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经理“快男”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2007-08-13 08:29:07) 各位注意 用这个网地http://v35.blog.sina.com.cn/u/1215172700,一切都正常,看来新浪的新版确实需要更多改进。下面的文字继续保留,看电脑高手有没有更好意见。 今天,原来只有13页的所有文章,不知道被谁又改成32页,显示的文章又基本全了,其他分类也一样,但时政经济还是没有。本ID电脑水平连菜鸟级别都算不上,也不想搞明白究竟什么回事情。希望是新浪的新系统有待完善。请问,有什么方法让这用得最多的时政经济能重新显示文章。 对于粉丝无数、发行井喷的公募基金,探讨其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似乎有点杞人忧天。但公募基金经理的跳槽比例在今年达到惊人的40%,已明白无误地表明,如今这种基金经理“快男”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 表面上,公募基金经理跳槽是由于个人待遇以及业绩压力等原因。众所周知,公募基金只收取管理费,相对于私募基金的收益提成模式,其分配上的激励机制明显不如后者。但只收管理费模式意味着旱涝保收,收益提成模式在牛市中可能兴旺一时,而在熊市中,则会引发无数法律、经济纠纷,终不是长久之计。 当然,有人可能反驳说,收益提成模式能使得基金管理者的优劣得到更直接地反映,使得优秀的基金管理者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公募基金也可以尝试采取相应的模式。但是,在只收管理费模式中的管理资金大小与收益提成模式中的分成收益大小具有同等的赏优汰劣意义,而公募基金占有制度上的先天优势,由于能够合法面向公众募集,其资金规模具有私募基金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至少在目前的经济、法律、社会结构下,只收管理费模式是获取这种募集优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不仅公募基金不可能采取收益提成模式,而且阳光化的私募基金也只能采取只收管理费模式。 募集范围的大小通常正相关于分配比例的大小,例如,私人股权基金,其募集范围在主要针对二级市场的公募与私募基金之间,一般就采取收取管理费与比例较低提成的综合分配模式。如果收取了管理费,那么像私募基金那样根据收益大小最高分成可达到50%的分配模式是不切实际的。公募基金只收管理费模式的不可改变,决定了其内部的分配机理机制也不可能有大的实质改变,因此,企图通过公募基金分配方式私募化而使其可持续发展是不切实际的。 由于个体利益的巨大诱惑,明星式人才必然趋向于高比例分配激励的私募基金,这对公募基金来说,基金经理“快男”模式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私人利益驱动下,更多人会把公募基金当成积累个人资源的平台。一旦从这平台得到个人所期望得到的资源,离开就成了他们必然的选择。现在开始采取的双基金经理制,其实更坏,等于把这跳板上的人又增加了一倍,而这些人,站在长远的角度,对于公募基金来说都是狮子虫。 要解开这个恶性循环,就不能培养“快男”式基金经理,而是要依靠集体、团队的力量。要明星化的不是个人,而是团队。要形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就是让优秀的人才能以在明星团队为荣。这有点类似“智库”的品牌建立,一个“智库”是否优秀,从来都不是因为里面有多少“快男”,而是该“智库”的传统、风格、团队的综合研究力。一个更通俗的例子就是,无论北大、清华曾出过多少“快男”,但北大、清华的名声却依然凌驾于一切“快男”之上。 因此,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应该淡化基金经理的个人色彩,突出团体的风格,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传统。一个好的基金,一个能可持续发展的基金,就应该走金融“智库”的品牌之路。另外,在个人经济利益上,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适当的股权创新,加大核心团队的持股比例,这也是必要的。 最后,附带说说8月大盘的走势。7月大盘站住了5月均线并突破了4159点的1/2线,目前该线已经上移到4174点,而5月均线也上移到4170点附近,并且7月长阳的一半位置在4136点,因此,4150点附近成了大盘中线能否保持强势的最重要位置。只要能有效站稳该位置,那么大盘的整体走势就能保持向上拓展空间的能力,否则将引发大盘周线指标的走坏,至少要重新陷入新的大震荡中。 但即使大盘能保持强势,本月也一定要注意大盘过分冲高所隐含的月K线上影杀伤力。8月是宏观政策理清思路的关键时间,这方面的变动将对大盘走势起着决定作用。此外,外围股市的走势也会对大盘走势产生影响。全球化社会里,没有哪个股市是可以与世隔绝的。个股方面,一、二线成分股的行情依然会延续,但要注意升幅过大后的短线震荡风险,而当业绩风险释放后,二、三线题材股会找到重新活跃的动力。 41与1,本ID对二级市场兴趣已失(2007-08-13 21:26:14) 今天下午,一个关于PE的谈判,本ID已经决定全面转战PE,当然,撤退是战略性的,本ID决定的原则是:第一,本ID将不会再买入任何二级市场的股票;第二,任何成本不为0的股票,本ID都将把成本逐步抛到0为止;对成本为0的股票,本ID将持有到大牛市结束,有空可以继续玩先砸后买增加筹码的游戏。
本ID已经有了基本的判断,就是谁执PE牛耳,谁得中国资本市场的天下,PE中,除了Pre-IPO等,类似收购基金之类的,在中国依然没有大发展,当然,Pre-IPO这类活动当然不能放弃,但收购基金之类活动,也是可以逐步展开的。在中国,目前类似活动搞得比较好的,是一个生了5个孩子的海龟中男。
当然,完全放弃二级市场是不行的,所以必须留下已经有的根据地。但如果现在不到PE上大发展一把,那么就整天为人做嫁衣裳了。前期,本ID那一顿忙,已经为此铺好了路。
当然,在二级市场中,也有类PE的机会出现,也就是当大的波动让某些大的重组股票达到足够吸引的地步,这也是好的介入机会,在全流通时代,如何用收购基金的模式在二级市场搞上一票,这也是一个有趣的活动。但目前讨论这个问题有点无聊,现在,二级市场之外黄金满地,本ID脑子又没进水,没那闲工夫搞这二级市场了。
以上都是心里话,也是本ID的决定。当然,PE的活,意味着整天要腐败,这是本ID最不喜欢的,当然,有些活可以让别人干,本ID只要有时间,依然会保持每天的解盘。毕竟,对于散户,二级市场是唯一可大面积介入的地方,而且,原始积累也只能靠这地方,山高水长,如果本ID能帮各位一把,也算结一段善缘。
本ID会尽力为之,各位有缘得之吧。
附录:
各位请不要胡乱猜疑,本ID关于二级市场20年以上大牛市的判断从来没改变过。本ID春节后说在突破GDP之前,成分股为主的第一段行情一定不会结束,当时,有谁能如此明确的说?又有谁能把20年的大牛市给明确分了段?本ID的这观点从来没改变过。
没有大牛市,PE也白搭,只是现在的二级市场,比起PE,利润太薄,那种能3年翻几十倍的股票越来越难找,但在PE里,一点都不难。 资本都是往利润高的地方跑,本ID也不例外。 本ID对大盘没有任何暗示,短线大盘的走势,看分段图甚至5日线就能判断,谁都没必要预测。 累了,10点了,先下,再见。 缠中说禅: 2007-08-14 15:53:05新浪这版改得真没法说了,各位将就用,本ID已经有点将就不住了。不过,没法子,本ID念旧,新地方一样有新问题,那就继续吧。 缠中说禅: 2007-08-14 15:58:20 缠中说禅: 2007-08-14 16:01:58 缠中说禅: 2007-08-14 16:06:43 缠中说禅: 2007-08-14 16:08:26 缠中说禅: 2007-08-14 16:10:59 缠中说禅: 2007-08-14 16:22:29 缠中说禅: 2007-08-14 16:24:52 缠中说禅: 2007-08-14 16:29:32 缠中说禅: 2007-08-14 16:30:52
缠中说禅: 2007-08-14 16:36:13 缠中说禅: 2007-08-14 16:40:26 教你打坐3:打坐前的基本功夫(2007-08-14 22:42: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