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浓浓的年味,客家宁化的年

 昵称37263053 2019-02-06

过年基本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我们是个多民族国家,地域辽阔,不同地方的人们过年的习俗不同。我们当中许多人,不论是求学或工作,平时基本在大城市或者外地,往往到了过年,大家才回到老家,与父母等至亲团聚过年。老家的年兴许什么时候提起,都会别有一番滋味,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老家福建宁化过年的习俗。在此也给大家拜年,祝大家猪年大吉,诸事顺利!


小时候过年特别有仪式感,每过一年就长一岁,大年初一的感觉很特别。也因为那时还处于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每到过年家里都会准备好鸡鸭鱼肉等各种美食,许多平时是不常吃的,甚至肉也是每个月才能吃上一次。过年的时候正好也在一年寒假的中间,过年的时候也会象征性的花一些时间读读书写写作业,寄寓新的一年创造更好的成绩。爱玩是小孩的天性,在过年的时候最少不了的应该是玩鞭炮,那时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和邻里,经常一起的玩耍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过年准备


在老家过年基本上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了。香肠制作通常还会更早一些。洒扫卫生自然是少不了的。置办干果、饼干、糖果等各种年货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前年货主要是在过年前的一到两个集日是置办,所以每到过年前的最后两个集日,周边十里八村的村民都会到镇上赶集,所以印象中在不长的街道上是人山人海,常常挤得水泄不通。现在许多人也通过网购置办年货,基本的年货都可以提前在网上进行购置,集日里来赶集的人也少了许多。以前还要准备一些腊肉,因为基本要到初八以后甚至迟,街上才开始有卖肉的,现在冰箱基本是每家每户的标配,街上很早就开始有肉卖了,所以基本已经没有人继续做腊肉了。那时街上卖的肉都是村里人家养的猪,基本养的时间在一年左右,用粮食、青菜或者草等喂养,所以那会的肉都比较好吃,现在很少有人在家养猪了。


老家过年都要准备一种炸丸子(煎屑子),在其他地方我没有看到过。基本上农历的腊月二十左右家家户户就都在准备了。这种丸子是用糯米粉做的,前一天会把糯米用水泡一泡,然后把糯米碾成粉,当然现在有直接卖的糯米粉,糯米粉加些水和糖拌好,通常用盆或桶装好,第二天用手捏成一个个丸子放到煮开的油锅里炸。刚出锅的丸子皮是酥脆酥脆的,里边软软的,跟北方的麻团的点像。不沦是招待客人还是自己吃,过年期间每天蒸一盘丸子,刚蒸好的丸子特别特别的软。小时候糯米少且贵,常常还会参一些粳米粉,但粳米粉放多了,丸子就特别硬,现在做的丸子基本都是用纯糯米粉做了。


除夕与年夜饭


除夕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开始宰鸡宰鸭,村里大家都喜欢家养的鸡鸭,隔壁村庄有一些村民在山脚下专门有片地用来养鸡和养鸭,在集日的时候一群群的运到街上去卖。在乡下基本每家每户都是自己买回来活的鸡鸭,然后在家自己宰杀。也有些鸡鸭也会拿到庙里或者祠堂里宰杀,以示对神灵和祖先的尊敬,也是向神与祖先祈福。然后就是要处理宰杀的鸡鸭,开水烫过之后把毛拔干净,粗毛容易拔,但许多的细毛纯手工的方式还是很费时间的,特别是正在换毛的鸭子。现在过年每家估计基本要宰杀二三只鸡和一只鸭,人多或者亲戚多的家庭可能还要宰杀更多,因为需要准备鸡腿,鸡腿用于招待贵客,后面还会提到。鸡鸭处理清洗干净之后,鸭肉留着炖汤,鸡肉常常是整只放进锅里煮,在煮的时候还要经常翻动,确保煮好的鸡皮还是完好无损。


除夕当天一大早,大家先在自己家里点上蜡烛和香,准备好煮好的整鸡和各种年货等贡品,祭祀神灵和祖先,并祈福保佑家人。然后家家户户拎着准备好的贡品,前往村里的庙和祠堂等祭祀神灵和祖先。春联和灯笼现在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部分。除夕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和贴好春联,也有少部分人家会在除夕前一天贴好春联。


除夕的重头戏当然是年夜饭。在北方饺子是年夜饭的主角,但其实在我们老家并没有类似的主角。家家户户准备的多少有些接近和类似,基本上鸡鸭鱼肉一样不少,只是各家的做法不完全一样,有的红烧,有的炖汤,有的炒炒,有的油炸。有一些特色的小吃,如煮关饼、煮粉皮、煮腐竹等也常常年夜饭菜单之中。年夜饭大家都希望热热闹闹的,所以通常几个兄弟家都聚到一起过年,基本除夕的年夜饭、大年初一的午饭和晚饭都会提前商量好在谁家吃。


除夕当天下午,特别是人多的家庭,早早地就开始烧水洗澡,换上过年的新衣裳,最开心的当属家里的小孩们了。除夕夜基本会要求家里的每位成员都要洗澡,寄寓把所有的不顺都不带到新年里。年夜饭开始前,先放一段鞭炮,鞭炮结束后就可以开餐了,一家老少围坐一起,由长及幼。年夜饭吃到中间,通常家里的中坚力量会给长辈及孩子们发压岁钱,给压岁钱的人和收压岁钱的人彼此之间相互祝福。除夕夜许多人会烟花,声音此起彼伏,花样繁多。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作为农历年的第一天,新的一年从此开始。在老家过年的第一件大事是打开家门,常常是由一家之主来开门。开门前都会先把提前准备好的水果等各种贡品在桌上摆好,然后点上蜡烛和香,向祖先们和神灵拜年并祈祷,初一点的蜡烛通常要用能点上一整天的大蜡烛,一切就绪之后就打开家门,燃起又长又响的鞭炮,预示着新年里的开门红。早上五六点钟有人就开始放鞭炮开门了,并且基本一直持续到上午八九点钟。


然后家里成员大家起床下楼,并且向每一位家人表达祝福。在家里接下来的重要习俗是吃鸡腿。以前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往往只给一家之主吃鸡腿,给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只准备二鸡腿(其实是鸡翅膀及部分的一大块鸡肉)或者就是一块鸡肉,现在当然家里主要成员都可以准备一只鸡腿。客家人每逢大事都会准备一个大鸡腿,以往只有逢十岁的生日才过,过生日等鸡腿当然是少不了的。过年期间去亲戚朋友家拜年,有些也会准备鸡腿招待,以前哪些客人要准备鸡腿也有一些讲究,现在倒相对更随意许多。


大家吃过家里的鸡腿,吃完早餐,就开始组团在村里串门拜年了。现在拜年轻松许多,到每户人家打上照面,彼此道一句过年好,送上新年的祝福,就算拜过年了。当然每家都会招呼前来拜年的亲戚坐下来喝酒喝茶,以前常常还要每家每户吃点或喝点,主要是要喝酒,所以不少人一早出去拜年,回来可能已经酩酊大醉,许多家的酒甚至有些不喝不行。


过年之后


过年之后其实主要是拜年,比如初二以往都是拜外公外婆的年,或者是回娘家拜年,其他就是到各个村镇去拜各种亲戚的年。年后值得重点提一提是“过漾”或者也叫“庙会”,以前从初五还是初八开始,每天是一个村的“过漾”或者“庙会”,每个村镇的具体日期不同。基本上所有亲戚朋友在这一天前或者就当天来拜年,过了这一天这个村子的居民就基本算过完年了,可以开工干活了。因为这些年大家基本只有7天的法定假日,回家过年的年轻人等基本初五初六左右陆续离开返回工作或生活的城市,有些村因此把村里“过漾”或者“庙会”的具体日子提前了,也有些村子还没有改日期,据说是很多年以前哪个村哪天“过漾”或者“庙会”是约定熟成的日子。比如我所在的村子就一直没有改,还是原来的正月十三,所以我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参加过老家的“过漾”或者“庙会”了。


“过漾”或者“庙会”的这一天,还没有来拜过年的各路亲戚朋友基本都会赶在这天来拜年,所以家家户户都类似开启了流水席,接待一拨一拨的客人。除了亲戚朋友来拜年之外,庙会当天还有两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内容。一是招募小孩进行游街表演(客家话叫“装故事”),其实就是给招募来的小朋友化上妆,穿上戏服,让化妆好的固定在小戏台上的位置,最早是由人抬头小戏台进行游街,后来是用拖拉机载着小戏台游街,印象中还有一些人踩高跷。二是下午的时候有一队人会把庙里的神像抬出来,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拜年,收取压岁钱,每家每户还要点蜡烛放鞭炮迎接神像的到来。庙会临近结束,神像回到庙里的时候,大家拿着鞭炮到庙门口去放。现在细节是不是还是都这样已经有些不清楚了。


元宵


元宵是过年的最后阶段了,元宵有两件特别的习俗值得一提。以前元宵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前往庙里点大蜡烛,然后还要派人在庙里职守到蜡烛基本点完,这印象中是叫“守岁”。元宵晚上另外一件事是“高灯”或者叫“高棚灯”。据说文革前每年元宵都会有游灯活动,抬着做好的高棚灯走街串巷。小时候大概是2002年或者2003年前后,村里有两年又举行了游灯会。第一年举办的时候,四面八方的人都慕名而来,不宽的街道上真的挤得水泄不通。据说第二年还举办过一次游灯会,但从那以后好像就没有举办过游灯会了,制灯的手艺似乎也已经失传。


欢迎大家也介绍你们过年的一些习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