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智者管仲》之一 管鲍之交

 精益求精394 2012-01-09
《历史上的智者管仲》之一管鲍之交

        今波: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历史,各位好,这里是《文化中国》我是今波。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两个好朋友管仲和鲍叔牙,分配被两位齐国的公子,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看中,这两个好朋友就,各自辅助了一个公子,当了军师,各为其主。不久,齐国发生动乱,国君被杀死,这个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听到消息以后,就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王位。观众为了能让自己的主子,公子纠,当上国王,就主动前去拦截公子小白,遇到公子小白,他弯弓搭箭,对着小白就射了一箭,那么这一箭有没有射中公子小白呢,观众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呢?那么今天我们请到的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周圣伟教授,跟您来讲一代智者管仲。教授您好。

        周圣伟:你好,主持人。

        旁白:周圣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词学》编委。

        今波:那么观众这一箭射出去,有没有射中公子表白呢?

        周圣伟:射中了。

        今波:只听“当”的一声。

        周圣伟:射在他的衣袋钩上了。

        今波:救命衣袋钩,这个箭就落地了。

        周圣伟:公子小白很机灵,他假装中箭,把舌尖咬破,口吐鲜血,躺在地上,骗过了管仲。管仲以为他死了,或者是至少是重伤,不堪为忧了。谁知道公子小白就利用了管仲的这个疏忽,抢在公子纠前面赶回了齐国,当了了齐国的国君。这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齐桓公。

        今波:那么公子小白当上了齐桓公之后,管仲的命运到底如何。暂时按下不表,咱们说起来管仲,其实电视机前各位,可能应该对他还是比较熟悉的。

        周圣伟:管仲是春秋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个历史任务,可以说是在多个方面,多个领域,他都有建树,他是今天安徽颖上那一带的人,当时就是颍上,在淮河那边,颍水那一带的人,名字叫夷吾,排行老二,所以叫管仲。

        今波:过去古人排行,伯、仲、叔、季,管仲说白了,就是“管老二”。

        周圣伟:对,跟孔子一样。

        今波:孔子叫孔仲尼。仲尼“仲”也是老二的意见。另外还有一本书就叫《管子》请问这是管仲留下来的吗?

        周圣伟:《管子》这本书就是稷下学派里面的一些人,对管子比较崇尚,把他说过的一些话,有些思想观念记录下来,成了《管子》这本书,倒不是他写的。这个跟孔子的《论语》,跟《孟子》都非常接近,是后世的一些门徒或者是尊崇者,把他们(的言论》汇编成书的。

        今波:我们刚才说到孔子和管子,分别都是老二,但是孔子是比较敬佩前辈的老二,于是在他的书当中,就有了“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大概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管仲的话,我们到现在还是披头散发,实际上就是不文明的样子。

        周圣伟:还处在蒙昧状态。

        今波:这个评价应该很高。

        周圣伟:这是一方面,还有另外一方面。孔子对管仲也有一点批评,管仲的才华不应该用来辅助齐桓公称霸,应该用来辅助齐桓公去振兴周王朝,所以这是孔子对管仲评价的两个方面。

        今波:当然了,放到诸葛亮那个地方,好象似乎就只有崇拜了吧。因为诸葛亮自比“管乐”。

        周圣伟:每自比“管乐”。

        今波:这个“管乐”,不是管乐队的意思,是管仲和乐毅这两位,他把管仲是推在非常高的位置上的。

        周圣伟:乐毅是军事家,乐毅是战国时期燕昭王,用黄金台招来的一位贤人,后来带领燕国的军队攻打齐国,连下齐城72座,不是齐国出了一个田单的话,那齐国整个就灭国了。

        今波:那么,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诸葛亮对管仲这种的推崇。

        周圣伟:是的,他每以“管乐”自比,就是自诩有管仲的政治才能,有乐毅的军事才能。

        今波:刚才咱们说的都是一些历史明人对管仲的推崇,但实际上在民间,老百姓当中熟悉管仲的,我觉得可能很多是源于一个成语,叫“管鲍之交”,说的就是管仲和鲍叔牙的交情。

        周圣伟:他们俩是年轻时候做生意的伙伴,管仲年轻时,家里面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经济跟鲍叔牙一起合伙做生意,再说管仲这个人为人处事,也跟一般人不大一样。司马间《史记.管晏列传》里面,曾经记载,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的时候,他老占鲍叔牙的便宜。

        今波:对,这个很有意思,你说本身管仲出的本钱小,可是赚了钱以后,分红的时候,却是管仲拿的利润多,鲍叔牙拿的利润少。所以后世人们总是为鲍叔牙打抱不平,管仲贪财,可是鲍叔牙是心甘情愿地让他拿。

        周圣伟:管仲认为说我出本钱少,是因为我钱少,我要分红多,是我用处多。所以鲍叔牙“不以我为贪”就是不认为我是贪财。

        今波:可是后来还有别的事,不止是做生意一件事上的不公平。

        周圣伟:好多,管仲帮鲍叔牙出过主意,出来混点事干干,他看鲍叔牙不是很顺,结果鲍叔牙听了他的意见更加困顿,鲍叔牙不恨他。他不是认为管仲的主意没出好,他是认为当时的整个大环境不好。管仲自己做了三次官,好几次出来做官,时间不长又都灰溜溜地下来了,鲍叔牙也不是认为管仲无能,而是认为机会未到,机遇未到。管仲也参过军,当过兵,一打仗碰到稍微有点不利,他撒腿就跑。

        今波:逃兵啊。

        周圣伟:跑的比谁都快。

        今波:这是最让人看不起的,那个时候。

        周圣伟:他也有理由,他说鲍叔牙“不以我为怯”,就是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胆小怕死,他知道我现在不能死,我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要养,我一旦死了,我老母亲没人养了。

        今波:就是赶快逃命,还是背着孝道。

        周圣伟:鲍叔牙认为他是孝,所以他后来很感慨。他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最了解我的人就是鲍叔牙。

        今波:那么我就觉得,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知音关系,在历史上一直是和,和钟子期、俞伯牙之间的那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这种感情,是放在一块儿并列的。在《列子.汤问》当中曾经记载,在上古时期一个叫俞伯牙的,琴弹的特别高妙,但是没人能听的懂,然后只有一个叫钟子期的能听懂,这个俞伯牙弹一支乐曲,钟子期一听,好。当时原文应该叫做“峨峨乎若泰山”,再弹一曲,钟子期又说了,“洋洋乎若江河”,所以总会有赞叹的语言给他,于是两个人成了知音。“管鲍之交”和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友情相比,有什么不同?

        周圣伟:钟子期和俞伯牙这种知音,原本是音乐审美方面的,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就是不再弹琴了。这原本是音乐审美方面的,我们说得再抽象一点,是“精神会通”,音乐这种艺术比较抽象的,精神会通,蕴托在里面的一些思想志趣别人听不出来。钟子期能够心领意会,有点“伯拉图”很浪漫、很美。但是,理想色彩太浓,就是两者相取相衡的话,我宁可取“管鲍之交”,离生活更近。

        今波:更现实一点。

        周圣伟:更现实,我认为“管鲍之交”,为什么令人向往?那是对朋友非常全面、透彻、深入地了解与理解。是出于自觉出于本然的,对朋友的一种信任。

        今波:其实后来机会就到了,这个时候可能很多朋友,一直在惦记着,就是说公子小白躲过那一箭的杀身之祸之后,当上了齐桓公,那该如何收拾管仲?这个其实我们应该把这个前因后果要跟大家说一说。当时齐国之前的国君是厘公,他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其实就是大家后来也知道的,那就是齐囊公。

        周圣伟:长子是公子诸儿。

        今波:公子诸儿,次子就是公子纠。幼子就是公子小白。厘公死了以后,这个囊公继位,也就是公子诸儿,但是这个人齐囊公非常昏庸,残暴,打骂什么找茬什么事情,在大臣当中是经常有的。那么管仲、鲍叔牙知道不会有好结果,就分别带着公子纠、公子小白到国外去了。

        周圣伟:一个躲到鲁国,一个躲到莒国。

        今波:那怎么两边就打起来了呢?

        周圣伟:后来齐国出了一个坏家伙,叫公孙无知,他把齐囊公给杀死了,齐国发生内乱了,一些大臣又把公孙无知给杀了,尤其有一部分大臣,是拥戴公子小白的,有一部分大臣是拥戴公子纠的。就想迎取他们之中的一个人,回来做齐国的国君。于是两个人知道这个情况,就拼命往齐国赶,就出现了你开头说的那一幕。

        今波:那就是两边看谁跑得快,谁先到了那个地方以后,谁就能当国君。在路上,管仲尽管使出了,自己的百步穿杨箭,意图拦截公子小白,可是没有成功。没成功,公子小白先到了齐国。

        周圣伟:这是是真的叫一句成语“捷足先登”,于是他就登上了国君的宝座。

        今波:齐桓公一登上齐国的宝座,想想我该收拾谁了,首先当然把他对头,哥哥公子纠先收拾了。

        这:对,这时候手足之情不讲了,政敌先要铲除,公子纠就躲在鲁国避难,于是齐桓公就跟鲁国国君带了个话,因为齐国强大,鲁国弱小,让他把公子纠处死,把公子纠的两个左膀右臂,管仲跟召忽,还有个人叫召忽,押解回齐国,现在叫引渡。

        今波:这管仲一回来,那还有他好日子过吗。齐桓公心(里想)当初我差点被你一箭毙命,你跟我有仇,而且你是我哥哥的死党,看我怎么收拾你。那管仲怎么样?

        周圣伟:不是这样,齐桓公把管仲引渡回齐国,不是要收拾他,是拜他做宰相。

        今波:怎么会这样呢?他是箭射自己的仇人啊。

        周圣伟:这就是“管鲍之交”。因为齐桓公当了国君以后,他是想起用鲍叔牙做宰相,谁知鲍叔牙跟他讲,你要用我做宰相的话,不如用管仲。

        今波:为什么呢?

        周圣伟:管仲在好几个方面都比我强,治理国家,统帅军队,善待人民都比我强,所以你要用宰相,就要用管仲,千万不能错失这个人。齐桓公一开始就耿耿于怀,他射过我一箭。

        今波:对,谁能忘记这个茬啊。

        周圣伟:鲍叔牙跟他讲,他当时是各为其主,他忠于公子纠,现在公子纠死了,他像忠于公子纠一样忠于您不就好了,您要做一个有作为的国君的话,那么你一定要用管仲做宰相,所以他拼命推荐,所以我们讲“管鲍之交”充分的信任和了解。然后齐桓公终于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拜管仲做了宰相。

        旁白:华东师范大学周圣伟教授和《文化中国》讲述人今波,正在为您讲述历史上的智者管仲。

        今波:鲍叔牙当时在劝齐桓公的时候说,如果你只是想随便治理治理国家的话,那你拜我做相就够了,但是如果你想称霸天下的话,那么就一定要用管仲了。

        周圣伟:非用管仲不可。

        今波:非用管仲不可,这个推荐力度是非常大。

        周圣伟:因为他也迎合了齐桓公的政治理想,因为齐桓公在此之前,做公子小白的时候,还不是齐桓公的时候,经常跟鲍叔牙讲他将来如果怎么样怎么样的话,他可能会有一些什么想法。所以鲍叔牙才会有这个话,你想仅仅是做一个齐国的一般性的国君,那么用我鲍叔牙做宰相就够了。但是如果你想让齐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要称霸天下的话,那么你非用管仲不可。所以他是了解齐桓公的政治理想,然后是迎合了这种政治理想,用这样的一种方式,隆重把管仲推出来了。

        今波:这叫“正中下怀”。当齐桓公使人来到了,管仲面前的时候说,你来当宰相,把你给放了,我估计管仲可能做梦都想不到这一点。

        周圣伟:管仲当时的感慨,我可以说四个字叫“感激涕零”,人的一辈子有鲍叔牙这样一个朋友,那是幸运。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里面还有一句话,“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之知人也”。也就是天下人不赞美,不是去赞美管仲多么英明、伟大,才能多么杰出,智慧多么高明,而是赞美鲍叔这个人,对朋友的理解、了解、信任和推荐。

        今波:放在现在,您愿不愿意交一个像鲍叔牙这样的朋友。

        周圣伟:这个是很难的,可遇而不可求。所以管鲍之间的这种交往,借用金代元好问的一句话,是后来很流行的在爱情上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男人跟男人之间,这种肝胆相照,意气相许,惺惺相惜的这种交情,我认为有时候比男女这种生死恋还要感人。你像桃园三结义,《三国演义》里面,刘、关、张。

        今波:三兄弟。

        周圣伟:关羽一死,你看张飞气得,急得,然后刘备不管国家基业,也要亲率大军(征讨东吴),尽管输了,对感情的这份真诚还是很感人的。《雪山飞狐》里面,胡一刀跟苗人凤,尽管是对手,胡家刀跟苗家剑,心里面是互相对对方佩服得不得了,很感人的。你看了以后心里面都会气血涌,心潮激荡。所以“管鲍之交”更在于它坚实。

        今波:所以“管鲍之交”成为了后世朋友交往之间的一种楷模和典范。当然了,您说真正现在要拥有这种感情,难度太大了。好,今天非常地感谢你,谢谢。

        周圣伟:谢谢。

        今波:人生一辈子,能有一个鲍叔牙这样的朋友那真是幸运,不过,换个角度说,管仲也对得起鲍叔牙,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和期望,管仲为相,使齐国富强起来,然后又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王,至于管仲为相后的作为和政绩,咱们明天再说,再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