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狂买石油股,是什么逻辑

 Karl 2022-12-30 发布于云南
前言
今年以来,股神巴菲特不断加仓西方石油,持股比例从年初的9%一路增持到26.8%。与之相对的,却是减持了持有14年之久的比亚迪。这次操作,恰好和2007年-2008年卖出中国石油,买入比亚迪形成鲜明对比。一进一出,引发了全球投资者的高度关注。今天,我们价值三人行就和大家聊聊巴菲特与新旧能源的那些事儿。
视频来源:第一财经
如果资本市场有热搜榜,那巴菲特减持比亚迪绝对是前段时间的热门头条。老爷子陪跑14年一股未卖,如今终于开始获利了结,这里面的渊源始末咱得说说。
2003年,巴菲特的老搭档芒格结识了一个华裔投资人,李录。五年后的2008年,李录向芒格推荐了比亚迪。据业内传说,芒格和巴菲特合作五十多年,总共向巴菲特打过三个推荐电话,其中第三个就是投资比亚迪。
对于这笔投资背后的逻辑,芒格曾表示“当你对像比亚迪这样的企业下注时,不仅仅是在对比亚迪下注,而是在下注赌某样东西即将会被证实”。这句话中的“某样东西”,说的就是新能源赛道。换句话说,芒格投资比亚迪,初衷是一笔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最重要的,就是投人。
芒格曾多次不吝赞美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说他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既可以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巴老也在亲自调研后对王传福赞赏有加,评价其“有非常多伟大想法,并且他非常擅长把这些想法变为现实”。并在2008年9月,投资2.3亿美元买下了比亚迪10%的股权。
事实是芒格和巴菲特并未看走眼,在王传福的带领下,比亚迪率先停售燃油车,并一举成为全球电动车销冠,市值更是挤进了全球汽车的前三名,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巴老也赚的盆满钵满,14年前的一笔小风投,硬是靠着股价的上涨,在2020年末涨到了巴菲特的前十大重仓股。
既然初衷是风险投资,退出时点必然也是基于风险投资了。
估值教父达摩达兰提出,估值是连接数字与故事的桥梁。在企业生命周期的萌芽期,估值主要靠故事驱动。王传福的电动车故事打动了芒格,才有了后来巴菲特的投资。如今电动车的故事已从当初的“有可能”转为“极有可能”,比亚迪也已成为市占率突破20%的“迪王”,单车盈利也扭亏为盈,估值驱动由故事逐步切换到数字。
这意味着我们进入了对公司进行准确估值的阶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预测未来的现金流,考虑各种风险溢价,完成对股票的估值。而比亚迪所在的电动车赛道,生意模式注定了其较难拥有漂亮的现金流和较低的风险溢价,如今被极为看重现金流质量的巴菲特减持,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巴菲特一直对科技股敬而远之,投资比亚迪,已经算是他的“破例”。但对于传统能源,巴老可一直“情有独钟”。在他的投资生涯里,操作过不少石油股。其中,最令咱大A股民印象深刻的,要数买卖中石油创下的四年8倍神话了。
2003年4月,非典最严峻的时期,巴菲特逆势买入了他的第一只中国股票——中国石油H股,而且一出手就是玩真的,半个月内连续七次增持,最终成为中石油第二大股东。对于这笔投资,巴老爷子在次年的股东大会上给出了原因,我给大家总结几点:
1、基本面好:行业层面,石油作为强周期行业,与宏观经济密切挂钩。2003年的中国,正处于加入WTO后的政策红利期,经济高速发展带动石油需求向上,油价易涨难跌。公司层面,中石油拥有垄断的牌照优势,护城河非常深厚,基本面良好。
2、财务健康:中石油的现金流非常不错,当时的负债水平也不太高,且公司计划将45%的盈利用于现金分红,财务指标健康。
3、估值便宜:与美国第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相比,中石油的原油产量相当于埃克森美孚的80%,但市盈率只有后者的1/5,估值便宜。
买入逻辑很清晰,卖出逻辑也同样明确。
2007年7月,巴菲特开始减持中国石油H股,同年10月,全部清仓,获利40亿美元。对于卖出,巴菲特解释道,他认为中石油的合理价值在2750亿美元到3000亿美元之间,而当时中石油的市值正好在这个范围内。从油价走势来看,2003年国际油价仅30美元,2008年则冲到了147.27美元的历史新高。油价上涨叠加中国石油的估值修复,漂亮地来了一次戴维斯双击,这也是巴菲特大赚8倍的原因。
只可惜呀,周期顶点的诱惑太过强烈,即便是股神也陷入其中。刚刚清仓中国石油的巴菲特,转身就重金加仓了另一家石油公司——康菲石油。没想到几个月后金融危机爆发,国际油价腰斩再腰斩,巴菲特损失了26亿美元。
亲身经历了石油价格从30美元涨到140美元,再从140美元跌回30美元的疯狂,巴菲特对于“周期”二字的理解相信比大多数人更深刻。回到这次巴菲特疯狂购入西方石油的时刻,是2022年3月,此时的石油价格已经涨到90-100美元,显然,这个价格并非周期低点。为何经历过石油周期的巴菲特,决定在油价相对高点,而且全球经济复苏尚不明朗的时候进场,此后还大幅增持,这似乎不符合周期股的投资逻辑?
今年4月,巴菲特在接受采访时向我们透露了答案。巴菲特表示,因阅读了西方石油公司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的记录,才决定购买西方石油的股份。
根据相关报道,西方石油首席执行官在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中除了强调了西方石油强劲的业绩,主要强调了持续改善资产负债表的方针和新的股东回报框架。
翻看西方石油最新一期的业绩,我们发现,正如管理层规划的那样,公司的负债规模不断下降,从2019年三季度的476.14亿美元,一路压缩至2022年一季度的263.72亿美元。其实,不仅是西方石油,碳中和背景下,不少页岩油企业积累了大量经营性现金流,但用于资本开支的部分却远低于往年。与此同时,这些传统能源公司开始持续压缩长期债务规模,扩大股利支出和股份回购规模。
漂亮的自由现金流,慷慨的分红,这不正好契合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吗?
透过巴老爷子投资新旧能源的进进出出,我们从中似乎可以找到一些规律。买西方石油,是因为在碳中和背景下,石油的供给受限,周期属性弱化。卖比亚迪,是因为电动车渗透率已达到某一阶段,估值从故事切换至数字,成长赛道属性弱化。似乎,没有哪一个行业,是一成不变的,变化,始终存在。
犹记得去年,市场对于新旧能源的观点为:全球碳中和背景下,传统能源肯定是再见的,新能源肯定是YYDS。那个时候,如果研究员给基金经理推煤炭,石油这些传统能源,那是要被嘲笑的,会认为你目光短浅,没有见识。
但现实是,在大家都扎堆新能源的时候,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价格非常强势,股价也在不知不觉间创了历史新高。如今,大家开始意识到,传统能源的供需紧张可能会持续超预期。而新能源竞争格局的恶化也比大家预想的更快来临,也开始担忧需求。
这些背后,有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经常被大家忽略,就是:没有一个行业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一个行业都会出现一些变化打破市场对其的固有认知,而往往这些固有认知被打破的时候,中间就蕴含这极大的收益或者风险。
比如传统能源,煤炭,石油,过去就是典型的周期行业。但由于碳中和,造成了一些供给问题,行业属于就从周期型行业转为了供给型行业。周期型行业的特点就是价格高了,产能会增加,价格就会下来。而供给型的特点是纵然价格在高位,但供给因为新旧能源转换等种种原因受限,产能提不上来,价格就可能一直维持在高位。
其实不仅仅是现在的煤炭,石油。过去海螺水泥,股价之所以辉煌,走的也是这个逻辑。水泥天生短腿属性带来的区域壁垒,叠加2017年的供给侧改革,带来了行业从周期型向供给型的切换。水泥价格从曾经高低循环波动,切换为价格一路上升,维持高位,这个过程就是行业的投资逻辑的变化,估值的切换,资本市场也给予充分肯定,最不起眼的水泥石块成了当时人人追捧的“泥中茅台”。
再比如新能源,以电动车为例,在今年全球经济压力都很大的时刻,电动车能持续超预期,原因是电池的一些关键技术突破,让我们里程焦虑缓解,叠加油价高企,政策补贴,带来销量的逆势提升。归根结底,是新技术带来的购车需求提升,渗透率提升。
但是这个渗透率不会一直快速提升下去。到了一定阶段,可能是技术迭代的放缓,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电动车渗透率的提升速度放缓。此时,电动车的成长赛道属性会相应减弱,周期属性会逐步显现。毕竟电动车也是车,是典型的可选消费。即是可选消费,那就与宏观经济脱不了干系。经济好,大家有钱,才去买车。经济不好,大家没钱,那就不买。电动车的逻辑从赛道开始向周期切换,估值也会出现相应变化。
手机是最典型的,从赛道切换至周期的行业。曾经各种软硬件创新,带来手机行业固定16-18个月的更换周期,到如今36个月还未爆发的5G换机潮,背后也是技术迭代的放缓,渗透率的瓶颈。
综上所述,没有一个行业是一成不变。落脚到投资上,我们投资的永远是超预期的部分。大家对于某一个行业的固有认识,如果市场是有效的,早就体现到股价里了。然而,那些超额收益或者巨大的风险,往往就来自于行业属性发生变化的时候。能不能跟踪或者判断出这些变化,是我们跑赢市场的关键。
END
《常识的力量》
梁宇峰 吴慧敏著
讲价值投资的常识,如行业竞争的常识、公司商业模式和竞争力的常识、公司估值的常识、投资决策的常识,以及人性和市场效率的常识。在这本书中,既有很多作者多年投研经验的归纳和总结,也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案例,通过这些内容,帮助大家系统梳理了价值投资的基本框架,并提示大家在投资决策中经常犯的常识性错误。
扫描二维码
把书带回家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解读、预测、图表、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