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之不得 得之不求 生命的过程是一个无法预测的过程, 人生的所求也未必有满意的结果, 始终相信人生的追求是渐进和变化的, 人生的目标,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标准, “得之不求”是最自然的结果,也是自我安慰的最好的词语。
可是没有这样的心理体验,没有酸、甜、苦、辣的经历, 没有人会得到心理的平衡,也不会有人生奋发的希望。 真实的生活中弱者不只众人所关注的, 同情也只是在一时之间, 人类社会的前进就在于强者的不满足, 带动着弱者被动地跟着前行。
个体的自己往往是不能操控自己的命运的, 但适度的改变自己的生活是可以的, 一个人最重要就是不能有绝望的思想, 而要有顽强改变命运的坚持, 耐住寂寞,耐住孤独,耐住世态的炎凉, 特别要耐住生活圈子中的冷眼和压力, 坚持着的生命总有希望的收获, 不论收获的大小是多少, 也可以带来人生的一种安慰、一种满足。 很喜欢八十年代那种变革, 知识成为人人的一种渴求, 一种对人性回归的思考成为主流, “读书热”成为哪个时代最好的特征, 成为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从那有理想主义的时代过来的人, 生命中就会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也会有一种执着追求的力量。 当三十年的变革过去, 当经济成为发展主流的时候, 理想主义在褪色,现实主义在增强, 其实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 人们多数时间考虑的是实用与实利, 少了些长远的思考, 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思想缺陷。 自然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生命中应该具备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任何一种收获都不是凭空而来的, 生活与工作中遇到压力和挑战是经常的, 有句谶语说得好“何须着意求佳果,自有奇逢应早春”, 人生的追求应该就这样,尽管“求之不得”, 也要求着,就会有“得之不求”的情况发生, 这样的人生就不会有太多的不平与抱怨。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人不能没有心,心其实就是一种做人的准则, 有人说:“人生无求品自高”,要达到无求的人是不会有的, 人生是有求的,有求“品”就在修养的过程中,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先生将这两句列为人生或者说读书的第二境界, 实际讲的就是无果的时候耐住寂寞的艰难, 但不这样,终不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高境界。 很喜欢“求之不得,得之不求”这两句话, “求之不得”是常态,“得之不求”是特例, 但“无求”就肯定没有得,这就是人追求的一种社会规律, 任何人都不可能逾越。人到不惑,生命释然, 别人又怎么能宽慰自己,惟自我感知的理念才符合自己的人生。 |
|
来自: scorpio111 > 《必有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