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中医院 胡竹芳 )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多因郁、痰、瘀三者紧密结合,互为因果所致。在10年中,我采用自拟的乌僵薏四汤治疗50例″胆囊息肉″病人,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乌僵薏四汤由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 一般2—3个月为一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疏通肝络;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枳壳行气化滞;薏苡仁具有化痰软坚作用,可治疗多发性息肉。僵蚕化痰散结,白芥子、连翘、法夏善于化痰散结。三棱为血中气药,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笔者曾用上方加鳖甲、夏枯草、生牡蛎、丹参等,治疗肝内血管瘤也有一定的疗效。如果胆囊息肉超过1厘米,还是以外科手术摘除为妥。 附医案一则 : 年某,女,36岁。右上腹不适五年,加重一年。经襄樊、武汉、广州多家医院中西药治疗,疗效不佳。患者丈夫为某医院普外医师,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经同类患者介绍于2006年2月25日来我出就诊。 刻诊:右肋不适,痛连肩背,时伴头晕目眩,乏力。体胖,身高162cm,体重89kg,食欲旺盛。喜食肥肉、鱼类、蛋类、动物内脏等食物。B超示:重度脂肪肝,胆囊多发性息肉,最大一个为1.6mm。慢性胆囊炎。血压:140~150/100--110mmHg。血脂三项均高。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辨为痰浊瘀滞为患,治以化痰祛脂,升清降浊。 处方: 方一:全瓜蒌30g、生半夏15g、焦山楂60g、苡米100g、郁金15g、泽泻100g、生南星15g、茵陈60g、茯苓30g、橘皮10g、甘草5g、栀子5g、黄连5g、绞古蓝30g、乌梅100g、僵蚕30g、浙贝母15g 。一天一剂,水煎服。 2006年6月5日三诊:各种理化检查均已正常,彩超未发现胆囊息肉。体重68kg。
|
|
来自: 0004xiaolin >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