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海紫阳街入选中华名街始末

 窗前有树905 2012-07-08

临海紫阳街入选名街始末

发表于2012-07-08 07:53
  紫阳街城门
  街区货郎担
  授牌现场
  记者 卢珊 通讯员 王丽春
  6月21日中午,住在临海紫阳街182号的徐奶奶吃过了中饭,她的老伴搬了一张躺椅躺在门口阳光刚刚好能晒到的地方,耳边放着依依呀呀的越剧,虽然已经听不太清楚唱词,但是依然休闲自在。
  “这是我自己的老房子,从我爷爷那一辈就开始住在这里了,他活了100多岁,而我现在也已经80岁了。”徐奶奶的笑容明媚,说起紫阳街,说起老房子,充满感情。
  就在距离徐奶奶家不远处的路口,卖蛋清羊尾的吆喝声,面点煮汤的沸腾声,来自金华的驴友的赞叹声时隐时现,组成了紫阳街的热闹景象。
  就在6月9日,紫阳街正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从而成为浙江省第2条名街。
  近日,记者专程来到临海采访,为紫阳街入选名街作一番“探秘”——
  入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今年4月7日,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专家评审会在北京举行。在全国申报的近400条历史街区中,与会专家认真审看了申报街区的视频、图片及相关资料,并经过热烈讨论,最终上述15条街道(区)进入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专家评审入围名单,并通过报纸、短信等公众评选方式和专家终审,从入围街道(区)中评选出1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紫阳街赫然在列。
  紫阳街是千年台州府城昔日最为繁华的大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岁月沧桑和小城故事遗留在老屋起翘蜕皮的墙面上,遗留在高高挑起的飞檐上,处处充溢着它的原始魅力。
  紫阳街入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将进一步向世人展现临海千年古城的文化血脉,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
  河南郑州正式授牌
  6月9日是2012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河南郑州是第七届“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场城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活动的授牌仪式也列入了“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
  临海市副市长朱永军和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许从伟、副主任李谦贵及任丕国赴郑州,代表临海市领取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牌匾和证书,这代表着紫阳古街正式成为我省继杭州河坊街之后的第二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紫阳街当选名至实归,因为它不仅是历史名街,也是繁华的商业古街。
  去过杭州河坊街的游客都有一个感觉,河坊街很繁华,这种繁华很现代。而去过紫阳街的游客会发现,紫阳街也很繁华,但是这种繁华很“古代”。如今街上还能找到不少百年老店的旧址,同受和茶食店、一洞天茶馆店、安乐天饮食店、王天顺马蹄酥店、同康酱油店,方一仁、遂生源、岑震元药店,江泰和漆店、蔡永利秤店……有些至今仍在营业,有些只剩遗址,有些几易其主改头换面。透过斑驳的招牌,依稀可觅当年的繁华。
  漫步紫阳街,随处都是历史
  紫阳街南起兴善门,北至广文路,一色的青石板路面。贯通古城南北的紫阳街呈北高南低的状态,北端连接北固山,毗邻台州府衙遗址,南端出城门即为灵江,是古时临海通向外海和运河的主要水运交通要道。
  紫阳街北端北固山的郑广文祠,始建于唐广德二年(764年),是为纪念唐代郑虔在台州开创了文教之先河而立,因其诗、书、画并妙,被唐玄宗誉为“郑虔三绝”,如今成为临海古城文化源流的“缩影”。
  紫阳街南端,位于巾子山麓、古城墙边的龙兴寺,为台州之首寺。自唐以来,寺僧思托六随鉴真东渡弘法,讲说天台宗义。日僧最澄入唐求学,久驻龙兴寺,研习天台教观,抄录经文,并授菩萨戒,回国后创立日本天台宗教,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重要发祥地,而今也成为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紫阳街上有紫阳桥和紫阳坊,有紫阳故里和紫阳宫的遗址,还有清雍正皇帝亲自撰书的紫阳道观御碑,紫阳宫南大门牌坊基石仍赫然在目。
  紫阳街上的“五凤坊”,是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举人吴执御、彭世焕、王如春、章应科、徐子瑜五人而立,至今400多年,遗址尚在。
  紫阳街两旁古井众多,有建于宋、元、明、清时期的,历经风雨沧桑,也有建于民国时期的,各眼古井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水井深度不同,一般在3至5米,水味甘甜,水色明净,冬暖夏凉。最引人注目的数紫阳井和千佛井。
  紫阳街还有为迎接紫阳真人回归故里而建的百鹊桥和白塔,白塔建于宋代,虽在“文革”中被毁,但遗址尚在。
  紫阳街,每相隔百丈就有大块青砖砌成的一堵坊墙,坊墙高三余丈,宽五六丈,拱门高丈余。坊门的上方刻着“悟真坊”、“奉仙坊”、“迎仙坊”、“清河坊”、“永靖坊”,字体遒劲有力。
  宋代的遗风和明清的格局
  紫阳街是为纪念中国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而命名。街全长1080米,宽4至5米,南北走向,贯穿古城区,是目前国内最长、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历史古街区。
  街区完全保留了唐宋时期坊巷格局,肌理依旧,坊墙依存,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和风貌的完整性及生活的延续性,街、山、水、城墙浑然一体,体现了临海古城的特色和价值。房屋和街面店铺依旧保留着宋代的遗风和明清的格局,房子一般以二层居多,局部三层,错落有致。有的房子有下檐,有的房子有栏杆,安排得非常合理,前店后坊,中间客堂,楼上卧房,成为前店、后坊、住房“三位一体”典型的江南风格。沿街两侧商铺林立,商铺、染布坊、茶馆、酒楼等百年老店鳞次栉比,热闹繁荣。古街长期积淀的民俗风情、文化内涵、古老名店,显示出无限的魅力。
  如今看紫阳街的老房子,似乎保存得很好,但曾经,古街绝大部分房屋破败不堪,现代建筑穿插其间,使古街失去特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临海市人民政府自2004年9月开始,对紫阳街历史街区进行了全面的保护性修缮,由台州府城保护和开发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实施。本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坚持保留历史文化与再现传统街区风貌的有机统一,投资4000余万元,逐步对临街房屋和危旧房进行修缮,增设完善基础设施,三线入地,路面改造,丰富商业业态。同时,还挖掘了千佛井、五凤坊、中国人民银行台州支行旧址陈列馆、方一仁中医药博物馆等一批历史遗存,修建了郭凤韶烈士故居、台州石窗文化展示墙等一批人文景观,引进百家符合老街业态规划的各类店铺,再现了府城浓厚的人文历史和繁华的商业盛况。
 
台州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