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积山下瑞应寺(图文)

 昵称3053314 2011-12-24
 规模浩大历时悠长的麦积山造窟运动,为这里的佛教传承写下了浓墨一笔。造窟本是早期佛寺雏形的延续,此地这么长的佛教兴盛,就没有寺院存在吗?答案是:有的。翌新虽在天水麦积山停留时间不长,也没游览太多名胜古迹,佛寺道观,但仅从道路旁的旅游指示路标就可看出,周边是佛寺很多的。

离麦积山石窟最近,且与其最具渊源的,那便是麦积山东南脚下的瑞应寺。据载,瑞应寺始建于东晋,尚略早于石窟开凿初期的后秦。当时麦积山下有三股清泉汇流,被百姓称为‘圣泉’,便修寺塑观音、文殊、普贤供奉,晋元帝司马睿赐名‘无忧寺’。至后秦改为石岩寺,西魏重修后文帝皇后在此出家改名麦子庵,隋称静念寺,唐为应乾寺。北宋大观元年重修,因当地官员进贡麦积特产灵芝,视为吉兆,赐名瑞应寺,延续至今。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天水麦积山瑞应寺展出的北魏菩萨像被称为最美菩萨像

比起其悠久的历史,如今的瑞应寺虽经近期修葺,仍显得难以相称。以至于很多到过麦积山的游客,都钟情于石窟造像的精美,而忽略它的存在。这也难怪,这里早已没有了实际意义上的佛事活动,而其最新的功能,则是彩塑造像研究、修复与展览。展出着麦积山石窟彩塑造像的精品,让人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她们的特色,欣赏其多姿的风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天水麦积山瑞应寺山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天水麦积山瑞应寺天王殿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天水麦积山瑞应寺内景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天水麦积山东西配殿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天水麦积山瑞应寺大雄宝殿

走近瑞应寺,中轴线上建有山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内院两侧另有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山门上悬‘瑞应寺’木制匾额,为天水著名学者冯国瑞所书。门柱上挂有我国近代思想家罗家伦游览麦积山时题写的对联,‘行径千折水,来看六朝山’。天王殿则悬挂‘寺古云深’匾额,虽有印章,但所书便不知何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