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仅仅是学习方法》 作者:叶吟 (附叶吟折诗约法三章)

 (_灬小米粒 . 2011-12-25

不仅仅是学习方法》 作者:叶吟 (附叶吟折诗约法三章)

前记:希望我在学习方法上的思考,能对速成堂门下弟子有用。要在领悟。

《不仅仅是学习方法》 作者:叶吟

原稿:2002年;修订:2009年

  长久以来就想淡出网络,甚至弃掉这个经营得还算可以的ID。好言如恶,焚诗则喜,万事指间沙漏。写了这封信,我将基本封笔,不再刻意在网络上写作心情文字和思考文字。原因无它,觉得自已太需要学习充实了,而不是急于发表什么言论,做什么事情。我读梁小民的经济学入门,看了其自来水价格管理的讨论,忽然有所思考,一下产生了创作表达的冲动。待得下笔,却发现写了几句话就没话写,写不下去了。为什么?无它,就因为没有更多的思考和所悟了。再凑下去,就真成了码字了。向来喜欢那种只见论点不见文采的文字,质木无文,观点纷呈。“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文字本来是思想的载体罢了,不过是工具罢了,以辞采著称,要非正道。世上本来就没有真正的纯文学。我想,真正的学者文人,一定是将自已的文字,修练到了别人根本不觉得他的辞采出众。大家都是会写字的人,文章是如何一大抄出来的,谁也骗不了谁,无非树立一个观点,再用以套现实中的现象,天上地下论证一番,也不乏一些思考,弄出一些归纳与引申,然而属于自已的东东实在不多。

  都说学习要有正确的方法,我看方法在其次,关健还是在性格。不仅仅是学习方法,而且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根本思维方式。人的悲喜剧最终是性格的悲喜剧,人与人的差异和冲突归根结底也是“文明”的冲突。现有两个人在此,初相处时看似是一个一个具体的细节情况,其实久了就可以看出来,根本就是性格的冲突,他们要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就肯定会有差异和矛盾。那些细节,只是这种内质氛围的外在表现。现在我们学习为什么没有别人有效,那绝不会是我们看书时眼睛长得不太一样。真正的不同在哪里呢?

  以学诗为例:我们现在,之所以读诗、写诗,没有广阔的联想和感觉,也凑不出字来,就是因为知识面窄。用语言学的话说,就是联想轴与语序轴都无法展开。所谓旁征博引,那绝不仅仅是一种写作能力,而且是一种感知能力,、联想能力、拓展能力。所以书本知识与生活阅历,将决定我们思维、情感和志意的广度与深度。我们年纪轻,读书少,历事少,所以更重要的,不是深研,而是广阔地,浮光掠影式的阅读,我只有什么都懂一点,才能由此到彼,印证所学。

  我对人对已,都是反复强调:“吾尝终日而思,不如用广学博采的方法片刻之所得”。我之所谓思与驳甚至写,就是用我“已有的东东”,去应用于实践,去展现它的效能,去新立一个观点,去新构建一篇文章。终是有限,因为我们的底子是有限的,往往力有不及。我常常写思考类的文章到一半,甚至写了个开头就不写了。前人和别人的东东太好,他们早说清楚了,比我全面和深刻得多,与其我胡思乱想浅浅所得,还不如全盘吸收别人的。我在看好书时,听高明的人说理时,老想着辨驳,这样,只会锻练思维和逻楫,却不能很快有所得。让我们经常劝戒自已:不要太有所谓的“主见”反而化为成见。破我执,破过强的个性和个人喜好。周伯通:空碗盛饭,空屋住人。我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应当是什么呢?不如多多体会前人是如何一字一句一章遣造出来的,如何具体打造出来的。如同自已作了一次诗,或是逐字写出了我所读的这一篇诗,那就是真正看进去了,看得如同动手练笔一般。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东东,我们,一,要读真正的好书,要精到见解的。一本好书相当于一百本平常书,一万本劣书。光阴有限,能读几何。二,要深入浅出的。那些故弄玄虚的大部头书就算是好书,是绝不能读的。三,不要太专业化,不要过早地限制自已的阅读方向,不要随意深入专门领域死钻微小知识点甚至字句。我们要放下成见,要改变心态。不能用抗拒式的,挑刺式的态度去阅读。要全身心地拥抱和沉浸,这样马上并且真正能有所得所悟。另外强调:我们所悟的,绝不是自悟。我们是悟他,基本全盘吸收。这样才能最快地学,不然读书效率太低。

  请允许我再重复一次:不仅仅是学习方法。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岂止是晚上没事看看书?生活天天在教我们,就看我们的心态对不对了。不仅仅是学习方法,而且是一种正确的状态。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与环境时时刻刻在交换信息的。我们一定要去掉那种阻碍我们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心态。我们经常固步自封,存在着一种抗拒心理,太有主见反而化为成见。以致不能形成面对环境和生活的那种全身心地投入体会吸收的态势。如果不能融入,那就是心态不对。我们要和比自已强的人结识交游,得到有益的薰陶。这将决定我们的生活方式,内容和所想所为所关注的领域。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因为我们也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成功的人,最历害的倒不是会做什么事,而是会做人。性格决定一切。成功的人,他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事果然与一般人大大不同,非圈外的人所能想象。他有这个性格和为人,他迟早会要成功,失败了也能马上站起来,因为人还在,脑袋还在,成熟的识见和架构还在,万事是人。同时,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我们一定要彻底砸碎自小就接受的那种一元僵化的教育,我们不能总认为某个模式才是对的。我们的弱点就是太单一。让我们不要惧怕,去体会一下另一种蛮横狂暴的全新的冲击。

  人是随环境变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有些什么样的朋友和圈子,他就会是什么样的人。就算他不是,这个环境也一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把他给限定住。具体参与到一个好的圈子和环境中,会学得进入得更快更好一点。而人的适应性其实是极强的,有人教导我,只要去做去面对,总会过来的,取法乎上,最少也能得其中。就算做不上等,这个中等还是会得的吧,事情做不到最好,至少也能做到三分,由于标准高,这三分都了不得了也。所以孟母三迁,本质就是有选择性地结交比我强能此导我的人,无友不如已者。倒不是指望得到具体的帮助,因为那不成的,人的一生,靠别人的赐与,他就算是关怀你给了你,他也从心底无法尊重你,你也始终没有生活属于自已的感觉。最重要的,是得到薰陶,培养阳刚的气质和直面的精神,经常性地面对着思想和意志,面对着刚强与风发,面对着广阔和精深。就一定能锻造灵魂和处事。不怕鬼的,就算我们现在什么也不是,也不用怕。

  人,不是什么都准备好了,一切都完备了,才可以强硬的,才可以行动的。关健是运转起来,参与进去。中国现在是一个高速变化发展的社会,不要以为世界在十年后还是现在这个样子啊。试问:你三五年前,十年前,能想到你现在的生活内容是这个样子吗?不能拿现在的味道套将来的。有两种社会是不会变的:其一是建国头三十年式的,几十年一贯制,一个小镇,你十年前住过是什么样子,十年后再去,还是什么样子。其二是西方成熟的福利社会,从摇篮到坟墓,衣食住行一应俱全,按设计模式在人世间“活”了一回。我敢肯定,我们和我们的子女,一共两代中国人,是绝没有也绝不会处在这两种基本静态的社会中的。

  谈谈过洁世同嫌,过高世同妒的顾虑:天才与环境的矛盾,归根结底是理想与现实,追求与条件的矛盾。天才往往领先时代五十年。这说明了天才的伟大,也反过来证实了天才的寂寞。在现实条件尚不具备,或是大多数人都还跟不上的情况下,天才的思考和行为显得那么的迂阔不切实际。类比一下:我们当然远远不是天才,可是我们也许比身边落后的,麻木的环境和人群都要高远。至少我们向往和效仿的境界要高远得多。这就决定了我们难以融入身边的环境中,难以安份于“现行体制”内,同时也就不可能在我们正在踏足的土地上的所为所获最大化。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理优势往往容易满足,可是其实际处事上的害处也是极大的。如果不能解决,将成为百无一用只会发牢骚的人。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对此我没有更好的建议,只能说,一方面,我们不能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至少要一般化地生存下去,争取到我们应当得到的东西。但一方面,相对来说的距离感是必要的,能使我们不为现实环境所役,将使我们能有眼光和余力接受更好的东西。最终,我们还是要跳出那种无力在更高层次上发展我们的环境的。

  孔子赞子路,说他蔽衣破车身处贵人富佬之间,而神色自若。以我的理解,这绝不仅仅是一个道义崇高上的心理优势的原因,而且要从人本主义出来来看待。人与人之间,是有着强与弱,富与贫,尊与贱的区分的。很多时候,人家并不是比我有权有钱,他就是比我强悍,比我聪明,比我更富教养。否认这个,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强烈自卑。从低层面上来说,可以这样自解:术业有专攻,人与人之间各有各的领域与特长,或各有所失所得的。没有人能不朽而不付出代价。从根本上来分析:人是生而平等的,人是生来就以其是一个独立的人就取得尊严。我们都是人。人与人最大的平等在于生命或者说是时间。不论是谁,都只拥有一个序轴的时间指向。就是说,我,你,他,都只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点只能存在一次瞬间,只能做一件事。这才应当是我们用以尊重他人,并且获得根本的自信的原因。有人说,美国一个小镇上,一个酒吧服务员,一个小摊主,一个加油站职员,他们都是活得那么的轻松,喜悦,自然,自信。我看:相比之下,中国人五十年来所受到的一元僵化的教育根本没有人本主义的影子,进而造成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对立和紧张,使得弱势群体(请注意,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人人都可以是相对的弱势群体)无法持有良好的心态,进而无法平和,无法理性地认识和提高自已。

  有个同事对我说,他不喜欢和他的那些混得特好的同学朋友交往,觉得很没面子很没意思。我抨击他,说,你,不对,你着眼点有误。他们比我们强,我们不是要和他们比什么,我们是要融入到他们中去,象他们一样思维,过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关注的事情,最终我们就变成了他们一样的人和性格。我们如果跟不上,也不必死撑自尊,他们强些,就让他们去表现和担当好了,他们有这个能力,他们理应如此,他们理应比我们强,争什么呢?我们,学着感染着就是。有人总结穷人为什么是穷人,说穷人对富人总有一种抗拒心理,总是心理阴暗地准备随时解剖富人的无行,而不是抱有一份平常心,去正常地体会和学习他们的成功之道。痛哉斯言,快哉斯言。在这个利维坦式的庞大社会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穷人,都是弱者。让我们平和对待,奋勇前进吧。

  附一:叶吟补记:

  聊一些关于学习方法的随想:读书是很艰苦的脑力劳动,读得辛苦读不进去时,真想焚了世间所有的书。在此我依据自已多年读书失败的教训,提出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可避读书之苦,同时极有效率:就是粗读泛读。我们往往一书在手,本能地要一页一页逐字逐句细读苦读,意图深入领会,好象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学进去了(其实这是以往的教育模式留给我们的重大思想毒害之一)。结果几个小时过去,一本几百页的书还只看了三两页,精神却已疲倦不堪,禁不住翻翻后面的几百页,然后大叹:读书真辛苦啊,何时才能读完读通啊。搞坏心态,所得不多,甚至就厌了,五分钟热度一过,不如玩去,不如疯去。最良好最高妙的读书理想成了一句空话。建议我们以后读书,要学会跳过,学会放过,不能停留,力图有个整体印象,从整体上感染到其总的思想脉络和思维方式,并不是要每一项每一点都弄清弄懂才算读了某本书。这个读书方法,将使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好的喜悦的心态,高速度地读很多很多的书。不要以为这是装门面的,其实,你只有读了很多相关不相关的书之后,再来读你正在手持的这本书,才会有广阔的联想和体悟,才会不费力地就一页页快速理解。

  另:我们以前学的东西,体现出来的思维模式,往往是固定的静止的,甚至只灌输给你具体的宣传口号,不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让你学会自由思考,培养自身的推导能力,这是极其有害的,令我们成为机器而不是活人。强调:我们现在每读一本书,往往最重要的是把握其整个氛围,学会另类思考。中小学教育,就是培养顺民和镙丝钉的,这在国家,是便于统治的本能需要,到了大学里,才允许你有可能接触各种各样的思潮,令你大开眼界,受到全新冲击。而你在十年的奴化式教育中,早已失去了正确的鲜活的体味和思考的心态,精神上早已成为奴隶,就象你一下子赐给奴隶以民主自由,他还不敢要不会使呢。所以我特别赞同和强调砸碎旧有的思维体系,他还楞撑着不肯砸,我们自个砸。



  附二:我师“令狐冲”的指导:

  赞同。
  人,
  一要有精神(或说精神家园,精神力量),要抢天下的大责任揽上自己身上,这样不会吃亏,反而成就自己的气魄,气量。使自己成为别人的守夜人,天下的守夜人,那样,你就会因有巨大的使命感而自发地努力。这是原动力。所以,我说:“我不扛这片天谁扛?”

  二要有好的圈子,环境。这个圈子要够资格说得上精英,无论财富或是学问,地位。常和靓女在一起又能和她们聊得好交上友情的男士总得来讲也自信些,也自然光芒得以张露。活出风采。就是这道理的通俗比喻。切忌为了满足自己在小圈子的优越地位而不敢不想进入大圈子。

  三,要有诚与真。不能什么都下意识用投机取巧的心态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一定不会有好报。也放弃了自己检验自己实力能力缺点何在的机会。

  四,敢面对失去一切或不要一切的坦诚。这个一切不绝对,但千万不要患得患失,千万不要将现世里的财富和人情地位得太看重,有是好,没有也无所谓,不要因为没有就自我否定,自卑。在艰难时好好回忆你自己的真实身份,每个人的真实身份都是天下的第一,是生为王者,是世界的缔造者,是中心,天下的财富本是你家的财富。你穷,只是属于“皇帝忘了带现金出街”的穷。兜里穷,不等于真正穷。

  如果你具备这些,你就很有底气,很有正气做人。大事大非清楚。你就具备这时代存活型性格。你再按叶吟的方法去认识学问,估计就很版主了(做当今世界的,不是青年文艺的)。

《叶吟折诗约法三章》

近日常有兄弟姐妹们令我评析其新作,特约法如下,更是对叶吟本人的约束,兄弟们评我之诗,更当如此:

1、私下不评。发到论坛上,大家有空,公开互评。如此可以把我们仅有的假面子撕光。
2、只砸不改。主要是叶吟水平有限,只会吃蛋,不会下蛋。叶吟本人也不欢迎别人改我的作品,那适足以助长我剽窃,废掉我的大脑。只欢迎痛砸如第3点。
3、只砸不赞。好处不说,专门挑刺。专事打倒,不须建构。砸得稀里哗啦,砸得体无完肤。观者虽未必有能力或学力马上更改,自有领悟于心,日后有用。

2009年5月9日


《叶吟致初学者》

以上三章,是平辈之间的。至于初学者,则请看如下一段:

大家以自学为主吧。我实无精力一一点评,真没精力一个一个对付你们。
如有创作,可发到任何论坛上,链接给我就成。我不保证一定会评,但会关注。
尤其是个别人不愿意去学那些最基础的基础,却老来问这问那,很烦。有闲阶级。
今后我规定没有仔细读过“第一部三篇讲座、和第二部八种资料”的初学者,就不准提问,不准拿诗给我看。也不得称为我老师。因为你并没有真正有所沾溉;叶吟的一点小心得,你根本没仔细看。
学得有些底子在心里有数了,再来印证作品,大家才有一个相互议论的基本的默认的平台。不然,徒然浪费你我之时间。网址如下:
http://qun.51.com/yiyangyizhuan/topic.php?pid=7079

至于要正式拜师,这个要看缘份。我们是玩古典文化的,很传统,很僵化,我们都是古圣先贤之门徒。
不妨依足传统,要拜师就行古礼,并且讲基础,讲来历,讲荐举。我很认真地收列,他很认真地游学。玩儿的就免了。
叶吟不才,自信教初学者还成。天外还有天,比如王国维等四大导师,就号称是教授的教授。叶吟门徒如能学有所成,我们就是同辈,超过我的就是我老师。参见如下贴子(在第5楼小布告):
http://qun.51.com/yiyangyizhuan/topic.php?pid=7098#5

又附小声明:叶吟没有精力聊天,不管是51还是QQ,不管是短消息还是留言,我基本不细看不回复。问候语客气语,最不爱听,这是在谋杀你我的时间。但是,有值得商议的事情和值得商榷的文字除外,只管找我,我很认真的。总之,有本早奏,无事退朝。叩请见谅。

2009年5月13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