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年工作感悟:我为什么总是失意?

 太阳下的森林 2012-01-03
经验和体会一:不要怯官

我出生在农村,应该说在参加工作以前,很少见到官。偶尔见到一个官,穿着与作派与普通老百姓有很大的区别,感到他们非常了不起,非常神秘。这种对官的认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求官路上的心理难度,而且因为对官的畏惧,每次见到官,总是很紧张,口将言而嗫嚅,足将进而趑趄,给官们留下了一个羞口羞脚的坏印象。记得一次单位领导安排我参与单位案件的调查,案件是单位某位职工在企业驻厂时,曾在某乡镇负责销售该厂产品,但后来部分销货款没有交到企业,企业申请法院调查,法院要求单位派一个人参与,单位便安派了我。其实这项工作是一个不讨好的差事,如果单位职工真的有问题,虽然这事与我无关,他也会恨我的。但我那时没有把这事看得这么严重,领导安排了,就去了。到某镇后,我积极参与调查,并作好记录。回单位给领导汇报前,我整理了思路,但在给领导汇报时,由于对领导的敬畏,却口齿不清,逻辑混乱,不仅把他弄得如坠五里云中,连我自己都越搞越糊涂,最后领导只好找企业会计才把情况弄清楚。这件事后,领导就再没有给我安排什么重要工作。
    我在参加工作的将近十年里,在对官长的敬畏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单位职工的许多做法同时强化了我的这种敬畏。我们单位冬天里取暖主要是用电炉。但冬天供电并不是很稳定。有时上班时停电了,领导们没有办法取暖,办公室主任就会把我叫着与他一起找来火盆炉子,木炭,四处搜罗来一些引火的木柴,急急忙忙地烧一盆木炭火。然后再引燃其它几个火盆里的木炭。几位领导自始至终端坐在办公桌前看我们忙碌,根本不会伸一下手。长期这样,怎么不叫我这样的人对他们心生敬意?不仅对单位主要领导,甚至对办公室的领导都是如此,参加工作后的前几年里,我总是早十几分钟上班,打扫办公室和公共走廊的卫生,帮助一位退休后仍上班烧水送报纸的离休干部往暖水壶里上开水,上班后按办公室主任要求整理文件,接打电话,收发文件。办公室主任安排的工作真的是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计较个人名利,不讲任何价钱按要求完成。这样做,一方面是想有所进步,能混个一官半职,一方面是由于无知而对他们产生的敬畏。对官长的敬畏和个人的前途的绝望使我对单位工作产生的极大的厌倦,然而又不得不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不断重复那些无聊而紧张的工作。

     对貌似强大、无所不能的威权掩盖下的软弱的认识是从一九九八年开始的。我们单位以前有一辆标志牌小轿车。因单位经费紧张,实在养不起这台小车了,单位领导决定停开这两小车,把它锁进了车库。开这辆车的小车司机便随之失业了。单位把小车司机安排在办公室上班。一次一位副局长要小车司机到经委送一份文件,小车司机说:我是开车的,不是送文件的,你要我开车可以,要我送文件不行。副局长被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只好通红着脸自己去送。又有一次,单位举办统象棋比赛,办公室主任对小车司机说:今天你负责给比赛选手倒茶。小车司机什么话也没说,转身站起来就从办公室出去了,一整天都没有来。办公室主任讪讪的,我怕他安排我倒茶,连忙也从办公室走了出去。我一向是比较听话,也乐于做事的,原因前面已说过。但一是倒茶时间已经太长,再就是倒了如此长时间的茶,个人状况没任何改观,我实在不想再继续倒下去了。我对倒茶是如此反感,以至于现在我在家里都常常忘了给来家的客人倒茶了。小车司机对领导的顶撞并没有换来什么疯狂的报复,他的待遇也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从以上两件事,我看到了领导权威力量的有限性,但真正让我把领导彻底普通化、矮小化的,是后来的一些见闻。

      先说两件我听到的,可以肯定至少有百分之八九十是真实的。二00二年,我们单位与另一个单位合并了,在新单位听和我们合并的那个单位的职工讲他们的领导的故事,感到那些领导与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多大区别。他们单位有一位领导刚从乡党委书记任上调过来时,本来已多处有房产,看到单位有一个会议室,马上占为己有,但自己又不住,只是空着,后来调到别的单位,单位补给了几万元的装修费才了事。他经常在外吃饭,或是洗桑拿后都是记帐。一到半年或年底,餐馆或是洗脚屋就会派年轻女性工作人员来讨帐,这位领导会当着单位职工的面摸捏调戏前来讨帐的人,完全无所顾忌。

      再说两件我亲自见过的。单位副职不可能象正职有那么多机会捞取好处,便抓住一切机会揩单位的油。没有任何接待业务也要到馆子里吃上一顿。好顺便开两张假发票,拿两条好烟。一次年底,单位安排公款拜年,没想到没有给其中一位副职安排经费,这位副职恼羞成怒,当即打电话给单位领导,威胁他说,如果不给他安排同等数量的拜年经费,他将把所有的事都捅到纪委去。单位领导迫不得己,只好给他安排了五千元的拜年经费。单位还有一位副职,权力欲望很强,为人也比较生猛,争权夺利不讲情面,什么手段都敢用,无所不用其极。单位一把手最开始也想一手遮天,虽然安排权力欲极强的那位副职管机关,却不给签字权,大家也知道,没有签字权也就是没有权。那位副职不满意了,在办公室与一把手拍桌子打板凳,大闹了一场,从此不上班,到处讲一把手的坏话,说一把手没有什么用,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一把手没办法,只好同意分管机关的副职签字,那副职才心满意足地回来上班。

      听到官们的许多轶事,看了官们的许多表演,参加工作十年后,我总算明白了官们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敬畏的。他们与普通人一模一样,而并不是他们自诩的什么社会精英。从我的角度末看,官们甚至不如普通人,他们有着比普通人更多的缺点。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一个想在官c上有所作为的人才会认为当一个官并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理想,只要方法得当,官这个东西甚至垂手可得。我花了十年才懂得官的本质,你只需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看看我所写的,就可以节约上十年的时间。不过我现在看到当官的,多少仍然还是有些紧张,这应该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尊官贵长的遗传因子在起作用吧。

     经验和体会二:吹拍送不要脸红

   中国有句俗话:礼多人不怪。李宗吾在大作厚黑学中传授的求官六字真言中,大多数讲的都是吹拍送。可见在中国,从古到今,要想有官做,少了吹拍送任一环节都不行。就是不想当官,只想求官办一件事,少了这几样也不行。我没有什么文才,偶尔写点东西驴头难对马嘴,但平时喜欢看书,诸子百家无所不看,也看了一些谋略之类的书。曾看到有人为了求官吮痛舔痔的事,当时觉得很恶心,竟然有人用这样的手段要官。现在想来,他们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能够想人所未想,行人所未行。如果他们能活到现在,完全可以开办一所公务员培训学校,不知能遂多少人当官之渴想,得其真传的,不知要当上多大的官。本文探讨的,不仅仅是当官。因为官毕竟数量有限,就算人人都有当官的悟性能力和吹拍功夫,人人都把李宗吾的厚黑学读得横流倒背,也不可能人人都当的,所以本文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探讨如何求官办事的课题。

       求官给官与求官办事是有区别的。有一天,我们几个官c失意者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一致认为是送得不够多,不够勤便,为什么送得不够多,不够勤便呢?主要是因为没有足够多的实力去送。可为什么又有很多与我们情况差不多的人又能当上官呢?正讨论间,一个曾经当过某企业的厂长走了进来,听了我们的讨论,他说:要想当官,仅仅靠送是不行的,还要别人看得起你这个人。如果他认为你不适合某个职位,你送得再多,都是打水漂。因为他不可能要你把东西提回去,他如果真这么做了,是让你下不了台。所以只有在他比较欣赏你,对谋求某个职务有三四分把握后,再给管事者送上一些东西,事情就有了眉目。我们几个人同时没了话。看样子,我们的失意,不仅仅是送得不够多,不够勤,应该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几个都有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我们不适合做官。到底哪样的人才适合做官,这个我没有研究。我估计可能是这样的人才适合做官:潘安貌,邓通富,子建才。但如果真要按这些框框去找官,我估计全中国也难找几个出来。从领导角度来选人,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做官的材料,这个我没有经验,对官十分渴想的,可以多找些门径去探寻。我在这里只想谈谈吹拍送的作用,和我因没有很好处理吹拍送而造成的影响。

    吹拍可能使领导对自己幻想中的过人的能力有一种满足感。送可以使领导对自己的影响力有一种满足感。除刚任领导职务人以外,长期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收受别人的礼物可能并不在乎礼物本身的价值,而更多的是看重送礼人对他的忠心和感激。应该说对吹拍送的重要性我认识得比较早,但是在落实上却出了一些问题。

       我当时想为领导送礼,最开始主要是解决房子问题,也就是是把房子整修一下。那时我住的房子很破烂,是一套位于四楼的两居室房子,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面西有两个大窗户,窗框腐烂严重,安的玻璃经常被风吹到室内陆上摔成碎片,地平也起层形成凹坑。最头疼的是整栋楼只在一楼有一个公共厕所,长期无人打扫,秽物遍地,十米以外就能闻到臭气,根本无法入厕。因为要整修的地方比较多,整修费用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我希望单位能拿钱帮我整修一下。那时住房还未实行货币化改革,解决住房应是单位应尽的义务。一些与我同时分配工作的同学,单位比较好的,早就给他们安排了三室一厅,两室一厅的住房,照说我这个整修住房的要求并不过分。于是我找了个机会,把我的要求给领导反映了,领导表示同意,但一征求办公室的意见时,我们的主任则说不行,理由是我住的房子是下属单位的。办公室主任说这话倒是当着我的面说的,听了他这么一说,已经同意为我整修住房的领导随即改变了主意,还劝我说:你一个人还有那么两间房子,企业里的职工可是几个人才能住两间房子。反驳他也没有用,我只好一个人生闷气,在那栋破屋里苦敖岁月。后来单位有了多的房子,我又给领导们反映房子问题,领导同意我搬回单位来住,可办公室主任又发话了:不行,他要在那边把房子占着,因为那家下属企业还欠我们单位的管理费。如果他走了,单位就再难追回欠款了。领导又劝我还在那两间房子里住一段时间。后来实在住不下去了,我第三次向领导反映房子问题,领导觉得不好再找理由推辞了,因为我已在单位敖了八年,成了老职工。于是他就答应了。可是,当我准备搬房子时,办公室又提前将房子租给了一个个体户。我真的很愤怒。但我没有闹,我觉得闹没有作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之间关系搞得太紧张对自己也没有好处。我只能继续在一边生闷气。现在想起来,我真的很愚蠢。实际上这个困扰我将近十年的问题,完全可以一两百元就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给领导或办公室主任送一两百元的东西就OK了。因为领导如果没有从中得到好处,我的问题解不解决对他来说都无所谓。办公室主任一提出异议,他就不再坚持为我说话了了。而办公室主任,因为在其它问题上作不了主,难得有一个显示权威的地方,在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的时候,他自然要行使一下否决权,让我知道他的厉害。


   当时我是不是没有想到送礼呢?想到了的。只不过脸皮不够厚罢了。那时侯,害怕送礼时遇到熟人,因为单位职工都住在一栋楼里。就是有私房的领导,也怕同时遇到其它同事不好意思。考虑得愈多,损失愈大,烦恼愈多。后来某年年底,一位朋友找到我,说我们有一家下属企业处于县城繁华地段,如我能去当厂长,他可以引进资金对其进行改造。我一听方案可行,在他的怂恿下,便有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送礼,给领导送了价值120元的水果,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我的工资那时每月还不足200元。当时接了礼物,听我讲了来意,领导一口答应。开年后左等右等没有消息,后来才知道另有人选。原来那人送得更多。我没有再加码给他送东西,也没有再向他提出什么要求。实际上我不应该就此打住,而是应该继续活动,再找机会。我们的单位虽说是一个烂单位,但赚钱的机会还是不少的。上面只讲了送的问题,再要讲一讲吹拍。前面讲到过的小车司机不知大家还有没有印象。他与领导直接作对是在小车停开之后的事。小车还在使用时,他一直都非常小心,经常给办公室主任家里搬米,帮他带东西,在办公室的时候主动为办公室主任添加茶水。经常对办公室主任的字赞赏有加。对单位主要领导就更不用说了,言听计从。与之相比,我就只好自叹弗如了。

     后来,我碰到过一位公司总经理,当然是国有公司,他说: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是一只狗要我拈蛆都行。吹拍送是一门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中国可以说博大精深,穷尽毕生精力都难以完全领会,谁人理解得更深透一些,他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好处。我以为,要把吹拍送做好,关键是是若无其事,羞羞答答是不行的。一位退职的领导就说:你如果给别人送礼时缩头缩脑的,别人肯定不敢要你的,他一看就知道你沉不住气,哪里还敢与你合作?

  经验和体会三:要长一双势利眼

    我刚参加工作时,特别注意团结同志,与人为善,尽量不与同志们发生直接冲突。十多年的小心翼翼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好名声。想反地,领导与同志们对我的评价是迂腐,优柔寡断,没有魄力。对于同志们对我的看法我倒是无所谓。关键问题是我在处理与领导和同志们想处的关系时所采取的平均用力的策略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实在的好处。

      我刚上班时,单位有一位退休后仍留在办公室做一些烧水扫地一类活儿的老干部,他当时做这些事时单位并不给他发工资。按说他这么高风亮节地为单位做事,应该为人称道才是。但许多职工私下里对这位退休干部不以为然。他们把他与某一类名声不好的狗联系起来。听了大家的议论,我有时也留心一下这位老同志。果然发现他烧好的水只给局长室提开瓶,其它的则是自己到办公室提,每有报纸杂志或信件送到单位,他分发时也只把局长的报纸和信件分出送到局长室,其它的则由办公室分发。总而言之,对局长的服务十分尽心,对其它同志则完全不放在眼里。对于大家对老同志的埋怨,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我们总不可能要一位六十岁的老人来为我们服务吧。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对这位老同志的做法很不解。他没有任何有求于局长的地方,为什么还要那么尽心尽力地巴结局长?最近几年我才明白了那位老同志的用意。有权势的人物总有用得着的时候,而那些无职无权的人,从他们手中得不到任何好处,有什么必要去注意他们,为他们服务?后来这位老同志到底得到了什么好处,我不得而知。不过,我相信,以一个活了六十多年的人的智慧,这位老同志所做的事情一定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在这里,我为什么要把人要有一双势利眼作为一个重要体会和经验拿出来单独说一下呢?主要是因为势利是我们都有的一种价值观,但是又生怕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势利眼,所以总是要想办法遮掩。殊不知,人的精力有限,如果把有限有精力花在没有价值的事情上,就会影响其它更重要的事情。所以在单位内部关系的处理上,一定要不怕得罪小人物,千万要处理好与单位重要权势人物的关系。势利不是一个问题,相反,势利能使你抓住主要矛盾,从而取得最大的实际效果。

    一个单位不论有多大,都会分成大大小小的派*系。你如果完全采取中立的态度,虽然可以全身,但绝对不会得到什么好处。所以对于参加哪一派,一定要反复权衡。真要想处于不败之地,最好的办法是与权势人物站在一边。坚决要与单位那些愤世疾俗者划清界线。有时候,就算权势人物一派不想接纳你,也不要一心去与他们作对。我所在的单位很小,只有十来个人。在处理内部关系上并不复杂,只需搞好与领导的关系就行了。但对于如何接近领导,博得领导的欢心,我是多年来不得要领。而且有时想些办法接近领导,又生怕别人背后耻笑,因为我脸皮还没有厚到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不脸红的地步。我长期研究观察发现,善于与领导拉近关系的人,多少都能得些好处。我同时也发现,有些同志在巴结领导时过于盲目,就是不管被巴结者能否给他好处,也总是胁肩垂手,唯唯诺诺,浪费了不少感情和精力。有些心肠黑毒的领导,明知不能给别人什么好处,也泰然接受别人的奉承和讨好,甚至于故意在这些人面前摆官架子作贱别人。所以,我在这里要郑重强调一下,就是对于那些年龄已大,根据干部任用条例和各种地方土政策衡量再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的,不能给人好处,又不能给人造成威胁的,暂时是官,马上就要下台的,千万不要把他们当官,一定要把他们当作老百姓一样看待,也要让他们早点感受到当老百姓的滋味,而不能让他们生活在官的权力幻想中。

      经验和体会四:暴力在机关是一种重要力量


  无数事实证明,越是在基层机关,越是缺少升官发财的机会。如果我们年龄超过了三十五岁,如果我们没有规定的任某职应具备的文凭,甚至是我们可能连当官后只需要写的原则同意几个字都不会,也就是说,我们今生当官的可能性已经为零了,是不是为了得到一点好处,就只有低三下四地去求人恩惠了呢?其实就象当官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一样,吹拍送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领悟其精神实质的。那么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呢?有,就是暴力说话、胡搅蛮缠。国家有国家机密,单位有单位机密,我所在的这个人数不多,经费好象也很紧张的单位同样有不少秘密。其中主要秘密就是财务。有一年,单位召开秘密会议,决定为股级以上干部发五百元奖金。奖金的领取照例是在一种非常秘密的状态下进行。单位秘密当然不能与国家秘密相比。秘密发放奖金没几天,就有人泄了密。这些泄密人的心态可能是觉得秘密发了钱,虽然增加了收入,但大家都不知道,何处体现他们的权利和优越感,高人一等呢?想到这,又觉得没意思了,所以一定要讲出来,让那些没拿到的人又羡慕又忌妒才高兴。其实我们单位就是这样,说秘密多也多,说没有也没有,开始的秘密,没几天就被人公开了。而且大家虽然知道了不公平,但从来没有人提过意见。但这一次却不同了,因为单位新来了一位会计,这位会计也是副股长。他听说了这事,心中大怒,上班后便找到局长办公室,质问局长:为什么股级干部发奖金没有给我发?局长见他来势汹汹,心中不快,便说:你从哪里知道股级干部发了奖金?会计说:你不要装聋作哑,明明每个人发的五百元,你当我们不知道?你说没发,可以,我们来查帐,如果帐上没有,我就不要,如果帐上有,我就非要不可。局长心虚,连忙对他说:有话好好说,不要激动,是你的跑不了。局长说完,亲自到财务室把出纳喊到局长办公室,补办了一些手续,给会计发了五百元。后来知道整个事情经过的一名职工讲起这件事,常常说:真有意思,找局长一闹,就发了。我也是副股长,那位会计拿了五百元,我也应该有,不过我没有闹,所以那次没有给我发。

      除了能够动用暴力机器的少数机关外,欺软怕硬,倒象是绝大多数领导的一种通病。有一个机关,平时要求非常严格,大多数都比较遵守规章制度,可是有两个人领导是管不住的,只能听之任之,一个是原来的司机。一个是曾任某乡镇副镇长的干部,司机很少来,来了也是起负作用。比如有一次单位领导班子给人大述职。其中一位领导讲得比较少,说得比较无奈,讲完后全场寂静,他却一个人鼓了两分种的掌。可是单位长期不能把他怎样,应该发的一分不敢给他少发迟发。而那位任过乡镇领导的干部,则因不善理财,加上两个小孩开支比较大,经常手头紧,手头一紧,就找单位借钱,单位不借,就在办公室骂人,闹得整栋办公楼都无法办公。领导只好安排财务上给他借钱。有时在办公室骂人没有效果,他就会带上两位公子到县、州、省上访。领导见了他,眉毛就会皱得差点看不到。总要想尽千方百计满足他的要求。我有一位同学,与我一样来自农村,没有什么根基和背景,分到了一家效益比较好的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上班。上班的第一年年底,发奖金时,单位没有给他发。他知道了这个消息,怀揣一把明晃晃的菜刀找到厂长办公室,问为什么不给他发年底奖金?那厂长理直气壮地回答他说:你是今年才分配来的,正在一年的试用期内,所以你没有年终奖金。我的同学从怀里掏出菜刀,咔嚓一声,一刀砍到厂长办公桌上,刀锋陷进桌面四五厘米深,他对厂长说:我不和你讲那么多,你给我发不发?如果不发,我把你砍死算了。嘴里国骂带着恩施土苗骂。吓得厂长面色铁青,仰倒在办公椅上半天没回过神来,头脑刚一清醒,便连连对我的同学说:给你发,给你发。又对外喊:某会计,快给他把奖金发了。这个故事我并不是直接听我的同学讲的,而是听另一位同学转述的,细节有待证实,但事情应该还是有的。最近我曾看到过我的这位同学,他已经成了副厂长,原来的厂长还没有退休,他们俩人的关系好象还不错。我不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冲突,何以还能相处如此之好。看样子,适当的暴力对维护自身权益有着一定的作用。我对自己的肌肉暴发力没有多少信心,别说单位,就是在外面与别人发生冲突也是主动承认错误,以息事宁人为主要策略。我们单位绝大多数同志都是绵羊性格,能够直接挑战权威和单位不合理秩序的,这么多年来,就只出了会计一例。可惜他五年前又调到别的单位去了。有时没事,我们几个胆小怕事的同事聚在一起闲聊,都说生成的性格,要改也改不了。谁也不知道以后单位会不会有所改变。单靠单位解决生计问题是不可能的,必须要转变思路,另谋财路。但想来想去,又不知到底干什么好。目前有几个把希望寄托在炒股上了,据说收入不错。这应该说是我们以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经验和体会五:要采取各种手段抓住一切机会



回想参加工作后的二十年来的经历,我发现我并不是没有做官的机会(这里很有必要强调一下,我念念不忘当官,并不是我的官瘾很大,主要是我们的工资待遇与级别挂钩,以前不任实职,也可以享受相应级别的待遇,但到我们参加工作应该享受这个待遇时,这个政策就取消了,要享受相应级别的待遇,非得任相应级别的实职不可,象我们这样靠工资吃饭的来说,级别不起来,工资就上不去)。我曾经有过两次被推荐到乡镇任职的机会。一次是九四年,一次是九八年。九四年时我还只有二十四岁,如果那时我明白了现在才明白的道理,我一定会抓住这个一生难遇的少数几次机会。那次推荐时,只要稍加活动,到乡镇任职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可是当时,我仍然把做官看成是一个非常崇高非常神圣的事情。我认为我的学识,能力,阅历都还达不到任这么一个重要职务的程度。因为想得太多,我没有抓住这次机会,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县直部门的许多人都把到乡镇任职看成是在单位受排挤的表现,再就是许多人认为乡镇工作生活条件太艰苦,所以大多数被推荐人不愿到乡镇去任职。其中有一位被派到某乡镇的,据说是某单位的一位问题职工。当时组织部门到某单位考察时,某单位见有这样的机会能把包袱推出去,便全票将他推荐到县直某战线,战线便把他推荐到了某乡镇。从这个事,可以看出到乡镇任职的容易程度,同时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干部考核任用方面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县里对乡镇领导选任工作上如此草率,谁能保证上级派到县里的干部就没有这种情况呢?再往上推也如此的话,真的就不敢想了。我那次如果抓住了机会,虽然不可能在乡镇干出多大成绩,甚至有可能也被乡镇一把手赶回县直,但总是比到现在都还没有解决一个级别问题要好。

     四年以后,组织部门又组织了对我和单位另一位同志的考核。那位与我同时考核的单位同事对于到乡镇任职没有任何兴趣,他甚至认为单位领导推荐他到乡镇任职是陷害他。我知道这是我解决级别问题的又一次大好的机会之一,甚至于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但是与第一次一样,我仍然只有思想,没有行动。与第一次相比,这一次如果采取活动措施的话,条件更成熟一些。因为我有几个可以找的老乡那时都已经或在县直,或在乡镇掌了实权,如果找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帮忙的。在患得患失中,我与第二次机会又失之交臂。后来又有些机会,就是县里组织党政领导干部公开招考等。由于信息上的不对称性,再加上面试和考核上的极大的不确定性,都使我没有能够金榜题名。

    大家在总结一些人当官的经验后说,一个人要当官,必须具备几个必要条件:一是机遇。如果你的工作单位是企业,那么这一生就注定你没有了当官的任何可能性。如果你能挤进党政机关,那么你再不济也能混个副职干干。二是有人提携。就算你满腹经纶,有经天伟地之才,如没有人拉你一把,也只能老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三要钻营。钻营包括跑和送。地球人都知道,做官可是一个效益最好的生意。谁也不会把官帽主动送到你手里。你自己都不想做官,难道会有别人来为你做官的事操心?这个除非是老子为儿子才会如此尽心。他们总结的还有个第四点:才能。其实这点我认为不重要。当年的刘帮文化程度不高,照样夺天下。曹参和萧何在辅佐刘帮造反前,只是县衙小吏,前朝几人会把他们放在眼里,谁会认为他们有水平有能力。但刘夺了天下,他们都做到了宰相的高位。据说文章与治国能力都十分受人称道。知道了做官的前提条件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这就象解一道数学题,首先必须要反复读懂题意,才能找到正确答案一样。实际上所有的公务员,在进入公务员队伍前,主要是想公务员稳定的待遇,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可能对于为人民服务和升官发财考虑得并不是很多。但是一进入公务员队伍,看了那些官长们享受的各种明的暗的待遇,自然就会想到要当官。想当官并不是一个肮脏的想法,而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欲望。任何人都不能嘲笑,不能打压,不能剥夺。那些总是说某人不适合当官的,完全是别有用心。如果一个人想当官,就不必要听他们的滥言。

     机遇稍纵即逝,这句近几年常用来形容我国经济形势某一方面情况的话,也适合于想做官的人,想求官办事的人。只要发现机会,就要毫不犹豫地抓住它。要克服各种心理障碍,特别要相信,只要有初中文化程度,谁都有能力把绝大多数官当好,刘帮能当好皇帝就是明证。何况现在绝大多数公务员都是本科学历。机遇有各种各样的形式。象我说的组织部门来考核是机遇,党委政府领导机关招办事员更是机遇,党政机关公开招考也是机遇。级别稍微高一点的机关内部科室领导同样有相当的含金量,如果领导要搞公开竞争,就是内部有猫腻,也要拼命一搏,不要害怕与老的科室领导竞争,面子上过不去,因为你如果对他手软了,他掌权时不见得会对你手软。只要有机会,就要去紧紧抓住,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可以反复阅读并背诵,这可是不要学费的取官的活教材和好方法。各种手段都要用,千万不能有任何羞耻感。以上求官之抓住机遇,同样适用于求官办事的。大家一定要身体力行,千万不要象我一样,三十七岁时只有功不成名不就的可耻可悲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