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习俗文化

 xjjk雅儒 2012-01-13

xjjk雅儒

过年习俗文化

类别:随笔小札 作者:邓庆文 [个人散文集] 日期:2012-1-13 19:20:55 
编者按:过年的时候主要图的是一个团圆,而对于曾经的来历却也是从神话故事中得来的,然而无论是春节还是元宵节,能够与家人一起对于我们来说则是一种最为幸福的事情。问好作者!
  我老家豫东北的民间节日与全国汉民族的其他地方大致一样节日很多,但节俗活动却不尽相同。由其是春节和元宵节。
  
  春节
  老家人对春节来源的解释与其它地方大致相同。春节的起源来自一种怪兽。相传,上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年平常生活在水里,每到腊月底的最后一天,年就要出来,到村里吃人。人们称这种现象叫“过年”。所以人们最怕过年,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提前逃到山里去,等到过完年才敢回到村里。但是有一次,情况却发生了改变。这一次,村里人照例逃走后,到了半夜时分,年又如期进村。但进村一看,却与往年大不相同。只见村里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门前都挂着鞭炮。这里突然从门里走出一位老者,老者哈哈大笑,刹那间鞭炮齐鸣。年吓着魂飞魄散,掉头就跑。山上的人们知道后,纷纷下山回村庆贺。从此后,过年就不再是躲避灾难的行动。直到现在,过年的许多内容都能从这个传说里找到根源。比如挂灯笼、燃放鞭炮,基本就是传说里的内容原封不动的流传到现在。又如拜年,就是当初人们从山上下来相互庆贺怪兽逃跑这种行为的延续。内容是一样的,只是范围有了扩展。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过年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时间拉得越来越长,这将是一种永久的趋势。
  这个神话故事编得比较符合实际,经得起推敲。但为什么把年编成一种吃人的怪兽?推想起来,这很可能是劳动人民的文学创作。因为劳动者其实并不怎么喜欢过年,他们太穷,过不起年,富人才喜欢过年,但劳动者又希望把对年的恐惧改变为对年的喜庆,所以这个故事编的比较曲折,由对过年的恐惧转为对过年的共同庆贺。
  我老家人过年的旧俗是这样的:三十儿上午要吃团圆饭。团圆饭的内容依生活穷富而定,有的做上一桌酒菜,有的就是做一锅熬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祭神。祭神的供品就比较讲究,一般是少不了四个碗的,还有大花糕。这时要把天爷竺(就是天爷像)、灶爷竺、老爷老奶竺等统统扶持起来,有的是张挂七十二位全神图,然后摆上供品,燃放鞭炮。燃放鞭炮是过年的象征,在过去,鞭炮一响,要账的就不再上门了,讨饭的也不再上门了,普天之下都进入了过年的状态。
  三十这天要贴门神。门神多是秦琼敬德、日月门神、李广李青、岳飞郑成功。从门神的内容可以看出人对古代英雄的崇拜和日月的敬仰。不过贴门神的时间也有腊月二十九、二十八的。所谓“二十八贴哈哈”即是。
  三十下午要包饺子,一家围在一起,除了小孩子,大人们是不出门的,更不串门。吃团圆饭是团圆的象征,包饺子也是一家人团圆的象征,会包的不会包的都要上阵,会包的当老师,不会包的当徒弟。其乐融融的气氛是一年内唯一能够得到表达的一次机会,一家人把对上一年收获的喜悦、生活的平安,以及对下一年的美好期盼都充分的酝酿成一种氛围,包进了每一个饺子里。这天下午要把当天晚上的饺子和大年初一早饭的饺子都包出来。在大年初一的饺子里,都包进几枚硬币,看初一早上谁能吃出硬币,谁吃出来下一年就是谁最有福。
  三十晚上要守岁,一家人围在一起不睡觉。这种习俗最初当是大年三十防止怪兽“年”来袭,不敢睡觉。发展到现在,已经赋予新的含义,是在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三十儿晚上闭门前,还要在院子里撒一些芝麻杆。撒芝麻杆的实际意义在于安全。困为从前过年,要敬很多神,门神、树神、水神、磨神、畜神等等都要敬,院子里到处摆的都是供品,头门后、磨上、牲口槽上等等都有供品,院子里撒上许多芝麻杆,一有响动立刻就能听到。
  
  三十晚上,爹娘要给孩子压岁钱。也有的地方是大年初一给。爷爷奶奶和其他长辈也要给孩子压岁钱,他们给孩子压岁钱是在大年初一。过去,生活贫穷,很多情况下压岁钱是用其它物品来代替的,多是核桃、菱角、柿饼等。
  大年初一要起五更拜年,起五更忌大呼小叫,要悄悄起床。起床不能互相叫,以点鞭炮为号,听到鞭炮响要赶快起床。第一个起床的是家庭主男,这顿饭是不让主妇做的。主男起床后先燃放三个炮,其他成员一边起床他一边下饺子,大家都起了床,主男也就把饺子煮好了。这时再燃放一挂鞭炮,先把饺子盛出来一碗敬过各路神灵,一家人才开始吃饭。
  大年初一这顿饺子要有剩余,不能吃完,剩下的捞出来,把水控干后盖在锅里。到了中午这顿饭就不再做了,把锅里剩余的饺子拿出来吃。大意是连年有余。如果家里有哪一个人还没有赶回来过年,大年初一这顿饺子就要给他盛到碗里几个留出来,啥时赶回来啥时给他吃。如果过了初五还没有赶回来,则自行取消。
  大年初一这一天还有很多禁忌,忌扫院子、忌倒垃圾,俗认为这样会把财运扫出家门;忌做针线,俗认为这一天如果做针线,会一年到头忙个不停,叫“穷忙活”。
  上门拜年忌叫门,俗认为叫门会惊动神灵。忌讳给躺在床上的人拜年,俗认为给躺在床上的人拜年会给受拜者带来灾难。
  过年有这样的顺口溜:祭灶——点炮,新年——来到,女孩儿——要花儿,男孩儿——要炮。这说明人过年是从祭灶开始的。还有句顺口溜:二十一端沙土,二十二装香炉产,二十三打发老灶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拐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贴哈哈,二十九打黄酒。这说明从腊月二十一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
  过年的尾声应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是不许做农活和做针线的。
  
  元宵
  在人心目中,元宵意味着春节活动的真正结束。从春节到元宵,吃的都比平常好,农活、针线活也不开始,简单说:除了吃就是玩。舞狮、舞龙、打腰鼓、踢毽子、放风筝、打迩等。过了元宵,一切玩俗基本停止,农事开始了,针线活儿也开始了,吃的也不再讲究了,春节的好馍也吃完了。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元宵节必吃元宵。其他的食品吃与不吃没有人俗规。
  元宵放灯是城里人的习俗,农村人的过法比较土,叫“端灯盏”。这是在正月十五晚饭后的活动,就是用粘面做成一个小碗的形状,里面浇进小磨香油,再用棉花搓一根灯捻,然后点燃,每一个门口放两个,都放到门墩上,里面的油燃尽了自然熄灭。除了每个门口放两个以外,小孩子们往往端着到处玩,互相串门,比赛看谁端的平稳,里面的油不外溢,看谁灯盏亮的时间长,所以又叫“端灯盏”。
  元宵节的次日是正月十六,正月十六早晨妇女们会黎明即起到郊外出游,捡一些树枝、柏叶到家里,叫“游百苗”,又叫“走百病”,意思是晨起游走可以预防百病。这是一种象征性的教育,提醒人们春天到了,应早早起床,多到户外游走锻炼。
  从上述节俗活动可以看出,我老家人过节主要是敬神,其次才是愉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