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

 抱牛斋 2011-12-15

六、工

 

1、工艺概述: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及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在玉器的加工工艺上,每个时期也都有着显著的不同。从新石器时代的打磨及晚期的原始砣具加工;到商周之交出现,春秋时期普遍使用的铜砣机;再到春秋晚期出现,战汉普遍使用的铁砣机加工,每一个时期的加工特点,都会把痕迹一一留在玉器上,这就为我们鉴定玉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至于每个时期的器型、纹饰等的演变过程及特征,由于很多玉器资料上已经讲的很详实,这里就不再一一累述。

下面主要从加工工艺的细节上讲述如何鉴定玉器老的加工工艺。

工艺鉴定,也是古玉鉴定中的重要部分,所以,也是大家必须要关心和搞懂的。当然,工艺鉴定,也不是孤立的,它必须还要结合入土特征,造型纹饰等辩证的分析,科学的论断。

 

2、工艺鉴定要点:

A、打磨工艺:

商代以前的玉器雕琢工艺,大多采用比玉硬度大的器物加水来回搓磨的方式,速度很慢,所以,玉器表面非常光滑,润泽,几乎看不见很多细小的平面;加工沟槽里面一样打磨精细,与玉器表面的包浆一致。(如下图)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新石器时代晚期,表面虽然沿用以前的加工方式,但工艺明显粗糙,在玉器表面可见很多不同的小面。

这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玉敷面的眼眉部分,从它的包浆可以看出打磨的精细,从反光的不同可以看出表面打磨的特征。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商代,由于使用砣具,利用解玉砂加水琢磨,速度加快,所以玉器表面会留下深浅不一、粗细不同、不规则的直线型抛光痕,特别是在圆雕动物或人物的嘴下、耳后,转折处更为明显。

    西周中晚期,由于砣磨精细,所以表面及砣痕中刻划痕不很明显。

    到了战汉,打磨工艺更是到了顶峰,正是由于打磨的更加精细,才会出现了大量玉器上的玻璃光,这是战汉玉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如下图)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B、孔洞加工:

新时期晚期以前的钻孔,大多采用手工磨制,孔洞的形状不规则,成喇叭状椭圆形。两面对钻的,有的成蜂腰状,蜂腰部分会很细薄锐利。有的成对钻的喇叭孔或隧孔。从新时期晚期开始,由于砣具的出现,孔洞内会出现研磨砂留下的粗细不一、相互不平行的旋纹。又由于孔洞很难一次完成,孔中会出现一个或多个台痕,对钻的还会出现严重的错台现象。到了春秋晚期开始,孔洞大多是对钻的直孔。所有的孔洞边缘,都不会出现严重的崩口,这就是与机械加工最明显的区别。管钻对钻形成的穿孔(比如琮),除了孔壁有不规则的螺旋纹外,几乎中间结合部分,都会形成明显的台痕。有的还会呈现孔径尺寸不一,不垂直的现象。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对钻时产生的错位和螺旋纹

 

常见的几种孔洞如下面各图: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此类打孔方式主要出现在西周以前,西周以后逐渐被直孔所取代。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此类打孔,主要出现在商代以前以磨制为主的打孔方式上。

如下图,龙山文化双孔璧的打孔。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这类方式主要出现在西周以后的各个时期。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这类孔洞自文化期开始一直沿用。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这种人字孔,主要出现在汉代翁仲上面,在一些装饰型珠串上也有应用。:如下图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C、阴线加工:

商代以前,由于大量使用磨制或是石质砣具,所以加工出来的阴线底部大都呈现“U”字形,但这不是绝对的,比如良渚文化的细阴线。如下图1-1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由于新石器晚期铜器的出现,是玉器加工技术有了很大提高,由于铜砣的硬度没有铁砣的硬度高,所以加工出来的阴线底部大都出现倒梯形,如图1-2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而到了春秋晚期,由于冶铁技术的提高,所以玉器工具也大量使用铁制工具,所以加工出来的阴线底部出现了“V”字形,如图1-3.这种形态一直持续到到现在。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商周时期广泛使用砣机,由于砣机只能正反转,所以加工出来的阴线就不会很长,阴线底部会出现凹凸不平现象。落砣的时候,为了好控制刻线的方向不会走偏,往往会用力大一些,这就出现落砣重,起砣轻的现象,所以,放大镜下观察:一砣加工下来的一段阴线中,会出现落刀深,起刀浅的现象。如图所示: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刀起刀落的痕迹

  

 侧面剖面图如下: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由于砣片无法实现拐弯雕刻,所以阴线的拐弯处会出现歧出,就像扫把的形状,我们称为扫把尾。

古代加工的扫把尾现象,由于加工严谨,所以接砣紧密,线条长短均匀,不会出现断砣、漏砣现象,而伪古玉往往会出现这些情况。如图:1234.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1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2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3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4

   以上真品扫把尾加工严谨,接砣紧密。

     最关键是阴线内部的包浆和外部的一致性。

 

下面是几件伪古玉雕工的放大图,大家比较一下: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伪古玉加工的草率,接砣不紧密,线条紊乱,交代不清。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伪古玉的断砣现象,特别是最后一砣,

显得特别草率,最大的破绽所在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伪古玉加工,只是形似,特别是出现了弯砣现象,这是古代加工

工具无法实现的,只有高速旋转的现代工具,操作方便才能完成。


   
战国以前的阴刻线,由于石质和铜质砣具的使用,加工出来的阴线相对较粗,战汉使用了铁质砣具,加工出的线条流畅、细密。我们称之为:游丝毛雕,这是战汉玉器的一个特征。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游丝毛雕

  

管钻出来的阴线,由于难以掌握垂直度,加工出来的阴线(比如眼睛),会出现一边中断,或是一边深一边浅,一边粗一边细的现象。如图: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管钻痕迹,眼睛部位会看出管钻的倾斜留下的痕迹。


   
由于砣具的转速不是太高,阴刻线或钻孔处,几乎不会出现明显的崩口现象。即使出现崩口现象,在后期的打磨过程中,也会打磨掉(如下图)。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无崩口现象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崩口打磨现象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伪古玉崩口现象,崩口不打磨,孔洞内也无包浆而言。

 

    D、镂空工艺:

战国以前的镂空工艺,由于拉搜加工后,大多经过多次打磨,所以几乎看不出拉搜的痕迹,而战国时期的拉搜痕迹特别明显,可能与铁质拉搜工具的使用有关。汉代因为拉搜后二次打磨,这种痕迹又变得不很明显了。

 

E、浮雕加工工艺:

浮雕的器物,浮雕部分与平面的交界处,清理的十分干净、彻底,往往垂直于浮雕部分,在平面位置出现阴刻线。浮雕部分的细小转弯处,由于无法使用砣片加工,会使用砣棍加工,所以底部会看见加工的旋痕。(如下图)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战国以后,由于铁质工具的锋利,掏堂技术的提高,器皿件大量出现。

 F、工艺的一些细节:

由于古代加工技术的限制,所以制作的玉器会有一些小的缺陷,比如片状的东西,无论大小,你把它放在玻璃板上,按动任何一个边缘部分,另一端会撬动,不但如此,它的壁厚的尺寸四周也是不均匀的。

再比如玉璧,中间的部分,与最外圈的边缘绝对不是一个同心圆,肉的部分,各部位尺寸也是不均等的。

圆状的东西,比如锥形器等,用手转圈摸上去,因为手工打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这些都是鉴定玉器的细节问题,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不容忽视。就是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

G、注意现代工艺手段合成的伪古玉

一、玉粉模压伪古玉,就是用玉粉加化工粘合剂用上下两片钢模高压压合在一起,然后再把边缘的模痕打磨掉或是后添工制作而成。如下面几件伪古玉:图123.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1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2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3

玉粉模压伪古玉实物图片

 

这类东西最大的破绽在于:

1、所有纹饰和浮雕部分为了脱模方便,都会呈现倾斜状态,而

且会很圆滑,如图: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2、在模具的边缘部位,由于模具里的气体瞬间很难排尽,所以会

在磨具的边角结合处出现细小的气泡。如图1的细图: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3、后添工的地方,放大镜下观察,阴线底部根本无包浆而言。如图1的细图: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超声波震荡造伪古玉: 
这类玉器,它主要运用超声波加工的原理,利用做好的雕刻模具来对宝玉石进行高速低频震荡成型加工而成,由超声波雕刻机所加工成的工件具有线条优美、纹理清晰、立体感强等许多优点,而且能够批量生产,可雕刻可打孔可清洗。 
这种方法大多雕刻一些工艺简单的玉器或翡翠挂件。如下图: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超声波震荡生产出的仿玉挂件

  

 这类东西相对比较容易辨别,一是看不见刀刻或是砣痕,二是模具原因,不会加工出高浮雕物品,或是高起的部分有倾斜度,阴线开口呈现V字形。它和模压伪古玉的区别是他不会出现气泡。

三、激光雕刻制作玉器:

激光加工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激光器发光产生高度集中的热在亚克力、木材、塑胶、纸张、布料等材料上进行雕刻,功率加大会对石材、玉料、金属等进行雕刻。 
这类东西也比较容易辨别,它根本看不见刀刻或是砣痕,刻工比较呆板,会在玉器表面看见很均匀平行的激光划过的痕迹。如图: 
  

古玉鉴定解析之六---工艺的鉴定 

激光雕刻仿明清件  

 

万根溯源!只要你掌握了沁色、钙化、包浆等诸现象几百、上千年形成的根本原因和特征,在玉器本身找到这些现象的来龙去脉,再根据每一个时期的加工工艺特征,外加上一些细小的表象,那么,古玉鉴定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轻车熟路。

 

 

 

 

 

 

 

各位朋友,所有关于鉴定的文稿到此结束,由于本人才学疏浅,难免有失误之处,我将会和广大玉友共同学习、进步。

我的文稿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之中,稿中还将会运用大量的馆藏图片加以说明,待整理结束,我会集中出版一书。

希望各位翘首以盼,欢迎给予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