。                

l65、针穴名诗,以针炙名联缀成诗。               

66、建除诗,建除十二生辰诗简称,以建、除等十二字冠于诗每联首句第一字,字意融于句中,形成杂体诗特定格式。全诗十二联,廿四句。从第一句起,每联开头冠以十二辰的名称,因十二辰的头两个名称为“建”“除”,故名“建除体”。

67、卦名诗,就是每句诗中嵌用《周易》六十四卦名中的一个卦名,联缀成篇。                 

S68、龟兆名诗,是指将解释卦象意义的词语隐藏在诗句中。               

69、相名诗,是把相术之名嵌用于诗中。                  

70、节气名诗,是将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名嵌用于诗中,联缀成篇。常见的体式是定格联章,每首嵌入一个或两个节气名。定格联章分为12首的和24首两种。也有单章24句的,每句嵌入一个节气名。             

71、鸟兽鱼虫名诗,将禽鸟名、兽类名或鱼虫名分别嵌用于诗中,联缀成篇,有的用本义,有的语意双关,有的巧用别名。

72、鸟名诗,鸟兽鱼虫名诗中的一种,将禽鸟名分别嵌用于诗中,联缀成篇。

73、兽名诗,鸟兽鱼虫名诗中的一种,将兽类名分别嵌用于诗中,联缀成篇。

74、草木名诗,是将草名、花名和树木名分别嵌于诗中,而语意双关。

75、草名诗,草木名诗中一种,是将草名、花名分别嵌于诗中。

76、树名诗,草木名诗中一种,是将树木名分别嵌于诗中。

77、地名诗,是将郡国名、州名、县名、州县名、道里名以及山川胜迹名等,嵌于诗中,假借词意,联缀成篇。假借词意是关键。诗词中也有许多只含本意的地名诗,这属于一般的镶嵌。

78、道里名诗, 地名诗中一种,将道里名嵌于诗中,假借词意,联缀成篇。

79、郡县名诗, 地名诗中一种,将郡国、州县名嵌于诗中,假借词意,联缀成篇。

80、县名离合诗,既是县名诗,又是离合诗,将上句的末一字与下句的第一字,离合而成一个县名。

81、宫殿屋名诗,每句嵌入建筑物名称。

82、宫殿名诗,宫殿屋名诗中一种,每句嵌入宫殿名称。

83、屋名诗,宫殿屋名诗中一种,每句嵌入屋名称。

84、车船名诗,是把车名、船名分别嵌用于诗中。            

85、车名诗,车船名诗中一种,是把车名分别嵌用于诗中。

86、船名诗,车船名诗中一种,是把船名分别嵌用于诗中。    

87、集词牌名词,见歌曲名词'

88、集曲牌名词,见歌曲名词

89、剧目名诗,见戏目名诗

90、戏名诗,见戏目名诗

b91、同头数字诗,见数字诗

92、数诗,见数字诗。

93、十数诗,见数名诗。

94、序数诗,见数名诗。

95、数词诗,见数名诗。

96、藏头数名诗,见数名诗。

97、贯顶数名诗,见数名诗。 

98、逐句藏头数名体,见数名诗。

99、隔句藏头数名体,见数名诗。

100、半半诗,见半字诗。 

101、十字令,见数字令。

102、避数诗,见隐身数名诗。

03、暗藏数字诗,见隐身数名诗。

104、数学诗,见数谜诗。

105、汤头诀,见汤头歌。 

 (二)其他嵌字诗

1、藏头诗,又叫贯顶诗、冠头诗。诗的每一句的第一个字是作者特选的,把所有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就可以传达作者的某种特有的思想,即是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藏尾诗,嵌字诗中嵌于句尾的诗。

3、藏头藏尾诗,前藏头,后藏尾的诗。

4、凤顶格,每句嵌第一字的。

5、燕颔格,每句嵌第二字的。

6、鸢肩格,每句嵌第三字的。

7、蜂腰格,每句嵌第四字的。

8、鹤膝格,每句嵌第五字的。

9、凫胫格,每句嵌第六字的。

10、碎流格,每句嵌装位置,可任意。

11、碎锦格,每句嵌装位置,可任意,但须对仗。

12、贯顶诗,见藏头诗。

13、冠头诗,见藏头诗。

五、杂数

1、四气诗,也称四时诗或四季歌,实为四时诗的一种变化体,是将“春”、“夏”、“秋”、“冬”四字顺序嵌用在一首诗中,每句诗的内容符合各个季节的特点。四时诗分单篇(如四气诗)和组诗两种。组诗有子夜四时歌、     

2、四色诗也称四色咏,五言四句,偶句押韵.每句诗嵌入一种颜色的名称,共四句,就有四种颜色,因此叫做“四色诗”。也有也有定格联章的,分四段,一段描写一色的。四色者,赤、青、黑、白。后来颜色可不限定,赤、橙、黄、绿、青、蓝、白、黑等只要表示颜色的词都可以。

3、五色诗,把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嵌入诗中。有单篇和定格联章两种。

4、五行诗,就是将五行字嵌入诗中,别行组词,别作他义,联缀成篇。五行诗后来也出现定格联章的组诗形式。

5、五味诗,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实际上不止五种,尚有淡味、涩味和芳香类药物等。但基本的滋味是五味,故仍称五味。诗中嵌入五味叫五味诗。

6、五噫诗,由五句组成,每句末尾缀以感叹词“噫”,共有五个“噫”,故名“五噫诗”。(噫本平声,音依)

R7、十噫歌,由五噫诗发展出六噫诗、七噫诗、八噫诗、十噫诗等。

8、六甲诗,古人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称六十甲子。内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六甲”。就是将这六甲的数字嵌入诗中,仅借用字面,而另行组词,缀联成诗。六甲诗凡二十句,将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次嵌于单数句句首。

9、六府诗,五言十二句,“六府”的次序为:水,火,金,木,土,毂。将此六字依次嵌于单数句句首,偶句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入韵与否皆可。

10、七哀诗,七哀泛指多种哀伤。七哀诗的特点是“谓一事而七者具也”,即写一件事而抒发多种情感(七种情感喜、怒、乐、哀、恶、欲),或哀戚太盛,喜、怒、乐、哀、恶、欲皆无,唯有一哀,故也谓之七哀。压韵句子则灵活机动,结构可以是单篇,也可以是组诗。李冶《古今注》谓人有七情,今哀戚太盛,喜、怒、乐、哀、恶、欲皆无,唯有一哀,故谓之七哀。这样阐释七哀题旨的旨意,可说非常确切合适。七情失其六,唯余一哀,这份哀伤弥漫整体,本来应有七情之别如今同为一哀,十分突显了哀伤之厚重。

11、八音诗,古代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八音,代表八种乐器。八音诗就是将八音的名称,依序冠于每句之首或每联之首。

12、八至诗,诗中用八个“至”字。

13、十二属诗,即十二生肖诗,也称“十二辰诗”、“十二神诗”。把十二生肖顺序嵌用于诗中。这种体的诗12句,每句首字都是按顺序分别用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戌、亥12个属性的字。后代的《十二属诗》有些变化,比如生肖不一定分别嵌用于句首,句数也有超过十二句的,生肖出现在句中也未必全是语意双关。还从单篇发展出定格联章的形式(12首的组诗)。

14、二十八宿歌,由星名诗发展为二十八宿歌。有单篇和定格联章两种。

15、四相诗,佛教以离、合、违、顺为四相,佛教的说教中,有倡生老病死四苦的,梁时的傅翕(傅大士、善慧)将生老病死四苦与四相,融合为四相,写为《四相诗》。16、五帝歌,郊祀歌曲。作为神灵祭祀的五帝,为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这五帝不但配五行,而且配五色,

17、五苦诗,五首分咏人生五种痛苦,属组诗类。五苦诗是以生老病死爱为苦,并以此题的诗。

18、五更体,一般叫五更调、五更曲、五更诗,开始时叫五更转。把一更至五更发生的事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分别描述成篇构成连章组诗。  

19、七爱诗,皮日休制《七爱诗》,为组诗,七篇组成,写的都是所敬仰的人,每首以“吾爱”开始,故曰七爱。

20、八咏诗,由八首诗组成。吟咏八个相关的景或八件相关的事。

21、九张机,其词为联章体,共有两组:一组为九首(由九部分组成)、一组为十一首(由十一首组成)。一般把这个当作正宗的《九张机》。它并非一般词牌,属于 “转踏”类(即以诗词间杂组合,用以叙事者)。因其结构比较简单,与一般的词区别不大,通常被词家当作 “词”看待。九首的词有以下几个特点:1、每个章节都是三十个字,都是三七七四四五句式(三个字、七个字、七个字、四个字、四个字、五个字)。2、叶三平韵,每首的韵部都相同。3、各首分别以“一张机”、“二张机”、“九张机”等领起,使之绵连一体。其特点就是九首既可以互相关联,也可单成一调,而非九首一调的格式。  十一首的词,与九首基本相同相同,只在第十首、第十一首首句各减少一字。

22、十空诗,其内容皆阐佛理.与“玄言诗”风格相近。十句一首。

23、十喻诗,用比喻说明十种道理。每首十句,每句举一种事物,以譬喻诗题中的教义用的是博喻的方法,以不同事物比喻同一种现象或道理,如同车轮战法。

24、十离诗,十首为一组,每首诗题都有“离”字。

25、十供养,是民间巫婆星士祈神禳灾时的献歌。一组十首,每首咏歌向神灵献出的一件东西,所献的十件东西,组成十首诗歌。献出的东西多为日常家庭所用与闺中妇女所用的物事居多。

26、十索诗,是乐府诗。每首末句有“从郎索衣带”、“从郎索花烛”等语,本十首,故称“十索”。

27、十送诗,是民歌,多用于情歌,十送有两个意思,一是送十样东西给情人,一是十送离别,送别是十送的主要内容。

28、十二时诗,或称为十二辰诗,就是将十二时的名目冠于句首,它与表达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但据以押韵而已。其中“十二时”曲,由十二支曲子构成,每首诗的句式是一般是三、七、七、七的四句24字,也有三、五、五、五句式和三、七、七、七、三、三、七、七、七,共八句。后从一章四句,扩展为六句、八句、九句,甚至四十多句至五十多句。  -

29、十二月诗,这种诗体是逐月咏叹或描叙事物,此体也有组诗和单篇二种形式(但组诗更多)。组诗有的在十二月后加一闰月,共十三首。& T% D( {2 ?# x

30、胡笳十八拍, 由十八首倚声按拍的合乐歌词组成,故名。“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

31、二十四节气诗,是指将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名依次嵌入诗中,联缀成篇。其中一种体式是以二十四首联章而成,每首诗八句,均为五言律诗,格式整齐。二十四节气名依次嵌入每首诗的第一句,但不一定在句首。每首诗的诗题又标明一个节气,而且全组诗的开头第一个字,又与结尾最后一个子相同,成为连环式结构。另一种定格联章形式,共有十二首,每首嵌入两个节气。组诗每首基本是七言,但也夹入三言、四言、八言、九言、十言等长短句。民歌中还有一种体式:只在一首诗里歌咏二十四节气。这样就出现一首诗二十四句,每句嵌入一个节气名。

32、六十甲子诗,以六十甲子为题的组诗。

33、百年诗,又称百年歌,属乐府诗的一种。十年为一章,共十章,历述其幼小、丁壮、耆耄之状。至晚唐,百年歌已化为舞曲。

34、百一体﹐题名百一﹐有三说:(1)原诗可能有一百零一篇。(2)诗是五言二十句﹐正好一百字。(3)指百虑一失的意思。

35、四时诗,见四气诗。

36、四季歌,见四气诗。民间小调名。又称“唱春调”。每歌必有四叠,每叠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每句均押平韵。因各叠首句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季时令起兴,故称“四季歌”。

37、子夜四时歌,子夜歌中将四季分咏在四首诗里,分别以春夏秋冬为题,四首诗合为一组诗。

38、四时词,词出现后,四时诗也有以词的形式来表达的。四时就是四季,用词的形式来写四季的景色,题上标明春夏秋冬.每季一首.称为“四时词”。

39、四色咏,见四色诗。

40、十二生肖诗,见十二属诗。

41、十二辰诗,见十二属诗。

42、十二神诗,见十二属诗。

43、五更调,见五更体。五更调最早叫五更转,本为民间小调名。叫法甚多,又称“五更曲”、 “五更歌”、“五更鼓”、“叹五更” 、“月牙五更”等。

44、五更曲,见五更体。

45、五更诗,见五更体。

46、五更转,见五更体。歌词共五迭,自一更至五更递转咏歌,故名“五更转”。 47、十二辰诗,见十二时诗。

48、百年歌,见百年诗。

六、限制

一)次序

1、翻韵诗,是将通常的词语顺倒过来,使之句句协韵,所以也称“倒字诗”“ 倒韵诗”。内容多寓讽谕之意,诙谐有趣,令人发笑因将错就错,利用飞白,所以又有人称它为飞白诗。

2、现代回文诗,利用换序的方法,形成现代的回文诗。换序诗是改换别人的,现代回文诗也是把上首诗换序变成下面一首诗,但是这是作者自己把自己的诗换序。当代的回文体诗与古体回文诗有本质的不同。古体回文诗是以字为基础的倒读,属于字序循环,当代的回文体诗是以句为基础的倒读,属于句序循环。

3、倒字诗,见翻韵诗。

4、倒韵诗,见翻韵诗。

5、飞白诗,见翻韵诗。

6、跳读诗, (缺)

二)结构内容

1、禁体诗,又叫白战体。禁体诗,即指赋诗时,预定不准犯某某等字之诗。因诗家以体物为工巧,废而不用,视同禁例,有如徒手相搏,不持寸铁。后遂以禁体诗为白战。

2、试帖诗,又叫应试诗、赋得体诗、省试诗、省题诗。唐代科举由重经、重策,后来特别看重诗赋,所以试帖诗的规定,越来限制越严:大都限五言六韵或八韵的律诗;押韵要用官方规定的韵书,不得出韵。清代恢复试帖诗,要求就很死板僵化,主题题材限于颂圣、咏史、写景、赋物。士子只能守题,不能做反面文章,不能骂题。清代的试帖诗逐渐倾向八韵十六句,也就是暗藏八股的“玄机”,即首联破题、次联承题、三联起股、四、五联中股、六、七联后股、尾联束股,与八股的破题、承题、起讲、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相呼应。

3、应制诗,是指应帝王之命而吟写的诗歌。皇帝出题、定韵、定率的诗,难度是很大的。因限制极严,时间又短.要想作好很不易。应制诗早期还称应令诗、应诏诗、御制体。大都五言,但可长可短,无一定之规。自武则天规定应皇帝之命而作为应制,奉皇后、太子之命,称应令,奉诸王命而作的称应教。一般称“应制诗”,不再称应诏。应制诗、应令诗、应教诗统称为应制诗。句式除教个别以绝句形式出现外,也由最初的八句、十句、十几句,直到几十句不等,但后来一般是采用五言六韵或八韵这一排律形式,而且也出现分韵得某字、赋得某某题以及赋得某某句的格式。自唐以后,应制诗的典雅富艳,成为此类诗的一大特征。帝王藉显示自己的文治武功,而大臣则靠它显露才能,邀得恩宠,捞取政治权力资本。真正显示诗人个性的则少得可怜。

4、应教诗,南北朝时,应王公大臣或比自己尊贵者之命而写的诗,称应教诗。实与应制诗一回事。

5、一头两脚体:指一篇诗结构分为三段,首段领起,是为“头”。下二段申言之,而句数相同,是为“两脚”。

6、禁字体,见禁体诗。_

7、白战体,见禁体诗。

8、赋得体诗,见试帖诗。

9、应试诗,见试帖诗。

10、省试诗,见试帖诗。

11、省题诗,见试帖诗。

12、应令诗,见应制诗。

13、应诏诗,见应制诗。

14、御制体,见应制诗。

七、改造

1、剥皮诗,也称“生吞诗”、“活剥诗”、“生吞诗活剥诗”、“套改诗”、 “戏仿诗”、“依访诗”、 “仿拟诗”等。是一种仿造诗,即旧瓶装新酒。此体有时被冠以【拟】或【赋得】之名,也称“拟古诗”。其形式是步前人诗体,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做基础,颠倒、删除、增添或改动几个字,甚至沿用部份诗句。其内容则以各个时期的生活画卷为基础,使诗作产生新意,用调侃嘲讽口气,妙趣横生,达到发泄或鞭挞的目的。          

2、减字剥皮诗, 又叫缩体诗 ,把原诗每句减少一到几个字。

3、减句剥皮诗,减少原诗的句子。

4、加冠诗,在原诗句前增添词语,使原诗在形式、内容和意境上出现变化。                  

5、添脚剥皮诗,在原诗每句后添字。

6、加冠曳尾转义,这是以古诗为题材,通过句头句尾字词的增添以使诗义不断发生逆转的诗体。是加冠诗和添脚诗同时运用。

7、戏拟诗,剥皮诗用改字易字的方法就叫戏拟诗,又叫易字体。又叫戏仿诗、仿拟诗、套改诗,也有人叫它剥皮打油诗,是剥皮诗的变种,就是有意套袭前人的诗篇,模拟前人的成句,含有嘲讽和诙谐的意味。

8、翻案剥皮诗,形式上属于戏拟诗,所以叫剥皮,内容上则反其意而为之,所以叫翻案。采用戏拟诗的方法,保持了原诗的格式或部分原句,在原诗上动手术而达到与原诗观点相反的目的。

9、拟古诗,在题目中常有“拟”字以标示。具体的模拟古诗十九首中的某篇。

10、古意诗,拟古诗的一种。意境或音调仿古乐府。

11、换序诗不用更换诗中的文字,只将原句序或词语次序调换一下,形成一首新诗,使之产生新的意义,产生不同的效果。

12、集句诗就是全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诗。唐朝称集句为“四体”

13、集句词,是集前人的诗句、词句成篇。

14、集句曲,集取前人诗、词、文赋以成曲。

15、变体诗,含诗改词、词改诗、诗改诗、词改词。

通过句读把诗读成词,把词读成诗,偶尔可加减个别字,叫变读、变体。此体巧妙运用标点,将原诗句重新断句,字词句重新组合,从而使原作变成另一种形体的诗文,韵味、情调也可相去甚远。可以改别人的,也可自编自改。

16、诗词合璧,有的虞美人词可以巧妙的读成七律,称为诗词合璧。

" l17、扩体诗,通过增加字数的方法来改变诗体。

18、缩体诗,指删减诗字数或句数而另外形成的体式,如缩七言为五言,裁律诗为绝句之类。缩体诗有两种,缩字不变诗体的可以叫缩字剥皮诗,如缩七言为五言;缩字而变诗体的缩体诗不能叫缩字剥皮诗,如改律诗为绝句、变诗为词。

19、櫽括体,将原有文章的内容情节乃至词句加以裁剪或修改之后,再按另一种规范组合而成的文体,叫隐括体。在宋词中形成了一种专以前贤诗文内容、辞句为创作题材的特殊文体,称之为“隐括体。” 櫽括体有隐括诗、隐括词、隐括曲、隐括文。

20、隐括词,指隐括前人的诗文入词。

21、纵横读,通过横读和纵读,有的绝句或律诗可读出一首诗和一篇铭(叫横诗竖铭),五句诗可纵横各读出一首诗词来。

22、步韵回锅体诗,步原诗的韵,却把原诗的字重新排列,组成新诗,所以叫回锅体。

23、出口转内销体,我国古代某些诗歌,被外国人译出、后又经人把“洋文”再译为汉语,几经辗转后虽然原作的情境尚依稀可见,但已改头换面,与原作相去甚远。这种再经其他语种译过来的中国古诗.仿佛商品出口后又转向内陆销售,故称为 “出口转内销体”。

24、换字诗,用换字法把原诗逐字用同义字代替,形成一首新诗。换字诗中有逐字替换诗。)

25、拼盘诗,把几个人的原诗组合成组诗。

{26、生吞诗,见剥皮诗

27、活剥诗,见剥皮诗

28、生吞诗活剥诗,见剥皮诗

29、套改诗,见剥皮诗

30、戏仿诗,见剥皮诗

31、依仿诗,见剥皮诗)

32、仿拟诗,见剥皮诗

33、缩体诗, 见减字剥皮诗

34、易字体,见戏拟诗

35、戏仿诗,见戏拟诗

36、仿拟诗,见戏拟诗

37、套改诗,见戏拟诗

38、剥皮打油诗,见戏拟诗

39、四体诗,见集句

40、变读诗,见变体诗

41、逐字替换诗,见换字诗

八、重复

1、重复诗,又叫啰嗦诗,意思重复的诗。

2、同头诗,就是每句诗的开头一字都相同,大致与独韵诗相对称。但独韵诗有的是每句末尾一字都相同,有的则只是用同字作韵而句句都押韵。

3、复字体,“复字”是让同样的字多次重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又叫叠咏诗。复字诗是在全诗中重复嵌用同一个字,而且一句中可以重复用两三次,可以置于句首,也可以嵌于句中。全置于句首的又是同头诗。

4、重字体,又叫同字诗(注意不是同头诗)。是指同一词语在一句中重复使用,但不迭用。重字本为诗忌之一,而故意用重字的重字体诗却营造了另一种诗境。

5、头同韵同组诗,每首的首句相同,每首用的韵字相同,且韵字的次序不变。

6、铰链体,此体杂取合乐歌词的回环复沓形式,模拟民歌童谣的浅俗短语,交错组合成体。内容单纯,词语多重复。利用倒文,同一词汇次序的交错,以及随字句变化而衍生的转韵等,均成为后世回文、反复、连环及掷韵诗体的基本形式因素。

7、叠词叠句体,诗中有由词迭成的句子,又可有句子的重复。

8、卷帘体,第二首的首句是第一首的第二句,第三首的首句是第一首的第三句,第四首的首句是第一首的第四句。

9、首尾复字诗,第一句和末句各由一个字重叠组成的诗。

10、重句体,元曲中一篇之内多用口气相同、句式相近的一种写作格式。一篇中多处用同样口气的句子,遣词略有变化,与堆絮体相近。

11、堆絮体,有意重复某些词句,不厌其繁,目的是强调作者心目中的警句,借以加深读者的印象,这就称为堆絮体。由于反复出现一些句子,文字流转如泥丸下坂,如珍珠走盘,就将作者的强烈感情凸现出来了。其表现手法有接续反复、顶真反复、间隔反复、句尾反复多种。

12、两字连珠诗,与复字体相似,属于镶嵌类,不同处是限定每句嵌两个字,句句都要有这两个字。

, 13、叠字体诗,叠字诗有主体叠、纯体叠、通体叠三种体制。纯体叠通篇不见一个失叠的孤字。通体叠就是要求句句见叠。主体叠比通体叠的要求更加宽松,允许篇中存在少数失叠的句子。作为叠字体诗指的是纯体叠、通体叠两种。

14、间叠体,这种叠字体,句中叠字之间用一虚字间隔开,意义内容与连续叠字完全相同,只是未连续书写,所以称“间隔迭字体”。

15、多叠体,一首诗中每句有两对以上叠字的,称为叠字诗中的多叠体。

16、联绵叠体,诗中有联绵对者,音不相绝,意不相断也。—般指在第一句中的第二三字是相同的字,下句用的相同的字,也与上句的字位相同,故称联绵对。也有在句首一二字的位置上,或“三四”、“四五”字的位置上。

17、叠字回环诗,又叫双字回环诗,叠字回环诗是叠字诗中的一种,它利用了叠字、顶针与回环。这种诗表面看起来是叠字,二字一连的叠字排在一起,它除了是叠字外,还要回环,回环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果没有具体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压韵取法,一首诗会出现不同的读法。

18、尾句三叠体,绝句的第四句重叠三字。

19、绕头诗,其形式为:一、三两句为三字,二、四两句为七字;一、二句押一韵,三、四句另押一韵。其中第三句的一、三字为第一句三、一字,好比将尾绕到头,故称“绕头诗”。 

20、首尾吟体,一句而首尾皆用之。

21、辘轳体,又叫轮回体。辘轳体与辘轳韵不同。作此体者须作五言或七言律诗五首或八首(或绝句三到四首),律体为八句五韵。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它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与第五首末句相同。五首的韵节如辘轳旋转而下,故名。有八首的第三五七首压韵用仄韵。

22、双承体,即上句句尾的词,在后文中进行两次承接。

23、顶真体,又叫联珠体。是诗、词、曲的一种体式。其构成是下一句的首字用上一句的末字,或下一句的开头部分用上一句的末尾部分。各句之间以同字符串连在一起,有如珠之联缀。顶针格与顶针诗的区别在于诗中广泛地使用顶针格这种句式的方能称之为顶针诗,偶尔使用顶针格的不能称之为顶针诗。

24、首尾联环诗,连环体诗是指上一首诗的尾句是下一首的首句。连环体诗又叫首尾联环诗,属于顶真类。此体多为整句重复式,故又称重句体,用于一题多首。

: `  v) H+ h: o& o3 o25、首尾吟联环诗,把首尾吟和首尾联环诗结合起来。即每首的末句是下一首的首句,最后一首的末句是第一首的首句。

26、节蝉联,段落之间用上一段末尾的词或字当下一段的开头的段落顶真,叫节蝉联。

27、鱼贯链环体,又叫一字顶针,诗前后句用相同字钩连起来,整个诗如同鱼串链条一般,用各句首尾字贯串起来故称“鱼贯链环体”。

28、玉环连环体,一字顶针回环叫玉环连环体。

29、两字顶针,上句末尾的两个字是下句的开头。

30、藏头联珠体,道家特有的一种诗体。所谓的联珠体,是指用上句末字作为下字起,而下句起字,被省去的格式。

31、分联对顶,顶针在绝、律诗中还有一种形式,是以对句为单位,对应顶接。

32、转尾连环式,分两类,一种是回文,一种是非回文。今人混淆,不管是否回文,见转尾连环式边都称为回文,这是不对的。后句重复前句的后四字添后三字成句,逐次相叠,形成一种新的顶真格,被称为“转尾连环式”。

33、脱卸连环式,上联以出句的后四字作为对句的前四字顶接,而以上联对句的尾三字作为下联出句的开头三字相顶接,下联对句开头以出句四字顶接,而后三字则回归用上联首句的开头三字,形成回环往复。这种格式被称作「脱卸连环式」。这是顶针回环体的一类,今人也把它当回文了。有的脱卸连环诗如果可以回读的,那就是真正的回文诗。

34、鳞叠连环(翠蕉),每句都重复上一句除第一字的所有字,只加最后一字,就好像鱼鳞相叠,所以叫鳞叠连环,全诗只有首字和尾字没有被重复过。四首组诗可做图,称翠蕉,三十首鳞叠连环七绝则可构成金花连环诗。

35、交错连环,这种连环字数不固定,或多或少,交错进行。

36、联绵诗,不规范的顶针,有的顶真诗没有这么严格,它允许其中的词语有所变化,相连的两个词有时不全相同,或插入其他词语,但语势联绵,首尾同字相承,基本上是顶真格式,现代诗词常用,可看成是宽式的顶真辞格。古人称为“联绵诗”。

37、叠字顶针,与叠字回环诗相似,叠字回环诗要求所有的字都通过顶针重叠一次,叠字顶针则有头尾数字没重叠。与鳞叠连环、脱卸连环、转尾连环也相似,但鳞叠连环、脱卸连环、转尾连环字数重叠规律很严,叠字顶针字数重叠要求不严。

38、接字趁韵连环,下句接上句中的头部或尾部,不断连环,不断变韵,十分有趣,多用于儿歌。

39、同音异字连环,这种连环比较常见。多见于成语接龙、诗词接龙。一般来说用同一个字往往不好往下接时,就采取同音异字的方式来接。

40、联蝉联,即联顶针。一联的尾字(词)是下一联的开头。

41、藏诗体对联,利用脱卸连环或减字转尾(十字辘轳体)的顶针方法,把对联读成绝句。这是让对联与诗词联姻。

42、回文联诗,待回式回文联如果加上压韵,就成为回文联诗。如果再在文字上巧安排,通过跳读、回文辘轳体等方法,使一首回文联诗能读出多首诗来。

43、啰嗦诗,见重复诗。

44、同字诗,见重字体。

45、纯体叠,见叠字体诗。

46、通体叠,见叠字体诗。

47、叠咏诗,见复字体诗

48、轮回体,见辘轳体诗。

49、联珠体,见顶真体。

50、连环体诗,见首尾联环诗。

51、重句体,见首尾联环诗。

52、一字顶针,见鱼贯链环体。

53、一字顶针回环,见玉环连环体。

九、修辞

1、风人诗,谐音诗与谐音双关诗,利用同音假借字作文学的隐语。后世称为“谐音诗”。风人体是“上句一语,下句申释本意”的结构形式。风人诗的两个特征:一是双关借意,二是在使用了双关辞的上下句子中,都是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义。

2、语义双关诗,每句都要使用双关语的诗,称为双关诗。它字面是一种意义,字里行间却隐含着另一种意义。

3、博喻诗,一首诗中一连用多个比喻,古人称为连珠(连珠在古代有好几个意义容易混淆,因此我改用博喻)。

4、喻体诗,通过形象的比喻、精妙的构思来表情达意。

5、排比诗,是在同一首诗中全用结构相似、义意相关的排比句。

6、歇后诗又称截后诗、缩字诗,也可以叫隐字诗。歇后诗同歇后语的区别。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打比方,像谜面,后一部分才是本意,如谜底。这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方式。而歇后诗却不然,往往使用一些人们熟知的俗语、俚语、俚谚、成语或古今文章名句,但将最后一字省去。

7、粘对诗(诗联),全诗都用奇数句和奇数句相对,偶数句和偶数句相对的叫粘对诗。

8、联诗,全对诗,律诗绝句所有的联都必须对偶,这便属于联诗(又是对联又是诗),又叫集联诗。

9、双拟对,重字体的一种。上下联中重字的位置相同就叫双拟对,全首都用双拟对的方法就是双拟对体。

10、转品诗,转品即今所谓“词类活用”,又叫同异,又叫转类,即同一文字,由於放在不同之位置,而转变为不同之词性与字义,所谓「随文生义」也。转品同换义的主要区别是: 换义是字形和词性都相同, 意义不相同;转品是字形相同,词性和意义都不相同。转品用于全诗则造成同一字词重复而词义又有变化的效果。主要利用转品的手法写成的诗叫转品诗。这是利用同形字组合成诗。

11、谐音诗,见风人诗。

12、截后诗,见歇后诗。

13、缩字诗,见歇后诗。

14、隐字诗,见歇后诗。

15、诗联,见粘对诗。

16、全对诗,见联诗。

17、集联诗,见联诗。

18、夸张诗,全诗都用夸张手法写。

十、风格

一)语言

1、打油诗,源于俳体、谐体,也合称为俳谐体。又称谐趣诗、诙谐诗、覆窠体、郑堂体、牛山体。打油诗是俳谐体诗的一种,它虽为旧体诗,但却以内容与词语的诙谐、俚俗为主要特征,以俗趣、谐趣取胜。在形式上打破格律的束缚,灵活多样,这类诗歌体裁涵盖诗、词、曲、民歌、民谣。风格上通俗易懂,晓畅明白,有的俚俗粗钱。格律上,有的严守规则,有的除押韵外,不甚遵守一定的规则,形式比较灵活多样。也有的则是作者自谦,其实不是真正的打油诗。内容浅显明了,语言诙谐风趣(俚俗、谐趣),形象鲜明生动的诗称作“打油诗”。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内容。

2、反语诗,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意。反语的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3、反风人体,此体借风人体“上句一语,下句申释本意”的结构形式组合成诗。然而所举事物皆有名无实,甚至和上句的本意相悖,从而表现出愤世嫉俗或幽默调侃的情绪。

4、合体诗,前面是甲对乙,后面是乙对甲。

5、绝弦体,又称“断弦体”,指各句诗意似断实连,如同琴弦虽绝,但“此时无声胜有声”,意念仍在延续一般。! r# v6 a% F% W1 F" N4 A2 |

6、茍简诗,又叫跳脱诗。苟、简到不加解释,不会让人明白的诗,人称这类诗为“苟简诗”。它的怪,在于令人费解,不过稍加解释后,人们往往会恍然大悟。苟简诗本来是诗病,但有的作者有意利用语言的断缺现象写成的诗歌样式。其特点是语法结构残缺不全,语意关系断而不接,但实际又点线不分地潜藏着作者的思维线索,本质上属于语言的变态甚至病态。

7、涩体诗,涩体,指艰涩难读,自成一格的文章体式。

8、俳体,见打油诗

9、谐体,见打油诗。

10、俳谐体,见打油诗。

11、谐趣诗,见打油诗。

12、诙谐诗,见打油诗。

c13、覆窠体,见打油诗。所谓“覆窠”,意为把鸟巢翻过来,一览无余的意思。江南呼浅俗之词曰“覆窠”,犹今云“打油”也。代表人物唐末五代人伊用昌。

14、郑堂体,见打油诗。代表人物晚清郑堂。

15、牛山体,见打油诗。代表人物金陵志明和尚尝作打油诗四十首,命其集曰《牛山四十屁》。:

16、断弦体,见绝弦体。

17、跳脱诗,见茍简诗。

二)宗教

1、道情,又叫黄冠体诗,属于道教声腔艺术,是道教徒为宣传教义以及募捐化缘时唱出的一种道歌,故《啸余谱》称其为“黄冠体”。道歌的内容不外宣传因果报应、劝善出世以及神仙修道的宗教思想。元燕南芝庵在《唱论》中说:“三教所唱,个有所尚,道家唱情,僧家唱性,儒家唱礼。”因此人们把这类道歌称为“道情”。   ' l' H% i& h- v( `1 _! Z, }0 N

2、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就其本义而言,这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其体裁多为五言,句数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关于游仙诗的类型,前人曾做过种种划分:或从作者思想倾向出发,以富贵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正体,以坎坷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变体;或从表现形式出发,以作者同神仙共游为古体,作者不在内,仅神仙自游为近体。

3、步虚词,又称步虚辞、步虚洞章、步虚歌、步虚声、步虚子,简称“步虚”,是道家斋醮时娱神的乐章。步虚犹言飞升,道家指神仙飘渺虚步轻举之状。步虚词所配乐曲,由模拟仙人步行虚空诵经声而来。

4、攒三攒二体,宋元时期全真教的诗词中有三种谜语型的句首减字,一是连珠,即回环顶针,顶针的那个字在下一句的句首不出现,因此诗词的每一句都少一个字;一是藏头拆字,即半字回环顶针,一般诗词中拆出的半字在下一句的句首出现,而全真教的藏头拆字则省了这半字,因此诗词的每一句也都少一个字,要靠理解文意才能猜出这半个字;另一种便是攒三攒二体,或叫攒三拆字体。+ l. u: X* x! E6 R* F$ c- V& p

5、颂偈,又叫偈颂,是专指赞佛或阐述佛经、佛理的颂诗。它和中国本土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古代文体的赞、颂还不完全相同。作为佛教徒的偈,是梵文Gāthā的音译,也音译为伽陀、伽他、偈陀等,颂则是根据梵文Gāthā的文体,以相对的我国文体“颂”而意译的名称,也意译为“颂”、“讽颂”、“孤起颂”。偈和颂实为一种。偈颂连用则是梵文Gāthāy音译与意译之合名。偈颂是将佛理教义收摄概括于精练的文字中,它应力求竭尽经义。颂,通“诵”。偈颂的基本结构:句数字数与压韵情况。偈颂一般由固定字数的四句组成,种类不一,主要有两种:一是通偈,固定由梵文三十二音节组成,又称首卢伽陀;二别偈,共四句,每一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不定。1 R& R8 q5 o1 W+ j  f/ B

6、十牛图颂,表现禅宗修行阶次的十幅图画。各图都以牛为喻,因此称为十牛图或牧牛图。这十图的名称依次为︰寻牛、见迹、见牛、得牛、牧牛、骑牛归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还源、入廛垂手。在禅宗僧人诗中,《十牛图并颂》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这也是以十字开头而命题的一种组诗。它属于禅诗中的颂偈,由颂与图组成,颂自身有时又由短序与颂诗构成。

7、黄冠体诗,见道情。

8、偈颂,见颂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