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异丸合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仙人掌艾灸养生 2012-01-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异丸合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000例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9年第11期第5卷 临床基础
作者:裴玉环 秦已燕
单位:裴玉环 全国专科疾病北京中医药治疗中心,北京 10003;秦已燕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0000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丸合剂;活血消症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EMT)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已成为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临床症状以痛经、不孕、盆腔异位包块等为主,西医多采用西药激素保守疗法,不仅药费昂贵,服药时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终因其副作用大而不得不中途停药。停药后,病情一般仍会发展,若手术治疗,对未生育过的妇女很难接受,且有复发。笔者将多年研究研制的中药制剂“内异丸合剂”,应用于临床近3年诊治的2000例总结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1996年1月~1998年1月,经腹腔镜、B超、妇科内诊及抗子宫内膜抗体测定而确诊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年龄最小17岁,最大51岁,平均年龄34岁,以30岁~45岁为多见,占62%。属原发生性EMT的占7.2%,继发性EMT占92.8%,呈渐进性痛性占72.1%。主要症状见表1。
表1 2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类型
类     别 例数 痛经 月经不调 原发性不孕 继发性不孕 肛门坠痛
% % % % %
内在型
  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瘤
842 842 100 804 95.4 287 34 408 48.4 649 77.0
外在型
  卵巢巧克力囊肿
  骶韧带异位结节
956 832 87.0 419 43.8 201 21.0 464 48.5 734 76.7
混  合  型 202 202 100 97 48.0 47 23.2 51 25.2 187 92.5
合     计 2000 1876 93.8 1320 66.4 535 26.7 923 46 1570 78.5
表2 20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复发及服西药情况
类  别 卵巢巧克
  力囊肿
子宫腺肌症 骶韧带结节 内美通,丹
  哪唑
手术例数 579 217 602 1400
复发例数 579 196 602 1400
  治疗方法
  1 寒凝血瘀型
  痛经剧烈,月经量少,伴血块,遇寒则剧,得热则舒。脉沉细,舌质紫暗边尖有小瘀血点。
  处方:土鳖虫10g,橘核10g,金银花6g,缩砂仁10g,皂角刺5g,龟板(醋炙)10g,蛇蜕6.5g,乌药10g,当归7g,元胡10g,荔枝核10g,冬虫草1g,鳖甲(醋炙)10g,穿山甲(醋炙)10g,小茴香10g,甘草10g,血竭1g。
  药物分析:橘核10g,荔枝核、小茴香、乌药共为温经散寒,温通胞宫之寒凝,寒得热则瘀血通,故通而不痛,砂仁、元胡理气止痛。鳖甲、龟板、皂角刺以软煎散结,使异位包块之瘀血得以溶解消散。
  2 湿热瘀血型
  痛经伴小腹有灼热感,月经量多,色鲜红,腰痛、肛门坠痛,偶有发热,脉细或弦数,舌质红苔薄黄。
  处方:黄连10g,葛根10g,当归10g,砂仁10g,鸡内金10g,五味子10g,麦芽10g,冬虫夏草6g,冰片5g,龟甲(醋炙)10g,鳖甲(醋炙)10g,琥珀40g,金银花50g,沉香10g,穿山甲(醋炙)10g,甘草20g,延胡索80g,血竭1g。
  药物分析:元胡理气解郁,行气活血;甲珠理气化瘀,软煎散结;双花清热解毒,祛下焦湿热;冬虫草补肾滋阴,促排卵。
  辨证分析
  该病发病机理为气滞血瘀,瘀阻胞中,瘀血久积,而致痛经及症瘕积聚,方中以血竭活血化瘀,消散离经之血,行气为辅,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以乌药、橘核、元胡等行气止痛,血遇寒则涩而瘀滞,得温则瘀血溶,故选用桂枝、九香虫、乌药、小茴香等达到温经补肾、温运通达,使瘀血消而痛经止,配甘草缓急止痛,故本方可使痛者不痛,异位包块溶解吸收消失功效。痛经及异位包块缩小或消失的同时,补肾阳,故可起到促排卵及卵泡生成功效,故服药期间部分病例可受孕。
  临床疗效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包括瘀血证候)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不育证患者在3年内妊娠或生育。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月经周期的同时期检查对比,B超检查治疗前后同时期的对比);虽局部体征存在,但不育患者得以受孕。
  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缩小(月经周期的同时期检查对比,B超检查治疗前后同时期的对比)。
  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或变化;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
  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见表3、表4。
  服用中药“内异丸合剂”1个月经周期后痛经可缓解或减轻。3~4个月经周期后痛经基本消失,同时经B超或妇科检查,可见异位包块缩小或消失。
表3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类  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痛  经 1876 1684 89.7 92 4 100 5.3 1776 93.7
月经异常 430 300 69.7 45 10 85 19.7 345 80.2
不  孕 875 532 60.8   343 39.2 532 60.8
肛门下坠 708 469 66.2 64 14.2 103 14.5 533 75.2
表4 临床体征改善情况
体   征 例数 完全消失% 缩小% 无变化% 总有效率%
卵巢巧克力囊肿 1406 846 61.3 300 21% 260 18.4 1116 82.3
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瘤
  512 46.5 214 19.4 374 34 726 65.9
骶韧带异位结节 850 614 72.2 113 13.2 123 14.4 727 85
  体会
  1 由于该药不影响正常月经来潮,故服药期间部分不孕者可以怀孕,胚胎不受任何影响。另由于本病患者多病长日久,故用药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大量地应用活血化瘀药。宜守方不变,随证加减,一般需持续服用3~6个月。
  2 由于本方多为攻伐之品,久服易伤正气,月经过后加服党参、黄芪等补气补肾药物,正气盛则病可愈。
  3 对于异位发生在子宫直肠窝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西医手术后确实复发率远远高于子宫腺肌症,故为临床一大难题。而中药“内异丸合剂”恰恰对该异位病灶,不但临床症状暖解,消失快,而且异位结节包块溶解、缩小消失也较子宫腺肌症要快,解决了术后复发一大难题。
  4 凡遇到不育、不孕、痛经的病例,应想到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尤其对B超检查不出阳性体征的病人,如:子宫直肠窝、骶韧带结节等。要重视妇科三合诊的检查,同时尽量动员病人做腹腔镜检查,以便对那些临床症状不明显,体征不典型的不孕症和痛经病人,明确诊断。服药期间必须定期做B超、妇科检查,以判断疗效及时调整处方、用药。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9-31.
  [2] 黄邱朝,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及其临床意义.实用妇产科杂志,1994,10(4):206.
  [3] 王大增,等.化瘀通腑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及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9):524.
  [4] 王子瑜.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经验.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96,(11):21.
来源:http://doctor.51daifu.com/2007/0305/AB64DD8AC948T123228.s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