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武林至尊 2011-12-14
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发布日期:2010-09-10 浏览次数: 488 字号:[ ]
  

  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多年来,我县在引进、培养、管理、使用各类企业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持续不断的源动力。但是在新形势下,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对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一、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为深入推进"工业立县"核心战略,实现“双百”工程目标,加快培育和发展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构建工业群体优势,提升远安县新型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县积极努力探索企业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广纳贤才吸引人才。

  1、实施“大学生企官”制度,加强大学生企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自2001年开始坚持把引进高素质人才作为加快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核心,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立足实际、精心策划,主动出击、广揽贤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共引进各类高校毕业生600余人到企业工作,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实施"大学生企官"制度,共引进“大学生企官”15名(硕士研究生4名)到骨干企业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出台政策措施,加强企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鼓励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我县出台了《县人民政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远政发【2010】7号),文件规定,对企业引进的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具有高级职称并在企业担任副总经理及以上(含总经济师、总工程师)职务的高级管理人才,工作满2年以上的,按照每人2万元的标准一次性奖励给企业;对企业引进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在领建工程技术中心工作的人才,按照每人2万元的标准一次性奖励给企业。在2010年上半年武汉“为楚聚才”大型综合类公益招聘会上和到武汉等大专院校招聘,我县一些骨干企业与125名高素质人才达成了意向性协议。

  (二)加强企业人才培训,有效稳定人才队伍。

  1、开展县校合作,自1998年开始和省内高校(华农、华科、武汉理工、三峡大学)建立联系,一是利用高校的先进技术为企业提档升级;二是选派企业优秀的青年人才到高校进行继续教育;三是邀请高校教授到该县授课,更新广大干部职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通过加强对人才的培训,逐步提高了人才的素质,有效地稳定了人才队伍。

  2、2005年我县下发了《远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高层次后备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远安县优秀创业者及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开辟了优秀人才成长的“快车道”,建立起了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的新机制,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激励机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三)发挥企业人才作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

  1、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截止2010年6月,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0家(三江除外),比2009年底增加15家;现有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901人,占职工总数11350人的8%。其中高级职称8人,占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中级职称87人,占9%;初级职称185人,占20%。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企业经营者75人,占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大学专科218人,占24%;中专学历503人,占56%。一般经营管理人员的平均年龄在40左右,高层管理人员的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目前,我县已有4名企业家成为市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许多企业家被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2、企业后劲不断增强,社会贡献日益突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逐步形成了一批创大业的企业家队伍,培育了一批象东圣化工、花林建材、楚园春酒业、永安车桥等规模大、效益高的龙头企业,培植出了“东圣”牌复合肥、“盼盼”木制门、“森源”牌菌种等省内外著名品牌。截止2010年6月,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收入295534万元,同比增长100%;上缴税金12630万元,同比增长34.8%;实现利润9501万元,同比增长381.1%;提供就业岗位近3万个。

  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用人理念不新。近几年我县企业虽然对人才越来越重视,但仍存在重引进、轻培养,重产出、轻激励的现象,一些企业在人才使用上急功近利,忽视人才储备和后续开发,为我所用的观念不强,导致人才留不住的现象。另外由于存在“家族式”管理模式,大胆使用提拔任用外来人员欠缺,长远观念不强,送出去培养少,高薪聘用少,储备人才少。企业一有空岗或急需人员时,企业就急着招聘人才,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人选,不能及时从社会招聘人才补充新鲜血液。

  (二)人才引进难度大。因受经济环境、区位条件、资源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我县企业经营规模不大、知名度不高,造成人才难以引进。我县多家企业年年到一些大专院校参加人才招聘会,但关注的人不是很多。

  (三)人才培育投入少。一些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愿意花钱培养和储备人才,在招聘人才时,需要既有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到企业就能上岗使用,对虽有文凭但缺乏实践经验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在培训上投入。在企业原有人才自身素质的提高上缺乏有效的再教育途径,致使人才知识结构老化,对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缺乏研讨,造成人才储备不足,影响企业发展后劲。

  (四)人才有流失现象。由于人事关系不顺、工资报酬不高和生活问题等因素,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难以留住人才,造成部分人才流失,影响了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

  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宏观引导,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1、观念引导,转变企业用人理念。做好企业人才工作,关键是要提高企业主素质,强化人才强企意识。一是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利用宣传报道、企业主论坛等方式,帮助企业主树立“企业要腾飞,人才是关键”的理念,走出经济工作是硬指示,人才工作是软指标的误区,提高企业主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意识。二是培训考察提升素质。要继续组织从事与经济工作相关的人和企业管理人员外出学习考察,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在感受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转变用人理念。三是充分发挥工商联作用。将工商联纳入到企业人才工作职能部门中来,充分发挥其团结、帮助、引导、教育作用。四是引导人才自身更新观念。人才成长、进步、实现价值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自身素质。人才要改变过去那种“铁饭碗”的就业观念,勇于到非公企业工作,勇于下车间进行锻炼,善于进行经验积累,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政策引导,构建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 一是认真落实《中共远安县委、远安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应对金融危机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县人民政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构建非公企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为非公企业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加大力度继续实施“大学生企官”制度。积极引导大学生扎根基层,为企业服务的思想,落实好他们的各项政策待遇,解决好大学生企官的后顾之优,留住优秀人才。三是加强非公企业人才开发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经济管理部门参与,工商联密切配合,其他力量广泛参与的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格局。

  3、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创业创新、做大做强企业和富有责任感的典型为主要对象,建议在县电视台常年开设“民营企业优秀人才风采”展播专栏,广泛宣传非公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非公企业人才对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努力宣传非公企业人才的先进典型和科研成果,全力营造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开辟专栏,加大创业宣传。创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和创业的社会环境,建议在县电视台常年开设“优秀民营企业家风采”展播专栏,以创业创新、做大做强企业和富有责任感的典型为主要对象,定期宣传企业家人才队伍中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讴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企业家楷模,大力倡导“给创业的人以平台、给优秀的人以赞扬”的舆论导向,形成人人想创业、人人能创业、人人会创业的发展态势,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爱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二是大力表彰典型,倡导思源风气。继续开展优秀企业家、突出贡献者等评选活动,加大物质奖励力度,强化精神激励措施,组织企业家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公益活动,建议县委政府在重大活动、重大节日期间大力表彰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作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以此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不断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立志献身企业发展,加速企业家人才队伍的形成和壮大。三是加强商会建设,打造有效平台。商会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组织形式。国际国内的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私营经济发展程度和商会组织发育、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加强我县工商联建设,使其能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代言人”、“企业家的俱乐部”、“企业家之家”的功能,为促进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发挥巨大作用。

  (二)创新载体,促进企业引进人才。

  1、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为人才提供施展平台。一是引导企业不断寻求扩张,做大做强,只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待遇,为人才提供更为广阔和发展的施展平台,才能使企业具有集聚效应,吸引人才、引进人才。二是积极鼓励企业将研发中心建在县城和大中城市,吸收更广的信息,吸引高层次人才。三是建立企业顾问制度。与一些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长期挂钩联系,聘请他们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实行借“智”生“才”,让相关专家来企业进行阶段性的强化培训,手把手地帮、教、带,让企业员工学会学精关键技术,从而培育出本企业既熟练掌握关键技术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

  2、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强人才市场建设。

  一是鼓励企业引进人才。实行人才引进零门槛制度,凡是企业引进的人才,在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一律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等待遇。二是协助企业招贤纳才。充分发挥人才交流中心的中介作用,继续采取组团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通过网站、电视台等代为发布招聘信息等措施,帮助企业引进各类人才。三是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建议政府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人才专项基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开发和奖励,制定人才引进、开发和奖励制度。

  (三)整合资源,引导企业培训人才。

  1、建立培育机制,促进企业经营者健康成长。一是进一步摸清企业经营者队伍情况,建立企业经营者档案,掌握企业经营者的动态信息,引导企业经营者的健康成长。二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建议出台《关于加强我县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远安县民营企业家培养基金”,对规模较大、发展较快的行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深造、进修的机会;经常性聘请外地优秀的企业家、专家学者来我县开办知识讲座,以拓宽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视野和知识面。三是加快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更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观念,培育和壮大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时代要求的新型职业经理人队伍。

  2、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一是同等规格培训育人才。实行企业人才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各种培训上享受同等待遇,加强企业人才培训纳入到县委党校培训规划的力度。同时,通过培训,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引导企业不定期的安排人才外出培训。二是拓展党建功能育人才。大力寻求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人才工作的链接点,在企业中广泛开展以“把共产党员培养成企业人才、把企业人才培养成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工程。同时,实行企业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由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或经济联络员兼任企业人才工作的联络员,既可强化企业人才工作力度,又可节约人力资源。三是制定规划育人才。有关部门要分别根据企业人才特点制定人才培养工作规划,适时进行培养,并帮助人才与省相关院校专业的教授之间牵线搭桥,建立联系,促进成长。县职高可与企业联合定向培训企业实用人才,就地取才。

  (四)创建机制,确保企业留住人才。

  1、强化服务机制,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一是强化人才服务。对企业人才服务上要始终做到两个优先,即对企业人才人事代理优先,由人才交流中心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指导办理企业引进人才的人事调动、档案代管等手续;职称评定优先,企业人才的职称评定要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等对待,对优秀企业人才的职称评定不限指标、不按年龄排队、不规定身份。二是强化政策待遇落实。有关部门要定期免费向企业人才提供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并督促强制企业为人才及时办理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解决好人才、职工吃住问题,一部分企业招进的人才、职工没房住,租房也较困难,建议建立人才、职工流转住房制度,保证人才、职工吃住方便。

  2、建立激励机制,挖掘非公企业的人才潜力。一是精神激励挖掘人才。要帮助非公企业人才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价值,公开表彰奖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给他们的政治待遇和推荐专家、拔尖人才进行管理、培养,帮助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二是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留住人才。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鼓励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实行按任务、岗位、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充分体现人才、知识的市场价值,以岗位的技术含量、关键程度、贡献大小、效率高低等指标合理划分岗位等级,以岗定薪。同时探索和鼓励科技成果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人才资本和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把知识、管理、专利、商标、科技发明和原创科研成果等有形或无形资产转化为货币或股权,实行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制度。三是建设企业文化凝聚人才。企业文化体现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文化体现一个企业的人才面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构建企业文化灵魂,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企业文化的魅力感染人、凝聚人、留住人。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营造浓厚的人文关怀,使人才在企业有“家”的感觉,忠心诚意地为企业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