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厥逆病症的诊疗分析和取穴规则 诊疗十二经脉的“厥逆”病证,必须深明阴、阳经别 的正负运行开阖道理,才能按照阴阳经脉升降不平机理而 给与施治。 典型厥逆病例:患者黄××,男, 69 岁,武当人。 于1996 年元月20 日早上发病,昏厥休克、手紧、牙紧, 小便自遗失禁。急救复苏,经用西药、输液治疗一星期无 效后转送我处诊治。 患者现有症状:前额两傍头痛头昏,心烦上气、面目 浮肿、小便频数、膝以下寒冷至足,小腿悸动酸软无力、 饮食极少,每日下午不能进食并痰涎上冒发生呕吐。 脉候:两寸口脉沉,关、尺部有脉而寸部无脉。负运 时两尺部的脉波显然;正运时两关部的脉波、衰于两尺部 脉波。诊得两人迎脉浮,现三倍宽度的盛大脉象,特别在 两人迎寸部显盛大搏指和上宽下窄脉象。脉、症综合诊断 为:“足阳明胃经厥逆证”。 关于“厥逆证”的病机病理比较复杂,主要由表、里、 阴、阳升降失调而形成。厥逆病辨证,定要联系“十二经 脉”的正、负运动规律,才能辨清阴阳机能失调的内因。 《素问·厥论篇》曰:“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 31 http://www.klrs999.c n / 快乐人生久久久hbtmxy制作 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该患者,足阳 明胃经产生厥逆上盛的因由,主要是足阳明胃经的“反运 动”机能过盛,也是足太阴脾经的反运机能胜过正运机能 所致,即是相表里的阴、阳经气升降失调,由阴、阳两方 面之“机能并凑”所形成的厥逆病机。 因为当足太阴脾经反运行时,其脾经的经气由“公孙 别穴”而输出入于足胃经超量,又因足阳明的经气反运太 强,故足太阴的经气合并着足阳明的经气“上逆而厥”。 《素问·厥论篇》云:“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 何谓“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呢?此有二义:一,“阳 气盛于上”即是指足阳明经既成厥逆,其上气必盛;二, “则下气重上”即是指上面所说的,由于足太阴脾经的负 运之“反冲经气”,又合并着足阳明的“负运经气”,即 合成两经之气相并而上行,故曰:“阳气盛于上,则下气 重上”。由于“阳气盛于上”,故患者才产生头痛、昏厥、 吐逆、面肿、烦心等上盛症状。 根据患者两脉口的反运脉波胜于正运脉波,就证明足 太阴脾经在正运动时缺少能量。脾土正运不足、则升清之 功用不及,即统摄失职并形成反馈机能,故导致患者的小 便频数,这是脾经正运不足的不良反应。但足太阴脾经在 反运动时能量有余,因而可间接的测知其足太阴经之足部 的“公孙别穴”。是常开放着而未关闭,故使足太阴的经 气从“公孙别穴”,外输过量而占领了足阳明经之“膝以 下”的经脉路线,所以才导致该患者的“下肢寒冷”。 《素问·厥论篇》云:“故阴气胜,则从五趾至膝上 32 http://www.klrs999.c n / 快乐人生久久久hbtmxy制作 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这说明“厥逆病证”如 阴气太胜,则引起从足部五趾至膝上寒冷,并又进一步说 明,这从足至膝之寒冷感的来由,并不是由外界侵入的寒 凉之气,却是从相表、里的阴经之内所转运出来的“阴寒 之气”。此即是患者“下肢寒冷”的原因。 由于患者的足阳明经既形成厥逆,故在反运行中易于 充盛上部,但在正运行中,即不能够向下运行至足,而只 能向下方运到膝关节部而还回,(是因足太阴脾经反运外 出过盛的“阴寒之气所占领”)所以患者的膝以下寒是由 阴阳两方促成的。 以上说明足阳明的经气不能够下运至足而至膝以还, 故涉及到足阳明经的“丰隆别穴”,是常关闭着而未开放, 所以足阳明经在正运之时,其经气不能由“丰隆”之别穴 而输入于足太阴经;由于足阳明胃经的温热不能够向下转 入于足太阴经以行阳气,即导致足太阴脾经、全属一股“阴 寒之气”。故经云:“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由此 说明其“厥逆病证”,不但只是与相表里的阴、阳、升、 降有关,而且与阴、阳经脉的“别穴之处”也是非常有关 的,故患者的下肢寒冷是多种原因形成的。诸如以上是各 种原因所造成厥逆病证的“病机病理”。 《灵枢·终始篇》曾云:“刺寒厥者,二阳一阴”。 说明应取足阳明经二穴;取足太阴经一穴。针刺足阳明经 以丰隆、冲阳、陷谷、内庭四穴轮换,每次选取二穴;足 太阴经以地机、阴陵泉血海三穴轮换,每次选取一穴。约 五分钟行针一次。留针时间以针感得气有明显感应时出 33 http://www.klrs999.c n / 快乐人生久久久hbtmxy制作 针。针疗后静息10 分钟复查患者的两寸口动脉其脉波有 增,但两人迎之寸部的动脉还较旺盛,故再次用针刺法取 左右人迎穴泻之。如以上针刺法治疗五次,患者的呕吐止, 饮食增加,其他各症均减一半。经五次针疗调治后,由于 诊察患者两寸口的“寸部”已出现脉搏;诊察两人迎“寸 部”的旺盛脉力已减,故第六次用针治疗,只取足阳明经 二穴,取足太阴经一穴。其取穴留针方法同上。共用针刺 治疗九次而诸症全愈,复诊察患者两脉口与两人迎的动脉 显象,其左、右、阴、阳脉波的升、降、往来已达平衡。 体会:笔者未明“十二经脉”道理之前,对于各经的 厥逆病证因症状各异,又不明脉诊寸口与人迎的阴阳动脉 差别,故对厥逆病证的诊,疗难以判断和准确治疗。后理 解了十二经“别穴”处之阴阳经气相互交换的机能道理, 又结合内经对厥逆病的诊、疗规则作指导、始能对厥逆病 证取得疗效。 此类病证甚多,如果治疗取穴与阴阳机理相反,就容 易产生医疗事故。特将贫道的实践经验公诸于世。 足三阳厥逆、多为寒厥;足三阴厥逆,多为热厥。热 厥的脉象,两脉口寸部浮盛而尺部虚;寒厥的脉象,两人 迎寸部浮盛而尺部虚。还有因人的病证各异,可出现左、 右、阴、阳脉象不同差别。关于治疗厥逆病证的理论指导, 应如以上对足阳明经厥逆病的取穴原则:当选择足阳明经 之“丰隆别穴”以下穴位,不可超越“丰隆穴”以上取穴, 最适宜的取穴位置,应以“内庭陷谷”为好。因为内庭与 陷谷二穴低于足太阴经之“公孙”别穴的水平线,所以能 34 http://www.klrs999.c n / 快乐人生久久久hbtmxy制作 导引足阳明经气下降以封闭足太阴经的“公孙别穴”,而 能阻止足太阴经气过量的从“公孙别穴”输出入于足阳明 经,并可促成阳明经气由“丰隆”的别穴而输入足太阴经。 可是,选取足太阴经的一穴,必须要高于 “丰隆别穴” 的水平线,故才能够导引足阳明经气由“丰隆别穴”输入 以补充足太阴经的正运上达的机能。经曰:“刺寒厥者, 留针反为热。”因遵从古圣的治疗原则,所以此患者膝以 下寒冷的足阳明厥逆病证,经九次留针调治由寒转温而 愈。 如果属于寒厥太甚的病证还需要采取火灸调治。久病 厥逆头痛会形成上盛血瘀,还应放出瘀血后,再给予调平 阴阳。凡属厥逆病机,必现上盛下虚。如阴经厥逆于上, 其阳经必沉坠于下;若阳经厥逆于上,其阴经必沉坠于下。 无论阳厥阴厥、全属阴阳两性偏盛偏衰的升降不平运动所 形成。经曰:“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厥逆病因却是外阳内阴的“使、守”失调,所以必须将表、 里、阴阳的运动机能调归正道,其厥逆的病症才能得到痊 愈。 十一、解释手太阴和手阳明的出井入合矛盾 前面各章反复说明了“十二经脉”的正、反运行机理, 35 http://www.klrs999.c n / 快乐人生久久久hbtmxy制作 现根据这种阴、阳、正、负的机理,对前面有关“十二经 脉”运行所提出的三个矛盾,就能够取得合理的解释。当 手太阴经脉正运外出时,其经气运行到“井穴”;手太阴 经脉反运内入时,其经气运行至“合穴”。手阳明经脉正 运上行时,其经气运行到“合穴”;手阳明经脉反运下行 时,其经气运行至“井穴”。 《灵枢·本输篇》“黄帝问于歧伯曰:凡刺之道,必 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腑 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留处,阔数之度,浅 深之状,高下所至,愿闻其解。歧伯曰:请言其次也。肺 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 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 中也,为俞;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 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大肠上合 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大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 于本节之前二间,为荥;注于本节之后三间、为俞;过于 合谷、合谷在大指歧骨之间,为原;行于阳溪,阳溪,在 两筋间陷者中也,为经;入于曲池,在肘外辅骨陷者中, 屈臂而得之,为合,手阳明也……”。《灵枢·本输篇》 在论“十二经脉”的开端,就典型提出这五脏的井、荥、 俞、经、合五俞穴;六腑的井、荥、俞、原、经、合六俞 穴。并详细说明了手、足三阴经的井、荥、俞、经、合五 穴,与手、足三阳经的井、荥、俞、原、经、合六穴的位 置,但对周身其他的穴位置而不讲,可证明五脏的“五俞 穴”,与六腑的“六俞穴”,是调治阴、阳经脉的重要穴 36 http://www.klrs999.c n / 快乐人生久久久hbtmxy制作 位,也是调治一切疾病的重要穴位。 由于五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六腑的井、 荥、俞、原、经、合六俞穴,都处于肘、膝以下,是阴、 阳经气交换的重要场所。根据笔者“胎息”时的体验,手 足四肢三阴三阳经脉最明显的出、入运动机能,是手不过 肘,足不过膝,就认为阴阳经气的交换重点是在于手足四 肢。虽然头颈之上,脏腑之内亦存在阴阳经气相互交换, 但是次于手、足四肢之处的。故手足四肢肘、膝以下的俞 穴,能调治五脏、六腑、各经脉的有余或不足,是处治百 病的常用穴位。 《灵枢经》中论治疗疾病时常云:“取之足少阴;取 之足太阳”等等,故凡是言取之某经,而没有指明某穴位 者,全都是指调治这手足四肢之肘膝以下的穴位。《灵 枢·九针十二原篇》“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 歧伯曰: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 六腧,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 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 气所行,皆在五腧也”。这就说明了调治各脏、腑、阴、 阳经脉的一切疾病,主要采取是在这左右四肢肘膝以下的 一百二十二个穴位,以调整十二经脉的阴阳气机。所以特 别的阐述于《灵枢经》的首位。 37 http://www.klrs999.c n / 快乐人生久久久hbtmxy制作 十二、解释足三阴足三阳的根结矛盾 当足三阴经正运上升之时,其足三阴经气运行至于 “结穴”;足三阴经负运下降之时,其足三阴经气运行至 于“根穴”。 当足三阳经正运下降之时,其足三阳经气运行至于 “根穴”;足三阳经负运上升之时,其足三阳经气运行至 于“结穴”。所以足三阴及足三阳都是与它相表、里的阴 阳经无间断的“根结”着,如阳经在“根”,而阴经就在 “结”;如阴经在“根”,而阳经就在“结”。 如果用针灸调治病疾,首先当诊察上、下、左、右、 内、外、阴、阳之正、负、根、结机能的盛衰,才能做到 “有的放矢”去调和阴阳“十二经脉”。 《灵枢·根结篇》说:“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 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不可 复取。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 知终始,针道咸绝”。根据以上经言,就足以说明这根、 结机能活动的始终机理,却能挽回五脏六腑,折关败枢, 阴阳大失的危证救治。所以明白“十二经脉”的“根、结” 机理。该是何等的关键! 其调治根、结的实质,并非是指其固定的“根结”俞 38 http://www.klrs999.c n / 快乐人生久久久hbtmxy制作 穴,而是指这左右上下阴阳神气的升、降、往、返活泼泼 的机能。 在人体的某一道阴阳经脉路线,好比火车道;其俞穴 犹如火车站;其经气犹如“火车”,如果没有“火车”运 行往来,其火车道和火车站也没有作用。故人死了而经络、 俞穴仍在,却没有阴阳神气往来,如果用针刺亦没有感觉, 所以也无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曰:“所言节者、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由此,明确表达 所注重的是体内这个出入游行的“灵动之神气”。因而根、 结经气失调所造成的疾病,就如“火车”不能运行到终点 站;或是由终点站不能回到起点站。要是“折关败枢、开 阖而走、阴阳大失的危急重证,就如“火车”将要产生“越 轨”而发生危险。故施针灸者当及时按照“十二经脉”的 阴阳正、负机理而施法救治。病例如下: 熊××。女。 71 岁。公安县人。 1979 年3 月 25 日夜诊。患者夜间忽然发病昏倒不省人事。经二位医生治 疗无效而请我医治。症状:双目紧闭、面色微红、口不能 言、上气喘急,喉间痰鸣噜噜有声,手温足凉其两手能动 而两足废不能动弹。诊候左右两脉口及左右两人迎的动 脉、阴、阳双方全显寸部脉大而尺部弱小,呈现二倍脉象, 浮候有余而沉候下虚不足,脉显阴、阳双方浮越戴阳於上, 主要原因为下焦真阴空虚而不能纳阳,故而导致阴阳双方 浮越欲脱,其病源在肾。因足少阴肾经主下行,其经脉循 行上挟舌本,故形成以上诸症。 据患者的两手能动可排除中风之病。诊断为足少阴肾 39 http://www.klrs999.c n / 快乐人生久久久hbtmxy制作 经的下元亏虚所导致阴不能纳阳而形成“类中风痱之证” 法当固本培肾却无药物救急,情急之下唯有按十二经脉的 根、结机理施治。随取玻璃瓶盛满温水置于患者的两足下 涌泉穴处,用温热传感以导引足少阴肾经的经气归“根”, 同时按压两足的“内庭穴与昆仑穴”以导阳经的经气下达。 经过30 分钟传热及按摩导引,其患者的两足转温、舌能 言、喘平、痰下而安。所以“十二经脉”之阴、阳、根、 结的运动机理,可作一切疾病辨证施治的指南。 十三、利用十二经脉治病必须联系 阴 阳 两 性 的 脉 象 诊 断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曰:“凡将用针,必先诊脉, 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说明将在用针之前,医者必须 首先诊察脉象,根据脉象所呈现的虚实以及病症的轻重情 况,才可以相应地决定出调治方法。《灵枢·终始篇》云: “人迎三盛,泻足阳明而补足太阴,二泻一补,日二取之, 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一盛,泻足厥阴 而补足少阳,二补一泻,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而取 之上,气和乃止”。据经上所论述的“人迎脉三盛”。当 补足太阴脾经而泻足阳明胃经;“脉口脉一盛”,当补足 少阳胆经而泻足厥阴肝经。这就充分说明了未经过诊察 阴、阳脉象盛衰之前,而预先就决定出所取治某经某穴的 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