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品牌缺什么?如何突围?

 TDCQ1983 2011-12-09

中国品牌缺什么?如何突围?

   中国近代经济增速,是全球公认的奇迹。三十多年来,国民生活由一穷二白,到现在基本上脱离了温饱问题。现时中国经济总量、消费总量、外贸进出口等,都是世界三强之列。

   大国崛起这个名词,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中国的品牌发展情况相当令人担忧。从尖沙咀广东道大量内陆游客买国外品牌,以至屯门元朗大量内陆水客买进婴儿奶粉、化妆品甚至尿片;又或过关水客大量运水货电话,就清楚地看出,内陆能消费或愿意消费的一群,对国内品牌或者产品抱着极大戒心,纵使内陆有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但依然有倾向到本港购物。

   有趣的是,国外的公司以至国内的百姓,却十分珍惜国内品牌。

   2008年可口可乐收购果汁品牌汇源(1886),然后商务部竟然拒绝。个中原因至今仍是个迷,但可见外国公司也看重国内品牌,而内陆也看重「民族品牌」。

   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于2008年奥运开幕式中一跃而起的李宁(2331),当时民众是觉得可以超越Nike、Adidas成为国际品牌。可惜,两者结果都是「刹那光辉并不代表永恒」,其销售至今一沉不起。汇源竞争力正在消失,Nike、Adidas在中国市场份额见底回升。世界排名前一百大品牌,中国所占的更是寥寥可数。

   品牌是有个性的资产

   网上《牛津字典》对品牌有三个定义,其中一个是中国大部分品牌都做不到的,就是一个明确的形象或个性,以及可被视为资产(a particular identity or image regarded asasset)。

   中国不少品牌建立,一般为了迅速抢占市场份额,都用了一些短期见效、但长期失效的手段,例如大量用上特许经营,导致店铺服务和划一性降低;又或是大量用夸张技巧,打出名不副实的广告宣传,最近霸王(1338)和味千(538)的猪骨汤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另一种更加低层次的做法,就是以为将售价提高,就可以令消费者感到是高档产品,结果就是价格虚高,一旦口碑出现缺失,立即打回原形。

   笔者不是品牌专家,但品牌的确如上述所言,是反映有个性的资产。

   有几点是国内品牌必须留意的:第一、价格高不代表是高档。麦当劳就是一家平民化的快餐,但品牌价值极高。在下年少时跑中国二线城市,对地道的食店毫无认识时,麦当劳就是一个品质保证的地方。

   第二、服务态度和稳定性。急速扩张会令品质控制不佳。不同城市和省份,质量都不一样。这对饮食行业特别重要,大部分食客都喜欢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下用餐。

   其次是服务业,零售点在不同地方如何能够保持一贯的态度(并不代表特别殷勤,稳定性反而更重要),正好反映品牌的「性格」。

   长期稳定和危机处理第三、危机处理的能力。李宁的分销商变成大卖场、味千拉面的猪骨汤含钙量低、霸王洗发水怀疑致癌等,几乎出了问题后就一击即溃。何解?当然是品质保障不足;另外就是品牌危机意识不足。

   香港或外国无论食肆有老鼠出没、饮品有蟑螂、药物变质、卫生纸有细菌等,结果都要整治,迅速认错及回收,休养生息后再战市场,品牌仍然屹立不倒。

   第四、多品牌策略。首要是做好前三点,创做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品牌,才可考虑发展多品牌。多品牌就等于塑造多个不同性格的人,迎合不同需要,避免将整家公司押注在单一品牌上。

   内需股一直是股民至爱之一。在下估计,企业能好好管理品牌和品质,才有资格突围而出,否则只有陪跑和令股民敬而远之。( 孜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