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文固墓园参观记

 芙蓉书阁 2012-01-20

邓旺林

4月2号上午,梅州农校何建强老师开小车到梅城陶然居来接我出去旅游。上午先后游梅州泮坑和“客天下”两个景区。12点多在客天下时聊起一起参加省中专语文教研会理事会活动事,提到梅县职校钟宁生老师,即打电话去联系。得知其没有外出,乃约其共进午餐。午餐时聊起明末清初梅县丙村人李文固。传说李文固的墓碑有意向前倾斜一定角度,想让看碑文的人向其下跪。说起这事,大家都有心去看一下这位有古怪才子之称的李文固的墓地。于是在午餐后即驱车前往(顺便还游了客家园、院士广场等处)。车到丙村街后,还有七八里不够两部汽车并行的村道,快到目的地时还要上一坡度不小的山道。

李文固的墓园在一山坡上(后从网上得知这山是丙村镇福寿管理区神宫坑笔架山)。整个墓园占地面积不大。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不太的简单的纪念亭,其右边便是李文固的坟墓(在其墓地的右边还有一规模较小的陈姓人的坟墓)。

 

李文固的坟上建有一个2米多高的拱庐(?),开有一拱顶小门。“门框”顶上有一横式长方形石板,上铭“古怪才子”四字(由右至左横书)。“门框”的两旁则对称的贴有两块竖式长方形石板。右边那块直书“李公文固、郑太孺人之古墓”(其中“李公文固”与“郑太孺人”一右一左并立);左边那块一右一左并排直书“重建于二00八年秋” 和“印尼郑贵勋吉立”。所有的字都是烫金、隶体。

 
      拱庐内设祭台和墓碑。墓碑像是一扇拱顶的灰色的门,“门框”均髹成红色。“门框”的上面由右至左横书“风流才子”四字(因光线的原因,看得不很清楚),“门框”两旁“贴”着一副隶书对联:“案前听讲书童立,嶂后参天玉笔高”,红底黑字。

 墓碑上刻有几行直书的宋体烫金字。最右边的是“民国十五年丙寅岁春月吉旦重修”。居中部分,也即主体部分。刻的是“十一世祖考人天庠道醉仙文古李公妣慈惠稀三寿李母郑孺人之墓”(其中“考人天庠道醉仙文古李公”和“妣慈惠稀三寿李母郑孺人”两行字号稍小,一右一左并立于“十一世祖”和“之墓”之间)。在其右、左两边,右边自上而下刻着“男霞彩”、“孙又朋、又龙、又凤、又麟”(“孙又”二字以下由右而左“朋”、“龙”、“凤”、“麟”四字并立)、“地师镜明古先生主扦”等字;左边自上而下刻的是“曾孙京兰、儒兰、烟兰、宽兰、惠兰、挺兰、恭兰、敏兰、广兰”,“二十世孙成章、信章、谨章”,最下面是“等立”二字。

墓碑是直立的,用不着跪下去仰视才看得清上面写的什么。但它设在拱庐的小门内,要看清它还得蹲着把头伸进一点才行。

纪念亭是钢筋水泥的平顶凉亭。只在后面有一堵砖墙,前面是四根钢筋水泥柱子,左右两根是方柱,中间两根为圆柱。

柱子上面的横梁上,居中题“李文固纪念亭”六字,右下侧是“印尼郑贵勋建立”。由左至右横书,字用黄色浮雕。

四根柱子上各有一句七言诗,诗句用红底黄字,字用浮雕。诗句的周边还设了黄边的粗框。这四句诗,由右到左分别是“天地生我有义了”、“义了生我大义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诗的左下侧有“二00八年秋月吉日”这一行(直行)较小的字。

  
     
   
    对其中疑似“义”的那个字我们都有点疑惑。一是此处墓园中的汉字都是繁体字,而这个字用的似是简体。二是这个字中的那一点,其笔画的粗细与一撇一捺的相比,明显小了很多,又在接近一撇与一捺的交叉点处偏开一些紧挨着捺这一笔,有些躲躲闪闪的味道,显得很不大方。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那就是“乂”字了(乂:读yì,治理,安定的意思)。这个字到底是“义”字还是“乂”字,或是别的什么字,我们不敢肯定。如果是“义”字或“乂”字,那“天地生我”这两句又是什么意思?说来惭愧,我们三个语文高级讲师没一个能回答得上来。

另外,“天地生我”这首诗不知是不是李文固写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本是唐代诗人王翰《凉州曲》一诗中后两句(前两句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将他人特别是古人的诗句直接引用于自己的诗中,这不是不可以。只是把这两句唐诗搭到“天地生我”这两句诗的后面,内容上实在有些“狗不搭八”;而从诗的格律上说,“了”是仄声字,“回”是平声字,不能通押。这就有些不可理解。如果说这首诗是李文固写的,李文固用意何在?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李文固应该写过不少七绝一类的诗,为什么在“李文固纪念亭”上,建亭者偏偏选了这一首。其又有何用意?这些问题我们也是答不出来。

纪念亭后面灰色砖墙上镶有两块黑色长方形石碑。中间一块是横式的,右侧靠边处那一块则是竖式的。

横式的那块大致可分左右两部分。右边部分稍小些,刻有直行书写的《万里寻古墓记》。内容很简单:“于二00八年四月五日找到已埋葬三百年,风流古怪才子李文固墓迹。”然后用“寻墓者”三字领起郑贵勋等十人的姓名。最后是“二00八年秋月吉日”。石碑左半部分是外文(不像是英文)。虽然看不懂,但从内有“2008”、“5”看来,其内容与《万里寻古墓记》应该有关,很可能就是外文版的《万里寻古墓记》。字均烫金,汉字用隶体。

竖式的那块上面刻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好,开锅肉丸爱丙村。”这四句诗分两行直书。诗的左下侧由右至左刻着“二00八年秋月”和“印尼郑贵勋题”二行较小的字(也是直书)。字也是隶体、烫金。

李文固墓园所在地视野算开阔。同行的两位老师看来都对堪舆学有些研究。看过李文固墓地和纪念亭后,他们在讨论当地的“风水”。我是门外汉,插不上嘴。我在想着以下几个问题:

1、墓主是叫李文古还是李文固?其后人在1926年立的墓碑上刻写的是“古”,而墓园的其他地方则用的是“固”。

2、建造墓园的是李文固妻族中人,不知李文固的后人现在情况如何。从李文固墓碑上的材料看来,李的曾孙辈可谓人丁兴旺,到1926年其第9代传人也还不少。

3、李文固其墓地似乎比其故居要有名气。有水泥路直接通到文固李的墓园,且在七八里村道上还在两处地方(记得是两处)专门设有指路牌,由此看来,李文固墓园乃是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李文固的故居不知在哪里,现在不知怎么样,不知有没有也搞成旅游点。

4、李文固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对李文固了解其实很少。过去听到的关于他的故事,说的都是他如何耍小聪明去戏弄自己的老师、调戏妇女和如何去骗吃骗喝占小便宜一类的。因此对他的印象并不好。但他毕竟是有名的才子,那在他的人生中有没有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亮点?

这些问题本来是想在车上提出来和何老师、钟老师议议的,后来在返回的路上因为聊起了别的事竟忘了说起。

李文固墓园离梅城比较远,到了丙村都还有好几里路。来此参观确实并不容易,一般说来,至少得要有摩托车。此外,这里不但比较偏僻,而且参观的又是墓地,若不是结伴而行也还真有些不敢想。而结伴前来,又还得大家都有同样的闲情逸兴。因此,真能像我们这样来参观的人恐怕不多。钟老师说过他也还是第一次来。在离开李文固墓园返丙村的途中,说起此行,我们都很有些自豪。大家还记诵起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后面几句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我们16:50来到李文固墓园,参观了一番,照了几张相片,于17:06左右乘车返丙村。到丙村镇后,我们又去丙村中学拜访了教务处黎主任。他是何老师的大学同学。他有住房在梅城。本来他正和其夫人坐着摩托车回梅城去,且已快到梅城了。他得知何老师到了丙村,特地一个人赶回丙村来。黎主任很热情,请我们到镇上一间酒店去吃晚饭,点了不少菜,其中就有“开锅肉丸”。其他的菜都味道不错,唯独享有盛名的那“开锅肉丸”有些难吃。想到在李文固纪念亭里“借问酒家何处好,开锅肉丸爱丙村”这两句诗,我当时便顺口念了这样两句:“开锅肉丸难下咽,想爱丙村有点难”(我是故意将郑先生诗中的“爱丙村”作了别解),大家都笑了起来。吃过晚饭后,我们便告别黎主任,驱车回梅城去了。

几天后我曾写了《参观李文固墓园感赋》一诗:

文固先生任性行,戏游人世逞才情。

兴邦本事何曾有,夕照坟头"古怪"铭。

回到广州后上网查到李文固也做过不少值得人们称道、纪念的事。如为了逃避清朝科举,故意三戏学台,使自己落榜;又如曾三“戏”宗叔李士淳(字二何。明末进士、翰林院编修。松口人),讽劝其拒绝清廷招抚以保持晚节等等。可见其是一位重民族气节的人,有不满异族统治而玩世不恭的一面。于是,我便将这首诗的后面两句改为:“心明无意为清客,赚个风流古怪名。”清客:本指在富贵人家帮闲凑趣的文人。此指在清朝为官之人。如果李文固先生泉下有知,对此不知有何意见。

——2011.04.17发本人在新浪网“芙蓉书阁的博客”,有照片

补记:

梅州人大副秘书长、梅州嘉应诗社的常务副社长范耀文先生,是我村后起之秀。其诗文和书法的造诣都很高。因为一起编辑村志(他是主编,我则忝列于副主编),我们经常通过电话或电子邮箱相联系。昨天我特将参观李文固墓园时拍摄的,有“李文固纪念亭”柱子上令人费解的两句诗的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耀文,向他请教那疑似“义”字的是什么字,整句诗又是什么意思。他很快就给了我答复:

那个字的确不是“义”字,而是“叉”字,读音与“差”字相同。传说李文固曾对“天地生我夫父子”一句作调侃自嘲:把“夫父子”三字各去掉一笔画,即变成“大叉了”。“叉”字可解为有刺的东西,或解为通“”,表示错误或作废的事物。“大”字客家话读“太”。“天地生我大叉了”,意思就是天地把我李文固生出来是错了,另又调侃自已不成人夫、不成人父、不成人子,对“夫父子”而言,自己都缺少了一点,做人做事大差了。李文固纪念亭四支柱上的四句联写应该还有出处,这有待查考。但读它基本可理解为:把前两句“天地生我有叉了”、“叉了生我大叉了”连起来读,意思是天地不应生我,生我就是错了,而且是错上加错、大错特错了。至于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两句唐诗搭到“天地生我”这两句诗的后面,使整首诗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这是李文固有意而为之。李文固是个玩世不恭之人,他常常会搞出些新花样出来。

这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想来也是,“不伦不类”之人,当然要写“不伦不类”之诗。李文固是个很另类的人物,他是常常不按常人的思维“出牌”的。我们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问题就出在总是以平常人的思维去看待不寻常之人的不寻常之举。

2014.02.12

:

   要上网查看李文固的故事不妨登录http://www./kjzx/lwg1.ht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