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作旧技法——辨真假古玉

 抱牛斋 2011-12-25

识作旧技法 辨真假古玉_王敬之_新浪博客  

2010-07-20 23:00:01|  分类: 图文资料 |字号 订阅

识作旧技法nbsp;辨真假古玉_王敬之_新浪博客 - smq194600 - smq194600的博客 寻朋觅友话古玉

我们中华民族仿佛有爱好收藏的天性,特别是对充满神秘色彩的古玉器。在考古发掘中,许多后世的墓葬里都保存着前代的古玉,著名的如商代的妇好墓、春秋的黄君孟夫妇墓都藏有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元代的鲜于枢墓藏有汉代的玉器等等。

既然先民是那么酷爱古玉,而古玉又是十分的珍稀,这对矛盾将如何解决呢?于是仿古玉器应运而生。仿古玉器出现的历史,最早据说是在北宋末年,宋徽宗对先秦的玉礼器非常向往,命人仿制了许多。但这种仿古,是发思古之幽情,并不是存心作伪。然而,酷爱古玉的行为,必然会催生一个亵渎玉文化的行径,那就是伪古玉的问世。

但是,古玉毕竟是古玉,它除了形制和纹饰之外,还在地下埋藏了千年,产生了沁色和沧桑感,这些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难题,于是宋人除了对玉器的形制、纹饰做模仿外,对造假沁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据清人陈性《玉纪》记载:“宋宣和、政和间,玉贾赝造,将新玉琢成器皿,以虹光草汁罨之,其色深透,红似鸡血。时人谓之得古法,鉴赏家偶失于辨,或因之获重价焉。”紧接着他又说:“此等今世颇少,识家呼为老提油者是也。”

关于宋人造赝之事,宋代并无记载,明人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只提到了:“近日吴中工巧,模拟汉宋螭、钩环,用苍黄杂色边皮、葱玉或带淡墨色玉,如式琢成,伪乱古制,每得高值。”却只字未提宋人造赝。陈性所说的依据只是坊间的流传,不一定靠得住。倒是他记录了清代咸同年间的玉工造赝的情况。“玉工每以极坏夹石之玉染造,欲红则入红木屑中煨之,其石性处即红。欲黑则入乌木屑中煨之,其石性处即黑,谓之新提油。”这就是今天在古玉鉴赏界耳熟能详的所谓“老提油”、“新提油”的由来。

在陈性之后,研究古玉的著作出了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是刘大同的《古玉辨》,在这本书里,他除了重提虹光草、乌木屑、红木屑制伪之外,还提到了“羊玉”:用刀割羊腿皮,置玉其中“经三年后取出,玉带红绿,宛如旧物”;“狗玉”:“杀一狗,不使出血,趁热纳玉腹中,缝固不使透空气,埋之通衢,三五年后取出,自有土花血斑,以伪土古”;“风玉”:“用浓灰水加乌梅水煮之竟日,趁热取出,置之风雪中一夜,使玉纹冻裂,质坚者纹细如发,再加上提油上色,以伪牛毛纹。”还有伪造“鸡骨白、象牙白者,以炭火煨之,趁灰未冷时用水泼于其上。”

此外,在记载中还有把乾隆皇帝也骗了的所谓“琥珀烫”,更被说得神秘莫测。

其实,陈性讲的“新提油”是用“极坏夹石之玉染色”,只要不去碰那些脏兮兮,绺裂多的劣质玉,就不会上当。刘大同在介绍古玉作伪时,同时也讲了如何辨伪的问题,如“羊玉”,“盘热时嗅之,微有腥味”。“狗玉”,“在雕琢之痕,新鲜之色未有不露者”。伪鸡骨白玉“有火劫纹”,而真鸡骨白则没有。

后人在辨玉时也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真牛毛纹,有一部分纹有凹陷,而假的没有。“琥珀烫”看似漂亮,但十分死板,不如真沁自然,更致命的是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脱落,弄得斑斑点点,像瘌痢头一样,令人一望而知其伪。

如今“老提油”和“新提油”制伪的年代已远离我们而去,现在哪怕想在市场上找到这种伪古玉也不容易了,今天我们碰到的更多的是新时期的“新方法”,但概括起来,不外乎还是:烧、煮、熏、烤、腐蚀等数种。

烧,就是用火烧玉,然后将其立刻放入染色的液体中浸泡,使之上色。煮,就是用加入染色剂的水长时间煮玉,使之上色。熏,就是用烟熏的办法,使玉器产生陈旧的感觉。烤,就是将作伪的玉器涂上色剂,放入烘箱中烘烤。腐蚀,就是将作伪的玉器放入酸性液体内进行浸泡。据说,这种方法还颇讲“科学性”,盐酸、硫酸和氢氟酸的配比,需根据玉器的材料情况而定,否则就达不到“逼真”的效果。

但是,古玉的沧桑感和沁色是在土中经数百年乃至数千年时间形成的,决非急功近利之徒在短时间内所能仿就。况且,我们鉴别古玉不仅仅是看沁色和沧桑感,还要从材料、器形、纹饰、雕工等多方面去综合判断,从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时代审美上加以研究,只要我们不拘泥于一件玉器的沁色和旧气,而是将观察的面放得宽一点,防止受骗的关把得严一点,伪古玉就将无可遁形!

原载于《收藏界》2005年12期

清·马上封侯纹镯黑漆古沁的玉器都是高古玉器。此器沁为黑漆古,纹饰却为清代的纹饰,因而此镯或为老玉后工,或为伪沁。录自《中国玉器赏鉴》。



明·熊形坠 器身有烧烤后染入的褐色纹,以仿古玉之牛毛纹。录自《古玉掇英》。

识作旧技法nbsp;辨真假古玉_王敬之_新浪博客 - smq194600 - smq194600的博客 寻朋觅友话古玉

仿良渚文化镯沁色干枯,边缘经盘磨假沁已脱落,整个玉器给人一种死板的感觉。真良渚文化玉器鸡骨白沁有一种滋润感,如同涂了一层油一样。录自《中国玉器赏鉴》。



仿战国双龙首乳钉沁色深浅一致,无出土古玉沁色温润旧感,好像贴了一张干皮。龙也呆头呆脑,不像战国龙生动有气势。录自《中国玉器赏鉴》。

识作旧技法nbsp;辨真假古玉_王敬之_新浪博客 - smq194600 - smq194600的博客 寻朋觅友话古玉

清·仿古玉斧器身纹饰集山东龙山文兽面纹,西周皮球涡纹,玉色染旧,镌“乾隆年制”。说明这是一件拟古器,是出于爱好,而不是伪造欺人。录自《古玉掇英》。

识作旧技法nbsp;辨真假古玉_王敬之_新浪博客 - smq194600 - smq194600的博客 寻朋觅友话古玉

仿古玉琮此器系用硝镪水腐蚀而成,表面毛糙,根本没有出土古玉所应有的滋润感。器型也莫名其妙,看不出所仿的具体年代。录自《中国玉器赏鉴》。



宋·子母螭谷纹壁在一器上兼有不同时代风格是宋代似古器特点之一。器物沁色深浅各半,深者成片,浅者如丝,在古玩界有将此沁作为宋器的依据之一。录自《中国玉器赏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