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苏东坡的口头禅功夫说起

 米米1211 2012-01-01

 
 
据说,著名诗人苏东坡十分喜欢参禅悟道,他与一个叫做佛印的禅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苏东坡写了一首诗,想显示一下自己的禅修功夫和境界。在诗的最後一句是这样的∶「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台。」写完之後,就派人送给住在江对岸的佛印法师看。佛印看後,提笔在诗上批了两个字∶「放屁!」叫人送还回去。苏东坡本以为自己的诗会受到佛印的赞赏,不料竟是这个结果,大发脾气,立即乘舟过江来与佛印理论。万没想到这位和尚早已在江边等候了。苏东坡就问佛印,这是什麽意思?佛印笑著说∶「八风吹不动」,怎麽一屁就把你吹过来呢?应该改成∶「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东」。苏轼闻此言,恍然大悟。

做为一个诗人,苏东坡的诗词豪放,空灵,凝重,其艺术境界很高,对中国文学有著深远的影响,但,就参禅悟道来说,他也只能算是口头禅的功夫,一遇到实际情况,其定力和境界就没有了。不要说宇宙人生,生死存亡不曾了悟,就是名利得失还未全放下,只能是说说而已。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平时,论生死,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但是,死神真的来临时,吓得魂飞魄散。平时,我们谈名利,把它看成是身外之物,恨不得将其视为粪土,但当利害得失摆在面前时,争得是你死我活,视名利为生命。
 
 
 

在宋代,有一个禅师叫善昭,官府命令他去乘天寺做主持,一连下了三道命令,他都无动於衷。

官府对派去的使者说:「如果再带不来禅师,你就得死!」使者吓得面无人色到禅师面前苦苦哀求。禅师自知不去是不行了,便与徒弟说∶「我怎麽能丢下你们一人去做主持呢?如果带你们去,你们又赶不上我」。一个徒弟说:「师父,我能跟您去,我一天可走八十里。」禅师说∶「不行,太慢了,你赶不上我。」又有一个徒弟说∶「师父,我能跟您去,我一天可走一百二十里。」禅师仍然摇头说∶「太慢了!太慢了!」徒弟们觉得很奇怪,搞不清师父到底能走多快。

这时,另有一个徒弟站出来向师父说∶「师父,我明白了,我愿意追随你。」禅师问∶「你能走多快?」徒弟答∶「师父能走多快,徒弟就能走多快!」禅师听了非常高兴,他知道徒弟明白了他的意思,笑著说∶「很好,那我们上路吧!」这时,禅师一动不动坐在法座上,微笑地圆寂了。而那个徒弟也恭敬地站在禅师的身旁立化了。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无法考证,也许有很大的夸张成分,但是,它所体现出的悟道者的境界和功夫是非常充分的。当一个参悟了宇宙人生的奥秘,洞晓了生死的真相,他便真的不会计较名利得失,不会贪生怕死。视死如归,这便是觉悟者的境界。而我们固然到不了他那种把死看得如此之淡,淡得就像出趟远门一样的境界,但,我们可以做到∶当危难来临时,沈著镇静,坦然而对。

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人生就是一种修行和参悟,就是境界不断升华的过程,不仅仅是那些出家人。只是说,看你往哪方面修,往哪里行。生活给我们「设置」了重重障碍,一些人被束缚住了,不能悟破,而另一些人突破了重重障碍,顿悟了生活的真谛。

人类认识世界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科学的分析,综合,归纳的逻辑思维的方法;另一种就是直觉体悟的方法。它超越了逻辑推理的过程,直接让心灵体验那个奥妙,使人的境界大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在今,凡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历三种人生境界。他说的最後一个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辛弃疾的一首词的最後一句。这个女子没有「宝马雕车」,也不在「笑语盈盈」之列,她远离众人,淡泊自恃,超凡脱俗,伫立在灯火暗淡的地方。其实,这个女子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人生奥妙或真谛。而我们千百遍地寻觅她的踪迹,忽然间回首一瞥,她却在那里,这就是说,我们需要不断地修行和参悟,才能猛然醒悟人生的真意。

-----------------------------------

评:既然人终有一死,终会失去一切,何不去寻找一些不会失去的东西,比如觉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