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体戳杂谈

 mhml 2012-01-08

连体戳杂谈  

 

连体戳杂谈 - 杨国华 - 杨国华邮事博文 

 ●连体戳是一种近几年盛行的戳记。有关对连体戳介绍和商讨,现在常见于报刊。前一段时期,有关连体戳的叫法,争论比较激烈,中心议题是用“连”字还是“联”字,各说各的理,使人们难以取舍。我想,现在将两枚不同图案的邮票印刷在一起称“连票”,那将两个不同性质的邮戳连在一起称“连体戳”,也顺理成章。由于“连”和“联”两字均能表达目前这类邮戳的概念,看来没有必要再去改名。假如持“联”字者硬要钻字眼,“连票”也许将改称为“联票”,恐怕大家都要反对。

●连体戳的属性,现在很难界定,在媒体上争论也比较激烈,有的公开称连体宣传戳,属纪念戳范畴(见《集邮报》2004.4.6第2版一文)。我想,目前还称连体宣传戳较为合适。因为,国家邮政对纪念戳刻制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其中有一条规定,纪念戳“式样不限,但任何一面长度(圆形的为直径)不得超过五厘米。” 可见,现在的连体戳都明显超过规定。而对宣传戳的刻制,国家邮政至今尚无规范性文件。如1998年9月20日,为“庆祝中国科技大学建校四十周年”合肥市邮政启用的连体戳,这许是我国较早出现的连体戳,从它的文字说明和使用性质,应完全是一枚纪念性质的日戳,到今天我们还称它为宣传戳,也许道理在此。

●其实连体戳的属性很难界定,实质上也是目前我们对那些与邮政业务无关内容宣传戳和纪念邮戳的如何区分的概念。前几年,我比较热衷于宣传戳的研究,在以前连体戳尚未盛行的时候,有位邮友问我,你凭什么标准来区别,我说:简单地讲一般能销票的,并可以当日实寄的,应属于纪念邮戳,否则只能统称为宣传戳。尽管我也知道这个概念并不确切,但在当时“鱼龙混珠”,个人通过邮政部门操作,就可以随意刻制各类戳记的情况下,也只能这样去理解。上海一直是刻制和启用纪念戳、宣传戳比较规范地区,但近年来,受各地影响,也出现过一批此类戳记,这里也有连体戳,当天也有一定数量用于实寄。

●连体戳的最早形成,无非是我们一些戳记设计者,突破一般戳记设计常规,参照带文字和图案的邮资机符形式的一种创造。初出现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为什么近几年却全面铺开,这主要与近十年来宣传戳的“铺天盖地”分不开。记得,我一开始集邮,就喜欢收集各种邮政副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看到有宣传戳,是必求无疑。但到了二十一世纪,情况就不同了,数量之极,恐怕已无人可说清。另一方面,也许刻制宣传戳“有利可图”,不规范戳,臆造戳频频出现,极大程度上损害了集戳者的积极性,于是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呼吁,宣传戳要刻制要规范;要有邮政局名,要带上邮政徽记等等。特别这种非“自然”产生的宣传戳,由于不能销票,又被一些集邮专家指责为“灰姑娘邮品”。这时,人们想到宣传戳与邮政日戳连体形式出现,能达到宣传戳也能销票的目的,也很自然。

 宣传内容与邮政业务无关而随意刻制戳记的“归宿”,尽管当前的连体戳并没有走出传统宣传戳的老路,但呼唤连体戳的精品意识、刻制一些确实是当地发生重大活动和具有历史纪念价值的重大事件有关,富有地方特色意识是相当重要的。真如国家邮政在刻制使用纪念邮戳的目的和意义中指出,“这种戳记,不宜过滥,遇事随便纪念;也不宜过紧,忽略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我不希望看到连体戳走上“传统宣传戳”的老路。

●所谓连体戳,它是由带文字、图案和普通日戳两部分组合。前一部分目前也无规范,犹如个性化邮票的附图,设计者可以自由发挥,但普通日戳部分,目前国家邮政是有规定,我们就得遵守。当然我国地大,邮政局所星罗棋布,从实践来看,目前各地使用不规范日戳也相当普遍,但再不规范,但日戳上的文字及布局的基本要素还是符合“邮政日戳印模规定”,让人们能接受。问题是目前许多连体戳的日戳部分,是设计了越来越离谱,这分明是随心所欲,无规范行为,使人无法苟同。日戳部分更有创造。看来,用不了几年,连体戳这个名词可能我们将重新定义。

连体戳杂谈 - 杨国华 - 杨国华邮事博文连体戳杂谈 - 杨国华 - 杨国华邮事博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