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志愿填报入门讲座(下)

 精彩实高 2011-12-22

高考志愿填报入门讲座(下)

三、利用提前批工具增加机会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将一部分类别、性质、专业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学校和经教育部批准实行提前录取的一些学校集中起来,在大规模招生之前进行录取,这部分院校即提前录取院校。提前录取院校一般包括解放军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艺术类院校和体育等类别的院校。提前单独录取一般采用一次投档的方式,即:凡第一志愿报考提前单独录取院校的考生,只要考试成绩进入规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其档案材料全部一次性提供给这些院校,由学校审查录取。提前单独录取院校录取结束后,未被录取的考生档案全部退回到招生办公室,在重新整理后,参加下批的提档,这即所谓的“段段清,上不清,下不接”的录取方式。因此,填报提前批次不会影响以后各批院校的录取。考生如果报考了提前单独录取院校,等于增加了一次被录取的机会。但对于一些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成绩优秀的考生来说,一定要慎重对待,否则就会造成升学目标的错位。

[举“案”说“法”]

    案例1:填报提前批,圆梦外交学院

    2003年某省理科考生梁勇,考后估分填报志愿,录取结果:外交学院。

    梁勇考后估分在575分至595分之间。梁勇的父母只想孩子能考上一所一本大学,并且希望只要他能够考上同济大学或东南大学的建筑艺术、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三个专业中的任何一个,他们也就满足了,因为他们觉得学这些专业将来好就业,再加上梁勇喜欢美术,所以如此考虑。至于其他大学和专业,他们则不了解。梁勇的班主任老师认真查阅分析了他在高考前三次模拟考试成绩,结果发现这三次考试成绩呈上升趋势:即分别是555分、572分、578分。当发现了这个步步高的变化情况后,再根据梁勇的考前状态和临场发挥情况,班主任老师认为,他的实际考分应当比估出的分还要再高一些,并且美术还有可能加分。于是老师建议梁勇不要将提前批机会放过,建议梁勇加报提前批,并且向梁勇和他的父母推荐了三所学校:外交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外交学院是他们全家连做梦也不敢想的大学,怎么敢轻易报考,万一落选怎么办?但是老师告诉他们,根据梁勇的成绩和这几所大学近几年在本省的录取情况来看,胜算的把握很大,再说万一提前批落空了,也不影响后面一本的录取,他们听到这些,才放下心来。在老师的建议下,梁勇在提前批填报了外交学院的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等专业,一本第一志愿填报同济大学的建筑艺术、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三个专业。高考成绩公布后,梁勇总分607分,美术测试优秀再加15分共得622分。结果证明这是一个适度的梯度的排列:外交学院录取分数615分,同济大学560分,考生最后被外交学院的法学专业录取。

    点评:巧填提前批,圆梦外交学院,这是一个运用提前批的成功范例。

    案例2:提前批如愿上军校

    某省理科考生小超,自小就十分喜欢看战斗故事片,喜爱古代的战例小说。尤其是上高中以后,特别喜欢订阅《现代兵器工业》《军事天地》等杂志。自升入高三后立志一定要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说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建校百年的军工大学。所以,小超就将自己的升学赌注全部都下在了哈工大上。在他的心目中:第一是哈工大,第二还是哈工大,第三仍是哈工大。填报高考志愿时,本可以填报十几个学校,几十个专业,他仅在第一批填报了哈工大,其他任何学校都不填。这可急坏了小超的父母,一旦志愿扎堆,考不上怎么办?小超的父母觉得复读是万万不可的,撇开复读就会失去上军校的机会先不说,更重要的是父母还要跟着再经受一次高考的沉重精神压力,权衡再三小超的父母决定,无论如何当年一定要考走。于是,他们再三做工作叫其在第一批、第二批再填几个学校,可没想到小超生气地说填了第二批的学校,你们去考,你们去上。小超的父母深知尊重小超本人的意见,但仍觉得仅在第一批填一所大学把握性太小。这时一个新的机会在向小超的父母靠近。小超所在班级中仅有三名报考军校的学生体检合格,小超便是其中之一。小超的亲朋好友也都来给小超做思想工作,建议他在提前批报军校。最后,小超在提前批填了国防科大。在填报该大学的专业时,他竟又去选了录取分数线高于北大、清华的军用光电等高分专业,小超还天真地说:“这些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比北大、清华高,无人敢报,我就是要赌一把。”经过再三做工作,小超同意了将高低分专业进行了调整和搭配,这样填报志愿这一关算过去了。高考后,在等待录取分数线和通知书的日子里,有多少家长心里忐忑不安,更何况小超只报了两所学校,小超父母紧张焦灼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当录取分数线公布的时候,那紧张高悬的心,更是犹如离弦之箭。那一年报哈工大的考生出奇的多,因此该校所有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都比上一年上涨了30多分,小超的父母心想,如果当初孤注一掷,那么小超的哈工大之梦,甚至是大学梦,在这一年就要破灭。幸好报了提前批的军校志愿。这一年小超如愿被国防科大录取。

    点评:高考志愿填报风云变幻,一方面要了解有关招生志愿填报政策,另一方面还要善于把握形势,及时调整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案例3:画蛇添足

    文科考生张敏,有英语特长,学习成绩一向不错。在提前批的志愿填报中,她觉得某外国语学院的法语专业还可以,就带着填满志愿的想法填报了提前批的志愿,然后又在一批本科的第一志愿中报上了心中最理想的学校——复旦大学。成绩公布后,她的成绩超过了复旦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正当她暗暗自喜的时候,却传来了意想不到的消息:她竟意外被所报的提前批志愿某外国语学院录取了。虽然,成绩达到了自己心仪的理想大学,却最终未能跨入它的大门,实在令人惋惜。

    点评:以上案例每年都在一些考生身上发生,所以对提前批一定要慎重。一般来讲,对待提前批应采取以下策略:一是考生一定要端正态度,要除去那些试试看的心理,认真对待每一批次的志愿;二是要掌握要领,懂得每一批次志愿的含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去明确选择;三是不同分数段的考生对待提前批志愿要采取不同的策略:高分段的考生,尤其是那些有北大、清华情结的考生,最好就不要去冒险填报提前批志愿,否则就会被提前批志愿截走,造成自己和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的结局;中等分数段的考生,则应该要考虑填报提前批志愿,而且还要适当填得高一些冲刺一下,即使放空,也还有一批本科和二批本科接应。

    [操盘要点]结合高校的录取实际可以说,不同的批次是针对不同的院校和不同的考生实力情况而设计的,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关键是要知己知彼,吃透有关政策规定。有时,同样是提前批,同样的开端却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提前批给有些考生带来了惊喜,也给有些考生带来了种瓜得豆的结局。结果之所以这样悬殊,关键还是在于对招生录取政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上出现了差异。

四、利用“大小年”工具避开高峰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要参照前几年,特别是上一年某高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如果上一年某高校录取分数特别高,当年的考生就会因为担心报考该校不被录取而纷纷改报其他学校,从而导致该校报考人数减少,分数线降低;而下一年的考生看到该校上一年报考人数少录取分数降低,于是就纷纷报考该校导致考生人数增加,因此该校的录取分数线又自然会升上来。这就形成一所高校在当地录取分数线一年高,一年低的“大小年”现象。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正确把握“大小年”问题,全面分析某校三到五年的录取分数的变化,找出相应的规律,避开高峰(大年),寻找低谷(小年)。

[举“案”说“法”]

    案例1:兵法与“大小年”的完美结合

    成都理科考生胜利,高考成绩601分,录取结果:电子科技大学。

    当胜利拿到601分的高考成绩,他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心中真是百味俱有。高考结束后,根据考试的发挥情况,胜利和他的父母都寻思着,能考个二本院校就算谢天谢地了,没想到不仅上了重点分数线,而且还超了三分。高兴之余,如何填报志愿却让他们一家犯了难。雄心在胸的胜利,宣布了一个爆炸性的决定:他要冲刺位于成都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这个消息一宣布,他周围的人都惊呆了,都以为胜利简直疯了。他的班主任告诫他:你这个决定很冒险的,因为在四川,上了一本线可并不等于可以上电子科技大学,况且根据电子科技大学的录取情况看,该校连续三年的录取分数线都高过一本分数线一二十分,……听到这些胜利动摇了。他翻来覆去思考权衡,回头重新分析自己志愿的可行性:不错,电子科技大学每年的录取分数线是高过一本线许多,但自2002年到2004年分别是:558分、496分、561分,录取分数线出现了“高、低、高”起伏变化的“大小年”现象,依据分析2005 年该校应当是小年。同时,2005年是四川省首次实行知分填报志愿,由于一些考生受怕志愿扎堆的心理的影响,很可能会避开该校,从而造成电子科技大学某一分数段出现断档现象,因为志愿扎堆和志愿断档,是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两大不足。再者,即使冲刺电子科技大学失利,还有二本在等待着,而且这本来就是自己的定位。想到这些他便大胆地向既定的目标进发,结果他也成功了。

    点评:高考志愿填报也是一种博弈,在拼分数的时候,也在拼对当年本省录取现状、对自己心仪学校情况的掌握,也拼知识、拼胆识、拼心理承受能力,但这不是强拼硬拼而是智取,本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案例2:巧用“大小年”,外省上重点。

    湖南理科考生冬冬,高考成绩为546分,录取结果: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

    2005年湖南理科一本控制线为544分,冬冬面对仅高出一本分数线2分的成绩,不知道自己的志愿究竟该怎样填才对。在省内能引起他报考欲望的就只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那么几所,而这些在全国都有名气的著名大学,一定是省内许多高分考生竞相追逐的对象,肯定很火爆,就凭自己的这点分,要去参与竞争那简直是等于到虎口拔牙,风险太大。想来想去冬冬决定到外省的高校去一试身手,但他也不想跑得太远,就想到毗邻的湖北选择自己的学校。一来湖北是我国中部经济发达的省份;二来湖南、湖北气候生活环境差不多,三来回家也挺方便。他先向一位2004年考上武汉大学的师姐求教,问问看报这所著名大学如何?当师姐听了他的分数后,摇摇头说:希望不大,因为去年她以高出一本线60分左右的成绩,才好不容易挤进武汉大学的门,并且特别强调说,据她掌握的录取情况,该校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的录取分数线都高过湖南一本线60分左右,可谓居高不下。可冬冬没有听信她的话,通过查阅录取资料他发现,武汉大学理科类录取分数线,自2002至2004年在湖南呈现出“高、低、高”的“大小年”起伏变化情况,如果不出意外,2005年武汉大学在湖南的录取应当是“小年”。分析到这里他决定就报武汉大学。为了稳妥起见,他避开了该校的热门专业,而选择了相对较冷的测绘工程专业,而这个专业仍是武汉大学的重点专业。事实证明了他的分析和判断,结果如愿进入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

    点评:仅以高出一本线两分的成绩,就迈进全国有名的武汉大学,不得不佩服冬冬的勇气和正确驾驭录取形势的能力,如果将“大小年”用好了,的确可以获得意外收获,冬冬的志愿填报经历,不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吗?   

    案例3:忽视“大小年”,高分低走

    2006年陕西省理科考生王燕,估分620分,实际考分627分,录取结果:华北电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王燕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女孩,非常喜欢工科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其理想的追求目标。高考结束后,估了620分的王燕,将升学目标锁定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在一本的二志愿填上了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石老师为王燕分析道:综观北航近几年的录取情况,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三年的理工科的录取平均分均较高,分别高出一本线的幅度是:107分、91分、97分。但是2005年北航的录取平均分下跌较大,唯独这一年在第一志愿居然没有完成任务,计划招生人数、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实际录取人数三者之比为130:87:130。2005年,王燕所在的中学还有一位考生被调剂到了该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而且2005年北航的录取平均分高出一本线的幅度为32分。根据判断,由于前几年录取分太高,于是令许多考生望而却步,最终出现这种局面。而王燕的分数也就和2005年相比,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是根据“大小年”规律判断,2006年录取分将大幅度上扬,因此以王燕之成绩填报北航将会面临严重后果,但是王燕执意要报考,可2006年该大学的调档线就达650分(2006年陕西一本线为545分)。结果落选是在预料之中的事了。由于该考生分数较高,一本二志愿华北电力大学将其录走,但前两个热门专业电气工程、电力设备及自动化放空,最终录取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点评:不知利用“大小年”,升学目标难如愿。    

    案例4:忽视“大小年”,二本落选

    张丽是2005年陕西理科考生,复读两年,考后估分填报高考志愿,当年一心想考走,估分510左右,估计应该在二本线上徘徊。录取结果:二批本科落选,后再报三本志愿。

   作为已经复读两年的考生,无论是家长和她自己,心里都非常焦急,想在当年考走。因为已经复读两年,所以已经无潜力可挖,考后自我感觉一般,估计达省控二本线尚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还想上本科。针对她的情况,班主任老师决定采取以下志愿填报思路:张丽的班主任老师发现有一些外省的二本院校,2004年在陕西省不仅第一志愿报考的人数极少,也就是说这些院校的录取任务,绝大多数均在第二志愿以后完成,而且更主要的是在2004年有不少这样的院校,在陕西省最低二本省控制线以上,也未完成招生任务实施了降分录取。经过认真思考和衡量,班主任老师决定将宜春学院和宜宾学院填入了她的二本志愿。宜春学院处在江西宜春市,刚刚召开过全国农民运动会,应该说这里的环境还是不错的,而宜宾学院位于四川宜宾市,是中国名酒“五粮液”的故乡。没过多久高考有关信息发布:张丽考分是515分,2005年的理科省控线为518分,张丽以3 分之差未能达二本线。接下来的事却让班主任怎么也想不到,由于很多考生担心2006年英语科要变教材,想在2005年当年考走,所以很多处在二本线以上中等分数的考生,早就盯上了这些实施降分录取的外省院校。2005年好多这类院校不仅没有实施降分录取,而且录取分数还不低,相反本省的很多中低分数的考生,由于害怕落选,纷纷转向外省上一年实施降分录取的院校,致使省内的几所位于地(市)所在地的师范院校的报考人数,大幅度减少,最后不得不实施了降分录取,而张丽没有填省内位于地(市)所在地的师范院校,未能上成二本,最后不得不转而报考三本志愿。      

    点评:要正确运用“大小年”,应灵活机动,要抛弃僵化思维。

    [操盘要点]填报志愿中“大小年”情况是很正常的,而且尤其是那些一般学校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巧用“大小年”将会给你的升学助上一臂之力。一般说来,高校招生录取有无“大小年”,考生应该关注。高校录取中的“大小年”情况,有时并非呈规律性变化,即上一年是“小年”的话,而下一年未必可能会出现“大年”,有时还会出现连续两个“大年”或“小年”。而且并非每所学校都会有“大小年”现象,同一所高校在某个省市可能会出现“大小年”现象,但在另一些省市就未必会出现“大小年”现象。尤其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每年报考的人很多,录取分也很高,就不存在“大小年”现象。所以,在填报志愿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定要依据高校录取分数线等相关资料和各高校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详细分析再做出判断,以免给高考志愿填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