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方传统农耕工具

 雪峰读书 2020-05-07

杨满良

大庆八井子民俗园里摆着一副古老的弯勾犁,看后不由使人想起了大庆地区传统古老的农耕和运输工具。

北方松嫩地区的传统农业始于清光绪年间,是从开发札萨克蒙荒开始的。计算一下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由于垦荒前,本地没有汉人居住。垦荒后,部分来自关内的汉人在流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传统的农耕工具。其中旧式铁木农具有:

整地农具木制拉子、木磙子。

播种农具木制弯勾犁、木制耲(huaái)耙、木制对劐(huō)子(用耕具划开土壤)、点种葫芦、点种斗子、镐头。

田间管理农具锄头、扒锄、铁锨、犁杖、小镐头。

秋收农具镰刀、垛钩、垛叉。

脱谷机具石头磙子、连枷、包米穿子、木叉、木耙子、竹扫帚。

解放前,农业一直沿袭使用传统的旧式农具:弯勾犁、弯勾锄、锹、镐、镰刀等进行耕作。这里只介绍其中几种。

弯勾犁:也叫犁杖,是本地农民砍伐当地生长的一种老榆树,利用树干自然弯曲度而加工制作的。有一首民间谜语说:“南边来个老狸猫,撅着尾巴躬躬腰”,说的就是木制弯勾犁。犁杖,长约5-6尺左右,“弓”型,榆木制成,犁前有一块方形托木叫“犁托托”,农家教新犁手常说:“扶犁看托托,娶媳妇看哥哥。”由此可见,它是弯勾犁上的导向工具。安装铧的部位称犁头,其形与狗头相似,故称为“狗头”。“狗头”的尾部叫“犁底”,与“犁底”和“犁辕”尾部斜置一四尺长的木杆叫“犁后梢”,梢有“舵”之意,是农夫掌握犁杖的主要工具。“狗头”上有一块斜立的下宽上窄的硬木板,叫“犁箭”,“犁箭”上有一个限位用的方木条,叫“好汉桩”,“好汉桩”下面有一块斜面的中间有缺口的木块叫“犁梭”,它是调节深浅度的。犁杖前有个挂套的横木杆子,叫“耍杆子”,两匹马拉犁放3尺的“耍杆子”,三匹马拉犁放5尺的“耍杆子”,“耍杆子”前还要挂两个叫“小吊棒”的拴套工具。“耍杆子”与犁之间有两三节扁圆形的铁钩环相连,俗称“千金钩”和“千斤环”。备铧是个技术活,太深不行,太浅不中,也不能偏了。“犁铧”发挥作用如何,关键在于“备铧”手艺高低。自垦荒之日起,弯勾犁就一直是本地农民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垦荒地有90%都是弯勾犁开垦的。

耲耙:是用“工”字上梁、四个支脚柱,两条脚和犁铧、犁箭等组成。主耲地用。

古时用弯勾犁主要是扣种:在犁铧上置犁碗,一个来回为一回地,去时破茬、回为掏墒,在原垄沟上形成新垅。把种子点在湿土上,滤粪在垄沟内,覆土后压磙子。多用于种玉米和大豆等。

用耲耙主要是耲种:用耲耙在原垄台上豁沟。用“点葫芦”撒子在湿土上,滤口肥,踩底格子,用拉子扶土,踩上格子。此法多用于种高粱、谷子和糜子等。

有时也用弯勾犁“挤种”,俗称“一犁搅”。犁铧上部捆一草把,破原垄台,施底肥,点籽于垄沟,合成新垄。此法多用于雨后抢种玉米和杂豆等。

“点葫芦”是点籽用的工具,也是农民的一大发明。选一个大葫芦,去瓤,里面装满种子,再选一个锄把粗、三尺多长的空竹筒,也有用木片制作的,后来发展到塑料管和葫芦连在一起,是种子的通道。下面出籽口呈长方形,约1.5寸左右,出籽口常用几根细蒿秆作“筹”,“筹”的疏密是控制不同种子的流量,出籽口下面绑着半圈叫“胡子”,“胡子”是笤帚糜子或蒿草做成的,籽粒通过“胡子”就均匀开了,不成堆。后来,葫芦变成了长条布袋,它比葫芦装得多,又柔软,容易背,但还是叫“点葫芦”。

“爬犁架子是由马或牛拉的,作用也不一样。大集体时,生产队都有不少爬犁架子,用大小几根木棒制作而成,是个长方体状,长约5尺,宽2.5尺,高约2尺,用三匹马或两头牛拉着都行,架上只放种地用的犁杖、种子、化肥、粪筐、铁锹等。一般不坐人,惟有下雨时,偶尔有懒汉背着队长,偷坐在爬犁架子上。

“木头磙子”的作用是点上种、合上垄,压地保墒用的工具。磙子是用榆木或杨木做的,粗细均匀,径直1尺左右,长约5尺,周边围个大木框,两边安有铁轴,轴是用二齿勾齿做的。一般都套一匹马或一头毛驴来拉磙子压地,一趟正好压两条垄。后来有了镇压器,木头磙子才渐渐退出田地。

“木头拉子”是用两块木板制成的,木板宽约1尺,长约1.5尺,把两块板一头用铁条拧在一起,并留下漏土的缝隙。那形状和“牛样子”非常相似,然后在拉子上固定立一根5尺左右长的木杆子,人扶着用。然后用两条绳子在木板一边系一条,呈“Y”字形,另一头系在犁杖后面,人扶着杆,跟着犁杖走,拉子就把点完籽的垄合上了。扶拉子人的后面还有个人,空着手跟着走,那就是踩“格子”的,把拉平的垄沟用脚踩实,以防跑风,并起到保墒作用。

到上世纪70年代,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拖拉机数量的增加,逐步引进了拖拉机配套农具,如单铧开沟犁、播种机、中耕机等。80年代后,农机具品种开始向多种系列发展,适合当地的灭茬机、联合整地机、播种机、园田管理机等机具成倍增长,作业领域涵盖灭茬、翻地、深施肥、起垄、播种、机械收获等方面。旋耕机、中耕机普遍应用于水田,农副产品加工中的脱粒机、粉碎机、水泵、小电磨、喷药机、花生摘果机等机械也有大幅增加。原有的农耕技术和生产工具都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