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师的经典留言
71、除非你技术特别好,通道特别顺,否则不要参与太小级别的操作,一般技术的人按30分操作就很舒服,以不用整天跑来跑去。最小不应小于5分钟。
![]() 前面已经很明确地指出,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由前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重叠部分确定,其后的走势有两种情况:一、该走势中枢的延伸。二、产生新的同级别走势中枢。而在趋势里,同级别的前后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是不能有任何重叠的,这包括任何围绕走势中枢产生的任何瞬间波动之间的重叠。
(上图来自醉悟书蘅)
因此,如果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重叠区间虽然不和前面的走势中枢有任何重叠,但围绕该中枢产生的波动触及前面走势中枢延续时的某个瞬间波动区间,这时候,就不能认为该走势类型是趋势,而只是产生一个更大级别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这里,必须把两种情况严格区分。一、走势中枢以及其延伸。这种情况下,所有围绕走势中枢产生的前后两个次级波动都必须至少有一个触及走势中枢的区间。否则,就必然产生一个新的三次连续次级走势类型的重叠部分离开原来的走势中枢,这与走势中枢的延续矛盾。二、一个走势中枢完成前,其波动触及上一个走势中枢或延伸时的某个瞬间波动区间,由此产生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区别以上的情况,例如,一个股票开盘立刻封涨停,那么,只能算是一分钟级别上出现了走势中枢的延伸,无论这个延伸有多长时间,都不可能产生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如果该股票第二天开始继续开盘涨停,那么就形成一个一分钟级别上的趋势,这个趋势可以无限延伸下去,但只要依然只是形成一分钟的走势中枢,无论能连续涨停多少天,都不足以形成即使是五分钟的走势中枢,除非中途有打开涨停的时候。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所谓的庄股,如果有一个庄家特别有毛病,每天就成交一次,每天的价位都一样,这样也只形成一个一分钟的走势中枢,大级别的中枢都不能形成。 换言之,走势中枢的延伸与不断产生新的走势中枢并相应围绕波动互不重叠而形成趋势,在这两种情况下,一定不可能形成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而要形成一个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必然要采取第三种的方式,就是围绕新的同级别走势中枢产生后的波动与围绕前中枢的某个波动区间产生重叠。由此可马上得到一个重要的定理: 缠中说禅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一:在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前,该级别走势类型将延续。也就是说,只能是只具有该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盘整或趋势的延续。(即惯性定理) 看看去年指数的走势,就知道该定理的重要。很多人总是说,怎么都涨那么多了还涨,明白这个定理,就知道,要这个市场跌,现在这种最多只出现过日线走势中枢的走势,在周线走势中枢出现前,不可能结束。而且,从去年8月份开始的走势,甚至连日线的走势中枢都没形成过,最多就是30分钟的,要结束这种走势,首先要形成日线的中枢。明白这个定理,就不会整天自己吓自己。这里由定理一很简单就能证明一个更重要的定理对走势改变给一个更精确、预先的界定: 缠中说禅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二: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当且仅当围绕连续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的波动区间产生重叠。 这里来一个比喻就好理解了,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如同恒星,和围绕该恒星转动的行星构成一个恒星系统。而两个同级别恒星系统要构成一个更大级别的系统,首先必然要至少是其中的外围行星之间发生关系,这就是定理二说的东西。
有了上面的定理,就可以很精确地讨论走势中枢的问题了:根据走势中枢的数学表达式: A、B、C,分别的高、低点是a1\a2,b1\b2,c1\c2,则中枢的区间就是[max(a2,b2,c2),min(a1,b1,c1)]。而中枢的形成无非两种,一种是回升形成的,一种是回调形成的。对于第一种有a1=b1,b2=c2;对第二种有a2=b2,b1=c1。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中枢的公式都可以简化为[max(a2,c2),min(a1,c1)]。显然,A、C段,其方向与中枢形成的方向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在中枢的形成与延伸中,由与中枢形成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例如,回升形成的中枢,由向上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反之亦然。为方便起见,以后都把这些与中枢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称为Z走势段,按中枢中的时间顺序,分别记为Zn等,而相应的高、低点分别记为gn、dn,定义四个指标,GG=max(gn),G=min(gn),D=max(dn),DD=min(dn),n遍历中枢中所有Zn。特别地,再定义ZG= min(g1、g2),ZD=max(d1、d2),显然,[ZD,ZG]就是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区间,由此有了如下定理: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一:走势中枢的延伸等价于任意区间[dn,gn]与[ZD,ZG]有重叠。换言之,若有Zn,使得dn>ZG或gn<ZD,则必然产生高级别的走势中枢或趋势及延续。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二:前后同级别的两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GG<前DD等价于下跌及其延续;后DD>前GG等价于上涨及其延续。后ZG<前ZD且后GG≥前DD,或后ZD〉前ZG且后DD≤前GG,则等价于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 由定理一,可以得到第三类买卖点定理: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其低点不跌破ZG,则构成第三类买点;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其高点不升破ZD,则构成第三类卖点。
例如,工商银行在12月14日构成典型的日线级别第三类买点;北辰实业在11月14日构成典型的日线级别第三类买点;000803在1月20日构成典型的日线级别第三类卖点。注意,第三类买卖点比第一、二类要后知后觉,但如果抓得好,往往不用浪费盘整的时间,比较适合短线技术较好的资金,但一定要注意,并不是任何回调回抽都是第三类买卖点,必须是第一次。而且,第三类买卖点后,并不必然是趋势,也有进入更大级别盘整的可能,但这种买卖之所以必然赢利,就是因为即使是盘整,也会有高点出现。操作策略很简单,一旦不能出现趋势,一定要在盘整的高点出掉,这和第一、二类买点的策略是一样的。 思考题一:第三类买卖点有可能和同级别的第二类买卖点重合吗? 思考题二:工商银行在12月22日构成日线级别第三类买点吗? 缠回帖: 缠中说禅:2007-01-05 15:39:13 今天给出了最标准的数学公式,把公式理解了,一切的分类就很清楚了,公式比语言要简单,关键理解好了。所有图形都符合的。你觉得不符合,一定是理解有问题,耐心点。 问:为什么要强调“完成的走势类型”,如果三段中有一段在次级别中不是完成的走势,那他在本级别重叠的三段就不能构成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答:不完成的怎么知道要演化成什么类型的?例如,出现第三个,那前两个肯定完成了,否则也没有第三个出现。但如果这第三个不完成,例如在30分钟的级别里,出现一个最低级别的缺口,直接就跳到前两个类型之外去。那根本就不能构成重叠了,中枢只能在其后的走势中形成。 一个最极端的例子,一个股票连续30天一开盘就涨停,30条横线向上,这样,在日线上就不可能形成中枢,最多只在一分钟图上形成30个中枢。而一分钟不是日线的次级别。 日线的中枢,只能在打开涨停后并且在30分钟图上形成三段完成的走势类型后形成。 日线的几根K线不可能形成什么日线中枢,日线中枢只能到30分钟图上出现三段完成的有重叠的走势类型中找。形成一个日线中枢,怎么都至少需要10来根日K线。如果一个上涨,连5日线都不破,肯定是形成不了日线中枢的,最多形成30分钟的中枢。所以这就是强势的表现。 一个没有完成的走势类型,是说不好是什么级别的。例如一个1分钟的中枢,如果没有完成,震荡出1000个出来,按9个1分钟就是1个30分钟,你说这是什么中枢。所以走势类型,必须等完成了,才能确定其级别。 当第一个中枢形成后,走势类型可以随时结束,后面的分类比较复杂,今天时间太紧,写不完,在下堂课中将详细论述。但今天的课程,是一个思维上的关键,必须明确两点:一、买卖点操作后,等待是一个最关键的过程,必须密切关注相应的走势类型的生长与分类选择,这一切都是当下的。二、买卖点本质上是走势类型的生长状况与分类决定的,反过来,某些买卖点的出现,又使得走势类型的生长状况分类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些都是观察市场细节的关键之处。 学习博记: 上证指数2007-1-5日图
判断一个中枢的结束也就是是否形成新的中枢,一个中枢的成立只要有3个次级别的走势有重叠就可以了,但可以不断的延续下去,这课重点讲了第三类买卖点的问题,第三类买卖点也就是一个判断中枢结束的关键点,也就意味着在第三类买卖点之后就一定会有一个新的中枢即将形成,也就是一个趋势形成的一个判断方法。第三类买卖点,也是一个快速逃逸前一个中枢的点。 在本级别中枢没有形成之前,高级别的走势是不可能结束的,也就是说本级别的走势是否结束,首先是要看次级别里有没有形成一个中枢,要是还没有形成,那么本级别的走势是没有结束的,这一点是绝对的,是“不患”的。 即使本级别的中枢三段已经完成,而当下不能确定其后第一种是否扩展成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这个状态,第二种是否为本级别中枢盘整,第三种是否产生新的本级别中枢。只要第三类买卖点没有出现之前,本级别的中枢将继续延续学习缠中说禅技术分析理论的关键(2006-12-27 15:18:10)
本ID看了看各位的问题,发现前面说了那么多,似乎真能看明白的没几个。为什么?很简单,估计来这里的人都没受过太严格的数学训练,如果受过严格的数学训练,本ID现在所说的,简直就是最简单不过的东西。这里的整个推导过程,和几何里的毫无区别,初中学过几何的,都应该能明白。所以要看明白,最好先把自己的数学神经先活动起来。有一句不大中听的话,像孔男人之类的文科生,是很难炒什么股票的。别说一般的散户了,就算当庄家,本ID所见过的庄家肯定是全国最多的,有一个很明显的规律,就是文科生当庄家,基本死翘翘。这可不是玩笑话,是直接经验的总结。孔男人之类的文科生最大特点就是脑子缺根筋----数学思维的筋。 其次,请把以前学过的一切技术分析方法先放下,因为本ID这里所说的,和所有曾有的技术分析方法的根本思路都不同。一般的技术分析方法,或者用各种指标,或者用什么胡诌的波段、波浪,甚至江恩、神经网络等等,其前提都是从一些神秘的先验前提出发。例如波浪理论里的推动浪5波,调整浪三波之类的废话,似是而非,实战中毫无用处,特别对于个股来说,更是没用。至于什么江恩理论,还有什么周期理论、神经网络之类的,都是把一些或然的东西当成必然,理论上头头是道,一用起来就错漏百出。那些支持位、阻力位,通道线、第三浪之类的玩意,只能当庄家制造骗线的好工具。 如果真明白了本ID的理论,就会发现,其他技术分析里所说的现象,都能在本ID的理论中得到解释,而且还可以给出其成立的相应界限。例如,一个股票新上市后直接向下5波后反手就向上5波形成V字型,按波浪理论,就无法得到解释,而用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定理,这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那些理论都是把复杂的走势给标准化成某种固定的模式,就如同面首宣称不带套的爱不是爱一样可笑。对于庄家来说,对一般人所认识的所谓技术分析理论,早就研究得比谁都精通,任何坐过庄的人都知道,技术图形是用来骗人的,越经典的图形越能骗人。但任何庄家,唯一逃不掉的就是本ID在分析中所说的那些最基本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本质上对于市场是“不患”的,只要是市场中的,必然在其中,庄家也不例外。就像任何的大救星,都逃不掉生老病死。 这里必要强调,技术分析系统在本ID的理论中只是三个独立的系统之一,最基础的是三个独立系统所依据的概率原则所保证的数学上的系统有效性。但技术分析系统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对于一个完全没有消息的散户来说,这是最公平、最容易得到的信息,技术走势是完全公开的,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第一手,最直接的,这里没有任何的秘密、先后可言。技术分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利用这些最直接、最公开的资料,就可以得到一种可靠的操作依据。单凭对技术分析的精通与资金管理的合理应用,就完全可以长期有效地战胜市场,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如果你希望切实参与市场之中,这是一个最稳靠的基础。 本ID觉得,如果你光只是想挣点钱,那么没必要学什么技术分析,在牛市里,买基金就可以了,特别是和指数相关的基金,你就至少能跟上指数的涨幅。但市场不单单是为挣钱而存在的,市场是一个最好的修炼自己的地方,人类的贪婪、恐惧、愚蠢,哪里最多?资本市场里,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在这个大染缸里修炼自己,这才是市场最大的益处。战胜市场,其实就是战胜自己的贪婪、恐惧、愚蠢,本ID的理论只是把市场拔光给各位看,而拔光一个人并不意味着就等于征服一个人,对于市场,其道理是一样的。不干,不可能征服市场。对于市场来说,干就是一切。技术分析的最终意义不是去预测市场要干什么,而是市场正在干什么,是一种当下的直观。在市场上所有的错误都是离开了这当下的直观,用想象、用情绪来代替。例如现在,还有多少人为工行的上涨而忿忿不平,却不能接受这样一个当下最直观的事实。多次反复强调,牛市第一波涨的就是成分股,工行这最大的成分股不涨,还有谁涨?96年的牛市,最大的成分股就是发展,那时候比这不更厉害多了,工行这又算得了什么? 市场是有规律的,但市场的规律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是需要严格的分析才能得到。更重要的是,市场的规律是一种动态的,在不同级别合力作用下显示出来的规律,企图用些单纯的指标、波段、波浪、分型、周期等等预测、把握,只可能错陋百出。但只要把这动态的规律在当下的直观中把握好、应用纯熟,踏准市场的节奏,并不是不可能的。最后布置一个作业:在所谓的波浪理论里,有一个所谓的结论,大概意思是说第四浪的调整一般在第三浪的第四子浪范围内,用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相关定理分析该结论成立的范围以及局限性,相应给出类似走势的一个更合理的理论分析与实际操作准则。 缠回贴: 问:缠中说缠走势中枢是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部分所构成,为什么不是二个或两个以上呢 答:如果是两个,那上涨中随便一个回调都成中枢,那不乱套了。中枢是一个确认的概念,必须两次向一个位置的确认才构成中枢,而两次的确认,必然出现三个或以上的次级别走势,这个随便画画图形就明白了。 权证在大休息前都要跳水的,这么明显的规律,早就应该知道。股市不能瞎搞,必须要当有心人。过完节吧,会好起来的。 中枢停留的级别越小,趋势的力度越大,缺口不等于中枢,只是连接中枢的最低级别。缺口表明离开原来中枢的力量比较大,但如果缺口以后出现一个很大级别的中枢,这就证明其力度有限了。最强的当然就是缺口后一个5分钟甚至更短的中枢后就继续趋势,这是最强的。例如,连续直接封涨停是最强的。为什么?因为缺口后的中枢都是1分钟,最低级别的。 对次新股,早说过了,上市第一天的高价不放量突破,看都不用看,除非在下面出现第一类的买点。这样的好处就是不用浪费时间。 再说一次,真正的高手就是顺着市场最简单的方向去,早说过什么呢?一定要紧跟大部队,别和散兵游勇玩,那些人自身都难保,有什么可玩的?牛市第一阶段,大资金都忙着搞成分股,管这些小盘玩意的,都是小玩意。等吧,最终都要涨的。 上证指数2006-12-27日图
战胜市场,其实就是战胜自己的贪婪、恐惧、愚蠢。 一字线构成的就是最低级别的价值中枢。不被面首的雏男是不完美的 (2006-12-26 15:05:58) 首先把前面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定理列举如下: 走势:打开走势图看到的就是走势。走势分不同级别。 走势类型:上涨、下跌、盘整。 趋势:上涨、下跌。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具体的计算以前三个连续次级别的重叠为准,严格的公式可以这样表示:次级别的连续三个走势类型A、B、C,分别的高、低点是a1\a2,b1\b2,c1\c2。则,中枢的区间就是(max(a2,b2,c2),min(a1,b1,c1))而实际上用目测就可以,不用这么复杂。注意,次级别的前三个走势类型都是完成的才构成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完成的走势类型,在次级别图上是很明显的,根本就不用着再看次级别下面级别的图了。 缠中说禅盘整: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盘整。 缠中说禅趋势: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趋势。该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注意,趋势中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之间必须绝对不存在重叠。 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 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二:任何级别任何完成的走势类型,必然包含一个以上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原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这最简单的话,却包含着技术分析最基本的东西,其哲学和灵魂都在此,否则就不可能被列为原理一了,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如何判断一个走势类型完成了?这是技术分析里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例如,一旦判断知道了“下跌”的结束,就知道随后必须要面对的是“盘整”与“上涨”,而后两种走势,对于多头来说,都必然产生利润,唯一区别,就是大小与快慢的问题。如果在市场中能找到一种百分百确定的赢利模式,那就是最伟大的成就了,至于大小、快慢,可以继续研究出新的标准来进行判断,而在逻辑上,这是后话了。 这里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难点在于“走势类型的延伸”。例如一个盘整,三个重叠的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后,盘整就可以随时完成,也就是说,只要三个重叠的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走出来后,盘整随时结束都是完美的,但这可以不结束,可以不断延伸下去,不断围绕这缠中说禅中枢上上下下地延伸下去直到无穷都是可以的。这有点像一个雏男在某种标准达到后就具有立刻成为面首的条件,随时可以被面首,但却也可以一直坚持下去,一直自我封闭,一直不让消费,最后把自己给浪费掉了,直到最后变成一个烂苹果。 (此图片来自学长生活的无奈的博客) 同样,面对趋势,形成两个依次同向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任何趋势都可以随时结束而完美,但也可以不断地延伸下去,形成更多的中枢。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太常见了,如果这趋势是向上的,会不断上涨,看看600519之类的图,如果把复权算上,就可以看到一个标准的不断延伸的上涨。大盘2005年见底后的30分钟图上,同样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很多人抓不住牛股,经常在第一个中枢时就被震下马,最主要就是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反之,对于下跌的延伸,是所有抄底者的噩梦。逃顶、抄底为何难?归根结底就是这“走势类型的延伸”闹的。 如何判别“走势类型延伸”是否结束?这里,必须首先搞清楚,“走势类型延伸”的实质是什么?对于趋势来说,其“延伸”就在于同级别的同向“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不断产生;而对于盘整来说,其“延伸”就在于不能产生新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由于“走势类型延伸”意味着当下的“走势类型”随时可以完成,因此相应的“类型”必然是确定的,因此“走势类型延伸”是否结束的判断关键就在于是否产生新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此外,由于趋势至少包含两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而盘整只有一个,因此趋势与盘整的判别关键也就在于是否产生新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由此可见,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问题是技术分析中的核心问题,该问题一旦解决,很多判断上的大难题也将引刃而解。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一:在趋势中,连接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 用反证法,该定理的证明是很简单的,而这也回答了上一章中的作业一“连接两相邻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一定是趋势吗?一定是次级别的趋势吗?”首先,这不必然是趋势,任何走势类型都可能,最极端的就是跳空缺口后形成新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其次,也不一定是次级别的,只要是次级别以下,例如跳空缺口,就属于最低级别,如果图上是日线、周线,就不会是次级别了;最后,往往相连走势类型的级别越低,表示其力度越大,这也就是为什么缺口在分析中有比较强技术含义的理论依据所在。 由定义知道,“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产生原因以及判断标准,也就是其“生”问题已经解决,那余下的就是其“住、坏、灭”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是如何“维持”以及最终被“破坏”进而废弃的。先考虑其“维持”的问题。维持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就是:任何一个离开该中枢的走势类型都必须是次级别以下的并以次级别以下的走势类型返回,该问题很容易证明,因为无论是离开还是返回,只要是同级别的走势类型,就意味着形成新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这与原中枢的维持前提矛盾。该命题表述成如下定理: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二:在盘整中,无论是离开还是返回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走势类型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的。 由此,上一章作业三“盘整的高低点是如何造成的”就有了相应的答案:无论离开与返回的走势类型是何种级别的,在站最低级别上看,例如把1分钟图当成最低级别,那么最后连接离开与返回走势类型连接处的最低级别图,只能有两种可能:三根以上1分钟K线的来回重叠震荡后回头;二、1分钟K线无三根以上K线重叠的V型走势。对于第一种情况,这几根重叠K线最极端那根的极端位置,就构成盘整中的高低点,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对于第二种情况,这个V型尖顶那根K线的极端位置就构成盘整中的高低点,这种情况十分常见。这也是为何真正的低点和高点总是盘中一闪而过的理论依据。本ID的理论能解释技术图表上任何细致的问题,这才是一种真正理论所应该具有的品质。这种的理论,不需要什么诺贝尔的奖励,那一百万美圆在市场上算得了什么?精通这样的理论,市场会给予你多得多的回报。 有了上面两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不难证明定理三:某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内。
这定理三中的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其中的趋势分为上涨与下跌,分别代表从上方突破与下方跌破两种情况。而站在实用的角度,最用力的破坏,就是:趋势+盘整。例如在上涨中,如果一个次级别走势向上突破后以一个盘整走势进行整理回抽,那其后的上涨往往比较有力,特别这种突破是在底部区间。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其理论依据就在这里。 缠回贴图: 问:这定理三中的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这定理三中提到的两个次级走势组合,比如“趋势+盘整”,是否同级?这里说的是两个同级走势的连接?还是从走势组合观点看,那个盘整中枢级别高于趋势中枢级别? 答:这和连接的结合性有关。简单说,只要能分解出两段次级别走势就可以。 这个问题其实说过N次了,盘整结束的标志就是第三类买卖点,而趋势结束的标志就是形成该级别的背驰后对最后一个中枢的回拉,为什么一回拉趋势就肯定完成?因为,一回拉,肯定就有更大级别的中枢形成,所以原来级别的趋势肯定就破坏了。这个逻辑关系是极端严格的。 那么,我们是否要等到回拉才决定进出?当然可以,可以等回拉后再一次向上,形成所谓的第二类买卖点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完全可以不用背驰概念,纯粹就用三类买卖点就可以。 当然,实际操作中,可以用背驰,在第一类买卖点操作,为什么?因为背驰后一定回拉,这是本ID理论的一个定理。 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虽然背驰一定回拉这个定理是100%成立了,但即使没有这个定理,本ID的理论依然成立,为什么?因为走势必完美,第一类买卖点后还有第二类买卖点,这是纯图形的,而背驰是动力学的。 学习博记: 上证指数2006-12-26日图 走势类型的延伸是一个判断走势类型结束的关键,在次级别的走势类型没有结束前,本级别的走势类型是不可能结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