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营成本的核算

 昵称903511 2011-12-11
成本结构做什么——给非财务经理讲财务
*成本结构是什么?它是经理人的口头禅。惠普的CEO马克·赫德说“我们正在努力使成本结构更低”,说的是他作为CEO加盟惠普第一年所做的一项主要工作。   他又说“公司仍然必须削减成本结构,从而更能赢利和增长”,说的是他两年后对惠普的成本结构还不满意。
  惠普的竞争对手——联想的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陈绍鹏说:“联想的成本结构还不合理。为了提高运营效率,这是联想做出的艰难决定。”他指的是,联想上个月宣布的全球裁减1,400名员工。
  魏江雷,惠普品牌市场部总监,也谈成本结构。他说,惠普2005年对内部部门重新做了一些整合,优化架构、优化成本结构。
  经理人挂在嘴边的成本结构,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企业经营总成本的构成,以及这些构成部分占总成本的比例。
  比如,2006财年,惠普的总成本为850.98亿美元,其构成部分和比例是:产品成本(552.48亿美元,64.92%)、服务成本(139.30亿美元,16.37%)、融资利息(2.49亿美元,0.29%)、研究与开发(35.91亿美元,4.22%)、销售行政及管理费(112.66亿美元,13.24%)、分期偿还所收购的无形资产(6.04亿美元,0.71%)、重组费用(1.58亿美元,0.19%)、补偿给被收购企业的研究开发费(0.52亿美元,0.06%)。
  这是按照成本的经济用途划分的构成部分。成本的构成,还可以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划分。比如可以按照成本的对象,分成不同产品或服务占用的成本。
  其二,是总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2006财年,惠普的销售收入为916.58亿美元,这个比例则是92.84%。
  成本结构能做什么?
  它帮助经理人看清楚,在他管理的团队、业务、公司中,哪部分花的钱多了,哪部分少了。
  如果你是马克·赫德,就需要看一看,产品成本超过了总成本的六成,是不是有点多了?能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销售行政及管理费位居第三位,是研究开发费的三倍,是不是有点多了?研究开发费是不是有点少了?
  它帮助经理人看清楚,实现100块钱(或者1块钱)的销售收入,需要投入多少钱的成本费用。比如惠普每实现100美元的销售收入,就得投入93美元,每1美元销售需要花费93美分来获得。
  它帮助经理人看清楚,自己与竞争对手有没有差距,差距在哪里。虽然从销售收入看,惠普2006财年一举超过了它的竞争对手IBM,取代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但是从成本结构看,它与IBM还有一定的差距。
  比如,IBM的研究开发费用占总成本的7.27%,几乎是惠普的两倍;IBM每实现1美元的销售收入,花费85美分,比惠普少花8美分。
  这正是马克·赫德“仍然必须削减成本结构”的原因。
什么是主营业务成本
       一般制造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最主要部分,“主营业务成本”核算内容十分繁杂,又由于各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不尽相同,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设计不同的成本核算流程,因此,对它的审计确认相对其他项目更加复杂。笔者在审计中,经常发现一些企业人为扩大“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利用虚增“主营业务成本”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那么,采用何种有效的审计方法才能对“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审计确认呢?t一般小型制造企业的成本结转流程为“各项要素费用→生产成本→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我认为,在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成本结转流程的基础上,根据成本的结转流程,对各环节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进行确认,再审计确认各环节之间的结转的正确性,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对“主营业务成本”中税前扣除金额进行审计确认。
以下根据制造业企业产品成本结转流程,对一些企业利用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偷税的常用形式及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一、“各项生产要素费用→生产成本”环节
一般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成本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以下就三个成本项目分别进行分析:
直接材料”项目,即“原材料→生产成本”环节
1、第一种形式:有的企业在没有实际发生购货业务的情况下,虚购原材料,增加原材料,然后作为生产领用转入“生产成本”,导致虚增“生产成本→直接材料”金额,从而达到虚增产成品成本,虚增主营业务成本,以达到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目的。
主要审计方法:
根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和对应的增值税税率,倒算出相应的金额,再根据企业的具体核算情况,估算出企业未取得可用于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额票据的原材料购入金额。
取得企业原材料“收发存”的台账记录、入库单、验收合格单、生产车间领料单、原材料盘点表等原材料购入和领用的原始凭证,检查它们的记录是否一致,再审核账簿记录是否与以上原始凭证相一致。如果不一致,应查明原因。
检查购入原材料时相对应的负债,对于长期未付的应付款项,应查明为何未付的原因,可以检查购货合同等原始证据,必要时与负债方联系,以确认该项负债是否真实存在。
2、第二种形式:生产领用原材料时,虚增原材料领用数量,导致虚增“生产成本”金额。
主要审计方法:
获取企业原材料“收发存”的台账记录、生产车间领料单、原材料盘点表、生产记录等原材料领用的原始凭证,检查它们的记录是否一致,再审核账簿记录是否与以上原始凭证相一致。
*根据同行业类似工艺企业的原材料、产成品的投入产出比进行分析,如果该企业的原材料、产成品的投入产出比与同行业的差别很大,即需分析其原因。
*直接人工”项目,即“工资、福利费→生产成本”环节
有的企业发放生产工人工资不按规定通过“应付工资”会计科目,而是直接作以下分录:借:生产成本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这样“应付工资”科目贷方发生额就变小,造成一种计提较少工资的假象。有的企业虚增生产工人人数,以达到多提工资,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目的。
主要审计方法:
1、在审计中应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会计科目中列支的“工资”与“应付工资”中的计提数进行核对,检查是否有不通过“应付工资”科目直接发放工资。
2、对于虚增生产工人人数,主要检查签订劳动合同人数、考勤表及工资发放单,三者人数是否一致。
三??“制造费用”项目,即“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环节
因为“制造费用”的核算内容比较繁杂,有的企业虚增其发生额,如多计提折旧、多计提或摊销修理费用等等,以便虚增产成品成本。
主要审计方法:对“制造费用”的项目进行逐个审计确认,一方面审计确认费用发生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对企业所得税扣除办法中限制扣除和不允许扣除项目的发生额进行确认。
二、“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环节
有的企业故意少转完工产品数量,一方面可以使产成品单位成本增加,可以多结转产品销售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库存商品账面数量,使未开发票销售而不入账的这一部分产成品成本顺利转入主营业务成本。
主要的审计方法:
1、采用分析性测试方法:横向与同行业类似工艺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相比;纵向与该企业以前年度成本相比;对原材料、产成品的投入产出比进行分析。
2、对于长期挂账的已收款项,应查明对方付款的原因,是否为未入账的已销货物的货款?t可以检查销货合同等原始证据,必要时可以进行与对方联系,以确认该款项的性质。
三、“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环节
故意多转产成品销售数量或提高单位成本,以达到多转主营业务成本的目的。主要审计方法是采用分析性测试方法分析,横向与同行业类似工艺企业的销售成本率相比;纵向与该企业以前年度销售成本率相比。以销售成本率明显偏高的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审计确认销售数量和单位成本。
总之,对“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应根据成本的结转流程,采用较多的分析性测试的审计程序以发现异常部分,对异常部分实行有的放矢的审计,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成本会计九连环    
         众所周知,成本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企业经营中的大量信息。纲举目张,如何抓住关键呢?笔者认为,简言之,抓住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个节点。

    一、九宫格       前三格是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附分类法、定额法;

    中三格是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相当飞机起落架,起飞前先收起落架,即核算成本时先把制造费用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及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可看作空中加油机,要输油到主机上,即要归结分配入生产成本中去;

    后三格是完全/变动成本财务核算体系、实际成本/标准成本财务核算体系、产量/作业成本财务核算体系,此为三三得九

    二、九九分

    九九八十一个节点,分为九组。

    (一)一九是成本龙

    龙头是成本计划,龙身是成本核算,龙尾是成本分析,四个金爪是成本控制、成本奖惩、成本预测、成本决策,龙角是定额、标准成本。

    (二)二九是成本预测方法

    即趋势预测、本量利分析、敏感度分析、经济模型预测、目标倒推、经验值、同行参考、弹性预算、限额成本,可产生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计划成本。

    (三)三九是成本管理原则

    1.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原则;

    2.实用价值原则(既不搞烦琐哲学,又不片面追求简化);

    3.有章可循原则(加强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和盘点管理,做好定额、记录的设计和制定,表格要简单明了);

    4.因地制宜(采用适当成本计算方法)原则;

    5.抓住成本信息五性原则(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可比性、可操作性);

    6.成本与利润非完全翘翘板关系(要具有成本周期、战略成本观念);

    7.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原则(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标准分配计入);

    8.分配标准与待分配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原则;

    9.成本数据是为信息使用者服务原则。

    (四)四九是九个归集的费用要素

    即主要材料、燃料动力、应付职工薪酬、其他直接费用、折旧费、机物料、车间经费、停工损失、其他间接费用。

    (五)五九是简化九步核算模板

    1.制定产品生产标准卡片(标准耗用及标准单价);

    2.查询期初在产品成本(量、价);

    3.进行原材料盘点;

    4.计算材料分配和制造费用分配得出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

    5.进行半成品盘点;

    6.根据定额资料将月末半成品进行材料还原;

    7.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得出半成品成本资料;

    8.根据标准成本计算材料差异;

    9.根据标准成本计算费用差异。

    (六)六九是分配标准

    1.消耗量 2.费用额 3.产品的体积、长度、重量、占用面积、售价 4.订货次数、采购价值 5.直接材料成本 6.直接材料数量 7.成本动因(插件个数)等 8.工人工资、工人工时、机器工时、投产量 9.各种综合分配系数,以上可有定额、实际、计划等类型。

    (七)七九是九个关键节点问题

    1.原材料领料时结转成本价格,可按计划价、实际成本、按定额、按上月加权平均单价等;

    2.成本项目与受益对象的确定问题;

    3.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采用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按计划成本分配法等(计划成本分配时,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得出各个车间、部门应分配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辅助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按受益数量比例转出到非核算部门);

    4.成本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如材料按定额消耗量比例或按定额成本比例分配等;

    5.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一为间接分配,即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一为直接计入,如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或者按计划成本、定额单位成本或最近一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产成品成本,从产品成本计算单中转出产成品成本后,其余额即为在产品成本;

    6.正常停工与非正常停工、正常损耗与非正常损耗;

    7.成本下降与效率下降的关系;

   8.成本持续性降低与形成企业优势的关系;

    9.成本效益比的关系。

   (八)八九指周期成本

    即立项成本、研发成本、设计成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配送成本、售后服务成本、行政管理成本,不可顾次失彼,减了一个环节成本,增了另一个环节成本。

    (九)九九归一,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可采取如下措施

    1.以主动的战略成本管理代替传统的被动式成本核算管理,成本降下了,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了,销售也下降了,显然是不符合效益最大化原则的,甚至创造优势、发掘特色还会增加成本,关键是要增加效益;2.以动态的成本管理取代静态的成本管理,重视成本控制,注重市场调查和生产经营信息的反馈;

    3.注重实际而不是想象,压缩人员开支、降低供应价格、提高产量、加强销量的计划要务实,产品价格没有市场竞争力时该下马要及时下马;

    4.成本信息要反映成本而不能失真,不能为填报各种口径的上报资料方便乱摊成本、搞乱账目,让企业管理者无从考核和控制生产经营;

    5.要重视信息技术运用,这样才能有能力及时收集处理大量的成本信息;

    6.抓住降低成本的关键,通过技术创新,通过管理方式改变,而不是偷工减料,也不是盲目地减少产品功能,如只是消除多余功能、改良生产工艺、实现自动化等;通过全过程管理,而不是简单的制造成本管理;采取零库存、订单生产等避免产品滞销,加大资金成本,与其他企业实现技术共享、市场共享等分担经营成本;

    7.加强决策前成本核算,企业新上产品、新接订单,就要树立成本意识,既要技术上可行,也要经济上可行;

    8.重视隐形成本降低,如市场开拓、内部结构的调整、企业规模的扩大等成本;

    9.与供应商、销售商合作分担成本,从日常的企业成本管理扩展到从行业产业链的高度来看成本管理。

    三、持久管理,算而有用

    成本管理不是简单的等同于支出控制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核算方法上理论联系实际,在简单的核算方法和核算资料的精确度之间找平衡,制定适合企业特点的核算流程,纠结点是制造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归集哪些内容,分配到哪些成本对象中 ;分析方法上要实际中有所用,用得上,要有战略成本观。一环套一环,推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反映企业的生产流程,提供管理者关心的成本资料,在管理上下功夫,在管理中出效益。

成本核算过程

一、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同时也是费用发生、成本形成的过程。成本计算,就是对实际发生各种费用的信息进行处理。我们计算成本,总是计算某个具体对象的成本。而企业规模有大有小,经营性质和项目各不相同,因而如何组织成本的计算,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实际情况而定。而一个企业发生的费用种类繁多,制造某个对象的过程又是由各个部门、各项生产要素密切配合,经过很多环节才最终形成的。所以,记录归类汇集和分配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是--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类 型的企业,也不论计算什么成本,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般原则和基本程序却是共同的。总的来看,成本计算都要遵守以下要求:
1.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所谓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费用归集的对象.或者说是成本归属的对象。进行成本计算,必须首先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如果成本计算对象确定得不准确或不恰当,就会大大增加成本计算的难度,计算出来的成本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甚至不能完成成本计算的任务。

如何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呢一般来说,成本计算的对象就是各种耗费的受益物,也就是耗费各种投入品后形成的产出物,是"制造"活动取得的直接成果,即"产品"。如工厂生产的工业品、农场生产的粮食、学校培养的学生、文艺组织摄制的电影、电视剧、演出的剧目等,都是一种"产品",都是成本的计算对象。
2.恰当确定成本计算期。所谓成本计算期,就是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计算期应该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致。但这种情况只适合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一批()接一批(),即第一批()完工了再生产第二批()的情况。而事实上现代企业的生产大都采用流水线的形式,不是一批接-批地生产,而是不断投产,不断完工,绵延不断,无法分清前后批次。在这种情况下,按批计算成本显然是很困难的,只有人为地划分成本计算期(一般是以--个月作为一个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才有可行性。
3.正确选择成本计算的方法。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成本的具体计算方式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经过人们的长期实践,形成了几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
恰当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企业的规模、生产组织形式和技术特点不同,成本计算的对象也会不--样。例如,有的企业只生产最终的产成品,而有的企业除生产最终的产成品外,还生产各种各样的半成品。有的企业是采用大批量生产,而有的企业是采用小批量生产,甚至是单件生产等。
如果企业的产品不是成批生产,且只有一个步骤,一般可以直接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品种法。如果产品生产是以按批生产为主,则以批次作为成本的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分批法。

如果产品生产要分成若干个步骤,中间有半成品,并且产品是连续不断的大量生产或大批量的生产,则以每个步骤的半成品和最终产品为成本的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分步法,:
4.合理设置成本项目。为了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产品的成本耗费情况,使成本计算能提供比较丰富的信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不仅要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且要对总成本按用途分类,以反映产品成本的组成和结构。这样,便于我们对成本进行控制,也便于我们分析产品生产中的经济效益问题和对生产部门进行考核评价-
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一般把成本分成三个项目,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有的企业规模比较大,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成本项目分得比较细。如果单位的规模很小,生产过程也很简单,可以只:划分为两个项目,即:材料费用;其他费用。

5.合理选定费用分配标准:土产过程往往是比较复杂的,-项费用发生后,其用途往往不止-个,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成本计算的对象也不止一个。这样,-项费用发生后,往往不能直接地、全部地记入反映某一个对象的明细账户,而需要把这项费用在几个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那么,哪个对象负担的费用应该多--点,哪个对象负担的费用应该少一点呢其分配的原则是:"谁耗费,谁负担",或者是"谁受益,谁负担"。但是,要对费用进行精确的分配是比较困难的,要对一定对象所发生的成本消耗(受益)情况进行准确的计量,同样是比较困难的。在对费用进行具体分配时,一般是选择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分配。例如,材料费用一般可以按产品的重量、体积或定额消耗量进行分配,人工费用可以按工时进行分配等等。选择分配标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应该选择比较客观、科学的标准来对费用进行分配,这样就能 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一定对象所实际发生的消耗情况。另外,某一种标准-旦被选定,不要轻易变更,否则就违反了一致性原则。因为分配标准的不同,也会人为地造成计算出来的成本不一样;
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我们知道,不同的企业,其生产过程有不同的特点,其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对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
()生产的主要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

不同的企业。按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来分,可分为:单步骤生产:也叫简单生产,是指生产技术上不间断、不分步骤的生产。如发电、熔铸、采掘工业等。多步骤生产也叫复杂生产,是指技术上可以间断、由若干步骤组成的生产。如果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不能并存,不能颠倒,要到最后一个步骤完成才能生产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连续式复杂生产。如纺织、冶金、造纸等。如果这些步骤不存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可以同时进行,每个步骤生产出不同的零配件,然后再经过组装成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装配式复杂生产。如机械、电器、船舶等:
2.按生产组织的特点来分,可分为:大量生产。它是指连续不断重复地生产同--品种和规格产品的生产。这种生产一般品种比较少,生产比较稳定。如发电、采煤、冶金等。大量生产的产品需求一般单一稳定,需求数量大。成批生产;它是指预先确定批别和有限数量进行的生产。这类生产的特点是品种或规格比较多,而且是成批轮番地组织生产。这种生产组织是现代企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单件生产。它是根据订单,按每一件产品来组织生产。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并不多见。主要适用于一些大型而复杂的产品。如重型机械、造船、专用设备等。
不同的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例如,有的企业只要求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有的企业不仅要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且还要计算各个步骤半成品的成本。有的企业要求按月计算成本,而有的企业可能只要求在-批产品完工后才计算成本等。成本管理要求的不同也是影响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一个因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的工艺过程、生产组织,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计算的方法也不--样。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二 是成本计算期不同。三是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分配情况不同。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床、船舶、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等。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牛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三、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的界限
1.正确划分计入产品成本与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确定成本费用的范围。企业发生的费用有很多项目,根据谁受益(或谁消耗)、谁负担的原则,凡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材料、人工和其他费用都应计入生产成本。否则,就不能计入生产成本。如支付的各种滞纳金、赔款、捐赠、赞助款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支付股利应计入利润分配。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均不应计人生产成本,而应计入期间费用。
2.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根据分期原则,为了及时反映和考核费用开支情况,需要定期分月进行成本计算。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的费用应该按受益原则分配到有关的月份中去。凡已开支但应由以后月份负担的费用,应计入待摊费用。本月支付但应由以前月份负担的费用,由于在以前月份已经把费用作了预计,并记入"预提费用"账户,所以应冲减"预提费用"账户。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不管是否已经支付,都应计入本月费用。

3.正确划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在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中,凡应该计入本月由当月负担的费用,应进一步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凡在产品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属于产品成本,应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产品完工后再转入"产成品"账户。销售后再转入"销售成本"账户,期末结转本年利润。凡在非生产领域中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都属于期间费用,共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在期末一次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一次冲减当期损益。
4.正确划分不同产品的成本界限。如果企业只是生产一种产品,那么全部生产成本就是这种产品的成本。但一般的企业都不止生产-一种产品,这就需要把全部生产成本在几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凡能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凡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费用,则要采用恰当的标准(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分配。最终把各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通过前一步骤我们已经计算出了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如果这种产品已经全部完工:,则其成本全部为产成品成本;如果这种产品全部未完工,则其成本全部为在产品成本。但通常情况下,往往是既有产成品,又有在产品,这就需要把总的产品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般来说,一件在产品应该比一件产成品负担的成本要少,因为在产品尚未完工,消耗的资源比产成品要少,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要考虑完工程度。分配的方法有约当产量法、定额法、定额比例法等。
四,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
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      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说,发生的费用无非是两种: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为生产这-对象服务的费用。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并没有差别,都应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但是,企业一般都是生产多种产品。这样,直接费用仍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就必须先要汇集起来,然后再分配摊入各个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这样,需要先单独设置一个账户,即"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的作用就是汇集各种间接费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去。
如果废品和停工的情况比较多,就需要搜集有关的废品和停工损失资料,并专门设置一个"废品损失""停工损失"账户,把这些损失汇集到"废品损失""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然后在其贷方作出恰当的处理并转出:如果是正常损失,一般应分配进入产品成本;否则应转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生产中发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计入生产成本,支出的期间与成本计算期间可能不一致。支出发生后有两种情况: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在本期发挥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递延到下期。这种情况应把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账户。本期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应由本期负担。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先支出,后计入成本费用。这种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账户,支出时借记"待摊费用"账户,分期摊入成本费用时再贷记"待摊费用"账户。先计入成本,后支出。这种情况应设置"预提费用"账户,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支付再借记"预提费用"账户。
3.核算费用发生及按用途分类。成本计算的过程是一个费用的汇集和分配()的过程,或者反过来说,费用的核算最终也就是成本的核算。成本计算就是一个对费用进行多步骤处理的过程。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反映总共开支了多少费用,开支了一些什么性质的费用。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本企业在当期到底有哪些开支,开支了哪些费用。这是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的基础。如消耗了多少原材料,要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进行恰当的计量;如由于设备发挥效用,而磨损的价值,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折旧。二是费用发生后,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而且要进一步明确开支的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对谁发挥了效用。费用发生后起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费用发生后没有在当期发挥作用,应向后期递延。如预付租金等,应计入待摊费用。开支发生在当期,而其效用发生在上期。如在年初支付上年的全部租金,不能作为当期费用,而应借quot;预提费用"账户。大多数开支,是开支在本期,效用也在本期,这些费用不仅要计入当期的成本,还要按其具体用途进行分类。不管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什么,一般来说,都需要支付以下成本项目;或者说,费用发生后,无非是起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消耗各有关材料,这些材料构成产品的实体,这叫直接材料费用;二是消耗各有关人工费用,这些生产工人的劳动直接用于产品的制造,这叫直接人工费用;三是消耗各种材料和人工及其它费用,这些费用不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只是在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或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这种费用就叫制造费用。
为了反映费用的发生及按用途分类的情况,需要作一笔会计分录,即:

借:有关成本费用账户
      贷:有关资产负债账户
在这笔会计分录中,贷方的有关资产负债账户反映费用开支的具体情况。这些账户是现金、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账户,反映企业到底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借方的有关成本费用账户则包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反映这些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其中生产成本是成本计算的主要账户,最后所有的费用都要归集到生产成本账户。记到生产成本账户的费用还要进一步按用途分类,一般分为直接材料、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
4.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生产成本"总账下有两个明细账户:一是基本生产,用于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二是辅助生产,用于核算为生产产品服务的有关生产部门的成本。辅助生产也是一种生产活动,它为基本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产品和劳务,也要消耗各种生产费用,同样要计算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需要设置"辅助生产"明细账户,其借方汇集发生的各种费用,其贷方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完工的产成品成本,同时转入基本生产明细账。这个账户一般没有余额。

5.制造费用的分配。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中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发生的制造费用是间接费用,不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而是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汇集,然后再分配记入"生产成本"账户。
6.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通过上述步骤,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都已汇集在"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如果企业没有在产品,则产成品成本就是生产成本账户的期初余额加上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但是,一般企业都同时有在产品和产成品,因而需要把产品生产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同时计算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生产成本"账户的有关数据之间有下列关系:
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
产成品成本=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也就是说,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问题,即要把总成本在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一般用约当产量法或定额法等方法进行分配。
产成品成本计算出来后,还要用产成品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求得单位成本,这样产品成本计算才全部结束。

降低成本从何处“下刀”

 ★成本的定义,是企业为了赚钱而必须花的钱,真正的成本是不能砍的,因为砍成本会影响企业赚钱。企业不要怕花钱,关键是看花了钱后能带来多少利润,大家都在说砍成本,但是如果砍掉那些费用会导致企业赚钱能力大大下降,那就不要砍。

      企业是一个系统,包括生产、包装、销售等多个环节,系统的产出值等于产出最小的那个环节,也就是企业的瓶颈。在一个系统里面,产出值最小的那个环节就是瓶颈,投资必须投在瓶颈,投在别的地方都是浪费。但是企业在降低成本的时候往往无法识别瓶颈,把费用分摊到各个环节,把不该降的成本降掉,就会把企业搞死。所以企业要用系统观来代替局部观,逻辑观来代替经验观,产出观来代替成本观。

 ★企业的浪费很大程度上在库存

     很多企业的产品都压在库存了,投下去的钱都卡在库存中,不能形成现金流。所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库存。举个例子,业界有一句玩笑话,说福特的工厂就好像一个宰牛场,把一头牛牵进去,出来的是罐头。福特流水线的特点是卡在系统中的钱最少,没有任何库存,这使得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达到最高境界,但缺点就是没有个性化生产,所有的车子都是黑色的。而后来的丰田公司设计了丰田流水线。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去参观超市,超市里有各式各样的商品,柜台上一卖掉仓库就立即补上,但是你要买的各式各样的商品都能买到。于是他就改进了福特流水线,变成了一个可以生产各式各样商品的流水线。实际上是应用了看板管理。
       根据最近的消息显示,丰田公司在2008年超越昔日老大通用,登上了销售冠军的宝座,但是却出现了70年来的首次年度营业亏损,达4000亿日元。其实丰田的问题也是出在了库存上,但他们的货不是压在自己的工厂里,而是压在了经销商那里了。     库存的问题怎么解决?我们看看中关村电脑城是怎么卖电脑的。企业在电脑城地下有一个仓库,楼上所有门店都是它的代理,他们要拿货都到仓库来拿,拿的货越多,返给的折扣也就越多,这样经销商就没有库存了,有了单子才下去拿货,虽然这样的折扣比较少,但是经销商的钱不会卡在系统中了,这就解决了库存的问题。    这实际上是运营模式的改变。但为什么在运营模式的改变上很多企业不敢轻易去尝试?是否运营模式上的改变带来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改变让企业无法适应?其中的难点是什么? 为什么改变运营模式就这么难?就是因为工厂的模式还没有改变。拿服装企业来说,传统方式是,一年订四次货,订完货后工厂生产就有了订单,接下来大幅度地生产采购就行了。但改变模式后,经销商就会小批量地拿货,好卖的就拿,不好卖的就不拿,而且要的时候都是以最快的速度要货,那工厂就不乐意了,这样我还怎么生产呢?这样看起来单个工厂赚的钱少了,但却让整个企业或者整个供应链所产生的利润增加了数倍以上。
      传统大批量生产需要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挑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
★企业的竞争力需要系统思维
          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必须具备系统思维。 第一,要研究自己所在行业的传统行规,找到给足够多下游客户造成巨大痛苦的行规要素。为什么要从行规里找?因为这是你的竞争对手也存在的问题,他们也没有解决掉,如果你解决了客户一定会优先选择你。    第二,竞争对手为何不去关注客户这个痛苦?因为行规是为了保护自己行业企业的利益,修改这些行规会给企业自身造成巨大伤害,所以竞争对手轻易不敢随便改变行规。    第三,寻找到双赢或者多赢解决方案,做到既可以解决客户的痛苦同时又不伤害自己的利益。这些是通过企业自身内部进行重组与变革来实现的。     第四,将新的行规推向市场,给客户带来不可抗拒的好处,那么客户必然会选择你。之后还会在市场上出现新的麻烦,于是再调整、解决,如此循环下去。
生产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计算方法
生产成本:是指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 即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它产生在生产环节,属于成本类科目
月末做: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制造费用,应付工资,银行存款等)
对于完工产品:
借:产成品
贷: 生产成本
月末借方余额,表示未完工的在产品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或者让渡资产使用权时发生的实际成本。它属于损益类科目,产生在销售环节,只有实现收入时才结转所卖出产成品的成本。
即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产成品(劳务成本等)
期末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生产成本是成本核算类科目,是针对工业企业而言的,商品流通企业是没有生产成本这个科目的。
工业企业进的是材料而卖的是产成品,这就需要一个成本核算的过程,也就是把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费用成本通过生产成本这个科目归集分配最终转变为产成品的过程,而商品流通企业因为进的是商品卖的也是同样的商品而没有质的变化所以就不用成本核算这个过程。生产成本的余额在会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里边反映为在产品。
主营业务成本是损益类科目,是用来计算公司一定会计期间的盈利情况用的销售成本,在会计报表的损益表里的主营业务成本项目下反映。
生产成本是成本核算类科目,是针对工业企业而言的,商品流通企业是没有生产成本这个科目的。
工业企业进的是材料而卖的是产成品,这就需要一个成本核算的过程,也就是把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费用成本通过生产成本这个科目归集分配最终转变为产成品的过程,而商品流通企业因为进的是商品卖的也是同样的商品而没有质的变化所以就不用成本核算这个过程。生产成本的余额在会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里边反映为在产品。
主营业务成本是损益类科目,是用来计算公司一定会计期间的盈利情况用的销售成本,在会计报表的损益表里的主营业务成本项目下反映。
如何计算主营业务成本
领用材料:
借:生产成本-A产品
贷:原材料-B材料
产成品入库:
借:库存商品-A产品
贷:生产成本-A产品
卖货: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A产品    生产成本使用约当产量法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将产成品应负担的生产成本结转至库存商品;可以按本月销售数量乘以本月库存商品的加权平均成本,从库存商品往主营业务成本里转。 
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的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3.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4.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6.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7.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