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才情万古对》之李梦阳智对才华溢

 胖门神 2012-01-10

李梦阳智对才华溢


   
①据《池北偶谈》及民间传说。
    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1475—1531),字孟吉,号空同子,庆阳(今甘肃庆阳)人。他自幼好学,极有才华。他的宗师是湖南人,每次考试时,宗师总爱出刁钻古怪的联语难为学生,使学生们大伤脑筋。
   
有一次,先生出的联句是: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许多学生所对的下联,先生都不中意。这时,李梦阳对对句道:
   
水陆洲,洲停舟,舟动洲不动。

  
 ②此联故事,民间另有一说。言湖南长沙之湘江橘子洲(又称水陆洲)头,有座天心阁。相传古时有一姓周的大官来此游玩,见有几只鸽子飞落天心阁上,便想炫耀自己射箭的本领,结果羽箭飞空,未能射中,鸽子飞走了。这使周大人大为恼火。有个善拍马屁的下属说:大人适才未能射中鸽子,是因为有人吵闹,大人何不以此为题出句让这些人听听呢?”周某为了挽回面子,便决定出句试才,能答对者赏10 两银子。他的出句是: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围在旁边的人都对不出来,唯有一个送茶水的村童对道: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大家一听,齐声叫好。周某见无懈可击,只好点头赞许,赏给村童10 两银子。周某回到家中,十分得意地将此事告知夫人。夫人却说:你真是笨蛋!‘洲不行就是周不行,笑你射箭不行呀!你被这送茶的小村童戏弄了,还赏他银子! ”周某听了,才如梦初醒,品出了一点酸涩的味道。据说从此以后,周某真得了个周不行的雅号。可能是由于民间传说为附会周不行,故使上下联均以平声结句,是对联之大忌。又有民间传说称这一故事发生在李梦阳中进士后,拜会老宗师于长沙。因其老师是长沙人,见面之后,老宗师为试其才出句,李梦阳应声足对,使老师刮目相看。
    可先生嫌他花费时间太长,说:好便好也,将来应试奈何?”
   
后来李梦阳赴京应试,于弘治年间考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因榷税触怒势要,被捕下狱,获释后又上书陈述得失,指斥外戚张鹤龄。武宗时,权臣刘瑾擅权误国,他代尚书韩文草疏弹劾刘瑾,被勒令致仕。刘瑾被诛后,他被升迁为江西督学。
   
李梦阳小时候就好学敏求,极其聪颖。一天,母亲带他去离家不远的大王庙烧香,他头上扎了3 根小辫子,活泼可爱。庙里有个嘉明和尚,俗姓赵,有歪才,喜欢捉弄人,以显示自己的能耐,且行迹不端。他早就听说李梦阳非常聪明伶俐,有神童之称,很想当面试试,于是便乘李梦阳的母亲在大殿拜佛、烧香之机,偷偷将李梦阳叫到偏殿,要他对对联,如果对不出,就要罚跪壁角。当下嘉明和尚便出句道:
    
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
  
 这比联句确实不简单,它既将( 古时繁体为3 个车字)字析为3 字,将字析成,又用了唐代名诗人杜牧的名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嘉明和尚心想,李梦阳一定对不出来。可他万万没有料到李梦阳眨一眨眼睛,头一歪,当下就对出了对句:
    
品字三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和尚只贪一杯酒。

   
③关于此联本事,民间传说颇多。有说是王阳明对和尚者;有说是于谦对某和尚出句者;有说为林文斌对和尚者。据《七修类稿》载:陈洵忤权贵,摘之,同僚执酒送行,众为说令,陈循令。说: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高颖对曰: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也用析字法,将字析为3 字,将字析成,在句末则用了当地的一句俗语:和尚只贪一杯酒。嘉明和尚听了,不觉心头一惊,只得暗暗称奇。一计不成,又来一计。嘉明和尚想了一会,又出半联命李梦阳对:
   
古有王梦阳,今有李梦阳,手中一本《太公法》,不知是兵家、是法家、是道家?
    李梦阳初生牛犊不怕虎,他用小手指着嘉明和尚,针锋相对,寸步不让道:
   
昔有卜嘉明,今有赵嘉明,手里一本《金刚经》,可知是胎生,是化生、是卵生?

   
④关于此联,民间传说亦不在少。有说是于谦对和尚;有说是宗泽对和尚;也有说为王阳明对和尚;还有说系林文斌对某和尚出句。
   
嘉明和尚一听李梦阳语句中含有讥讽之意,怒气顿生,伸手上前,想抓住李梦阳的小辫子加以惩罚,被李梦阳灵巧地躲开,转身跑进三王殿里去了。
   
从此,李梦阳才名大振,成为方圆数百里有名的神童。嘉明和尚从此再也不敢恃才戏弄人了。
   
李梦阳后来于弘治年间赴京应试,考中进士,被授以户部主事职。后因榷税触怒当朝势要,被捕下狱,出狱后回到故乡为民,但仍上书皇上陈述朝廷得失,指斥外戚张鹤龄。明武宗时,李梦阳因代尚书韩文书写弹劾擅权误国的权臣刘瑾的奏文,被勒令致仕,出任江西督学。
   
他一到江西,地方秀才全都手持名帖前来拜会这位名噪一时的督学大人,李梦阳自然十分高兴。忽然,李梦阳接到一个名帖,姓名竟与自己一模一样,心里老大不快。他禁不住抬头看了这秀才一眼,只见这秀才衣衫褴缕,蓬头垢面,心中暗想:如此龌龊之刁徒,竟起如此大名,明知本官姓名,也不思更改己名,无知至极!但又不好当面发作,想了想,忽心生一计,便当着众秀才的面,把这个穷秀才叫到跟前,出句命其对: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意思是说,战国时期赵国有个蔺相如,因辅佐赵王抵御强秦,被拜为上卿。西汉时有个风流才子司马相如,曾见异思迁,欲休卓文君而另结新欢,后经卓文君再三劝导,以情感化,方才回心转意。这两个人虽都起名叫相如,实际上差距很大,并不相如。言下之意是说,你虽然也和我同名,但怎能与我相提并论呢?这一来显示了自己的才华,二来发泄了一下心中的不快。众秀才一听,哄堂大笑,早有一班趋炎附势之徒,趁机奉迎,恭维督学高才
    这穷秀才听罢,知道是督学大人拐弯抹角地当众奚落自己,心中大怒。但他强压怒火,轻蔑地一笑,气宇轩昂地回到自己原来的位子上,边走边甩出对句: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⑤据《池北偶谈》。民间又传于谦幼时应考,因姓名与主考同音,主考考前点名,于谦不敢应,怕主考有忌讳时巧对。
   
意思是战国时魏国信陵君名叫魏无忌,曾窃符救赵;唐代时有个长孙无忌,曾辅佐唐太宗定天下,被李世民封为齐国公。这两位古人威名赫赫,尚且不忌讳取名同异,我们当然也就不必忌讳了。言下之意是说,这些古人都不忌讳,你督学大人就不必忌讳,你若忌讳,只能说明你心胸狭窄。对句针锋相对,一下子正中李梦阳的要害。顿时,大堂里鸦雀无声,有几个较正直的秀才,也认为李督学连这么一点肚才和气量都没有,心胸也太狭窄了,听到这个秀才的反唇相讥,心中不禁暗暗赞叹。
   
李梦阳见这个穷秀才虽然当面顶撞了自己,觉得有失自己的威严,但感到秀才说得很有道理,也不免为秀才的才识和机智暗暗叫好。为了再试一试这位秀才的才华,又不失自己的身份,借机训诫这位大胆的秀才,李梦阳严厉地对秀才说:我出半联,你若能在杯茶之内对出便罢,如若不然,当挨戒尺!”穷秀才知道督学大人是有意寻衅报复,但他胸有宏才,毫无所惧,凛然答道:悉听尊便!”李梦阳捧了一杯清茶在手,出句道:
   
杜诗汉名士,非唐朝杜甫之杜诗。
   
意思是说,东汉时有个名士名叫杜诗,并非唐朝大诗人杜甫所写的杜诗。说罢,李梦阳即把杯在手,沾唇欲饮。只听穷秀才对道:有了!大人请听——
   
孟子吴淑姬,岂邹国孟轲之孟子?

   
⑥民间另传唐代诗人李群玉曾与一位塾师妙对过此联。
   
意即有个名叫吴淑姬的人,人们虽也称她为孟子,但并不是春秋战国时山东邹县名叫孟轲的那位亚圣孟子。
   
李梦阳连出了两比难度极大的藏典出句,语意双关,话中藏话,原想难住这个穷秀才,但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很不惹人起眼的穷秀才竟对答如流,且针锋相对,毫不相让,禁不住连声称赞,并亲自给这位秀才把盏敬酒,心中的不满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后来,李梦阳奉旨前往两湖巡察,沿水路经长江、湘江来到长沙,一些文武官员闻讯,纷纷前往迎接。他的那位老宗师时已年老还乡,也来迎接他。李梦阳一见宗师,分外高兴,笑盈盈地对老先生说:适才学生乘舟,偶触一景,可为上联,然苦思不得下联,现正好请教先生。说着,吟出上联:
   
孤雁渡江,顾影徘徊如得偶。
   
先生一时难得下句,急得直搔头。忽然想到自己常照镜子,叹年华如流水,灵机一动,对下联道:
   
老翁照镜,鉴形仿佛似传神。
   
李梦阳听罢微微一笑,说:妙便妙矣,只是思索过久。先生这才想起昔日教李梦阳等众学生对句之事,颔首朗笑道:若非老朽当年严加督促,大人焉有今日?”李梦阳笑着一个劲点头,又连连给老先生施礼,二人乃相视大笑不止。
   
李梦阳后工诗及古文,以复古自命,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合称明代文坛前七子,有《空同子集》传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