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论剑--商丘古城五百年

 zhaokaixin 2011-12-15
专家论剑--商丘古城五百年
2011-12-01 08:36   商丘网 魏文慧 

  

“故”要保留不同时代的城市痕迹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世界遗产中心副教授宋峰作了题为《基于形态过程的商丘古城发展与利用思路》的报告。宋峰认为,遗产的发展经历家庭遗产、家族遗产、宗族遗产、文化遗产等阶段。

宋峰认为,商丘古城的复古重建,要修旧如故,但这个“故”,并不是要完全恢复明清时代的古城。宋峰引述徐苹芳的说法称:“在古今重叠的现代城市中所保留的古代城市遗痕,是这个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而不同时代的痕迹的遗存,就是城市整个相对完整的发展史的见证!宋峰举了本报《旧闻新读》栏目曾经作过的一篇报道《商丘内衣厂风雨三十载》,认为,那个在1969年河南省投资150万元在商丘县建造的针织内衣厂,曾经辉煌过,修复的商丘古城,就应该有个历史痕迹。

宋峰说:城市被视为一个长久的财富,其重要性远远超出其现代功能价值。城市景观被视为是经验的宝贵源泉,更何况城市集聚了世界上大部分人口。事实上,城市景观是一种形象,对于许多人来说,几乎无所不在的经验使它胜过源自其他来源的知识。然而,为了了解其潜力,需评价社会活动和地面上所能观察到的过程,这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城市景观的历史、地理秩序。 晚报首席记者 蒋友胜

严国泰提出古城规划三大核心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科学与旅游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严国泰作了题为《商丘古城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规划》的报告。严国泰给未来的古城规划设定的三大核心是:顺应自然,延续文脉,站在时代。

严国泰对商丘古城的评价是:“中国奇葩,世界瑰宝。”他认为,商丘古城有如下优势:1.悠久的历史古城。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动工修建,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2.深厚的文化底蕴。商丘古城人才辈出,明嘉靖至清初,古城内出过2位大学士(宰相)、5位尚书以及10多位侍郎、巡抚、御史、总兵等,县城内巨室大家就有“小小归德四尚书”、“沈、宋、侯、叶、余、刘,还有高、杨两家在后头”之说。3.典范的城市格局。古城内方外圆,城墙、城郭、城湖三位一体,保留至今,全国独一无二,堪称中国古城池的典范之作。4.八卦城。城门为拱式,至今保存完好,古有“四门八开”之说,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5.水上城。内城外是宽阔的护城湖,环绕全城,湖中一个个小岛上建有数量不等且各具特色的亭台楼榭。内城外500米许为护城大堤,即外城郭,建于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用土筑成,用以防水患兵灾。6.城上城。由于几千年来黄河决口所致,在目前商丘古城以下还叠压着西周宋国和汉唐时的睢阳古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几朝古城。

严国泰说,古城规划要遵循三大核心思想:顺应自然,延续文脉,站在时代。严国泰给商丘古城的目标定位是:以商丘古城文化为主线,“城、湖、郭”三位一体为空间环境特色,国际旅游市场为目标,集古城观光、文化博览、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民俗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严国泰通过图片演示的方法,向观众演示了“归德”分“归德之城”、“厚德之水”的情景。晚报首席记者 蒋友胜

古城开发要合理利用文化遗产

北京大学软实力与文化遗产课题组副组长、研究员吕宇斐作了题为《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论述。吕宇斐认为,当前在文化遗产的利用上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没有真正理解文化遗产的全部内涵和价值;二是没有正确认识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吕宇裴认为,文化遗产有很大的附加价值:1.文化遗产可以塑造区域良好的投资形象、投资环境及投资条件,推动生产要素的流入与聚集。2.文化遗产可以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长期留住本地和区域外人才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基础。3.丰富的文化遗产使本区域产生文化辐射作用,带动区域文化、经济、社会、环境均衡发展。我国文化遗产利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1.只注意直接利用,而忽视空间巨大的延伸“创意”作用。2.对原有外观外形进行简单的保护和利用,只注意了外在,而忽视了以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基础的创意。

吕宇裴认为,只重视“术”和“型”的开发是低水平和缺乏竞争力的,是不可持续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到“型”的利用规划,也涉及到“意”的挖掘、研究、提炼、转化、创新。这需要由考古学、历史学、经济学、统计学、旅游学、城市与环境规划等多学科组成的复合型团队,才能避免以往规划方案不全面、不可操作和不可持续的缺陷。

吕宇斐说,商丘地处中华文化传承核心区,文化积淀厚重,自传说时代至今,历代文化遗存丰富,商祖文化、火文化、汉文化、四神文化、姓氏文化、儒家文化、书院文化、古都文化、运河文化、饮食文化、花木兰、历史故事等。这些文化遗产资源都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动力源。只要依靠复合型团队进行深入挖掘、科学整理、科学评估、合理创意,定会在商丘区域软实力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实现区域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积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助力中原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晚报首席记者 蒋友胜)

要充分挖掘古城的文物资源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杭侃作了题为《商丘古城的文物资源》的论述,从更广度和深度探讨了古城的内涵和文化。

商丘明清古城前,是曾作为陪都的宋朝古城。宋朝古城的地位,显然比明清时代作为府级的城池要大得多,称为“大宋城”。杭侃认为,现在说商丘古城,不要只局限在现在看到的商丘古城,还要充分重视商丘以前的文化,特别是“大宋城”。“大宋城”被水淹没后,明代时对现在商丘古城的修建,借用了大宋城的原有城墙,现在商丘古城的南墙,就是大宋城北墙的一部分。现在商丘古城南端的南湖,历史上不应该有那么多水,那地方应该是“大宋城”。商丘古城的文物资源,还应包括著名的隋唐大运河文化资源。至于商丘古城现在的街道,东西大门的街道不贯通,现在说是“风水”,杭侃认为是“附会之说”。

杭侃研究认为,唐宋时期,中国的街道建设都是“大十字”,明代时多是像商丘古城这样的“丁字”,这只是反映一个时代的城市建设特征。另外,杭侃对商丘古城“龟背形”的“风水说”也认为是“附会”。古人建城,一般都是把府衙、县衙建在城中最高的地方,以显威仪。在很多古城中,府衙一般建在城池的西北隅,因为西北一般较高,而根据商丘古城的地势,中间最高。府衙、县衙选择最高处建之,是封建官吏的一种习惯。所以说,归德府衙、县衙建在府城中心,偶然形成“龟背”,没有其他原因。杭侃说,商丘古城的文物资源,不应仅仅局限在500年,眼光要大,要包容不同时期的历史文明。
(晚报首席记者 蒋友胜)

商丘古城是中原地区唯一保留下来的明清府级古城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邓辉作了题为《商丘古城的城市形态特点》的报告。邓辉结合丰富的历史资料,得出结论:商丘古城是中原地区唯一保留下来的明清时期的府级城市。它具有唯一性、完好性和代表性的特点。

邓辉回顾了归德府的建置沿革,历代修建情况,然后给出建议:如果修复商丘古城,作为明清时代的府级城市,城里必须有府衙、县衙、政院、察院、守府、参府。还要有府学、县学。这些都是明清府级城市的主要要素,是原则问题,不可缺少。

与当时归德府级别类似,建城规模相近的古城,有淮阳的陈州古城、菏泽的曹州府城,但后两者当年的古城已经全部没有了。在中原地区,商丘古城是唯一保留下来的明清时期府级古城。古城的修复要明确变与不变,明清时期的街道格局不能变,现古城东门、西门两个原始的大门最好加固,但不要重建。商丘古城的结构分为5个方面,分别是道路、边缘、街区、结点和地标。在古城的开发中,要注重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挖掘,要保留下来不同历史时期的标志性印记,反映商丘古城500年发展的脚印,不可完全恢复明清旧貌,要有明清时期的城,民国时期的标记,解放初期的标志,和“文革”时代的印痕,甚至改革开放后的记忆。商丘古城开发,要尊重历史,尊重商丘古城的成长过程。(晚报记者 班琳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