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的早期教育

 云淡天高001 2011-12-23
首先我们认识什么是早教,我们现在讲的早教,一般是指父母、教育机构、社会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的理论、方法,具有一定的目的对孩子实施的教育。严格讲,孩子一出生到人类社会里,就一直在接受教育,和父母一块生活,学习说话、走路、玩耍,以后学习技能、文化、各种生活、生存能力,一直到长大成人,这都是在接受教育。

过去对孩子的教育和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过去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在自然经济文化环境里,由父母和社区以世代经验为主,以社区文化的形式去影响孩子。实施教育一般是无意识、很自然的进行。有经济基础和文化的家庭在孩子长大以后,开始向孩子传授更多的文化,学习书面语言和学习文化和思想。如中国古代的私塾。

这样说比较抽象,说具体一点。在过去无论是农村或是城镇,孩子出生后,在一岁以内,和我们现在差不多,父母或老人带着,家庭条件好的,大人带的多一些,生活条件也好一些,营养也好一些。如果条件差的,情况可能就差一些。孩子多大应该如何抚养,主要是经验的代代相传。比如孩子什么时候应该搭辅食,传统的说法是孩子过了100天,能闻到五谷香,就要抱孩子到饭桌上去,让孩子“嗟筷子头”,吃饭时,用筷子蘸点饭、菜水,让孩子用嘴吸,然后在五、六个月后逐渐过渡到吃饭。

现在推广科学喂养,其实过去的这种喂养方式是最科学的,那时没有牛奶,妈妈也不会想到要保持体形,不给孩子喂奶。孩子生下来后,吃妈妈的奶,在三、四个月的时候,开始由少到多,逐渐去适应各种天然的食品,在六个月以后,逐步以吃饭为主。老人常说,孩子只要不挑食,就能吃得像个小猪崽子。这是代代相传的经验,不是科学。但比现在很多所谓的科学喂养方法要好得多。我看到很多儿科医生把自己的孩子喂得像个小瘦猴,经常生病。所以不能把科学搞得太机械,僵化,也要从传统中吸取有益的经验。

说说孩子的智力发展,过去,大家都住在一块,一个村里,一个四合院里,一个胡同里。孩子不到一岁,大伙都抱,都去逗他,孩子语言能力就能很快的发展,孩子社会适应能力也能很快的发展,从小和大家都熟悉。和村里、胡同里的大部分人熟悉,和各种人讲话,你说孩子语言和社会行为能力会差吗,再大一点,大孩子领着小孩子,到出去玩,到河边上,沙滩上,去爬树。那时侯从来没有“感觉统合障碍”,到处跑、爬树、抓鱼,掏鸟蛋的孩子会手和眼,手和脚不协调?不可能!我说美国人为什么弄出一个“儿童感觉统合障碍”,仔细一想,也有道理,他们住了几十年的楼房,我们才住上。孩子天天在家里关着,爷爷奶奶生怕摔到什么地方,天天抱得紧紧的,如何不得“感觉统合障碍”!现在树没有了,鸟蛋没有了,孩子们也不在一块了,父母们只好每星期花几十块钱去治疗中心给孩子治疗“感觉统合障碍”。

语言能力:过去孩子们从小和很多大人、比大他的孩子在一块生活,玩耍,口语能力就自然锻炼出来,父母不用教他,很多小孩子也能说会道。那时侯没有电视、没有录音机,但是孩子们和大人们一块在村里的稻场上听民间艺人说书,唱戏,一到过节,孩子们更是一场场地去听戏,甚至跑几十里路。城镇里的孩子条件要好一些,我小时候和孩子们一块到茶馆里听说书,夏天的晚上在巷子里听大人们唱曲。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文化、历史知识就这样一代代的继承下来(看看韦小宝)。很多一字不识的人,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民间的很多艺人,一字不识,简直就是语言大师。语言能力比现在很多中文系的毕业生要好得多。到了四、五岁以后,一直到小学的年龄,孩子们在一块玩各种游戏,女孩子们“抓子”,踢毽子,翻绳,“跳方”等,男孩子们在一块“打仗”,打珠子,做枪、刀。我小时候和大孩子们一块去挖黄泥,做枪,放到太阳下晒,火里烧,插到腰里真是神气,现在要训练孩子手的精细能力,训练孩子空间能力,真是困难,大人教,孩子不愿意学,看着动画片不理你。过去孩子们玩的游戏也是一代代相传的智力开发的教育方法,大人很少去教孩子,是孩子教孩子,大孩子教小孩子,一代又一代,这些游戏都是非常好的训练方法,比你们带着孩子到亲子中心,训练中心的专家给你们的方法要好多少倍,可惜几千年的优秀的智力开发训练方法,教育方法在短短的一、二十年内就快绝迹!

孩子们生活能力的学习在过去的文化里,也得到充分的教育,女孩子三、四岁就开始女红学习,学习绣花,三、四岁时就扎个小绷子,七岁以后,打个绣花架子。我现在怎么都想不出来有什么游戏、劳动,对女孩子来说比绣花更有意义,手的精细能力,画画的能力、空间几何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色彩的能力,艺术欣赏力,特别是毅力,勤奋的精神统统都在绣花里锻炼出来。农村的男孩子很小就帮着父亲干活,城市的手艺人(工匠)的孩子从小就跟着父亲学手艺。智力、知识、文化、技能、社会能力就这样一代代的继承、发展。对有条件的家庭,孩子到一定年龄后上私塾,开始学习书面语言,读书识字,学习更深刻的道理、艺术。

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旧的自然经济解体,以自然经济为依托的文化环境也解体。我们都搬进高楼,像鸽子笼一样。没有山、小溪、树林、鸟蛋、黄泥、四合院、胡同。我们和周围的人没有共同的经济依托,没有共同的利益关系,我们很少来往,过去知道邻居们中午吃什么饭,有好吃的,给隔壁的孩子夹一筷子。现在我连自己家里的做饭的香味都闻不到。中国几千年教育的基础不存在了,几千年代代相传教育的链条断了。过去没有的问题都出现了,感觉统合障碍、社会适应不良、儿童行为退缩、语言表达、理解障碍,精细动作不良,孩子变成“小皇帝”,连吃饭都要给小祖宗磕头!竞争激烈,孩子们将来会是什么样,要学习,拼命去学习。找专家,找教育家,找心理医生,专家们给我们制定了很多方案,做了很多测定,智力的、非智力的,一套又一套,这就是早教吗?小小的孩子拼命的去学习,上最好的幼儿园,父母、老人疲于奔命。可是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孩子上学后立即就成为做题机器,应试、应试、分数、分数,父母们越来越焦虑! 现在大家明白,,早教的目的了吧??不是不用教,在当今社会更是有早教的必要。。。。

现在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和以前都不一样,以前的人都纯朴晚上睡觉时有时也不需要关门,小孩走东窜西的生活的很快乐,玩水玩土爬树捉蝉烤地瓜玉米,农忙时和大人到农田用那个稻草编成的小动物还能当作小笛子来吹,以前小孩多生活条件不好父母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小孩身上,大多数是大孩子带小孩,小孩也是从这大环境中去学和成长。各方面能力是不错。现在环境呢?社会复杂了时处那里都会传来抢小孩的新闻,没有安全感都将小孩关在房里,生怕小孩受到伤害,摔了心疼的很,不吃饭急着很生怕小孩长不高,哭闹一下马上妥协。小皇帝小公主出来了,一点委屈就哭闹,一点不顺从小性子就上来,社会是进步科技是发达了,但是我们的人文教育确后退了,现在社会出现很多小青年就迷恋游戏、网恋、不爱读书、怕吃苦、不孝顺父母等等太多了。社会是进步了,我们的素质素养没有跟上来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现在孩子在这样复杂的大环境里更需要早教,该怎么早教呢,有些父母一听到早教就是拔苗助长,小孩太小学不会学的很累,没有快乐的童年,这样的家长确实有存在太急功心利或者只重视智力开发,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培养,所以就有现在一些早慧孩子自杀或经受不了一点打击而走向人生低谷。这也引起很多父母的疑惑心里很急,那该怎么早教?

个人认为生活中即是在学也是在玩,父母则是最好的老师,但很多家长觉的与小孩在一起语言很苍白那怕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下的父母,育儿方面也是无所适从,不懂的与小孩玩和沟通。很多时间其实是我们父母想复杂了,只要放下父母的身段,你可以尊下来和小孩沟通,你转换一下身份用小孩的思想去和小孩沟通。这有几个父母能做的到呢?有几个能做到像小孩的朋友一样?往往那些严格管教下来,打骂管教下来的孩子脾气更差,一些隐私也不会和父母沟通。把小孩当作朋友看待的,小孩成长过程中有一些事也会跟父母说也能及时去处理。

好习惯的培养、情商、专注力、独立能力、探索力培养、智力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在适当的时机内加入一些正确的引导和学习。

如何看待众多早教产品?每一种早教产品能存下来都有其优点,我们吸取精华,但每一处都有不足之处,不要过份执着于某一种用具,在好的用具也需要与生活相结合,有利于小孩理解。我们给小孩大自然接触的时间太少了,有空多带小孩出去外面转一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