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使用说明】
了解课标要求,明确复习重点内容,提高复习效率,课前复习记忆并填充自主学习内容,做完练习题,准备上课检查。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基础知识 |
问题提炼 |
一、汉字
1.起源——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的刻画符号
2.成熟——商代_________文
3.西周——“__________”
4.秦朝----秦始皇统一文字:__________;后出现“隶书”。
5.理论——东汉许慎总结出“六书”理论,即:象声、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6.先后顺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二、书法
1.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秦小篆——汉 隶。
2.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条 件:___________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代 表:“书圣”_____________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隋唐达到新高峰:
背景:隋唐一统,盛世气象
成就: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____________,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____________,书法理论日益成熟。
4.宋代书法艺术市民化:
背景:宋代重文,___________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特点: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他
们追求个性,有意无法。
5.明代书法艺术市民化加强: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个性化的
创造。
三、篆刻
① 时代——秦汉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② 特点——秦印:雍容大度,精制不苟;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风格。
③ 明代——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一门艺术。
|
概述汉字的起源及发展演变的过程
汉字演变的趋势(基训P34)
我国的书法艺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
概述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
第8课 笔墨丹青
【课标】: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基础知识 |
问题提炼 |
一、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①起源————新石器时代
②从萌芽走向成熟————战国时期
③魏晋南北朝:代表 ——“以形写神”,____________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④唐 代:代 表 ——“画圣”________________《送子天王图》“吴带当风”。
⑤从宋代到明清:
宋 代:时代背景——_____________阶层壮大、____________兴起
题 材——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
特 色——更加注重意境(如“马一角”“下半边”)
明 清:特 点——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⑥民俗画的发展
宋 代:时代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文化普及。
题 材——描绘民间风情
特 点——写实
代表 作——《_________________》(张择端)
明清:木刻版画作为小说的插图,反映了世俗的审美趣味,百姓喜闻乐见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二、中国书画的特征
特征:① 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② 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③ 在启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
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中国文人画有哪些特征?(基训P38)
概括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课标】: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基础知识 |
问题提炼 |
一、《诗经》
内容:①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
②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③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
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二、楚辞
概念:战国时期_________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特点:句式灵活
代表:屈原——《_____________》
三、汉赋
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是一种带韵散文。
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四、唐诗
原因:①国家统一、强盛 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
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④科举制度的确立 ⑤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
代表人物 |
时代特点 |
作品风格 |
代表作 |
流派 |
李白
(诗仙) |
盛唐 |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 |
《早发白帝城》
《蜀道难》 |
浪漫主义 |
杜甫
(诗圣) |
唐由盛转衰时 |
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 |
“三吏”“三别”其诗称为“诗史” |
现实主义 |
白居易
|
晚唐 |
通俗流畅,平易近人 |
《长恨歌》
《琵琶行》 |
|
五、宋词
原因: ①两宋时期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特点: 句子长短参差,便于灵活自如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
代表:婉约派——柳永 《雨霖铃》;李清照 《永遇乐》。
豪放派——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弃疾、陆游。
六、元曲
含 义: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
社会背景:① 根本: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
③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
七、明清小说
明清社会:① 商品经济发达,__________阶层兴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 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③ 印刷术的不断完善;
④ 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
⑤ 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成 就: ① “四大奇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三言”“二拍”: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③ 批判现实的作品:____________的《红楼梦》(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顶峰);______的《聊斋志异》(宣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和__________的《儒林外史》。 |
简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诗歌的特色,分析这些特色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
概述唐诗繁荣的原因
宋词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和两宋时期社会的变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基训P
43)
明清小说兴起的社会背景
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指出这些特色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
|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标】:了解中国古代戏剧的艺术成就,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基础知识 |
问题提炼 |
一、中国戏剧的发展历程
1、萌 芽——古代_______戏
2、开始形成——宋代南戏
3、真正成熟——元代___________(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4、高 峰——清代京剧
二、京剧
1、京剧的形成
①_______ 年 间:四大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②道 光 年 间:“京剧”形成。
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④著 名 艺 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杰”
2、京剧特点
①题 材:以历史故事为主
②乐 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鼓、板、大锣等
③角 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④表演形式: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
3、京剧常识
生——男扮演者;
旦——女扮演者;
净——花脸(红色:忠勇正义;黑色:刚正果敢、粗犷豪迈;白色:奸诈狡猾、阴险毒辣);
丑——在鼻梁、两眼间画白粉,属喜剧色彩。
4、除京剧外,我国还有哪些地方剧种?
秦腔、越剧、豫剧、川剧、粤剧、黄梅戏……
|
简述中国戏剧发展的历程
简述京剧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
【有效练习】
1.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有一奇特现象——魏王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见左图:戏剧中的曹操脸谱),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而变成神和圣(右图为位于湖南湘潭的关圣殿),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影响人们评价曹、关二人的因素分别是
A.忠、 孝 B.孝、义 C.节、 义 D.忠、义
2.2002年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3.7万枚秦代简牍,举世震惊。这些简牍是秦代地方官府档案。 从右图秦简及其释文,你得到的信息有:
①秦代确已实行郡县制
②秦代确已统一文字为秦篆
③这些简牍早于公元前221年
④秦代已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4.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总结,其主要依据是
A、历史学家的分析和思考 B、当时的客观事物
C、各种历史教科书 D、各种历史文物
答案:(1、D 2、A 3、B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