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迟福林:广州应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LM0318 2012-01-04

  进入以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新阶段,城市化战略地位开始凸显,城市化将成为消费主导、富民优先的重要载体。

  未来的5至10年,我国将处在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阶段。着眼于这个特定背景,广东省已出台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强调与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趋势相适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实现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统一、标准的一致和水平的均衡,全省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国内位居前列,在国际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广州市作为全国中心城市之一,制定未来1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要有利于实现城市化的建设目标。为此,需要研究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关系,以提升广州市的综合竞争力。我认为,这应当是广州市制定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殊性所在。

  首先要客观判断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进入以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新阶段,城市化战略地位开始凸显。城市化将成为消费主导、富民优先的重要载体。应当说,我国改革开放30年城市化进程很快。问题在于,相对于工业化进程,城市化明显滞后。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参照国际经验,城市化率应当在60%左右。按照这个标准,我国的城市化率滞后10到15个百分点。中央已经明确3年放开中小城市的户籍,我估计5年左右放开大城市的户籍是大势所趋。由此,城乡一体化将有重大突破。从多方面的情况看,“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城市化主导的发展时期。在这个背景下,广州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大城市,作为广东省主要的城市,需要系统思考其在我国城市化时代应当扮演的角色。广州市在过去出口导向的发展中,在工业化主导的时代,在追求总量为目标的发展阶段,走在全国前列。未来在城市化主导的发展趋势下,广州市也应当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城市。要实现这个目标,毫无疑问需要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先行先试。

  城市化时代的服务业发展比重,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联系日益密切。在现代社会,公共领域的投资是拉动服务业增长的重要投资领域。广东省提出到2020年投资近2.5万亿到公共服务领域,这个投资带来什么呢?那就是加快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型、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的发展。这个发展将直接拉动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去年广州市开发区6项主要指标在全国开发区总排第一,但在区域内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滞后,造成开发区“一边是欧洲,一边是非洲”的现象。因此,广州市的城乡一体化要解决两个大问题:第一,有没有可能通过广东全省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加快推进广州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其中,农民户籍和土地因素联系在一起,现在户籍问题的背后是土地因素和社会福利因素在起作用。社会福利因素在促进城乡一体化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如果社会福利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是有保障的、可转移的,将直接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进而促进土地公平、公正的流转。为此,需要高度重视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影响和牵动作用。第二,农民工、外来常住人口能否融入城乡一体化?能否融入广州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珠三角有2000多万居住两年以上的农民工,广州市可能占了很大的比例。规划广州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考虑在解决农民工问题上,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有重要突破,走在珠三角的前面、走在全省的前面,走在全国的前面。

  在珠三角区域一体化中,广州市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个角色和作用,首先取决于广州市服务业的发展对珠三角有重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要实现这个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这一条,服务业的提升、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发挥都将受到影响。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