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在科学 胜在效率 考生寒假复习日程表

 精彩实高 2012-01-10

 高三生马上迎来寒假,对即将参加 高考 的他们来说,这个寒假应该怎么过呢?首先,高三生寒假要先制订复习计划,列一份详细的作息时间表。

寒假备战高考时间表
时间 安排 进度表
6:30—7:00 起床+体育锻炼 以周为单位(共四周)制定出每周需要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切实可行。建议每周休息一天,劳逸结合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7:00—7:30 练听力/背单词/听新闻
7:30—8:00 早餐
8:00—10:00 宜做套题/专项练习/知识梳理
10:00—10:30 休息(建议多听音乐)
10:30—11:30 宜背单词/写作练习
11:30—13:30 午餐+午休
13:30—15:00 宜做套题/专项练习/知识梳理
15:30—16:00 休息
16:00—17:30 宜背单词/写作练习
17:30—19:30 晚餐+休闲活动(看报纸,杂志,电影)
19:30—21:30 宜做套题/专项练习/知识梳理
21:30—22:30 宜背单词或用于需要记忆的项目
22:30—6:30 睡觉

记忆规律:

  早上6点-8点: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一般人来说,疲劳已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安排对功课的全面复习。

  早上8点-9点:据试验结果显示,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正是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上午9点-11点:试验表明这段时间短期记忆效果很好。对“抢记”和马上要考核的东西进行“突击”,可事半功倍。

  正午13点-14点: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调整一下,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最好休息,也可听轻音乐。但午休切莫过长。

  下午15点-16点:调整后精神又振,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

  傍晚17点-18点:试验显示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间。这段时间适宜做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

  晚饭后:应根据各人情况妥善安排。可分两三段来学习,语、数、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难易交替安排。

据介绍,寒假是高三生自我调整、自我巩固提高的关键时期。寒假里,考生的学习将由在校时的被动学习变为完全靠自己的主动学习。因此,考生要制订一套合适的学习计划和假期作息时间表,做到复习有计划,生活有规律。

高三生寒假在家里没有在校集体学习的氛围,但是不能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或学到哪儿算哪儿。假期复习计划一方面要包括学习知识内容的计划,比如寒假作业、薄弱学科的补习以及课外学习等;另一方面还要包括整个假期的时间安排,比如什么时间和家人串亲访友、什么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以及什么时候学习等。

以往,很多考生放假后早上不吃饭,睡懒觉,尽情地放松,平时的生物钟完全被打乱。开学后,这些考生很难适应正常的作息时间,从而直接影响了新学期的复习状态。

陈艳燕认为,高三生在制订一份详细的作息时间表时,要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具体化,比如早晨几点起床,晚上几点休息,上下午时间如何利用等。高三生寒假里要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每天上午学习三个半小时,下午学习两个半小时。另外,每天还要坚持看半小时的新闻时事(电视或报纸),并留出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高三生制订完复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后,关键在落实。大家可以把学习计划及作息时间安排做成一张表格贴在书桌前。想偷懒的时候,它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让高三生真正把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寒假计划小贴士:

  1.每天学习时间最少保持在7-8小时;

  2.习时间最好固定在:上午7:00-11:30,下午13:30-17:30;晚上19:30-22:30。既不要睡懒觉,也不要开夜车。

  3.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但主要是以保证每科的学习时间为主。例如:你数学定的是2个小时,但2小时过后任务还没有完成,建议你赶快根据计划更换到其他的复习科目。千万不要出现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局面。

  4.上学习的最后一个小时建议把安排设置为机动,目的是把白天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完成的任务再补一下。

  5.天至少进行三科的复习,文理分开,擅长/喜欢和厌恶的科目交叉进行。

  6.要前赶或后补作业。记住,完成作业不是目的,根据作业查缺补漏,或翻书再复习一下薄弱环节才是根本。

  7.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死抠或置之不理,打电话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吧!

  8.晚饭前后和父母散散步,既锻炼了身体,呼吸了新鲜空气,又增进了沟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