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越钱氏——千年名门望族 两浙第一世家

 心静意定 2011-12-29
吴越钱氏——千年名门望族 两浙第一世家
 

   吴越钱氏的辉煌从唐代之后的五代十国开始,吴越国王钱鏐(公元852—932年)被认为是钱氏此后延续千年辉煌的奠基人。从此,钱家就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小视的大家族。

  北宋时期,钱氏家族出现了大才子钱易,他17岁考取进士,时人称他“有李白才”。宋代一朝,钱家还出了进士钱昆,他官至秘书监。据历史记载,他善草隶,能诗赋,有文集传世。

  到了明代,出现了翰林修撰钱福,弘治时期,他中试和礼部廷对都位列第一。后来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钱士开也是钱氏后人,钱士开曾是万历年间殿试第一。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也是吴越钱氏的传人,他是万历年的进士,授编修,曾讲学于东林,有《牧斋集》等传世。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进士钱大昕,他于音韵训诂犬多创见,长于校勘考订,有《廿二史考异》。康熙四十二年,一甲进士钱名世,官翰林院侍讲。清代著名学人还有藏书家钱曾、书法家钱坫、诗人钱鲁斯等。

  到了近代,钱家出现了人才“井喷”现象,诸如: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复、钱穆、钱钟书、钱玄同等等。据统计,当代国内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

  钱永健的父亲叫钱学榘,是美国波音公司的工程师,钱学榘和钱学森同一个爷爷,而钱学榘的三个孩子都是美国的院士。钱永健的哥哥钱永佑是神经生物学家,曾任斯坦福大学生理系主任,两兄弟分别获罗德斯和马歇尔学者奖(通常认为是美国大学生竞争性最强的两个奖学金,克林顿总统曾获罗德斯奖),上世纪90年代兄弟俩双双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而钱永健的舅父也是麻省理工大学的工程系教授。

  在接受采访时李最欣对此非常感叹,他说:“我不是搞遗传学研究的,具体原因不能解释,但钱家后人确实是人才荟萃。”

  作为吴越钱氏的开山鼻祖,吴越国王钱鏐自幼就能熟读《春秋》,兼习武经,17岁阅兵法,文韬武略,才智过人,著述颇丰。李最欣说:“历史确实是很奇妙,跟许多昏庸的同时代君主相比,钱鏐的资质显然更高一筹。”

  家训教人

  此前,民间关于吴越钱氏能够成为“千年旺族”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钱鏐安葬的风水好,也有人认为是钱弘俶放弃王位保全百姓为子孙积德……

  但李最欣则认为,那些带有封建色彩的说辞都不可信,而钱镠所留下的遗嘱和家训被认为是钱氏后人杰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近代,曾国藩也留下类似的家书和家训,曾氏一门果然也是人才辈出。难道说,族谱里面真的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吗?

  李最欣认为,族谱更多的是一种对家族和民族血脉的梳理,其实对后世子孙的教育而言,先人除了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钱氏先人身正德高,曾国藩对自己的要求也几近苛刻,这才能让后人发自内心的产生景仰,并效仿先祖。有如此优秀的先祖作为榜样,后代之中人才辈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据《十国春秋》记载,钱鏐统一了吴越两浙以后,保境安民,重视农桑,兴修水利,修筑海塘,开拓海运,发展贸易,其功绩显著。钱鏐曾立有家训,在临终前还给子孙留下“心存忠孝,爱兵恤民,勤俭为本,忠厚传家”等十条遗嘱,这些家训和遗嘱世代相传,激励着钱氏后人。

  实际上,钱家最伟大的举动不是出了多少名人,而在于一次伟大的历史放弃。当年赵匡胤南征北战,以武力消灭了八个国家。面对赵匡胤,吴越国王钱镠的孙子钱弘俶,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做出了痛苦而明智的抉择———取消吴越王位,尊赵氏为帝,中国于是和平统一。

  而在钱氏后人中,类似的放弃并不鲜见:

  1955年,钱学森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这不光是他个人的选择,也得到了钱家所有人的支持。钱学森在美国被软禁的消息传到上海,老父亲钱均夫给儿子写信勉励道:“吾儿对人生知之甚多,在此不必赘述。吾所嘱者:人生难免波折,岁月蹉跎,全赖坚强意志。目的既定,便锲而不舍地去追求;即使弯路重重,也要始终抱定自己的崇高理想。相信吾儿对科学事业的忠诚,对故国的忠诚;也相信吾儿那中国人的灵魂永远是觉醒的……”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1904年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日本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1910年,钱均夫毅然回国,致力于教育事业。两次出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现杭州第四中学)校长,后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著作颇丰。

  钱学森后来常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父亲。”博学多才、谦恭自守的钱均夫,营造了家庭宁静的文化氛围与求实精神,这对幼年钱学森的成长至关重要。钱均夫曾说:“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吧!”

  李最欣说:“钱家人的家风都很正,学习的目的性非常的纯洁,他们对读书的热爱不是为了学历或者将来待遇,是完全的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在外界看来难以理解的一些举动,但在钱氏后人中这非常普遍。钱家为了百姓,连王位都放弃了,后世对权力和金钱的淡漠都不难理解。”

  正因为如此,钱氏后人中更多在文化、科技、教育领域成就巨大。比如:钱乐之,南朝宋太史令,元嘉中奉诏铸造原为东汉张衡创制的浑天仪,后又作小浑天仪。宋末元初有画家钱选、明代有学者钱德洪、画家钱谷、明末清初钱谦益、清代有藏书家钱曾、学者钱塘、文字训诂学家钱大昭,画家钱杜、篆刻家钱松、近现代有植物学家钱崇澍……

  家谱传世

  近年来,关于吴越钱氏的研究著作颇多,国内有人写过《吴越钱氏———两浙第一世家》,李最欣写过《钱氏吴越国文献和文学考论》,日本学者池泽滋子也写过《吴越钱氏文人群体研究》一书。

  2007年10月9日,首家“吴越钱氏家族研究所”在杭州师范大学成立,这也是中国第一家以家族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所。而从今年10月18日开始,杭州又将举办为期20天的钱氏族谱展示活动,外界将有机会一睹吴越钱世千年来的发展脉络。

 

 

两浙第一世家:吴越钱氏

    2008年11月04日16:56 来源:《观察与思考》杂志  观察记者 刘 静

    

  10月8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庄严宣布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名单,三位美籍科学家分获此奖,而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也赫然在列—他因把绿色荧光蛋白应用于研究细胞信号通路而获得殊荣,令所有海内外华人为之欢呼与骄傲。
 
  然而说起钱永健,可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提到钱永健的堂叔钱学森,以及钱氏家族始祖武肃王钱,恐怕就人尽皆知了。

  “以人为本、保境安民、修养生息、繁荣经济、造福地方”,吴越国国君钱是杭州最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自他开始,就秉持着自善其身、尊教重学、勤俭持家的钱氏家训,使钱氏家族不但在初创的五代十国时期显耀一方、家运亨通,这种显赫更是延及宋元明清,直至当代。可以说,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家族能拥有如此“后裔遍五洲,江山代有人才出”的光辉历程。

  如果说文化是一条来自祖宗又流向未来的河,那么传统宗族文化就好比河里驭水而行的船只,引领着智慧与思想代代相传,引领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最终深深熔铸出民族文化中最有生命力、创造力与凝聚力的部分。而拥有1100多年历史的钱氏家族,正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特例。

  一代英杰钱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在我们熟知的《百家姓》里,钱姓排在了第二位。但是在今天,大陆钱姓只是第89大姓,台湾地区则是第100大姓,即使回想一下身边人,姓钱的也寥寥无几,那么钱姓如何能在宋代编制的《百家姓》里位列第二呢?

  赵氏名列第一,因为赵匡胤是皇帝,为当然的天下最高姓氏,吴越钱氏则为仅次于皇族的“百姓”之首。五代十国中的吴越国在今江苏南部、浙江和福建北部一带,国君是被誉为“一剑霜寒十四洲”的武肃王钱。

  当年赵匡胤南征北战,建立北宋时,已经以武力消灭了八个国家,面对赵匡胤的强大兵力,当时的吴越国国君钱的孙子钱弘,为了使生产力不遭破坏,生灵不受涂炭,尊承武肃王的遗训,作出了明智的选择,取消吴越王位,尊赵氏为帝,将13州1郡、86县、55.07万户、11.5万兵卒全部献纳给宋朝,由此和平统一了中国。

  诗作有云“钱氏世代承宋室,百世千年人不忘”,为了缅怀这位以中国统一大业为重,以民众生命财产为重的钱氏国君,宋朝皇帝把“位及人臣”的钱氏排在了《百家姓》的第二位。

  关于钱姓来源,一说认为钱氏远祖始于上古,人称“人瑞”的彭祖,他是颛顼的玄孙,也就是黄帝的后裔。他有一个后代叫“彭孚”,在西周时作“钱府上士”的重要官职(负责管理钱财的调度),因于“钱”搭边,他的后代于是就改以“钱”为姓,认为钱姓来源于彭姓。

  长期从事史学研究的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退休教授邹身城则认为,姓氏来源纷繁复杂,据史料记载,钱氏上推六代至远祖钱师宝以下,其实都是定居临安石镜乡大钱村的普通农户,钱之父钱宽曾说:“我家世代田渔为事,未尝贵达。”因此,邹教授认为,钱氏家族之所以成为两浙地区最著名的“世家望族”,实为钱创业而开其端。

  钱祖籍临安,生于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他本是山里一农户的孩子,小时念过几年书,15岁时因祖父母相继病逝,因而家境陷于贫困,被迫辍学出外谋生。他见官商垄断食盐供应,造成盐价昂贵,便冒险从事贩运私盐的营生。他每次须挑盐200多斤,常摸黑夜行,绕道爬山,风餐露宿。尽管艰苦,却锻炼了一身好筋骨。

  此时,社会矛盾激化,藩镇割据,智者看出了动乱带来的机遇,于是国内上下纷纷招兵。当时钱所在的石镜镇指挥使董昌见这个21岁的小伙子体格健壮,反应机敏,甚是喜爱,于是招钱参军。董昌实则为钱的“恩公”,董昌长钱四岁,且建功立业较早。当钱还在从事盐贩之时,董昌已经由临安土团军出身,以战功升为石镜镇将,不但具有谋略,而且善于识人。

  钱胆识过人,聪明机灵。当时黄巢大军分几路向杭州一带运动时,其中有一支先头部队逼近临安境内。钱奉命率20多名射手潜伏林间狙击,钱先射死领头的小头目,然后便四面鼓噪,虚张声势。敌方并不知情,见如此山谷回响,误以为“临安屯兵八百里”,因而连忙惊慌失措改道前行,以求自保。如此这般,钱竟然不失一兵一卒,便使临安百姓免去一场水深火热的战事,而钱因此也获得了“初生之犊”的美誉。

  之后钱乘机建议练兵,帮助董昌联合附近各县乡兵,组成著名的“杭州八都兵”,把临安、唐山(昌化)、东安(富春)、海昌(盐官)、龙泉、余杭、于潜、新城(新登)八个县的乡团,联合成军,后随形势又发展扩充为十三都。

  钱练了两年兵,终于等来了时机。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七月,盘踞浙东七洲的义胜军节度使举兵叛乱,董昌派钱渡江反击,八都兵初试锋芒便节节胜利。敌军仓促南逃,至台州被捕,押送钱军中。钱即斩其首于会稽市,回军报功。董昌大喜,于是报钱为“权杭州军州事”,自己则接管浙东州,至此,钱便真正开始担任杭州刺史,经营王业。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繁盛的大唐成了过去式。自唐末至宋初之间,中华就陷入了动乱非凡的“五代十国”时期,然而吴越钱氏却较为稳定,自唐经五代至宋,前后七朝始终保持着兴盛局面,钱稳掌兵权60载,平安执政长达46年,安度晚年到81岁,这不得不说是乱世之中的奇迹。钱氏的长盛不衰,与钱的“齐家之道”密不可分。

  当年钱的“老上级”董昌入主浙东州后,就开始心存叛变。一天,董昌梦见一只白兔坐在金床上,于是请人圆梦,有人怂恿说:“将军生于卯,卯是兔,兔入金床是预兆将军登基。”这话正好应了董昌的心意,于是他立马选定在卯年卯时卯日—即乾宁二年二月初二,正式披上龙袍,自立国号,自比天子。

  董昌极希望近邻钱能支持他的帝业,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钱竟然拒绝了叛唐活动。钱一向对国家极为忠诚,并且秉持“保境安民”的政策。他面对这样一出闹剧,深念旧情回复董昌一篇《劝董昌仍守臣节书》,不忍眼看恩公自坠深渊,写得情深意切,义正词严。

  钱曾对其子说:“子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钱氏家乘》也记载说钱“嘱曰:'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勿废臣礼’”。意思是说,不管中原如何改朝换代,我吴越一概视为正朔,称臣纳贡,不要卷入其争战。

  由是,待朱温建立后梁后,时任镇海节度使的钱首先上表祝贺,表示愿意称臣。朱温十分高兴,马上封他做吴越王,自此有了五代十国中的吴越国,如此俯首称臣,他是历代帝王中惟一一位。这正应了陈胜吴广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钱非凡的帝王气度体现得淋漓尽致。

  称王后的钱仍然十分警惕小心,他夜里睡觉,为了不让自己睡得太熟,用一段滚圆的木头做枕头,叫做“警枕”,倦了就斜靠着它休息;如果睡熟了,头从枕上滑下,人也惊醒过来。

  他不但自己保持警惕,对他的将士也要求严格。每天夜里在他住所周围,都有兵士值更巡逻。有一天晚上,值更的兵士坐在墙脚边打起盹来。忽然,隔墙飞来几颗铜弹子,正好掉在兵士身边,把兵士惊醒过来。兵士们后来知道这些铜弹子是钱从墙里打过来的,在值更的时候,就不敢打盹了。

  钱正是如此兢兢业业地保持着他在吴越的统治地位。宋人叶适说:“吴越之地,自钱氏时独不被兵,又以四十年都邑之盛,四方流徙,尽集于千里之内,而衣冠贵人不知其几族,故以十州之众,当今天下之半。”明人刘基也评价吴越钱氏之崛起:“社稷因以巩固,黎庶赖以安全。”吴越钱氏一族之兴,实则影响了整个两浙历史的推进。

  诗礼之家 家学成风

  钱开创吴越国以武力取胜,所以人们论钱氏功业时往往只注意武功和治国的业绩,其实钱氏家族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古时,犹以钱氏文人群体在宋初文坛的璀璨为耀。

  苏东坡曾在《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的诗中写道:“未肯将盐下莼菜,已应知雪似扬花。五季文章堕劫灰,升平格力未全回。”以此来咏叹文坛“二钱”——钱易、钱惟演两位诗人语出惊人、才华卓越。

  钱惟演和钱易是堂兄弟,世称“二钱”,常被比之于晋代的“二陆”(陆机和陆云),他们同样都是昆仲天才倾动中原文坛。“二钱”之中,钱易为兄,人品诗品也略高,明代冯梦龙称钱易“文行诗词,独步朝野”,南宋王庭王圭也评“希白(钱易的字)博古,能逐追其间,冠绝于时,非才大莫能然也”,称赞钱易能作一流的诗作,他努力从新的角度学习唐人诗风,开拓宋诗的新局面。尤其是一系列作品讽刺政治的咏史诗,非常发人深省。

  钱惟演比钱易小九岁,但却成名较早,29岁就和杨亿等共创西昆体成为领军人物,西昆体是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杨亿、钱惟演在编书之余所写的酬唱诗结集为《西昆酬唱集》,这部诗集在当时影响很大,学子纷纷效法,号为西昆体,在宋初风靡了数十年。《西昆酬唱集》收集了十七位作者的250首近体诗,其中杨亿、钱惟演的就有202首。

  而钱惟演的幼弟钱惟济,钱易的胞兄钱昆都为当时的著名诗人,之后晚辈中的钱昭度、钱藻等钱氏后裔,亦驰骋于北宋诗坛,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宋代“钱氏文人”群体,作出了很高的文学成就。

  记者在采访杭州钱研究会秘书长钱刚时,这位钱氏第33代世孙风趣地说:“钱氏家族非常崇尚教育,别看我们虽然姓钱,但是却出了很多的文学家和科学家。全国有钱氏人口264万,占全部人口千分之零点二二,可出的各类人才却大大高于别的姓。”

  因为崇尚做学问,钱氏后裔除了自古出了很多诗人外,还通过科举制度出了颇多文状元、武状元、探花、解元及经元,选入翰林者为数众多。乾隆年间,钱氏家族更是出了一个历史上罕见的“连中三元”的奇才。

  钱(1743-1799),字湘舟令,一字振威,清代江苏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门第。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他以乡试第一的成绩中举为“解元”。相传当时主考官谢墉深夜阅卷,困顿入梦,恍惚中见到一位仙人授给自己一支巨笔,笔土赫然刻有“经天纬地”四个大字,笔端饰以孔雀毛,光焰夺目。一觉醒来,案上正好放着钱的试卷,谢墉想,梦中神仙所授之笔必定就是此人,于是便把他的试卷放置“解首”,即第一名。之后钱进京参加会考,途中梦见苍龙彩云在他面前凌空飞舞,于是他左手按住龙角,右手取笔在龙头上写下“奎壁凝晖”四个大字,字刚写罢,龙即腾空飞去。不久,他便连续摘取了“会元”和“状元”的桂冠。

  钱连中“三元”的消息传出,举朝震动,他是清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三元”,乾隆皇帝认为这是满清开国以来的大喜事,是为“太平盛世”的瑞兆,于是亲自作诗一首送与钱,诗云:“龙虎传胪唱,太和晓日暾。国朝经百载,春榜得三元。文运风云壮,清时礼乐蕃。载咨申四义,敷奏近千言。 讵求止端楷,所期进谠论。王曾如何继,违弼我心存。”

  钱氏家族历代子孙鼎盛、人才辈出,这与钱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教育引导,要求后代自善其身、尊教重学、勤俭持家密不可分。在《钱氏家训》中,反复教导要“孝于家”,“忠于国”,“兄弟相同,上下和睦”。又言:“子孙虽愚,诗书须读”,“读经传则根底深,看史书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这些家训“祖武是绳,代代相传”,从而造就了钱氏家族的兴旺发达。

  现今的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是目前吴越国创始人钱后裔在全国聚居最集中、人口最多的地方。这里一万多人中,90%都姓钱。据钱刚介绍,清代时,长乐镇上有300亩土地,作为教育基金,以此来鼓励钱氏后裔认真读书、研究知识。

  这种家族内部互帮助学的精神,一直是钱氏家族的优良传统。我国杰出的科技界“三钱”之一的钱伟长,少年丧父后,就是靠叔父钱穆与宗族的救济,才完成了学业,最后成为大家。

  钱伟长的名字就是钱穆给取的,钱穆也是我国一代国学大师。钱伟长的曾祖父是清代的举人,祖父是晚清的秀才,父亲也是饱读四书五经的教师。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但世代教书薪水微薄,家计窘困。钱伟长的祖父是在他父亲16岁时去世的,而如今他的父亲恰好也是在钱伟长16岁时逝世,钱穆深感侄子命苦,于是力助钱伟长读书。然而当时钱穆也只是在一所中学当教师,收入微薄,但他仍然省吃俭用,资助侄子,而钱氏家族的“钱氏义庄”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救济钱伟长读书。

  19岁那年,钱伟长刚以优异的文学和历史成绩考取清华大学,便发生了“九?一八”日本侵占东三省的惊人事变,出于忧国忧民之心,他要求由中文系转读物理系,学习近代科学技术。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开始并不同意,钱伟长说道:“本来我确实喜欢文学,可是现在国家更迫切需要的是科学技术,是飞机大炮。我目前的数理化成绩虽不如文史成绩,但我有决心赶上去!”他的赤子之心感动了吴教授,答应他试读一年,在这期间,钱伟长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从此,真正迈进了自然科学的大门。

  1939年7月,钱伟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生招生考试,远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求学。之后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又碰到了钱学森等人,一同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之后成为了中国的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大师。

  科技界“三钱”的叫法来自周恩来总理,可见他对这三位杰出科学家的褒扬。“三钱”中的另外两人,钱学森是中国导弹之父,钱三强是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都是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科学家。

  “小的时候,钱学森、钱学榘和我们一家都是住在一起的。”已经退休在家的钱榴宝老人现定居在杭州,她是钱学宏的女儿,钱学森、钱学榘、钱学宏是堂兄弟,50多年前,他们都住在杭州建国路上的一所大宅子里,而钱学榘的儿子,正是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钱永健。

  钱家的子孙都是按照“继承家学,永守箴规”来排辈分的,钱榴宝和钱永健一样是永字辈,但是却没有用永字。究其原因,原来钱榴宝诞生的时候,是当时这一代惟一的女儿,钱氏家族向来多儿少女,于是为了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女儿,就取名为“榴宝”。

  “我们一起住的时间不长,我当时年纪也小,很多事记不清了,当时大家住在一起,虽然有十几口,人很多,但是大家都很懂规矩,懂礼貌,尊重彼此。平时如果碰到长辈,我都要向他们行礼。”大家庭在一起住了没几年,抗日战争便开始了。日本人攻入杭州,家族的命运也就此改变,家人纷纷四散避难,钱学森、钱学榘两家辗转来到了北京,之后双双通过国家公派去了美国留学。而钱榴宝则跟随父亲来到了宁波避难,后来老人独自一人又回到杭州工作生活至今。

  “钱氏”对杭城的新贡献

  “吴越王钱是杭城的奠基人,他和他的子孙推行'保境安民、善事中华、纳土归宋’三大国策,使杭州迅速成为经济繁荣、文化荟萃的'三吴都会’,奠定了'人间天堂’的基础。希望杭州钱研究会不断深化对钱和吴越国的研究,理清吴越国发展变化的脉络,挖掘吴越文化的时代内涵,为打造文化名城、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作出积极贡献!”在2007年11月5日举行的杭州钱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作为杭州钱研究会的名誉会长送来了一封热情洋溢且主题鲜明的贺信。

  “我们钱研究会并不只是一个钱氏家族内部的联络平台,我们要做的是深度挖掘吴越国传承下来的先进文化,并对现在的杭州发展做出贡献!”杭州钱研究会秘书长钱刚兴奋的说,“所以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前景也非常宽广。”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退休教授邹身城长期研究城市史课题,他在这方面很有见地,认为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吴越钱氏治理杭州及控制两浙近百年的历史,其实正是启动了一场“城市革命”。

  公元907年,钱在杭州创建吴越国,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杭州城市的大发展就是从公元907年开始启动的。

  历史上奔流不息的钱塘潮,曾是我国仅次于黄河的一条多殇之河。千百年来,常因激流逼岸、吞噬田地、毁坏房舍、卷走人畜,而让杭州城不得安宁。“水不治则不能安民”,钱上任后,立刻展开了以治理钱塘江为首的“五水整治”工程。

 

  杭州段的钱江大塘始建于三国,大多采用简单的泥土堆积版筑,年久易塌,更经不起激流巨浪的冲击。钱召集杭州有经验的水利工程人员一起研究如何改进大塘的质量,由“重濠累堑”构筑成的十里长塘,真正发挥了“控江”的作用,终吴越之世未再决堤。

  如今的西湖虽然美不胜收,但在古时自中唐白居易浚湖以后,唐末世乱已经无人顾问。至吴越建都时,已荒废90余年。曾有方士劝钱把西湖填平,在上面建造王府,说若将西湖填平,可有千年王气。钱对此建议不以为然,说:“百姓借湖水以灌田,无水即无民。况且五百年必有王者起,岂有千年而天下无真主者乎?”正因为这位国君的不以为然,西湖才得以幸存,而且还幸存得很好。

  钱专门成立“撩湖兵”,专司疏浚西湖事宜;新挖水池3处,引西湖水入池,增加城市的淡水供应;又修建龙山、浙江两闸,以遏制江潮灌入内河,著名的“钱氏捍海塘”就是他的功劳。其后,钱又凿礁通海,扩大了杭州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治河护田,疏通了运河要道;调节湿地,让其纵横分布,旱涝有备。

  杭州的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吴越整治“五水”取得整体效果。用钱的话说,“杭城精气之美、人文之盛,均由于此。”五代中后期有位博学之士陶谷,在其所著的《清异录》,竭力赞美杭州风光绮旎、生活富庶,称“轻清秀丽,东南为甲;富兼华夷,余杭又为甲。百事繁庶,地上天宫也。”

  钱的开明之处,还在于顺应了两方面的有利形势而有所作为:一是由于北方动乱驱使大批灾区流民南来投奔,他们无家可归,听凭安置。吴越加以甄别,凡有一技之长的留在城市作坊从事手工劳动;有经营能力的,听任经商,行商、坐贾、帮工都可以;对那些赤手空拳徒有劳力的则分给土地,贷给种子,使栽种果蔬花卉,或植桑养蚕。于是城市人口得以有序增添。

  另一方面则在唐末中央集权的政府行政控制力衰退,官市衰替,市场松绑的形势下,因势利导,全面取消坊市制度,刺激经济发展。取消坊市制以后,商贸得以破门而出,摆上街头,所有大街小巷都可开店、摆摊、设作坊。市场活跃了,就业机会增多。人们可以自由谋生,更加吸引外来人口的迁入,市场化客观上推进了城市化,形成了“珠宝之富甲于天下”的空前繁荣景象。百事繁庶的大城市,为南宋迁都来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是钱为首的“三世五王”共同经营古代城市化的成果。

  可见,钱氏吴越国实为杭州乃至浙江发展的转折点,吴越国对浙江和杭州的深远影响。钱氏王室对历史厄运的难得规避、钱氏后裔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以及吴越钱氏家族都有着极为巨大的研究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正是前瞻性地看到了这一点,2007年年末,经过多方不懈努力,杭州钱研究会正式成立,并且在杭州师范大学设有海内外第一家“钱氏家族研究所”,也是中国第一家以家族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所,科坛巨星钱伟长、著名诗人钱明铿,上海钱研究会名誉会长钱镇国等钱氏后裔赫然在列,本着“为建设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献计出力”的宗旨,杭州钱研究会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刀阔斧地展开了一系列工作。

  2007年11月6日,钱王祠五王殿前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祭大典。大典完全仿照古代的祭奠仪式,包括了鸣铳、献贡品、敬香、击鼓鸣钟、奏乐、恭读祭文、唱颂歌、献祭舞等13项祭祀礼仪。大约有来自海内外的三百余名钱氏后裔参加了这次盛大的祭祀活动,而在一旁围观的更有近千名杭州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大家一起见证了这个继承中华五千年传统的祭祀仪式。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杭州钱研究会在之后的工作中发现,历史上的祭钱王仪式和一般的祭祀活动不同,竟独树一帜地在元宵节时进行。据杭州的文史专家丁云川介绍,他在查找资料时偶然发现了元宵祭钱王的史料—《元宵祭规条例》,其中详细记载了祭祀钱王的各项仪式。

  元宵祭是吴越国特有的一项活动。历史上的元宵节本来只有三天,即正月十四试灯、十五闹灯、十六落灯。据赵德麟《侯鲭录》卷四载:“京师元夕放灯三夜,钱氏纳土进钱买两夜,今十七、十八夜灯,因钱氏而添之。”这说的是,钱王归宋后,向宋太祖进钱买了元宵节后的两天狂欢,从而开创了规模盛大的元宵祭。

  “这样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活动,应该每年都展开。”杭州钱研究会秘书长钱刚表示,他们已经上报杭州市委市政府,今后计划每年都举办“元宵祭钱王”,不仅祭祀,还要发展元宵灯会,民间武术等特有的元宵活动,将它办成大型的群众活动,真正成为杭州市的一个传统节目,让市民能通过这些活动了解杭州的历史文化内涵。

  而在今年的西湖博览会上,吴越文化交流活动也已经正式立项,不仅有钱氏科技精英系列展,吴越钱氏谱牒文化研讨会,杭州钱研究会还邀来了钱学森的堂妹、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钱学敏,来杭州做一场《钱学森科学艺术与创新思维》的报告会,届时钱学森的大儿子钱永刚可能也会来,讲述更多鲜为人知的钱学森身边的故事。

  (本文部分史实材料参考邹身城、邹小、刘伟文所著《两浙第一世家吴越钱氏》一书)

 
 
    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
   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镇压农民起义军,累迁至镇海节度使,后击败董昌,逐渐占据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
    由于吴越国力弱小,又与邻近的政权不和,只得依靠中原王朝,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后唐明宗时,钱镠因惹怒枢密使安重诲,被削去官职。后明宗时,钱镠官职恢复。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安国县衣锦乡茅山。
   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由是田塘众多,土地膏腴,有“近泽知田美”之语。还鼓励扩大垦田,由是“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1] 
 
概述内图片来源:1925《临安钱氏家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