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硒平菇栽培的应用研究

 富硒帮富硒食品 2011-12-21

富硒平菇栽培的应用研究
在缺硒或贫硒地区采用低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
直接向子实体表面喷施和添加到培养料中的方法,将无机硒
富集到平菇体内,结果表明,使用1~9 t,g/mL(微克/毫升)的
硒溶液,直接喷施到子实体表面,其菇体内硒的富集量随着喷
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硒含量最高达13.8681~g/mg(微克/
毫克)(9 g/mL(微克/毫升)组),且随着喷施时间的延长,同
一处理组后期采收的子实体内硒的含量与早期采收比,都存
在不同程度的增加,其范围在17.O2%到45.43%之间,最高
为75.24%(1~g/mL(微克/毫升)组),但这种方式各处理组
都会导敏平菇总产量的下降;按2O mg/kg~40 mg/kg(毫克/
公斤)添加量将硒添加到培养料中时,仅头潮菇产量就可增产
3成左右,菇体内硒的富集量可达12 g/g(微克/克)干重左
右,按每人每天进食100 g~200 g(克)鲜平菇汁,未超出我国
营养学会推荐的成年人摄入量为50 t,g/d~200 g/d(微克/
天)的标准,且采收的鲜菇不需经特殊处理即可上市出售,采
用此法,可为食用茵产业带来新的市场。
关键词:硒;富集;平菇栽培
中图分类号:$646.1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009(2005)04~0090—03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会显著降低机体免疫能
力,缺硒地区易发生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及心脑血管
病。适量补硒对癌症、白内障、儿童营养不良有着显著改善的
作用,并可避免心脑血管壁发生纤维病变而导致的动脉硬化、
高血压、心肌梗塞、老年性神经功能不全、记忆和智力障碍等
疾病的发生。补硒可消除体内自由基,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
度;补硒有利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对老年人补硒可防治动脉硬
化,脑血栓等疾病;补硒对肺、肝、结肠、前列腺、乳腺等器官的
癌症和白血病均有明显的预防和防治作用。
我国约有72%的地区不同程度的缺硒,特别是从东北到
西南的15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构成了“贫硒地带”,还有
苏、皖、鲁、甘、宁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也相对贫硒u J,着
手开发与生产富硒食品,人工加硒生产富硒食物,是解决缺硒
问题的有效方法。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多种富硒保健食
品[3 】,但其较为昂贵的价格限定了消费群体,而难以被广大
普通消费者所接受。食用菌的富硒研究也有报道H’ ,它们
多从最大富集量着手,其富集了硒的食用菌产品,往往因硒含
量太高而不能直接食用【5 J,因此,开发经济、方便、适合直接食
用的富硒食用菌产品具有广阔的前景。本实验通过施硒方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2KJD10008)
收稿日期:2005—03—13
90
式的研究和菇体中硒富集量的测定,找到了适宜平菇栽培生
产中的施硒方式和硒的添加浓度。
l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Optima2000DV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美国Perkin
— Elmer公司)、Sartorius BS210S电子天平、多功能食品加工
机(上海帅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微量元素标准溶液: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钢铁研究总
院配制,浓度值均为1 000 mg/I (毫克/升)。亚硒酸钠(AR);
HNO (GR);HC104(GR);三重蒸馏水;氩气(纯度99.99%)。
1.2 菌种
平菇菌种,淮安市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1.3 栽培料配方
棉籽壳86%、麸皮1O%、石灰2%、多菌灵0.1%、二铵+
硫酸镁(2:1)2%、料水比1:1.3。
1.4 硒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105℃ 烘干至恒重的市售亚硒酸钠2.19 g
(克),定容至1 000 ml(毫升),得浓度为1 mg/ml(毫克/毫升)
的标准储备液,备用。
1.5 施硒方法
1,5.1 子实体喷硒处理子实体经母种,原种,栽培种常规
培育,采用熟料袋栽方式,每袋装干料0.5 kg(公斤),0.1035
Mpa(兆帕)灭菌2 h(小时)。常规接种,25℃发菌,待菌丝长
满全袋后,移入大棚内每处理组1O袋,堆垛出菇。出菇温度
为1O℃ ~18℃,湿度保持在8O%~90%,并增强通风,以促
进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快速生长。在菌蕾直径为5 rlLrn~10
mm(毫米)时,分别用含硒量为1 g/mL、3 g/mL、5 g/mL、
7~g/mI 和9/~g/mI (微克/毫升)的亚硒酸钠溶液每天2次
直接喷施到菇体和料面上。当子实体成熟后,及时采收,并记
录各种数据。
1.5.2 培养料添硒处理在栽培料拌料时,按每公斤培养料
添加不同的硒标准液,制成含硒量分别为0 mg/kg、1 mg/kg、
3 mg/kg、5 mg/kg、7 mg/kg和9 mg/kg(毫克/公斤)的栽培料
(同时还处理了一批含硒量分别为10 mg/kg、2O mg/kg、30
mg/kg、40 mg/kg和50 mg/kg(毫克/公斤)的栽培料),每个
处理组10袋,每袋装干料0.5 kg(公斤),灭菌,接种,培育、出
菇与管理方法同喷硒处理。在发菌阶段,定时观察并记录菌
丝生长情况。
1.6 生物量的测定
在菌丝满袋后,在堆垛出菇时,用刀片在栽培袋两端各切
3~4个2 cm(厘米)左右的小口,两头出菇,统计菇的产量。
喷施组考虑到可能因硒的富集而导致的影响,共统计了45 d
(天)加硒组,只统计了头潮菇的产量。
1.7 硒含量的测定
1.7.1 样品处理将采收的鲜菇,去除残次菇和培养基残
渣,流水洗涤(去除可溶性硒)后,于65℃ 烘箱中,烘至恒重
(干),用食品加工机粉碎,装瓶保存,备用。准确称取1.0 g
(克)经预处理的平菇干粉,置于5O ml(毫升)的烧杯中,加入
1O ml(毫升)HNO3和HC104(V:V=4:1)混合液浸泡24 h(小
时),次日将烧杯上加盖表面皿在调温电炉上加热,确保消解
液不沸腾,消化至样品完全溶解,不再冒白烟为止,冷至室温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北方园艺2005(4):90~92 ·食用菌族·
后,用三重水洗涤,过滤,最后定容至25 ml(毫升),供测定。
1.7.2 检测方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
AES)【6l。
2 结果
2.1 施硒浓度和方式对平菇生物量的影响
试验中我们分别采用直接喷施到子实体上和添加到培养
料中的两种施硒方式。考虑到直接喷施到子实体上的方式中
可能因连续喷施而带来的浓度累积的影响,我们用1 g/mL、
3 og/mL、5 og/mL、7 og/mL和9 g/mL(微克/毫升)的低浓
度处理,实验中我们发现低浓度的硒溶液的喷施处理后,在实
验的早期阶段。3 og/mL(微克/毫升)的硒浓度处理有促进子
实体的发育和增产的作用,但在后期各处理组都出现了不同
程度上的出菇周期延长,产量下降的现象,我们分别对不同出
菇阶段的产量进行了统计,共分析了近45 d(天)的数据,结果
见图1。我们认为随着喷硒的过程,硒在栽培袋两端培养料
中富集,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影响了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和发
育,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硒淋坦(1~ /m1)
图1 喷硒浓度对子实体产量的影响(15 d,30 d,45 d)
在将硒添加到培养料中的试验组中,我们在采取与上述
相同的1 mg/kg、3 mg/kg、5 mg/kg、7 mg/kg和9 mg/kg(毫
克/公斤)低硒浓度处理的同时,参照文献[4,5]的研究,还选
用了10 mg/kg、20 mg/kg、30 mg/kg、40 mg/kg和50 mg/kg
(毫克/公斤)较高浓度进行了处理,各处理组不同生长阶段的
产量见图2—1和图2—2。由图2—1和2—2可知,对照组出
菇整齐,周期短,在10 d(天)之内头潮菇就采收完毕,而采用
不同硒浓度的处理组,在出菇早期相对于对照组,其平均产量
略有下降,但由统计的结果我们也发现,这一结果,相对于样
本的标准偏差较大,且随着出菇周期的延长,每袋在头潮菇采
收完后,统计的产量都明显高于对照,最高可达140.03%~
156.79%倍(50 mg/kg(毫克/公斤)组相对偏差较大)。由此
我们认为,在试验中所采用的硒浓度处理,对平菇的增产都有
较好的作用。
硒浓度(mg,kg)
图2.1 1~9 mg/l‘g(毫克/公斤)硒处理组不同阶段产量
l酬
硒浓厦(mg,l(g)
图2.2 10~50 mg/kg(毫克/公斤)硒处理组不同阶段产量
2.2 施硒浓度对菌丝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对培养料中直接添加硒的试验组,接种后观察菌丝萌发
和生长情况,并记录。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不同的硒添
加浓度与空白对照相比,菌丝的萌发和生长与硒的添加浓度
无明显的正相关。但我们也发现,在采用的硒添加浓度中,
40 mg/kg和50 mg/kg(毫克/公斤)组菌丝长满栽培袋的天数
要比对照组晚近4 d(天),这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菌丝
的萌发和生长与硒的添加量无明显的相关性,但超过一定浓
度,菌丝的萌发和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2.3 施硒方式和浓度对菇体硒含量的影响
表1 施硒浓度对茵丝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最早出菇时间以对照组出菇时间记为?0’,提前记为“一”,推迟记为“+”
按1.7.1的方法处理经称重统计后的平菇样品。将喷硒 的趋势,1 og/mL(微克/毫升)处理组增加幅度最大。达
组的平菇干粉按不同的硒浓度处理分前20 d(天)采收组和后 75.24%,其它不同浓度的喷硒处理组硒含量的增加在
20 d(天)采收组分别混匀后保存,待测;培养料加硒组只按不 17.02%到45.43%之间。且增幅无明显规律,由这一结果。我
同硒浓度处理保存平菇干粉,待测。硒含量测定采用ICP一 们推测低浓度的喷硒处理,随着喷硒时间的延长,菇体内硒的
AES法,参见文献[6]。喷硒组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随 富集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当硒含量达一定浓度时硒的富集与
着喷施时问的延长。同一浓度处理组的菇体中硒含量呈增加 硒处理的浓度无线性关系。
表2 喷硒组硒浓度对子实体中硒富集量前后的影响
施硒组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同样浓度的硒添加到 培养料中和直接喷施。其菇体中硒富集量有明显的差异,这与
喷施时硒在培养料中的积累有关,同时我们还发现施硒浓度 施硒的浓度无关,在硒浓度达50~g/g(微克/克)时,菇体中硒
在20 g/g-40,g/g(微克/克)之间时,菇体中的硒富集量与 的富集量明显增加,可达20.0920~g/g(微克/克)干重。
表3 培养料加硒组硒浓度对子实体中硒富集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施硒方式对平菇菇体内的硒含量的影响
无论是采用喷施还是直接向培养料中加硒的方法,都可
以达到富硒的目的。直接将低浓度(1~g/ml~9 g/ml(微克
/毫升))的含硒溶液喷施到菇体和料面上的方法,其菇体中硒
的富集量比同样情况下将硒加到培养料中的处理组高出许
多,最高可达3.5倍(1~g/ml(微克/毫升)处理组),通常都在
2倍左右。这是因为喷施组,是将硒直接喷施到菇体表面和
培养料的料面上,从而导致栽培袋两端培养料中出现硒的积
累,最终出现出菇后期采收的菇体中的硒含量比早期菇体中
要明显高的现象。试验中我们发现,采用1 g/ml~9 g/ml
(微克/毫升)低硒浓度的喷施处理,菇体中硒的含量在采收的
后期,最高可达13.8681 g/g(微克/克)干重(9 g/ml(微克/
毫升)组),这与直接向培养料中添加20~g/ml~40~g/ml(微
克/毫升)硒处理组中的硒含量相近,如按每人每天进食100 g
~ 200 g(克)鲜菇计,并未超出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年人摄
入量为50 g/d~200 g/d(微克/天)标准【7 J,但考虑到该种
喷施方式会影响产量,因此建议此法可作为应急时使用。
3.2 施硒方式对平菇产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既使采用很低浓度的硒进行喷施处理,最终
都会导致平菇的产量下降,这是因为,喷施会引起栽培袋两端
的培养料内产生局部高硒积累。从而影响了子实体原基的发
育和生长。向培养料中直接添加50 mg/kg(毫克/公斤)以下
的低浓度硒都可以增加平菇的产量。最高可达140.03%~
156.79%倍,且加硒浓度在20 mg/kg~50 mg/kg(毫克/公
斤)范围内的菇产量达131.29%~156.79%。
综合考虑到硒的富集量和菇产量,我们认为在缺硒或贫硒
的地区,采用直接向培养料中添加20 me,/kg-40 me,/kg(毫克/
公斤)的硒作为富硒平菇栽培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采
用此法,可使菇体中硒的富集量达100-200 Vg/100 g(微克/百
克)鲜重,菇产量可增产3成左右,且采收的鲜菇不需经特殊处
理即可上市出售。考虑到各地采用的培养料和水中可能的不
同含硒量,建议不同地理区域的生产单位采用此法时先做个预
实验。
参考文献:
[1] 陈铭,刘更另.高等植物的硒营养及在食物链中的作用[J].土壤
通报。1996,1。27(4):185~188.
[2】布和敖尔.土壤硒区环境地分异及安全域值的研究[J】.土壤学
报。1995,1,32(2):186~193.
[3] 汪志君,蒋士龙。李式军.麦芽富硒及其生化特性的研究[J].扬
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3(2):74~78.
[4] 王新风.富硒食用菌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2。21(3):13~15.
[5] 孙悦迎.平菇富硒能力的研究[J].中国食用菌,1,15(6):28.
[6] 段玉云,周家齐,曾黎琼.ICP-AES同时测定野生菌中多种元
素[J].中国食用菌,1,13(4):44~47.
[7】陈历程,杨方美,胡秋辉等.南京市主要食物中含硒量分析及居
民硒营养水平评价[J].食品科学,2000,21(10):57~59.
一防营养不足。营养是草菇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是高
产优质的重要条件。草菇的营养主要是氮源、碳水化合物、矿
物质和生理活动物质等。在营养充足的茵床或草堆中,茵丝
体生长旺盛,子实体肥大,产菇期长,产量和质量均较好。因
此,在栽培草菇时,应选择优质、呈金黄色的稻草,不宜使用霉
烂变质的稻草,并在稻草堆中增加一些黄豆秸、鸡、鸭、猪、牛
的粪干粉等有机物,以补充氮源,有利于高产、优质。
二防水分不足。水不仅是构成草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且所有营养物质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茵丝吸收利用,草菇
的代谢产物也要溶于水才能排出体外,水分不足,将阻碍草菇
的生长发育,甚至使其干枯死亡。但如果水分过多,则会影响
培养料的通气,抑制呼吸过程,导致茵丝和茵蕾大量死亡。实
践证明:基质或稻草中的含水量以65%左右适合草菇茵丝的
生长发育。菇床四周空气的相对湿度以85%~90% 最适于
草菇予实体生长。
三防阳光照射。草菇的孢子萌发及茵丝生长,一般都不
需要阳光,但子实体的形成却需要阳光。在完全黑暗的条件
下很难形成子实体,漫射光能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并促使其健
壮生长,增加对病虫的抵抗能力,促进色素的转化积累,使子
实体的颜色较深。但强烈的直射光对子实体却有抑制作用。
因此,露地栽培草菇必须覆盖草被,场地以选择“三分阳七分
夏种草菇须六跻
阴”的阳光能照得到的稀疏林荫下为宜。
四防温度不适。草菇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是一种高温
型伞茵,茵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40℃,最适温度为
32℃左右。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气温在30℃~32℃。草堆内
的温度以35℃~38℃最适子实体发育。因此,当茵丝体或
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低于或超过其温度范围时,应立即采取
有力措施,使其恢复正常生长温度
五防空气流通过快。草菇是喜气性腐生茵,足够的氧气
是草菇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若氧气不足,二氧化碳积
累太多,菇蕾常因呼吸受抑制而导致生长停止或死亡;但如通
气量过大,水分散失太快,对草菇生长也不利。因此,最好选
空气缓慢对流的地方栽培草菇。
六防酸碱度失衡。酸碱度是影响草菇生长发育的一个重
要因素,实践证明,草菇茵丝生长发育的最适酸碱度为7.2~
7、5,子实体形成与生长的最适酸碱度为7.4左右,孢子萌发
的最适酸碱度为7.4~7.6,如酸碱度过大,都会影响草菇的
正常生长发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