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别挖坑了,就这么点儿事,再挖坑那就是破坏公路建设,要遭雷劈的,咱老萨痛快人,说完了拉倒。
敢情,中日双方当时的谈判人员,都没想到一件事儿 – 这中日之间闹别扭,一闹就闹了十好几年! 于是,日本人的饵就一直在水里泡着,一泡也泡了十好几年。 中间中国人都烦了,几次说算了,这项目反正也没戏,就别折腾了。日本人说别,我再给你点儿技术,你消化消化看有用没用? 于是,饵不断的换,人不断地来,一来二去就到了中国要动真格的时候了。 这时候,中日关系也缓和了,日本人兴高采烈阿,觉得这条大鱼钓的,总算上钩了。 结果,双方热乎乎地坐下来一谈,日本人忽然发现一个大问题 – 中国人好像已经用不着跟日本买什么了。。。 日本忽略了中国不断进步的技术团队,也忽略了中国人触类旁通的本领。忘情说过,新干线的技术,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当然,要轻易能捅破,那就不是核心技术了。 可架不住十几年你老给提示,也架不住中国人十几年的琢磨阿。 结果。。。 这十几年的饵放下来,日本人悲哀地发现 – 愣把这中国鱼给喂饱了! 心里有了底,那就是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人再谈判就不是以前那样了,跟欧洲坦的时候,腰杆也硬了,杀价也狠了。 欧洲还真吃这一套,因为反正它前期也没什么投入,能捞着一票那就是惊喜交加,恨不得把老婆给中国铁道部部长家送去的感觉。听说,有缺乏敏感,不知道降价丢了单,整个谈判代表团被集体解雇的事情。 日本人降价可就难了,它投入的太多了,舍不得啊。 第一次合同,还给了日本人一个安慰奖。 第二回,老朋友坐在一起相对无语,最后中国人问:要不,签个管理合作的合同吧,你们那团队管理的经验,我觉着,还挺先进的。 日本人鼻子都快气歪了。 听说,当年民间和日本闹僵,愤青起了很大作用,有不少人责怪他们不够理智,斗争手段不够老辣等等。但要是上面事情属实,至少,铁道部该给当时烧日本车的愤青们立块碑的。 就是别让日本人看见。 不然,出了某某外国人在碑上一头碰死的事儿 ![]() ![]() ![]() ![]() 这种功夫,不是老外轻易可以掌握的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