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七)

 淄水渔夫 2012-01-15

Ⅴ、肾病证治

⑴肾病辨证原则

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故肾病有虚证和本虚标实证之分。虚证又有阳虚、阴虚之分,阳虚者又有肾气虚弱、肾阳不振、肾不纳气之不同;阴虚多指肾阴(精)亏虚证。本虚标实证多为肾虚水泛、阴虚火旺之证。

⑵肾病的症状

①腰膝酸痛:其原因有肾精亏虚、寒湿侵肾所致。

②耳鸣、耳聋、眩晕:多为肾精亏虚,不能上充于耳所致。

③阳痿遗精、月经失常:男子肾虚不能固藏精气,导致遗精、精少不育;女子冲任不固,可引发月经失常,如崩漏。

④淋浊、尿血:如有肾阴亏虚,虚火伤络;或阳气虚衰,不能摄血,均可出现淋浊、尿血之证。

⑤小便异常:如阳虚阴盛,开少合多,不能化气行水,则出现尿少不畅,排出无力,甚至癃闭;如阳虚不能蒸水化气,肾气不能固摄,则有小便清长量多,尿意不尽或遗尿。

⑥水肿:如肾阳虚导致水液内停,可形成水肿,属阴水范畴。

⑶肾病治疗原则

一般来说,肾病以虚证为多,按照“虚则补之”的原则,当以补肾为主。肾阳虚者温补肾阳;肾阴虚者滋养肾阴;本虚标实者,则须补泻兼施。

⑷肾病分证论治:

①虚证

肾气虚弱证:腰膝酸软,耳鸣重听,眩晕健忘,溺有余沥,小便频数或失禁,遗精,气短乏力,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为肾气亏损、固摄益气所致,治疗以补肾益气为主,方药选用大补元煎加减:人参、炒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等。

肾阳不振证:腰膝酸冷,尿少,肢体浮肿,畏寒肢冷,面色恍白,头昏耳鸣,阳痿滑精,黎明腹泻便溏,舌淡胖嫩,苔白润,脉沉细;为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所致,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方药选用金匮肾气丸合右归丸加减:熟地、炒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肉桂、附子、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等。

肾不纳气证:少气不足以息,动则喘甚,或喘而汗出,小便不禁,或见胸闷心悸,舌淡白,脉虚弱;为肾气虚弱、气失摄纳所致,治疗以补肾纳气为主,方药选用人参胡桃汤加减:人参、胡桃、生姜、大枣等;或参蛤散加减:蛤蚧、人参等。

肾阴(精)亏虚证:形体羸瘦,头昏健忘,失眠,梦遗,耳鸣耳聋,腰腿酸软,男子精少,女子经闭,低热虚烦,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肾精亏损、失于濡养所致,治疗以滋养肾阴为主,方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等;或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等。

②本虚标实证

肾虚水泛证:全身浮肿,下肢尤甚,脐腹胀满,小便短少,或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心悸、目眩,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滑;为肾阳亏虚,气化失职,水湿泛滥所致,治疗以温肾利水为主,方药选用真武汤加减:茯苓、芍药、白术、制附子、生姜等;或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肉桂、制附子、牛膝、车前子等。

肾虚火旺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虚烦少寐,头晕目眩,颧红唇赤,腰膝酸痛,口干咽燥,阳兴即遗,尿赤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所致,治疗以滋肾阴降火为主,方药选用知柏八味丸加减: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知母、黄柏等;或大补阴丸加减:黄柏、知母、熟地、龟版、猪脊髓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